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結構是腦微結構劃分的基本參照。在這裡我們介紹Julich-Brain,一個包含皮層區域和皮層下核團的細胞結構3D圖譜。該圖譜以概率的方式研究了個體大腦之間的差異。構建這樣一個腦圖譜是需要開發嵌套的、相互依賴的工作流程,用於檢測大腦區域之間的邊界、數據處理、起源追蹤,以及靈活地執行處理鏈,以處理不同空間尺度上的大量數據。間隙映射補充皮層映射,以實現皮層的完整覆蓋。
圖譜的概念是動態的,例如,隨著映射方面的進展而不斷調整,公開支持健康受試者和患者的神經影像學研究,以及建模、仿真和交互操作,以連接其他的圖譜和資源。
Julich腦圖譜是基於23個人死後大腦的組織學切片獲得的。經過41個項目,繪製出了人類大腦的248個細胞結構區域圖(圖1)。
圖1:MNI-Colin27參考空間中Julich腦圖譜的細胞結構最大概率圖。
研究者經過長期的對人類死後的大腦研究,汲取了各種皮層和皮層下區域的細胞結構映射的專業知識,以及利用局部集群和超級計算機開發穩健和自適應工具。隨著時間的推移,所有方面都發生了變化,但最終匯聚成統一的、可複製的、概率性的腦圖譜(圖2)。
圖2:連續腦組織切片的三維重建和數據配準到參考空間的工作流程,細胞結構分析在二維圖像,計算概率Julich腦圖譜。
Julich 腦圖譜是用一個模塊化的、靈活的、自適應的框架來創建概率性的細胞結構圖譜。在一個共同的立體定位參考空間中,Julich腦圖譜允許比較不同研究中獲得的功能激活、網絡、基因表達模式、解剖結構和其他數據(圖3)。
圖3:Julich腦圖譜應用舉例。(A)人腦HBP圖譜中顯示是基於網絡圖譜工具的的概率圖。(B) JuGEx能夠分析細胞結構圖(C) 中的差異基因表達,探索基於DTI的連通性(如左Broca's 45區)。(D)在一名腦損傷和失語症患者的數據集上疊加Broca 44區的概率圖。該圖譜可以精確地描述神經影像學發現的微觀解剖位置,並且使用圖譜作為一個掩模工具來量化這些發現。
綜上所述,Julich-Brain代表了一種新的人類腦圖譜,即:
(1)應用細胞結構微觀地分割大腦區域;
(2)覆蓋整個大腦, 從皮層和皮下核團;
(3) 3D概率圖譜, 考慮不同個體的大腦在立體空間的定位;
(4)動態圖譜, 輔以新領域的地圖, 或者現有地圖的細分領域, 例如, 當新的研究建議更精準或分割;
(5)靈活, 允許修改工作流程,用於其他數據的模型, 器官和物種;
(6)開放獲取和基於FAIR原則, 其他研究人員也可用於處理結構-功能關係和網絡構造;
(7)可交互, 它能夠連結到其他圖譜和資源以提供大腦組織的補充信息。
文章信息:
Katrin Amunts et al. Julich-Brain: A 3D probabilistic atlas of the human brain’s cytoarchitecture. Science, 2020, doi:10.1126/science. abb4588.
編譯作者:CholeFu(brainnews創作團隊)
校審:Simon(brainnews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