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赫爾:神經系統可以控制義肢,未來AI將幫助人類創造沒有殘疾的世界

2020-12-04 葡萄酒前沿

11月9日,2017騰訊全球合作夥伴大會繼續進行。休赫爾在現場發表了演講。他提到,未來人類的神經系統將可以控制義肢,AI將幫助人類創造一個沒有殘疾的世界。

以下為休赫爾演講實錄:

當你下臺階的時候,你的仿生腳和仿生腿,能夠產生與仿生關節以及肌肉的聯繫,你的神經系統知道仿生腳做這樣的動作,它可以感知到這種動作和連接。甚至患者不需要努力控制它的義肢,義肢是自己在做連接。因為我們從這個機器當中把信息重新傳遞和反饋給神經系統,所以神經系統自然而然知道怎麼控制這一部分的義肢。

這就是一個標準的安裝了義肢的患者,他在往下走的時候,他的腳不做任何的動作,因為在這個時候,他的神經系統對設備沒有任何的感知,其實他的腳是死的。這個患者在往上走臺階,他所有的動作都不是患者努力想做的,不是他有意識做的,而是神經系統感知到信號之後,才會感知到這種連接。

我們看到一個患者的義肢上有一個膠帶纏住了,他想擺脫掉;幾個小時後,他發現他佩戴的義肢是他身體的一部分,當他腳上有膠帶他想動兩下把膠帶擺脫掉,這和任何正常人是一樣的,所以這非常的厲害。

接下來我講一下癱瘓,左邊大家看到一個輪椅,右邊是一位女士,身上所佩戴的是骨骼的系統。現在,我們還不知道怎麼樣來控制人的肌肉,怎樣把活的肌肉組織進行控制。同時我們還不知道怎麼樣把脊椎的肌肉組織反應進行回應和連接。

她同時也是我們MIT的研究中心的一位專家,她就研究在脊椎發生癱瘓之後的連接情況。小白鼠之前頸椎曾經受傷。她所做的就是在幹細胞當中注入了一種化學元素,我們發現這個小白鼠在19天之後,它的靈活性變得非常強。而把這個細胞注射到人的身體上,可以發現這個患者有更強的運動性。以前只能癱瘓在床,現在可以運動膝蓋和髖部,這就是科學的神奇之處,我們想用人工智慧控制這些肌肉的活動。

我們想創造的數字神經系統。首先我們在肌肉組織當中加入感應,這樣能夠感應肌肉的速度,肌肉的力量、張力等等,這就是一些非常具有前瞻性的、預知信息的系統,我們通過皮膜把信號傳輸到皮膚上,然後做一些計算機的算法。因為我們知道行走這個動作是由脊椎控制的,所以我們把行走這個動作,在我們的電腦上進行建模,然後通過計算和算法,控制了行走過程當中肌肉組織的運動情況。

接下來我們看一下這個技術的其他方面。這裡的速度,我們用的非常微小的水晶植入到肌肉當中,然後我們把這個水晶發射的信號進行振動,有一個微振動。通過電腦的控制我們就建立了與肌肉之間的聯繫。而且我們也可以用時間的角度來追蹤它的速度和強度。我們怎麼樣控制肌肉,怎麼樣讓它產生信息,我們用光進行控制。這個就是我們用病毒來控制這樣的肌肉。這個肌肉其實是能夠反應,對於我們的刺激做出反應,然後我們就可以通過這樣的反應控制它的肌肉。我們同時對這個關節也可以有一個控制。在水晶和肌肉的速度之間,已經建立起了聯繫,對於已經完全癱瘓的肢體或者安裝在身體上的義肢就可以建立一套傳遞和反饋的系統。

這種數字的神經系統,能夠把我們從無能帶到有能,從殘疾障礙帶到正常的軀體。現在殘疾人士可以帶上骨骼系統做運動,可能未來就看不太出來他戴了什麼器械,這種器械會植入人的身體當中。癱瘓的人,我們可以通過這種合成控制它的肌體,這是最基礎的系統,我們不僅僅讓他擁有正常的軀體,我們還讓他擁有更多的能力。

