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重磅發布:人類大腦細胞結構的三維概率圖譜

2020-08-04 brainnews

細胞結構是腦微結構劃分的基本參照。在這裡我們介紹Julich-Brain,一個包含皮層區域和皮層下核團的細胞結構3D圖譜。該圖譜以概率的方式研究了個體大腦之間的差異。構建這樣一個腦圖譜是需要開發嵌套的、相互依賴的工作流程,用於檢測大腦區域之間的邊界、數據處理、起源追蹤,以及靈活地執行處理鏈,以處理不同空間尺度上的大量數據。間隙映射補充皮層映射,以實現皮層的完整覆蓋。

圖譜的概念是動態的,例如,隨著映射方面的進展而不斷調整,公開支持健康受試者和患者的神經影像學研究,以及建模、仿真和交互操作,以連接其他的圖譜和資源。

Julich腦圖譜是基於23個人死後大腦的組織學切片獲得的。經過41個項目,繪製出了人類大腦的248個細胞結構區域圖(圖1)。

Science重磅發布:人類大腦細胞結構的三維概率圖譜

圖1:MNI-Colin27參考空間中Julich腦圖譜的細胞結構最大概率圖。

研究者經過長期的對人類死後的大腦研究,汲取了各種皮層和皮層下區域的細胞結構映射的專業知識,以及利用局部集群和超級計算機開發穩健和自適應工具。隨著時間的推移,所有方面都發生了變化,但最終匯聚成統一的、可複製的、概率性的腦圖譜(圖2)。

Science重磅發布:人類大腦細胞結構的三維概率圖譜

圖2:連續腦組織切片的三維重建和數據配準到參考空間的工作流程,細胞結構分析在二維圖像,計算概率Julich腦圖譜。

Julich 腦圖譜是用一個模塊化的、靈活的、自適應的框架來創建概率性的細胞結構圖譜。在一個共同的立體定位參考空間中,Julich腦圖譜允許比較不同研究中獲得的功能激活、網絡、基因表達模式、解剖結構和其他數據(圖3)。

Science重磅發布:人類大腦細胞結構的三維概率圖譜

圖3:Julich腦圖譜應用舉例。(A)人腦HBP圖譜中顯示是基於網絡圖譜工具的的概率圖。(B) JuGEx能夠分析細胞結構圖(C) 中的差異基因表達,探索基於DTI的連通性(如左Broca's 45區)。(D)在一名腦損傷和失語症患者的數據集上疊加Broca 44區的概率圖。該圖譜可以精確地描述神經影像學發現的微觀解剖位置,並且使用圖譜作為一個掩模工具來量化這些發現。

綜上所述,Julich-Brain代表了一種新的人類腦圖譜,即:

(1)應用細胞結構微觀地分割大腦區域;

(2)覆蓋整個大腦, 從皮層和皮下核團;

(3) 3D概率圖譜, 考慮不同個體的大腦在立體空間的定位;

(4)動態圖譜, 輔以新領域的地圖, 或者現有地圖的細分領域, 例如, 當新的研究建議更精準或分割;

(5)靈活, 允許修改工作流程,用於其他數據的模型, 器官和物種;

(6)開放獲取和基於FAIR原則, 其他研究人員也可用於處理結構-功能關係和網絡構造;

(7)可交互, 它能夠連結到其他圖譜和資源以提供大腦組織的補充信息。


文章信息:

Katrin Amunts et al. Julich-Brain: A 3D probabilistic atlas of the human brain’s cytoarchitecture. Science, 2020, doi:10.1126/science. abb4588.


