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大腦精細三維解剖圖

2021-02-22 安溪中醫世家

佛州大學的Albert Rhoton教授搜集了史上數量最多的人類大腦解剖圖。通過iTune大學應用人們可以看到3D的大腦解剖圖像,外科醫生也可以通過各種角度觀察腦補的細微結構。通過使用紅藍染料,大腦的靜脈血管和動脈血管得以輕鬆呈現在人們眼前,這大大方便了腦外科醫生進行術前研究。

右半腦
這是一張大腦解剖的右側側視圖。前腦掌管語言、記憶以及感覺處理,中腦則被分為兩塊區域。與現代心理學的定義不同的是,右腦並不是負責創造性思維的區域,左腦也並非天生負責邏輯思考。身體雙側的神經信號分別由對應的反側半腦處理。

大腦的緩衝墊
左半腦被摘除後的樣子,也可以理解為內視圖。我們可以看見縱橫大腦的動脈血管和靜脈血管。圖中大塊的白色彎曲部分是側腦室,其中充滿了腦脊液,可以起到為大腦減震的作用。


視覺神經
撥開大腦我們看到了視覺交叉神經——這個區域負責你的視覺。視覺神經在此交錯成網。印射在鼻側視網膜的視覺信號通過這裡交叉送往另一側半腦。


小腦底部結構
小腦負責控制人的動作,看上去似乎是獨立結構,處在兩個半腦夾縫之下。這張圖片顯示了小腦下枕骨面。小腦並不負責發出運動信號,但是小腦掌管協調性和時間感。


小腦底部
這張圖顯示了小腦的底部結構,我們可以清楚看到小腦和大腦其他部分是如何連接在一起的。大腦和小腦之間有一層叫做硬膜的堅硬膜結構。小腦也通過腦橋從大腦其他部位收集信息。


脊髓
摘除小腦後可以看到脊髓尖端。圖為「後視圖」,即為從背後觀察脊髓的樣子。脊髓與大腦通過延髓相連,延髓是腦幹負責植物性神經功能的區域——人的呼吸衝動就由這部分負責。


大腦大靜脈
Rhoton教授用藍色染料讓人們得以看到大腦大靜脈,這也是負責將靜脈血輸送出大腦的主要通道。大腦大靜脈也被稱為蓋倫靜脈,以紀念古希臘醫生蓋倫發現大腦大靜脈的功勞。圖中還可以看到分泌褪黑素的松果腺。

半腦切片
圖中大腦被從中間切開一分為二。圖中可以很明顯的看到腦垂體,就是那個被血管圍繞著的很小的圓形部分,垂體的位置就在鼻子正後方,下丘腦之下。垂體被譽為人的總腺體,其中分泌的激素會影響身體其他腺體的分泌。


腦幹
圖中顯示為包圍腦幹的側腦室以及一些其他結構。腦幹負責身體的基礎功能運行,例如呼吸和血壓。同時腦幹也是重要的數據收集中心,腦幹神經負責向大腦和身體傳送感官和運動信號。

神經簇
神經簇和動脈簇在小腦橋腦角匯集(小腦和腦橋的連接部分)。腦幹和腦橋的一部分負責向小腦和大腦其他區域發送信號。腦外科醫生視這部分區域的神經核血管為禁區,這些脆弱的區域是萬萬碰不得的。

