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筆記 | 神經解剖圖譜(斷層影像+切片)

2021-01-20 神經時訊

圖1 通過內囊前肢及尾狀核頭平面的冠狀位嘴側面影像


尾狀核頭在此冠狀位平面顯示非常清楚。亨廷頓病(一種遺傳性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的患者,尾狀核頭部可完全消失,側腦室前角在此水平顯著擴大。這兩張片子為相同平面磁共振影像(均為反轉恢復技術),可顯示許多切片上確認的解剖結構。


圖2 通過前連合即內囊膝部與穹窿柱平面的冠狀位嘴側面影像與圖1相比,尾狀核顯示較小,蒼白球比較明顯,內側鄰近殼核。


圖3 通過丘腦前結節及穹窿柱(前連合尾側)平面的冠狀位影像


此平面也通過內囊膝部。此平面亦包括蒼白球的兩部分,內側(內段)部分及外側(外段)部分。

海馬位於側腦室顳角的腹內側面,在磁共振影像中表現出的紋理代表其細胞體部與纖維相交錯的層次關係(可參見圖4)。另一方面,杏仁核位於顳角的嘴端,影像學中信號均勻一致(如圖)。簡單總結一下這些結構的關係,即海馬為腦室內帶有紋理的結,杏仁核表現為位於腦室外的均勻一致的信號。冠狀位平面,從一個結構向另一個結構的轉換非常迅速。


圖4 通過丘腦前核、乳頭丘腦束、乳頭體平面的冠狀位影像

此平面也包括橋基底(切片及磁共振影像可見)。這兩張片子為相同平面磁共振影像(均為反轉恢復技術),可顯示許多切片上確認的解剖結構。蒼白球在切片中清晰地分為內、外側兩段。此外,終靜脈亦稱為丘紋上靜脈。


圖5 通過丘腦腹外側核尾部、中間塊、丘腦腹後外側核、紅核、黑質、腦橋基底平面的冠狀位影像

此平面兒完美地顯示了內囊的纖維(切片中的內囊後肢)穿過大腦腳,進入橋基底(切片及磁共振影像可見);這些通過大腦腳的纖維,包括皮質脊髓纖維、皮質腦橋纖維(頂橋、枕橋、顳橋、額橋)及皮質核束纖維。


圖6 通過丘腦枕核、內外側膝狀體核、中腦和腦橋被蓋及延髓腹側平面的冠狀位影像

通過內囊後肢、大腦腳和橋基底皮質脊髓纖維正好定位於延髓的椎體部位。注意四疊體池的位置與第三腦室有顯著的不同。在大腦切片與MRI影像均顯示膝狀體特徵性地位於丘腦枕的下方。


圖7 通過松果體、丘腦枕的尾部、上丘、腦幹被蓋、小腦中腳平面的冠狀位影像(注意小腦中腳的特徵及毗鄰關係)


圖8 通過胼胝體壓部、四疊體池的尾部、側腦室三角區、小腦上腳、小腦中腳、第四腦室中部平面的冠狀位影像(注意下丘與四疊體池的關係)


圖9 通過胼胝體壓部、側腦室后角及小腦,包括部分小腦外側核平面的冠狀位影像(此平面亦通過側腦室三角區)


圖10 通過豆狀核、內囊的前後肢、丘腦的主要核團、第三腦室和松果體平面的軸位影像蒼白球的中間和側方部分在左側的軸位切片上清晰可見。在兩張MRI上箭頭都指向乳頭丘腦束,這兩張片子為相同平面MRI影像(左T1,右T2)。


圖11 通過前聯合、穹窿柱、部分內側及外側膝狀體核、上丘平面的軸位影像


蒼白球的中間及外側段,在這張切片上都可以看到。注意丘腦上核的位置,其毗鄰內囊後肢,壓縮形成大腦腳。


圖12 通過視束、下丘腦、乳頭體、紅核、上丘、內側及外側膝狀體核平面的軸位影像
注意前連合與視束(切片與MRI)看起來很相似,但是從空間上可以分辨出來是兩個結構。


圖13 通過杏仁體、海馬、中腦中下部平面的軸位影像


在中腦水平,注意小腦上角與下丘的十字交叉,亦可見滑車神經在環池內走行,還可以看到乳頭體與腳間池的關係。


圖14 通過腦橋基底頭端區域、第四腦室的頭端部分、小腦上腳鄰近區域及位於小腦半球核心部分白質中的齒狀核平面的軸位影像(注意側方鄰近小腦上腳的非常特徵性的小部分珠網膜下隙)