編譯作者:CholeFu(brainnews創作團隊)

校審:Simon(brainnews編輯部)

相關焦點

  • Science重磅發布:人類大腦細胞結構的三維概率圖譜
    細胞結構是腦微結構劃分的基本參照。在這裡我們介紹Julich-Brain,一個包含皮層區域和皮層下核團的細胞結構3D圖譜。該圖譜以概率的方式研究了個體大腦之間的差異。
  • Science:首次構建出人腦細胞結構數字圖譜---Julich-Brain
    2020年8月1日訊/生物谷BIOON/---Julich-Brain是第一個人腦三維圖譜的名稱,它以微觀解析度反映了大腦結構的變化。該圖譜有近250個結構不同的區域,每個區域都是基於對10個大腦的分析。24000多張極薄的大腦切片由專家們進行數位化處理、三維組裝和繪製圖譜。
  • Cell|重磅發布第三代小鼠腦三維圖譜
    目前國際上正在開展許多重大合作, 對小鼠大腦中的神經元類型、神經連接和基因表達從空間尺度和時間尺度上收集海量數據建立圖譜。這些數據的成功整合、顯示和分析需要三維標準腦圖譜。目前被廣泛應用於腦科學中的小鼠二維腦圖譜主要是Allen Reference Atlas(西雅圖艾倫腦科學研究所發布的)和Mouse Brain in Stereotaxic Coordinates(MBSC),但數位化的三維圖譜更符合當前的研究需求。
  • 快訊 | Science發表最新人類腦圖譜
    /science.abb4588神外前沿訊,近日,《Science》雜誌上發表了德國Katrin Amunts教授團隊繪製的最新大腦圖譜。該圖譜以近250個結構不同的區域為特徵,每個區域都基於10個人類大腦分析。超過24000個極薄的大腦切片被數位化,組裝成3D,並由專家繪製。
  • 今日《細胞》重磅:最新版小鼠3D大腦圖譜出爐,可精確定位單個細胞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今日,頂尖學術期刊《細胞》在線發表了一項重磅研究:美國艾倫腦科學研究所(Allen Institute for Brain Science)的科研人員歷時3年,通過密集的數據收集和精心繪製,為生物醫學研究中使用最廣泛的實驗動物
  • 人、豬、鼠大腦蛋白質圖譜問世,進攻人類科學最後的前沿
    今天 Science 雜誌發表了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研究團隊一份關於大腦中所有蛋白質表達圖譜的重磅成果。為了增加對大腦及大腦疾病的神經生物學的基本了解,研究人員對人、豬和小鼠大腦的主要區域進行了全面的轉錄組分析。
  • Nature|嶽峰組揭示斑馬魚表觀圖譜和基因組三維結構
    由於它70%的蛋白質編碼基因與人類同源而且有著透明快速的體外胚胎發育, 所以科學家們經常用它來研究早期發育和各種疾病, 比如白血病、多種實體瘤以及阿爾茨海默氏病。可是現有的斑馬魚的基因組功能性研究多局限於對整個胚胎的研究,斑馬魚組織特異性的基因組功能元件系統圖譜和基因組三維結構仍然亟待揭示。
  • 「嗜血」的大腦:人類大腦是如何進化的?大腦的結構是什麼?
    研究人員發現,流向大腦的血流量並不與大腦容積成比例增加,其比例指數為1.4。項目負責人阿德萊德大學的名譽教授羅傑·西摩表示:「在人類進化過程中,大腦體積增加了約350%,而流向大腦的血流量驚人地增加了600%。
  • 兩篇Science論文構建出胎兒基因表達和染色質可及性的人類細胞圖譜...
    2020年11月16日訊/生物谷BIOON/---在兩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和布羅特曼-巴蒂精準醫學研究所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構建出兩個細胞圖譜,用於追蹤人類細胞類型和組織發育過程中的基因表達和和染色質可及性(chromatin accessibility,也譯為染色質可訪問性)。
  • 科學家繪製出胎兒基因表達的人類細胞圖譜
    科學家繪製出胎兒基因表達的人類細胞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6 13:42:53 美國華盛頓大學Jay Shendure、Cole Trapnell等研究人員合作繪製出胎兒基因表達的人類細胞圖譜。
  • 人類大腦3D圖譜誕生 比現存大腦資料精細50倍
