揭秘人腦解剖全過程:蒼白血管清晰可見

2020-12-06 快科技

生命系統堪稱最複雜系統之一,其中尤以大腦最為神秘和錯綜複雜。為了揭開大腦的神秘面紗,科學家有時會利用實物大腦標本進行解剖實驗。在大腦庫中,一個大腦正準備接受解剖。

近日,攝影師在大腦庫中全程見證了史蒂夫-簡特曼教授解剖大腦並製作成標本的每一個步驟。經過冷凍和固定後,這些大腦顯得有些蒼白,有些彈性,像是一顆煮熟的雞蛋。

這種解剖實驗可以幫助科學家更深入地了解大腦的結構以及大腦被帕金森等疾病破壞後的情形,希望能夠找到治療帕金森、阿爾茨海默病等疾病的方法。


大腦中蒼白的血管清晰可見。


每一片解剖切片要求不超過5毫米厚。史蒂夫-簡特曼教授有一個專用的解剖面板和鋒利的解剖刀。


史蒂夫-簡特曼教授徒手切下了一個個小小的切片。


史蒂夫-簡特曼教授在解剖過程中沒有絲毫的噁心感。


被製作成標本的大腦切片。

(文/新浪科技)

 

相關焦點

  • 解剖人腦全過程, 看得人好緊張!
    在高清鏡頭下,科學家解剖人類大腦製作標本的過程,讓我們有機會觀察這智慧之源的內部構造。圖為經過冷凍和固定的大腦,看起來蒼白富有彈性。 解剖是科學實驗的重要步驟,可以幫助科學家更好的了解事物。被解剖的大腦,血管清晰可見。 對於解剖切片,要求不能超過5毫米厚。
  • 解剖人腦高清全過程,看得人頭皮發麻!
    在高清鏡頭下,科學家解剖人類大腦製作標本的過程,讓我們有機會觀察這智慧之源的內部構造。圖為經過冷凍和固定的大腦,看起來蒼白富有彈性。    解剖是科學實驗的重要步驟,可以幫助科學家更好的了解事物。被解剖的大腦,血管清晰可見。
  • 簡潔清晰的腦部特定區域斷層解剖圖譜
    點這裡:【簡明易懂的腦部斷層解剖:橫斷位MRI】首先,我們先對解剖結構較為複雜的內囊層面進行一次複習。小編準備了更為清晰易懂的內囊層面斷層解剖示意圖:通過這次複習,內囊層面的解剖是否已經瞭然於胸了呢?那麼接下來一起進入本次的局部解剖詳解吧。
  • 新研究稱人腦通過腦內淋巴管「排汙」
    新華社北京10月13日電(記者胡丹丹)通過掃描健康志願者的大腦,美國科研人員發現,人腦通過淋巴管排洩代謝廢物,這些淋巴管還可以充當大腦和免疫系統之間的運輸管道。義大利解剖學家曾在1816年報告在大腦表面發現淋巴管,但兩個世紀後的研究人員並沒有找到大腦中存在淋巴管的證據。
  • 人類大腦血管的生理解剖
    為什麼腦部血管的病變會有這麼高的致死率和致殘率呢?這還要從腦部的解剖結構和生理功能談起。腦是人體的司令部,其結構十分複雜,主要可分為大腦、間腦、小腦和腦幹等。大腦被分為左右兩個半球,中間有強有力的橫行纖維(胼胝體)連接起來。大腦的外觀呈半球形,有點像去掉外殼的核桃仁狀,色澤灰白、質地嬌嫩。
  • 虛擬解剖圖逼真呈現人與動物內部結構
    皮森和他的同事精心打造的這些CT掃描圖甚至可以讓警察完成虛擬解剖。他們建造的這些圖像在犯罪現場調查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仁納特-尼森獎為紀念醫學攝影先驅仁納特-尼森而設的。以下是皮森打造的虛擬解剖圖。此異常彎曲的脊柱展示CT掃描是如何讓身體各部分清晰可見的。這次軟體沒有給圖像加色,而只是簡單地讓它們顯而易見。這是由雙重能量CT掃描機獲得的圖像,此機器有二部X光機,通常的CT掃描機只有一部X光機。通過二個不同的X光源同時產生成片的圖像,就能獲得更多的信息。皮森說:「你確實能看到人體內的化學特徵。」
  • 第一個全息大腦「圖譜」的建立,或極大促進神經解剖和腦外科!
    這種先進的可視化硬體、軟體開發和神經解剖學數據的混合,使數十年積累的知識轉化為人類軸突通路圖譜,可用於教育、科學或臨床研究。圖1:凱斯西儲大學的科學家和技術人員使用Microsoft HoloLens混合現實平臺,創建了第一個以軸突通路為聯繫的人腦交互式全息圖繪製系統。
  • 臨床筆記 | 神經解剖圖譜(斷層影像+切片)
    這兩張片子為相同平面磁共振影像(均為反轉恢復技術),可顯示許多切片上確認的解剖結構。此平面亦包括蒼白球的兩部分,內側(內段)部分及外側(外段)部分。海馬位於側腦室顳角的腹內側面,在磁共振影像中表現出的紋理代表其細胞體部與纖維相交錯的層次關係(可參見圖4)。另一方面,杏仁核位於顳角的嘴端,影像學中信號均勻一致(如圖)。簡單總結一下這些結構的關係,即海馬為腦室內帶有紋理的結,杏仁核表現為位於腦室外的均勻一致的信號。冠狀位平面,從一個結構向另一個結構的轉換非常迅速。
  • 2014顱底解剖、血管吻合神經外科論壇舉辦[圖]
