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們是能控制動物大腦的寄生蟲!趕不走又搞不死

2021-01-13 網易科技

作者 | 過客

出品 | 網易科技《知否》欄目組(公眾號:tech_163)

微生物是可怕的。我們看不見,聞不到,也感覺不到它們。現在科學家發現有些微生物已經具備控制寄主行為的可怕能力。這聽起來有點像恐怖片裡讓人變成行屍走肉的可怕傳染病,當然那些都是虛構的內容,下面這些才是自然界真實存在的。

剛地弓形蟲:控制宿主自我犧牲

弓形蟲會利用貓來交配和產卵。蟲卵會隨著貓的糞便離開,進入中間宿主體內。一旦長大它們就會回到貓的身邊,重新開始這個循環。

它們是通過控制齧齒動物等中間宿主返回的。研究人員發現,感染了弓形蟲病毒的老鼠似乎不再害怕貓。事實上,它們對其它可怕事情的反應也很遲鈍。

人類也無法倖免,弓形體病是人類最常見的寄生蟲感染之一。弓形蟲可以減少恐懼感並增加冒險傾向。2002年的一項研究發現,感染弓形蟲病的人更容易發生車禍。主流理論認為弓形蟲是通過多巴胺控制受害者的。

蟲草菌:打造殭屍螞蟻

這種真菌又被稱為殭屍螞蟻真菌,能夠讓螞蟻變成行屍走肉。被感染的螞蟻很快會出現奇怪的症狀,它們會忽視自己的工作並爬上樹幹。到了那裡,它們就倒掛在一片樹葉上。很快,蟲草菌孢子就從螞蟻體內噴發出來傳播到其它的螞蟻窩。

真菌孢子在螞蟻體內聚集形成了一個管狀網絡,延伸到螞蟻的全身。有人認為真菌控制螞蟻肌肉的方法酷似木偶大師操控木偶。

馬鬃蟲:從內而外吃掉宿主

馬鬃蟲又名鐵線蟲,這些纖細的、毛髮狀的蠕蟲會將寄主變成了自己的家。已知的馬鬃蟲有300多種,它們寄生在不同的昆蟲上。

鐵線蟲的蟲卵會產在水體底部,等待被蟋蟀幼蟲吃掉。當蟋蟀幼蟲長大會在陸地開始看似正常的生活,然而蟋蟀體內正發生著變化。一開始蟋蟀會停止鳴叫,很快就會產生遊泳的欲望,一看到水就跳進去。然後鐵線蟲就會離開去交配和產卵。

有研究人員認為,鐵線蟲分泌的神經遞質能夠改變了蟋蟀神經系統的工作方式。

彩蚴吸蟲:操控腹足類行為

彩蚴吸蟲是一種寄生在腹足類動物體內的扁蟲。這種扁蟲的生命周期與弓形蟲類似,它利用腹足類產卵,然後藉助它們進入鳥類等脊椎動物體內,孵化和成熟後再一次回到腹足類體內。

當腹足類吃了鳥類糞便時,這種扁蟲就會進入它們身體。腹足類通常喜歡黑暗潮溼的地方,扁蟲會迫使它們爬到開闊的地方,這樣鳥類就很容易發現它們。它們能夠降低蝸牛對光線的厭惡。

杆狀病毒:雙重寄生

杆狀病毒擁有兩個宿主。事實上,它的其中一個宿主本身就是寄生蟲。這種病毒會感染某些種類的寄生蜂,而寄生蜂又會利用毛毛蟲作為它們幼蟲的宿主。因此杆狀病毒和黃蜂幼蟲一起寄生在毛毛蟲體內。

這種病毒的主要宿主還是黃蜂。因此,為了確保毛毛蟲體內的黃蜂幼蟲能夠存活,它會操控毛毛蟲大吃特吃。一旦它們都長大了,黃蜂幼蟲就會從毛毛蟲的身體裡破繭而出。

流感病毒

2010年的一項研究發現,那些感染了流感病毒的人比其他人更善於社交。但研究人員沒有足夠的證據來證實或否認這一點。

狂犬病毒

狂犬病患者對水會形成一種強烈的恐懼感。在狂犬病後期,患者吞咽和呼吸變得困難。因為這種痛苦,他們一看到液體就驚慌。

瘧原蟲

瘧原蟲是引起瘧疾的原生動物。它使蚊子攻擊更多的受害者,寄生蟲得到了更廣闊生存空間的同時,也讓蚊子得到了更多的食物。

研究人員一直在探索宿主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變化,他們認為或許是寄生蟲的基因戰勝了宿主的基因,其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讓自己儘可能多地自我複製。