相關焦點

  • 膽小慎入:人類大腦的三維解剖圖
    膽小慎入:人類大腦的三維解剖圖(1/9)
  • 米開朗基羅壁畫:上帝頸部是大腦解剖圖?(圖)
    他們將人類大腦解剖圖像和畫中上帝頸部的畫面重疊對比,出乎意料地發現兩者的輪廓竟然驚人地相似!上帝喉嚨處凸出的部分就像延腦椎體,而喉嚨上部的肌肉則像腦橋。(見圖1)畫中上帝所穿長袍上的腰帶呈現出來的奇特線條,則代表了人類的脊骨。兩位醫生認為,米開朗基羅有意通過略顯拙劣的筆觸,引導人們發現他在壁畫中隱含的解剖學知識。
  • Science重磅發布:人類大腦細胞結構的三維概率圖譜
    Julich腦圖譜是基於23個人死後大腦的組織學切片獲得的。經過41個項目,繪製出了人類大腦的248個細胞結構區域圖(圖1)。 研究者經過長期的對人類死後的大腦研究,汲取了各種皮層和皮層下區域的細胞結構映射的專業知識,以及利用局部集群和超級計算機開發穩健和自適應工具。隨著時間的推移,所有方面都發生了變化,但最終匯聚成統一的、可複製的、概率性的腦圖譜(圖2)。
  • Science重磅發布:人類大腦細胞結構的三維概率圖譜
    Julich腦圖譜是基於23個人死後大腦的組織學切片獲得的。經過41個項目,繪製出了人類大腦的248個細胞結構區域圖(圖1)。研究者經過長期的對人類死後的大腦研究,汲取了各種皮層和皮層下區域的細胞結構映射的專業知識,以及利用局部集群和超級計算機開發穩健和自適應工具。隨著時間的推移,所有方面都發生了變化,但最終匯聚成統一的、可複製的、概率性的腦圖譜(圖2)。
  • 專家稱米開朗琪羅「上帝天使」實為大腦解剖圖
    發現者認為米開朗基羅在梵蒂岡西斯汀教堂的著名天花壁畫《創世紀》裡,展示了解剖學的知識,暗藏了一幅人腦解剖圖。如此「米開朗基羅密碼」引起世界多方關注。《創世紀》全貌壁畫中上帝的脖子(A)畫得十分精細,紋理與大腦解剖圖(B)吻合。
  • 先臨三維3D數位化成功「解剖重構」外星人身體內部構造
    「解剖」的流程來自Grey的獨白複製一個三維的我:先臨三維3D掃描獲取原始高細節彩色數據我的「皮膚」有細緻的紋路,在複製精細三維數據的同時,還需要兼顧皮膚的顏色因此,先臨三維的工程師使用EinScanPro 2X 2020設備獲取我的等比彩色數據,為後續「解剖」做準備。
  • 創世紀壁畫局部笨拙 解剖專家稱暗藏大腦解剖圖
    創世紀壁畫暗藏大腦解剖圖  忘了達·文西密碼吧!美國兩名腦外科專家近日發現,米開朗基羅在梵蒂岡西斯廷教堂頂部繪製的名畫《創世紀》,竟然隱藏著人體器官的解剖圖像。或許是米開朗基羅希望在自己的畫中展示出他的解剖學知識。
  • 解剖人工智慧以更好地理解人類大腦
    正如今天將在認知神經科學學會(CNS)第25屆年會上介紹的那樣,認知神經科學家越來越多地使用這些新興的人工網絡,以增進他們對最難以捉摸的智能系統之一——人類大腦——的理解。麻省理工學院的奧德·奧利瓦說:「認知神經科學家和計算機科學家試圖回答的基本問題是相似的。」「他們有一個由組成部分組成的複雜系統,一個叫做神經元,另一個叫做單元。
  • 第一個全息大腦「圖譜」的建立,或極大促進神經解剖和腦外科!
    在科研和臨床中,應用三維形式進行描記的腦灰質組成的部分軸突通路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近年來,繪製人類結構連接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腦脊髓束追蹤, 它是通過處理擴散加權成像的數據得出的結果。但神經束追蹤是一種間接方法,存在諸多局限性。
  • 【解剖】腦組織解剖圖
    美國佛羅裡達大學艾伯特-荷頓博士收集了大量精美的人類腦組織3D解剖圖像,人們可通過
  • 首張人腦超清三維圖譜問世
  • 高精度人體大腦三維圖問世