    人民網北京8月6日電(趙竹青)據科技部網站轉述加拿大媒體的報導,包括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在內的科學家成功研製出在細胞水平上的人類大腦3D圖譜。   這項成果被譽為神經科學發展的裡程碑,它第一次從細胞水平上剖析了人類的大腦。這項成果可以革命性地提高我們對人腦內部結構的了解。
  • 科學家們繪製小鼠大腦的詳細3D結構圖譜
    據外媒BGR報導, 科學家們近日已經完成一個歷時三年的項目,其旨在為實驗室小鼠的大腦製作一個詳細的3D結構「圖譜」。 由此建立的模型將幫助科學家們更好地了解使用嚙齒類動物進行的治療和測試的效果。考慮到這一點,研究人員想儘可能多地了解小鼠的大腦是有道理的,一個為期三年的項目剛剛完成了有史以來最完整的小鼠大腦「圖譜」。在 《細胞》 雜誌上發表的一篇新論文中,研究人員對小鼠大腦的每個結構進行了令人難以置信的研究。這項工作的成果是一個豐富詳細的3D模型,其他科學家可以在自己的研究工作中使用。
  • 科學家在實驗室培育迷你大腦,研究人類大腦神秘結構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0月2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研究人員在實驗室培育人類、猿類和猴子的大腦組織,從而了解人類大腦的與眾不同之處,在某些方面,人類大腦是獨一無二的,因為人類智力較高,是地球上唯一能夠從事複雜行為、具有高等思維能力的動物,例如:製造宇宙飛船進入太空、網絡社交平臺上發布表情包等。然而一些問題仍然困擾著科學家,為什麼人類與近親物種存在差異?
  • Science:人類大腦大小的決定因素是什麼?
    Science:人類大腦大小的決定因素是什麼?人類二維細胞培養和小鼠模型往往不能完全重現患者表型。人類三維(3D)腦器官提供了一個機會,使我們可以在人類組織背景下詳細研究小腦萎縮基因。然而,大腦類器官還是存在以下幾個缺點。在其中敲除單個基因功能是耗時的,因此比較大量的候選基因是目前不能實現的,此外,在3D模型中,系統的功能喪失(LOF)方法是不可用的。
  • 首張人腦超清三維圖譜問世
  • Science|華大基因聯合瑞典科學家構建大腦的蛋白編碼基因圖譜
    大腦是哺乳動物體內最複雜的器官,具有多種多樣的生理機能,錯綜複雜的細胞結構以及極為豐富的基因表達。在不同腦區、細胞和亞細胞層面鑑定大腦的分子構成,必將推進我們對正常和患病狀態下大腦功能的認識和理解。該研究基於多種轉錄組學方法和抗體圖譜技術,對大腦不同區域進行了全面、深入的分子解析,並且提供了高質量的蛋白編碼基因的分子圖譜,為進一步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武器。人類蛋白圖譜(The Human Protein Atlas,HPA)是一個大規模研究項目,旨在結合轉錄組學與蛋白組學,探索不同細胞、組織和器官的轉錄本和蛋白質的空間表達水平。
  • Science | 完整生命周期中的全腦突觸圖譜
    隨著科學家對於數量龐大且異質性突觸的認識不斷加深,突觸組學(Synaptomes)研究應運而生,組學方面的認識將會為人類進一步了解大腦皮層對於支持人類思維的豐富性和精妙性提供重要工具。但挖掘突觸組學的宏觀數據並非易事。
  • 科學家繪製出胎兒染色質可及性的人類細胞圖譜
    科學家繪製出胎兒染色質可及性的人類細胞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6 13:54:15 美國華盛頓大學Jay Shendure等研究人員合作繪製出胎兒染色質可及性的人類細胞圖譜。
  • 在人工智慧幫助下,人類畫出了迄今最全面最精準的大腦圖譜
    有趣的是,人類對自身大腦的了解,遠低於對地球的了解。大腦中究竟有多少個神經元,至今還未有定論,更別說畫出大腦中各個區域的邊界、功能和聯繫了。在人工智慧的幫助下,情況有了改變。人腦圖譜。 圖片來自《自然》在此之前,科學界最常用的腦圖譜還是100多年前,由德國神經科學家布羅德曼(Brodmann)在單個人的屍體組織標本上,利用細胞構築繪製的「布羅德曼圖譜」。神經科學家長期以來一直在嘗試將大腦細分為更小的部分,以便於更好地理解它是如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