網易科技《知否》欄目,好奇世界,與你一起探索未知。

關注網易科技微信號(ID:tech_163),發送「知否」,即可查看所有知否稿件。

本文來源:知否 責任編輯: 喬俊婧_NBJ11279

相關焦點

  • 簡單生物操控複雜動物:寄生蟲不感染也能控制宿主
    一旦它將自己身體固定好,就很少再變動,這種絛蟲沒有嘴和內臟,沒有循環系統或者呼吸系統,它的稀疏簇狀神經系統勉強被稱為「大腦」。儘管如此,這種非常簡單的生物卻能操控較為複雜的動物——甚至在未感染宿主體的情況下。  這種絛蟲叫做「裂頭絛蟲(Schistocephalus solidus)」,像其它絛蟲一樣,它擁有一個複雜的生命周期。
  • 看完這些能控制大腦的寄生蟲,你會懷疑人類
    《寄生獸》中,來自宇宙的寄生生物大規模感染人類,他們蠶食人類的大腦,並寄生於頭部,完全操控失去意識的軀體,繼續捕食其它人類。 而主角的右手在偶然中被錯誤的寄生,隨後人類與寄生蟲相互影響,兩者的思想都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人類變得更加冷酷鎮定,而寄生蟲也漸漸有了人性。
  • 該寄生蟲頭帶吸盤和掛鈎:不感染動物卻能控制寄主
    胡峰能寄生在蟑螂身上,讓蟑螂背著自己行走;蠕蟲動物能寄生到蟋蟀體內,使蟋蟀產生自殺傾向;真菌則可以使宿主螞蟻徒有其表變成殭屍。而本文所講述的是一種新的寄生影響動物行為方式,即寄生蟲在沒有感染宿主的情況下就能對動物產生精神控制。2018年,一切即隱喻!動物如此,人類也不例外!
  • 貓寄生蟲能控制人類?感染後當企業家概率更高
    不會,但是它們可能會讓你不害怕風險,在工作領域中更加膽大,甚至更具「創新意識」。  為了實現貓體內宿主,剛地弓形蟲擁有一項令人不安的功能:大腦控制,該寄生蟲可以改變齧齒動物的行為,使它們不再害怕冒險。眾所周知,它還能使老鼠被貓糞便的氣味吸引。
  • 被寄生蟲控制大腦的殭屍蝸牛,眼睜睜看著自己送死...
    沒錯,這都是寄生蟲在搗亂它們甚至可以控制蝸牛的大腦讓它們主動在白天顯眼的地方出沒頂著鮮豔的「毛毛蟲」眼睛就是為了吸引鳥類的注意因為一旦被鳥兒吃掉這些寄生蟲便可以進入新的宿主完成下一輪繁殖像這樣可怕的寄生蟲其實還有大家比較熟悉的鐵線蟲成蟲會把卵產在水裡
  • 為什麼野生食肉動物可以吃生肉,它們不怕寄生蟲嗎?
    只要是能被寄生蟲寄生的動物都怕寄生蟲,包括人類,而且只要是寄生蟲的寄主,很難完全擺脫寄生蟲的寄生,比如蟎蟲就是一種從某種程度上說可以與寄主和平共處的寄生蟲,而且即使我們洗得再乾淨,蟎蟲也不會從我們的身上徹底消失。
  • 善於操控動物的七大寄生蟲 一起來瞧瞧
    偏側蛇蟲草菌感染螞蟻后,會控制螞蟻的大腦,利用螞蟻的身體幫助真菌找到適合的生長環境。當螞蟻感染了這種真菌,就會離開蟻穴,在附近的樹林地上找一片樹葉,緊緊咬住它的葉脈,然後死去,為真菌生長創造完美的環境。線形蟲讓蟋蟀認為自己會遊泳線形蟲是身體呈細線形或圓筒形的一類蠕蟲,有紅色或者灰白色。這類寄生蟲可以長到腳部一樣長,看起來就像教煮熟的義大利麵。
  • 寄生蟲的入侵能否影響人類大腦進化?
    寄生蟲是否影響人類神經進化?幾十年前就應該有人想到:既然寄生蟲已經困擾真核生物數百萬年,它們的盛行可能會影響生物進化歷程,美國新墨西哥大學心理學家馬爾科並不是第一個提出人類大腦進化可能受到寄生蟲影響,這種寄生蟲具有操控宿主行為的能力。
  • 把動物變成殭屍的5個寄生蟲
    有些寄生蟲能夠改變宿主的大腦並控制宿主的行為。像殭屍一樣,這些受感染的動物表現出異常的行為,因為寄生蟲控制了它們的神經系統,它們才真的是恐怖動物。盤點5種寄生蟲動物是怎麼把宿主變成殭屍的,過程都是相當可怕的。
  • 白鶴遷徙時落單停留村莊,村民:趕都趕不走
    白鶴遷徙時落單停留村莊,村民:趕都趕不走 2020-12-23 09:19   澎湃新聞記者:王文娟 編輯:林蓉 素材來源:相關人士
  • 能控制大腦的寄生蟲了解一下 文章圖片可能引起不適 謹慎點開