圖15 通過三叉神經腦橋基部及大部分小腦中腳平面的軸位影像


此平面與腦橋基部最寬大部分及腦橋被蓋相關。這4張為相同平面磁共振影像(左上方是反轉技術,右上方T2,下方是T1)。



繩狀體、錐體、橄欖及相關腦溝、第四腦室和第四腦室側隱窩都是此平面的特徵性結構。注意並列的小腦扁桃體和髓質。此平面與腦橋基部最寬大部分及腦橋被蓋相關(上方是T1,左下方是T2,右下方是CT),注意從第四腦室延伸至側隱窩的出血(對比腦切片與CT)可以顯示許多切片上確認的解剖結構。


看完記得關注點「在看「❤️


相關焦點

  • 簡明易懂的腦部斷層解剖:橫斷位MRI
    導讀:許多的診斷均有賴於影像學檢查,對於神經內科而言,頭部MRI檢查尤其常用。
  • 第一個全息大腦「圖譜」的建立,或極大促進神經解剖和腦外科!
    全息可視化平臺的發展為解剖學數據的整合提供了一種新的媒介,同時也為神經解剖學家和腦成像科學家之間的協作互動提供了一個新的工作環境。因此,研究人員開發了第一個用於構建軸突通路的全息界面,將人類組織和結構MRI數據填充其中,並召集了世界上的神經解剖學專家,交互地定義皮層、基底神經節和小腦系統的軸突軌跡。
  • 中科院繪製全新人類腦圖譜:246個精細亞區
    目前最常用的腦圖譜還是100多年前德國神經科學家Brodmann在單個人的屍體組織標本上利用細胞構築繪製的腦圖譜,即Brodmann圖譜,雖然國外有些實驗室試圖利用超薄切片技術、染色技術以及顯微觀察技術,基於腦標本的超薄切片構建細胞構築概率腦圖譜,希望在一定程度上細化Brodmann分區,但是由於不能針對特定個體進行腦區劃分,而且耗時耗力,其應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
  • 全身MRI解剖圖譜,收藏學習了
    作為醫學影像學的高端核心技術,MRI已有近30年臨床應用歷史,技術得到了迅速發展,硬體平臺和軟體技術不斷更新,臨床應用領域逐步擴大。MRI圖像非常精細、清晰、逼真。MRI檢查具有無X 線輻射,不用對比劑清楚顯示心臟、血管和體內腔道,可進行任意方位斷層掃描定位精確等優點。
  • 神經解剖學習筆記:大腦解剖知識
    4、     神經外科手術定位知識點總結:在了解解剖、功能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學習頭皮、顱骨、腦表面、中央核區、腦室解剖結構的對應關係。5、     斷層解剖。目錄:一、灰質、白質、腦室解剖:(一)腦表面解剖surface anatomy of brain:葉Lobe,溝/裂sulcus/fissure,回gyrus。
  • 全新腦圖譜: 繪製人腦精準「地圖」
    如今雖然國外有些實驗室試圖利用超薄切片技術、染色技術及顯微觀察技術,基於腦標本的超薄切片構建細胞構築概率腦圖譜,希望在一定程度上細化布羅德曼分區,但由於仍是基於屍體標本的研究,不能針對特定個體進行腦區劃分;許多腦區劃分依據大體解剖標誌,許多功能複雜腦區的功能亞區邊界不明確;而且構建周期長、耗時耗力,近20年研究僅完成70%腦區,應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
  • 「湖南省解剖科學學會2015年學術年會暨斷層影像解剖學第三屆論壇...
    中國高校之窗12月26日至27日,「湖南省解剖科學學會2015年學術年會暨斷層影像解剖學第三屆論壇」在湖南醫藥學院召開。中國科學院院士、神經科學研究領域著名專家、香港大學蘇國輝教授,中國解剖學會副理事長、山東大學劉樹偉教授;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肝膽外科主任、南方醫科大學數字醫學中心主任方馳華教授;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放射科主任王維主任醫師等一批國內知名專家教授和湖南醫藥學院領導馬曉健、張在其出席本次活動。開幕式由基礎醫學院院長饒利兵主持。
  • 簡潔清晰的腦部特定區域斷層解剖圖譜
    此前小編對腦部橫斷位MRI解剖進行了整理,本文將繼續對於特定區域,包括Willis環、前聯合、垂體
  • 顱腦CT解剖,有備註的影像解剖圖譜,值得收藏
