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傢伙中,有哪些進化出了控制體積是他們好多倍的動物的能力呢?
答案就是他們都能。
這些傢伙就是寄生生物,一種依賴或者寄生於宿主內部的有機生物,他們會傷害甚至有時殺死他們的宿主。
寄生生物的存活依賴於在不同宿主間轉移,有時還需要通過一個中間物種。
我們的寄生生物巧妙地通過控制他們宿主來達到該目的,有時會直接向大腦發起進攻。
例如,線形蟲。它的宿主,一隻蟋蟀。線形蟲需要水分來交配,但蟋蟀喜歡乾燥的陸地。所以一旦線形蟲長成可以繁殖的大小,它就會產生某種蛋白質,以幹擾蟋蟀的導航系統。這隻被迷惑的蟋蟀就稀裡糊塗地跳來跳去,向水域移動,最終跳進水裡,溺死。之後,線形蟲向外蠕動並進行交配,它的卵又被小型水生生物吃掉,這些小型水生生物逐漸成熟,聚居於陸地,然後又被新的蟋蟀吃掉。
這樣,線形蟲就活下來了。
狂犬病毒,又一個幹擾思維的寄生生物。這種病毒會感染哺乳動物,通常是狗,並且順著動物的神經抵達它們的大腦,引起大腦裡發炎,最終會殺死宿主。但在這之前,它通常會增強宿主的攻擊性,產生更多會傳播狂犬病的唾液,並使得宿主很難吞咽。這些因素提高了宿主撕咬其他動物的可能性,也更有可能在此過程中傳播病毒。
偏蛇蟲草菌,又稱殭屍真菌。它的宿主是住在樹梢上的熱帶螞蟻。側偏蛇蟲草菌的孢子們會在螞蟻的外骨骼上穿孔,然後它們引起螞蟻痙攣,使螞蟻從樹上掉下來。真菌改變了螞蟻的行為,強迫螞蟻無意識地閒逛,直到螞蟻碰到一片有著完美真菌孕育條件的樹葉,並牢牢揪住這個樹葉。然後這隻螞蟻就死了,寄生於其身的真菌會從它的頸部伸出細長柄狀物。幾周之內,這個柄狀物射出孢子,這些孢子把更多螞蟻變成「六腿尋葉殭屍」。
還有一個對人類最致命的攻擊者是改變行為的寄生生物,如果能安慰你的話,那就是被攻擊的並不是我們的大腦。我說的是瘧原蟲,它會導致瘧疾。這種寄生生物需要蚊子將其傳播於宿主之間,所以它使得蚊子叮咬得更頻繁,時間更長。也有證據表明,感染了瘧疾的人,對於蚊子的吸引力更大,蚊子會叮咬他們,並將寄生蟲傳播得更遠。這個多物種體系是如此有效率,以至於每年有數千萬瘧疾的案例。
最後,來說一說貓。別擔心,應該沒有貓住在你的身體裡,控制你的思想。我是說,應該是。但是有一種微生物叫弓形蟲,需要貓和齧齒動物兩者來完成它的生命周期。當老鼠通過食用貓的糞便感染了寄生蟲,這種寄生蟲就會改變老鼠大腦中的化學成分水平,使它在飢餓的貓科動物身旁疏于謹慎,貓科動物甚至會吸引到它們。這使得貓科動物更易捕食,所以這些感染了的齧齒動物被吃掉,並繼續傳播寄生蟲。控制思維就這樣成功了。
甚至還有證據證明寄生生物會影響人類的行為。多數情況下,我們不會完全理解這些寄生生物是如何管理它們的操控行為的本領。但從我們知道的來看,我們可以看出他們確實會耍不少花招。
線形蟲似乎可以直接影響蟋蟀的大腦。瘧疾寄生蟲(瘧原蟲)則可以阻礙生產可以幫助蚊子吃東西的酶,強迫蚊子不停地叮咬。狂犬病病毒會通過讓免疫系統「開掛」來引起吼叫和流口水的行為。但不管是什麼方式,當你想到這些寄生生物多麼有效地控制著他們宿主的行為,你就會想知道有多少人類行為實際是由寄生生物主宰著的。
由於地球上超過一半的生物是寄生生物,這種「主宰」恐怕是多於我們所以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