    日前,浦南醫院在前幾年連續舉行的兩屆Fukushima浦東神經外科論壇的基礎上再次舉辦「2014Fukushima浦東神經外科論壇暨顱底解剖、血管吻合培訓班」。市內外100餘位神經外科醫師參加了論壇活動。  顱底及腦動脈手術均是神經外科最高難度手術。
  • 探訪醫學院屍體解剖課:屍體前師生默哀三分鐘
    第1頁:女學生笑稱解剖課不可怕第2頁:屍體解剖完之後如何處理   解剖屍體前師生默哀3分鐘  □ 晨報探訪南醫大解剖實驗樓,與學生共上解剖實驗課  □ 南京遺體捐贈者近5000人,醫學事業發展仍急缺遺體
  • 美科學家繪製迄今最全人腦圖譜
    據科技日報9月19日消息,與今年年初「人腦連接組計劃」公布的掃描210位健康成年人大腦獲得的圖譜不同,這次的圖譜來自對一位因事故離世的34歲健康女性大腦的深入研究,因此更加詳細。萊茵和同事先用磁共振成像和彌散加權成像兩種技術對其大腦進行全方位掃描,獲得了整個腦結構和神經纖維連接處的圖像。
  • 中國科學家將繪製最精細的人腦三維「地圖」
    為揭開大腦的奧秘,中國科學家計劃為人腦中錯綜複雜的神經元和血管繪製出最精細的三維「地圖」。這項浩大工程猶如給一座由近千億棵樹木組成的巨大森林拍出三維照片,既要看全整座森林,又要看清每一棵樹上的每一根細枝和每一片樹葉。領導這項研究的海南大學校長、華中科技大學蘇州腦空間信息研究院首席科學家駱清銘說:「人類缺乏大腦的觀測手段,尚無法『既見樹木又見森林』。
  • 漫畫揭秘"嘿咻"全過程 作者稱普及性知識(圖)
    近日,記者就發現一本名叫《黑背糗事錄:「嘿咻」揭秘檔案》的漫畫圖書迅速躥紅,但卻備受爭議。內容揭秘「嘿咻」全過程記者昨天在書店看到了這本備受爭議的圖書,乍看該書與一般的漫畫沒什麼不同,但仔細一看,卻讓人大吃一驚。
  • 馬斯克用三隻豬現場演示腦機接口技術,豬腦和人腦有多相似?
    哥廷根迷你豬的前額葉皮層體積佔大腦總體積的10%,人腦前額葉皮層約佔大腦總體積的12.5%,兩者差不多相當。在大腦發育的過程中,豬腦的髓鞘形成的時間過程也與人類類似。2005年的一項研究使用MRI和組織學分析表明,豬大腦中的髓細胞在青春期發育到性成熟的6個月期間會增多。同樣,在人類中,髓鞘化可以持續到青春期甚至成年早期。但齧齒動物的髓鞘形成模式與人類不同,在髓鞘形成的時間尺度和白質總量上都存在顯著差異。
  • 揭秘清代太監淨身全過程
    原標題:揭秘清代太監淨身全過程   太監面不生明須,喉頭無突,聲音變細,說話女聲女氣,舉止動作似女非男,成了「中性」人。自東漢開始,才全部用閹人。這是由於在皇宮內廷,上自皇太后、太妃,本朝後、妃以及宮女等,女眷較多。
  • 專家解剖發現事情不簡單
    專家解剖後發現事情不簡單,後幾經波折,最終找尋出木乃伊心跳緣由,下面便讓我們了解神秘木乃伊背後的真相。而考古學家們發現印加人山地木乃伊血液凝固在血管中,至今無法解釋,木乃伊身上依舊存在眾多秘密, 隨著人們逐漸探索發現,愈發驚嘆於金字塔的神秘。
  • 人體解剖的黑暗故事
    第一次人體解剖公元前3世紀初,許多地中海一帶的學者到埃及交流學習,那裡的統治者並不禁止人體解剖。土耳其學者希羅菲盧斯躍躍欲試,他是歷史上有記錄的第一個進行人體解剖的醫師,也被稱為「科學解剖學之父」。當時,希羅菲盧斯獲得國王的批准,對已處決的死囚進行了解剖,第一次發現了大腦的分區以及神經,並且認為大腦才是思想產生的部位,他還定義了很多解剖學概念,比如「十二指腸」。
  • 【從解剖到臨床】認識脈絡膜前動脈
    供應脈絡膜的血管。因此,在胚胎早期,脈絡膜動脈相對其他血管很粗大,包括供應側腦室脈絡叢的AChA。而大腦中動脈那時候還沒出現,或者說只是大腦前動脈的一條小分支,待上帝將它選中發育為大腦中主幹(如下圖)5周胚胎部分血管發育事件簡述,注意脈絡膜前動脈(圖片來自neuroangio.org)有了上述鋪墊,我們不難得出AChA的第一個特點:無論如何變異,其大致走行都是指向側腦室脈絡叢。
  • 女作家冷凍遺體或50年後復活 揭秘人體冷凍術全過程
    原標題:女作家冷凍遺體或50年後復活 揭秘人體冷凍術全過程   內容摘要:新京報訊昨日,阿爾科生命延續基金會(Alcor)對新京報記者確認,該基金會已經為重慶女作家杜虹進行了大腦冷凍,遺體冷凍手術在北京進行。
  • 全新腦圖譜: 繪製人腦精準「地圖」
    人類腦網絡組圖譜包括246個精細腦區亞區,以及腦區亞區間的多模態連接模式中科院自動化所供圖要想清楚認識人腦,必須有一個腦圖譜,為複雜的腦部研究和治療「導航」。首次建立在宏觀尺度上的活體全腦連接圖譜,將為實現腦科學和腦疾病研究的源頭創新提供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