我們可以來設定目標,比如我要刺激哪一個神經,我們可以選擇刺激脊柱的神經,我們還可以通過這個讓人跑得更快,走得更快。比如我們碰到一個很熱的東西把手伸回來,這個過程當中的發射過程,能從比較長的秒數縮短到非常非常短的微秒。未來我們怎麼拓展人體的體能呢。它會使我們需要擴大人體體能的時候,當我們希望大家跑得更快,跑得更遠的時候,現在我們MIT在做這樣的骨骼系統。

這是我們腳的系統,這是我們人類做的第一個骨骼系統,它能解決我們行走和跑的時候所需要的能量,對於正常的人,他佩戴這個,佩戴20分鐘脫下來,他的腳,正常行走的時候就會覺得自己的腳好重好重,他戴上這個覺得行走更輕。我們發現這樣的設備會很快在社會當中得到普及,幫助我們跳得更高,跑得更遠,我們人就變成了超人,這是非常有意思的。

我們看一下機器人在AI方面發生的新的進展,以及在神經系統上做的研究。我們在想這些技術會把我們帶到什麼樣的未來。在將來,對於每個個體來說,我們都有一些仿生學介入拓展我們的能力。我們知道我們身體越來越靈活,這不僅僅是我們能力有所提高。同時我們在修訂新的身份,實際上我本人就有一個身份的轉變。

這是我的一個視頻,我曾經截過義肢,很多人叫我殘疾人,12個月後我在攀巖的時候,比正常人攀巖得更好。我的競爭對手感覺不太爽,所以他覺得要把自己的腳剁掉跟我競爭,我是非常嚴肅的。大家可以看到我的變化,大家看到是我更強,還是更弱呢?我們首先看到這是一個被截肢的人躺在床上,大家看到的是殘疾人還是以後的運動員呢?大家的想法肯定跟我一樣,在未來呢,通過技術的進步,人工智慧的進展,機器或者神經系統的相連。我們會消除很多殘疾或者很多疾病,我們創造的世界會沒有殘疾的世界。這樣的技術,實際上是消除了殘疾。這實際上也是增強或者延伸人的能力的技術。

在這樣的技術下,我們會超越我們自身所擁有的能力。將來,我們看到的是技術能夠增強我們的學習能力,增強我們的身體能力,增強我們的感官能力,增強我們的感情反應。我相信仿生學會給社會帶來很多機遇,同時也有一些風險的。我們看到拓展的能力越來越多,我們需要一個法律框架,要有一些政策應對這些能力帶來的挑戰。同時我要鼓勵這個領域的創新。我們要減緩這些新技術帶來的負面影響:比如,用技術能夠準確的控制人心,但我們不希望我們以後看到挑戰,不希望去控制人的情緒。我們下一代基因可能有調整,可能有突變,但我還是希望我們還是人。如果我們嚴格遵守我們作為人要遵守的原則,人的自由,以及多樣化的價值觀。我們可以消除人類的殘疾。我們可以消除世界上很多人受的苦難,同時我們要記住我們作為人,我們的本質是什麼。非常感謝!