    7400片大腦切片一個多世紀以來,神經科學家們早已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在1900年代早期完成的二維的大腦解剖圖來進行研究工作。本篇論文的第一作者、德國於利希研究中心的神經解剖學家卡特倫·阿穆茲說,雖然原來的一些數位化的三維模型可以派點用場,但是如果要在神經水平上顯示腦組織,它們就顯得無能為力了。
  • 先臨三維|外星人的內部構造應該是怎樣的?3D數位化解剖為你解密
    3d掃描獲取原始                        高細節彩色數據我的「皮膚」有細緻的紋路,在複製精細三維數據的同時,還需要兼顧皮膚的顏色。因此,先臨三維的工程師使用einscan pro 2x 2020設備獲取我的等比彩色數據,為後續「解剖」做準備。▲ 精細的掃描數據,肉眼可見的皮膚紋路重構我的三維模型,製作解剖效果,還需要內部的結構。工程師將我的「頭骨」利用手持掃描儀進行數據獲取,頭骨數據結合外形數據,「解剖」的第一步已經完成。
  • 【解剖】腦組織解剖圖 超逼真 !
    來源:騰訊科學,轉自:醫學之聲美國佛羅裡達大學艾伯特-荷頓(Albert Rhoton)博士收集了大量精美的人類腦組織3D解剖圖像。大腦的「襯墊」圖中大腦左半球已完全移除,顯示出右半球的表面部分。動脈和靜脈在腦組織之間蜿蜒分布。
  • 眼睛結構解剖(圖)
    視網膜所得到的視覺信息,經視神經傳送到大腦。 視路是指從視網膜接受視信息到大腦視皮層形成視覺的整個神經衝動傳遞的徑路。4. 眼附屬器    眼附屬器包括眼瞼、結膜、淚器、眼外肌和眼眶。眼瞼    分上瞼和下瞼,居眼眶前口,覆蓋眼球前面。上瞼以眉為界,下瞼與顏麵皮膚相連。上下瞼間的裂隙稱瞼裂。
  • 人類大腦血管的生理解剖
    這還要從腦部的解剖結構和生理功能談起。腦是人體的司令部,其結構十分複雜,主要可分為大腦、間腦、小腦和腦幹等。大腦被分為左右兩個半球,中間有強有力的橫行纖維(胼胝體)連接起來。大腦的外觀呈半球形,有點像去掉外殼的核桃仁狀,色澤灰白、質地嬌嫩。
  • 斑馬魚大腦結構獲精細呈現
    2020-10-28 07:21:00 來源:科技日報藉助新大腦成像方式斑馬魚大腦結構獲精細呈現科技日報特拉維夫10月26日電 (記者毛黎)據當地媒體日前報導,以色列耶路撒冷工學院大衛·森費爾德教授與美國康奈爾大學研究小組合作,藉助康奈爾大學開發的先進顯微成像方法,獲得了成年斑馬魚大腦的精細結構圖像。
  • 中國科學家將繪製最精細的人腦三維「地圖」
    新華社南京12月6日電 為什麼有的大腦能洞見美妙的宇宙法則,有的能創作出扣人心弦的樂曲與畫作?記憶和意識是如何產生的?人類雖已能觀察億萬星辰、探測時空漣漪,卻對自己認知世界的大腦所知甚少,大腦的精細結構如何都還只是估測。
  • 腦組織解剖圖,超逼真 !
    美國佛羅裡達大學艾伯特-荷頓博士收集了大量精美的人類腦組織3D解剖圖像,人們可通過iTunes U網絡頻道進行訪問。探索人類大腦美國佛羅裡達大學艾伯特-荷頓(Albert Rhoton)博士收集了大量精美的人類腦組織3D解剖圖像,人們可通過iTunes U網絡頻道進行訪問。
  • 窺視人體內部:迄今最詳細人體解剖照片(圖)
    專題:圖片頻道  CCTV.com消息:據美國《紐約時報》報導,在羅比塔·科森的記憶裡,父親的解剖實驗室是一個給她帶來快樂的地方。她的父親大衛·巴塞特當時是華盛頓大學的解剖專家,他用17年時間,創造出被認為是最詳細的人體圖片,不僅有人體外表照片,還有內臟照片,甚至有立體圖片。  巴塞特合作夥伴名叫威廉·格魯比爾。格魯比爾是「視覺大師」的發明人,這是一個三給視圖系統,部在60年代被一家公司開發成玩具。1962年,巴塞特創作出25卷「人體解剖立體圖」。這些圖片立即引起轟動,成為醫學院學生的重要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