    今天給大家介紹幾個可以控制生物大腦的恐怖寄生蟲。不過科學家發現這種寄生蟲好像除了會傷害魚的舌頭,其他並沒有危害,而且代替魚舌的功能,也並沒有什麼不妥,當然對魚兒來講就比較可憐了。這種寄生蟲也是目前發現的唯一一種可以完全取代寄主器官的寄生蟲。
  • 寄生蟲消除齧齒動物對捕食者恐懼
    剛地弓形蟲對齧齒動物能夠產生某種精神控制:一旦被這種寄生蟲感染了大腦,後者似乎就不再害怕貓,更容易成為捕食者的大餐。
  • 它們竟然能控制蝸牛大腦,網友:噁心!
    除了自然界這些常見的品種以外,還有很多奇怪的物種,很多人連聽都沒聽說過,這也不奇怪,畢竟自然界包羅萬千,各種各樣的離奇的事情,都有可能發生,那麼不知道你有沒有聽說過下面這個物種,它的名字叫殭屍蝸牛。很多人提出了疑惑,殭屍蝸牛是啥呢?沒聽說過,是不是,其實就連小編也沒有聽說過幾次。
  • 家中如果來了以下4種動物,一定不要趕它們走,這是大吉的徵兆
    家中如果來了以下4種動物,一定不要趕它們走,這是大吉的徵兆 2、燕子 燕子是人類的朋友,是一種益鳥,俗語說,不傍豪門親百姓
  • 科學網—寄生蟲消除齧齒動物對捕食者恐懼
    寄生蟲消除齧齒動物對捕食者恐懼 該研究小組的研究顯示,這些被感染的小鼠願意冒險進入一個裝有活體麻醉大鼠的房間,而未受感染的對照小鼠幾乎總是遠離的。 在其他一些行為測試中,研究小組還發現,受感染的小鼠表現出更少的焦慮感,擁有更強的探索傾向。例如,它們花了更多的時間待在開放且暴露的迷宮區域裡,這樣的環境對一般小鼠來說通常是具有威脅性的。
  • 16歲女孩,大腦被寄生蟲攻佔,容易藏寄生蟲的食物,還是少吃為妙
    經過一系列檢查,發現歡歡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感染了寄生蟲,在歡歡的大腦內,有條長11釐米的線形寄生蟲,這條寄生蟲都快進入腦部功能區了。所幸發現和搶救的及時,歡歡現在已經無大礙,人也清醒了過來。歡歡為什麼會感染寄生蟲呢?可能是因為她之前和朋友出遊時,吃了沒徹底煮熟的螺肉或蛙肉有關。
  • 它們可能被弓形蟲「控制」了
    它們可能被弓形蟲「控制」了剛地弓形蟲是一種常見於貓身上的寄生蟲,此前的研究認為,弓形蟲會針對性地使小鼠不再害怕貓科動物,從而更容易被後者吃掉,幫助弓形蟲通過貓糞傳播。而據一項發表於《細胞報告》上的新研究,弓形蟲並非特異性地減輕被感染小鼠對貓的恐懼,而是普遍降低它們的焦慮和對風險的感知。
  • 小龍蝦中真的有高溫也殺不死的寄生蟲嗎?
    在小龍蝦風靡大南江北之時,關於它的很多負面說法也層出不窮,其中則有「小龍蝦含有高溫也殺不死的寄生蟲」一說,小龍蝦的寄生蟲是否真的這麼牛逼?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它們是一類可寄生於人體肺臟的寄生蟲,人感染之後就可能會出現咳嗽、咯痰等輕症,感染加重後會出現膿痰,並伴隨胸痛。
  • 你能想像,你的思想會被這些生物控制嗎?
    這些傢伙中,有哪些進化出了控制體積是他們好多倍的動物的能力呢?答案就是他們都能。這種病毒會感染哺乳動物,通常是狗,並且順著動物的神經抵達它們的大腦,引起大腦裡發炎,最終會殺死宿主。但在這之前,它通常會增強宿主的攻擊性,產生更多會傳播狂犬病的唾液,並使得宿主很難吞咽。這些因素提高了宿主撕咬其他動物的可能性,也更有可能在此過程中傳播病毒。偏蛇蟲草菌,又稱殭屍真菌。它的宿主是住在樹梢上的熱帶螞蟻。
  • 寄生蟲:閹割你、控制你,只是為了能讓我的後代繁榮昌盛
    >,令人恐怖的不僅是血腥,還有寄生蟲對人類的思維控制。鐵線蟲因為形似鐵線而得名,是一種寄生在節肢動物體內的寄生蟲,在螳螂和蝗蟲這一類較大型的節肢動物中常見。幼體在節肢動物內寄生,等到快成蟲的時候便會控制宿主去水邊自殺然後從宿主體內鑽出,從而能使自己成蟲後能在水裡自由生活且繁育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