    不管對菜鳥還是資深專家,有備註的影像解剖圖譜總是非常受歡迎的,今天,先來看看顱腦的CT解剖唄……
  • 哺乳動物大腦乙醯膽鹼能神經元全腦分布圖譜繪出—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 (首席記者許琦敏)過去百年間,獲得人類大腦細胞的三維圖譜,一直是全世界神經科學家夢寐以求的目標。
  • 大學想學解剖專業,有什麼推薦的專業?
    如果你考進了醫科大學,學醫的話無論什麼專業,都要學習人體解剖學。人體解剖學的課程是研究正常人的人體結構,它分為系統解剖學,局部解剖學和斷層解剖學等。其中斷層解剖學是影像專業主要研究的,因為他們要做CT。只是除了臨床和婦幼專業要親自解剖之外,其他的專業可能是解剖的機會不是很多。
  • 多模態神經導航技術在顱內腫瘤手術的應用進展
    概述 神經導航技術又稱無框架立體定嚮導航技術或影像導向外科技術。以該技術為基礎發展的神經導航系統,能將數字影像數據與神經系統實際解剖結構建立動態關係,實時向神經外科醫生反饋手術過程。傳統導航主要以單一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e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等圖像資料作為影像指導,但單一影像資料不能全面顯示病灶及周圍的解剖結構,所提供的信息量小
  • 頭頸部超薄 CT/MRI 斷層圖譜,收藏沒商量
    前段時間,丁香園腫瘤頻道分別推出了胸腹部 CT 圖譜:掌握胸部 CT 影像,你只差這一個圖譜的距離 和 掌握這篇,晉級腹部 CT 影像高手,深受大家歡迎。這次,很多人期待的頭頸部 CT 解剖影像終於來了。
  • 【從解剖到臨床】認識脈絡膜前動脈
    脈絡膜前動脈(ACHA)為頸內動脈的重要分支之一,人群中96%~99.5%脈絡膜前動脈起自頸內動脈C7段後壁的小動脈,距離後交通動脈發出點遠端2~5mm處,脈絡膜前動脈變異較大,但到視束、大腦腳、內囊後肢和脈絡叢的分支比較固定,血管管徑雖細,但供血範圍廣泛,其梗死機制尚無定論,臨床表現多樣,易導致嚴重後果,本文摘取網絡,從「出生」到「成熟」,從解剖到臨床,認識ACHA。
  • 顳骨基礎解剖知識複習
    翼顎窩骨性結構圖解腦池的解剖知識總結如何在MRI上準確辨識腦幹重要橫斷面腦幹內非顱神經核之「中繼核」學習總結顱神經和顱神經核的功能解剖學習筆記>腦幹的血液供應解剖學習筆記腦幹與顱神經的關係——解剖學習筆記從裡到外看「第四腦室」→解剖學習筆記小腦的功能解剖「人」在「神經」旅途
  • OCHIS講座精彩全記錄 神經影像薈萃分析 (Neuroimaging Meta-analysis)
    主講嘉賓鄧盛文  現為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聖安東尼奧醫學中心(University of Texas Health Science Center at San Antonio, USA)生物醫學工程在讀博士生,在影像研究院(Research Imaging Institute)任研究助理,研究興趣包括:高場臨床前磁共振成像,影像測量腦血流、組織氧分壓,腦中風神經影像方法
  • 【經典十課-回放】劉樹偉|人體解剖學——科學與藝術的合璧
    【經典十課-回放】劉樹偉|人體解剖學——科學與藝術的合璧 2020-11-29 21: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科學網—數字醫學:從「傳統解剖」到「3D手術」
    研究所所長張紹祥帶著團隊成員,大衣、毛帽、厚手套全副武裝,正在緊張地進行人體冰凍切片。 這不是普通的「切片」,他們把整個人體上千的切片圖像輸入計算機,經過一系列複雜的處理,獲取數位化人體包括大腦、心臟、肝臟的全身數據集。 這是當時世界上繼美國、韓國之後的第三例可視化人體數據集,無論在切片層厚和圖像解析度上都優於前述。
  • 奈特人體解剖圖譜【高清中文典藏版】
    奈特人體解剖圖譜【高清中文典藏版】 大家好,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