相關焦點

  • MIT截肢教授:義肢讓我明白,腦機接口是未來人類的「升級」方案|潮...
    在媒體實驗室,他致力於開發增強人類身體能力的機器設備。在BBC記者Dave Lee與他討論「腦機接口」的相關話題時,他說: 「我們正處於人類歷史的關鍵轉折點。……我們在將神經系統與已經建好的世界融合起來。我們當前使用的技術與人類的神經系統相分離,但我們正在建立融合人類生理學的人機關係,並逐步向這一新時代過渡。」
  • 現實:機械義肢越發逼真 人機融合讓人類成為AI?
    現實:機械義肢越發逼真       人機融合,顧名思義,就是將人類自己的神經系統與計算機等機械相連接,達到彌補人類感觀、運動缺陷,甚至將人類意識與電腦AI相融合的地步。       這類技術最近一次在世人面前展示,是在2014年巴西世界盃的開幕式上,一名佩戴仿生學假肢的殘疾少年為揭幕戰開球,雖然該套設備造價高達8萬美元,普通人暫時用不起,但相信在不遠的將來,越來越逼真的機械義肢將幫助殘障人士解決他們的困擾。       對於正常人而言,將機械嵌入人體的設想也已經開始實現。
  • MIT:用AI連接神經,真正終結人類肢體殘疾的命運
    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歷史數據顯示,全球有超過15%的人口患有殘疾,而在我國,殘疾人總數超過8500萬,其中肢體殘疾人數近2500萬。如果技術的進步能幫助這部分肢殘人員恢復正常的身體運動機能,那對世界來說都將會是莫大的福報。
  • 這種新的假肢可以直接將感覺傳遞給神經系統
    1992年,現任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生物機電一體化小組負責人休赫爾(Hugh Herr)在登山事故中持續凍傷後雙腿膝蓋以下截肢。「我基本上是從膝蓋下來的一堆螺母和螺栓,」Herr說,在溫哥華的2018年TED展示他的假腿,「但我可以跳過,跳舞,跑步。」麻省理工學院的Herr團隊專注於建造假肢,以及常規肢體的靈活性和速度來應對神經指令。
  • 為殘疾的動物裝上義肢後,它們是怎麼生活的呢?
    當人類遭受事故或者身體有缺陷時,可以尋求醫生的幫助,而當動物出現疾病或者身體殘缺時,因為無法照顧自己,等待它們的或許就只能是死亡。不過這篇文章,小編帶大家看看人們友愛的一面。雖然越來越多人投身到保護動物行列,不過殘疾動物的救治還是存在著很大的困難,不過在世界各地都有這樣一群人善良的人,他們幫一些殘疾的小動物安裝了「義肢」。
  • 世界上第一個使用AI神經假肢人類可以控制它完成手基本動作
    據創雲網獲悉,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們利用AI技術打造了一個可以控制的假肢,這種神經假體的方法是世界上首創。他們9月份在《自然機器智能》上發表了他們的研究。什麼是神經修復術?這些類型的假肢通過電刺激來刺激人的神經系統,以彌補阻礙一般運動技能的缺點。這些可能包括認知,聽力,視覺,溝通或感官技能。神經假體的不同類型包括腦機接口(BCI),深部腦刺激,脊髓刺激器(SCS),膀胱控制植入物和心臟起搏器。這一新發現是假肢世界的一個巨大的進步。
  • 壹步網:什麼是殘疾人義肢電商平臺
    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殘疾人民生,幫助殘疾人參與共享全面小康社會。預計"十三五"期間,我國將有 8800萬殘疾人,各類輔助器具需求量將超過千萬件。按我國的行政劃分設置,平均 40 萬人口的縣級政區有 2862 個(這其中未包含 34 個省級政區以及333個地級政區),而整個義肢行業網點總數不到 900 家,覆蓋率僅是縣級政區的零頭。從數量上來說,就是還有 2000 多個縣級以上政區,沒有義肢營業網點,此見我國義肢矯形器行業服務網絡有待長足發展。
  • 義肢也會進化?
    在這個階段,義肢從美觀走向了功能化,並開啟了人們長久以來痛苦的人體仿生研究。義肢智能化義肢能夠抓握、跑動已經不稀奇了,但它們和真正的肢體還相差甚遠,關鍵在於人類對肢體的控制並不自然:使用者可能需要打開開關、或者用手輔助等。為了讓人能夠像控制真肢體一樣控制義肢,開發者們想了兩個辦法。
  • 3D列印義肢揭秘: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
    而所有3D列印義肢會於下個月在一家烏幹達醫院(CoRSU)進行首次測試。  2013年7月,Ratto開始著手該研究項目。但他和Coons並非簡單地將他們的設計、軟體和使用說明拋出來就歇工了:這是因為目前的技術還不能自動適配所有用戶的情況,比如體重。同其它義肢研究人員和製造商一樣,為了弄明白如何將3D列印變得自發適配、操作簡單,Ratto和Coons拆分細解了3D列印流程。
  • 新型電子皮膚:讓機器人與義肢擁有卓越的觸覺!
    導讀據新加坡國立大學官網近日報導,該校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人工神經系統,也稱為「異步編碼電子皮膚(ACES)」。通過這個系統,機器人與義肢裝置也許很快將擁有與人類皮膚同等甚至更好的觸覺。(圖片來源:新加坡國立大學)技術十多年來一直在研究電子皮膚技術,希望賦予機器人與義肢裝置更好觸覺的 Tee 助理教授解釋道:「人類採用觸覺完成幾乎每一項日常任務,例如拿起一杯咖啡或者握手。沒有觸覺,我們甚至會在行走時失去平衡。
  • 招3D印表機械義肢設計師
    相信因為你的加入,將會有更多的殘疾小朋友獲益,也將開發出越來越好的3D列印義肢,能適用更多的人群,以及在使用和體驗上更優。將"雙手配合使用"變成一個沒有那麼沮喪的學習過程,減少雙手不能配合時的焦慮,有助於心理健康成長。3. 你們的義肢跟市面上的其他義肢比起來有什麼不同呀?
  • 從仿生人到生化人,讓假肢也可以成為你身體的一部分
    人類之所以從各種動物鬥爭之中勝出,並大量繁衍,最終成為地球霸主,主導著世界的一切,甚至還嘗試著與大自然做鬥爭。人類伴隨著演化生存至今,從樹上到地上,解放出來的雙手幫助我們解決生存過程中的很多問題,所以除了凌駕於其他生物之上的智能之外,我們的四肢也是優勝劣汰的主要優勢之一。
  • 殘聯:「義肢助殘」在行動
    11月21日,南縣殘疾人聯合會與長沙本和假肢廠共同開展「義肢助殘」活動,免費為殘疾人士安裝義肢取模。 活動現場,技術人員仔細為每位殘疾人士測量、取樣、記錄,並結合殘疾人士自身實際情況和個人喜好為他們打模取型。
  • 美企業發布3D列印義肢 搭載人工智慧控制系統
    【環球網科技 記者 樊俊卿】據外媒報導,總部位於美國紐約的人造義肢公司Unlimited Tomorrow在今年的國際消費電子展(CES)上展出了一套配備了肌肉傳感器和一套人工智慧控制系統,二者相互協同合作,可協助截肢兒童重新恢復抓取物體的能力。
  • 勵志組圖:殘疾萌寵靠義肢重獲新生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雙語新聞>寵物樂園>正文勵志組圖:殘疾萌寵靠義肢重獲新生 2015-03-30 17:13 來源:滬江 作者:
  • 全球首款成功的意念控制義肢誕生
    據國外媒體報導,芝加哥康復中心(Rehabilitation Institute of Chicago,簡稱RIC)歷時四年終於研究出了全球首款可以由意念控制的智能仿生義肢,目前該項研究成果已被《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收錄。
  • 新型義肢可提供感覺反饋
    根據《自然—醫學》本周發表的一項針對兩名患者展開的案例研究,一種能恢復感覺反饋信號的新型假腿可以提高他們在使用時的行走表現,並減少幻肢痛。
  • 神經型義肢為患者提供感覺反饋
    科技日報北京9月9日電 (記者張夢然)根據英國《自然醫學》雜誌9日發表的一項腦機接口最新進展,瑞士科學家針對兩名患者展開的案例研究顯示,一種能恢復感覺反饋信號的新型假腿,可以提高他們在使用時的行走表現,並減少幻肢痛。
  • 馬斯克重新定義人機關係,黑科技會毀滅人類嗎?
    有專家認為,不排除這種可能,如果機器可以控制人類大腦,那比核飛彈威脅還大。,這意味著生物的思考可以轉化為機械語言,而機器也能信息傳導向大腦,如果人類意識被機器理解,那麼各種神經系統疾病都將不治而愈,帕金森患者能獨立行走和思考,自閉症患者的痛苦和需求也能被大眾所理解,因為各種原因造成的身體殘疾也不會影響正常生活,聾啞盲人能重新與世界取得聯繫,殘疾者在更換機械義肢後能像正常人一樣行走跑跳,屆時即使是不可治癒的
  • 殘疾男子裝科幻機械手 義肢配有雷射手電筒和無人機!
    男子裝科幻機械手當年,在事故發生後,救治James的醫院曾經給他裝上過仿生義肢,但是據說之前的那款不僅看起來很醜,而且還沒有什麼實際作用,更重要的是裝上後很痛苦,要一直吃止痛藥。James是個電子遊戲迷,在裝上醫院的義肢一年後,他從日本遊戲公司Konami那裡獲得了試用未來主義的仿生義肢的機會,於是就有了現在這種「人機合體」的即視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