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於操控動物的七大寄生蟲 一起來瞧瞧

2020-11-21 百度百科

善於操控動物的七大寄生蟲 一起來瞧瞧

寄生蟲特徵為在宿主或寄主體內或附著於體外以獲取維持其生存、發育或者繁殖所需的營養或者庇護的一切生物。但是,你知道嗎?寄生蟲可以改變寄主的行為,以達到自身更好地繁殖生存的目的。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

偏側蛇蟲草菌

寄生螞蟻尋找合適環境

偏側蛇蟲草菌,是一種擬寄真菌,主要以萊氏屈背蟻為寄主。偏側蛇蟲草菌感染螞蟻后,會控制螞蟻的大腦,利用螞蟻的身體幫助真菌找到適合的生長環境。當螞蟻感染了這種真菌,就會離開蟻穴,在附近的樹林地上找一片樹葉,緊緊咬住它的葉脈,然後死去,為真菌生長創造完美的環境。

線形蟲

讓蟋蟀認為自己會遊泳

線形蟲是身體呈細線形或圓筒形的一類蠕蟲,有紅色或者灰白色。這類寄生蟲可以長到腳部一樣長,看起來就像教煮熟的義大利麵。但要完全成熟,它需要召喚它的僕人——一隻蟋蟀或蚱蜢。線形蟲可以通過改變蟋蟀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來強制它跳入附近的水中。而倒黴的蟋蟀只能活活淹死,線形蟲這時才破體而出進行繁殖。

蟹奴

把寄主變成繁殖的工具

蟹奴,蔓足綱動物,雌雄同體。蟹奴通過爪關節處的裂縫進入到寄主蟹體內,它可以褪了外表硬殼後把自己擠進縫隙裡。它會榨取螃蟹的營養成分並把寄主變成繁殖的工具。其中包括不只是被奪去生育能力,還會長出更大的下腹便於攜帶藤壺幼蟲,而且停止長出防衛用的蟹爪。

雙盤吸蟲

讓蝸牛爬得更高

雙盤吸蟲,為雙腔科異雙盤屬的動物,營寄生生活,宿主蝸牛、鳥類。通過鳥糞傳播。其驅使宿主的能力高於鐵線蟲,可以控制蝸牛的大腦使其變成殭屍蝸牛,出現在更容易暴露和明亮的地方,爬到植物的更高處,為了讓在找食物的鳥類更容易發現蝸牛。當寄主被鳥類吞下後,寄生蟲可以在內繁殖,然後繼續循環它們的生命周期。

瓢蟲繭蜂

寄生並讓其保護幼蟲

瓢蟲繭蜂鎖定目標,將一枚卵注入瓢蟲體內,寄生蜂每刺一下便會留下一個卵。當蜂卵孵化後,幼蟲會在瓢蟲內臟啃穿個洞,然後破開它的下腹,在腿間吐絲結繭。儘管如此,它依然還活著,如果有掠食者靠近,它還會拍打和抖動自己的腿部還驅趕對方。現在還不清楚為什麼它會有這樣的行為,也有可能是幼蟲預留的毒液引起的。

扁頭泥蜂

讓蟑螂停止行動

扁頭泥蜂,外殼是孔雀綠的顏色,帶有金屬光澤。常被稱為自然界中的「攝魂怪」,雖然體型微小,但它卻能輕而易舉地控制蟑螂的思想。首先,它先針蜇一下並讓蟑螂癱瘓,然後在蟑螂腦子裡注入神經傳遞素來再劫持它的思想。這樣,蟑螂便成為了一個孤立無援的殭屍。被扁頭泥蜂吸去「魂魄」後,蟑螂就算要為其「慷慨赴死」,也不會拒絕。

剛地弓形蟲

弓形蟲只是精神分裂的因素之一

剛地弓形蟲,簡稱弓形蟲,寄生於人和許多種動物的有核細胞,引起人畜共患的弓形蟲病。美國生物學家凱文·拉弗蒂提出的一個理論:貓身上的一種寄生蟲傳染到人身上後可以改變人的感覺和性格,而地球上幾乎有半數人間接地感染了這種寄生蟲,這種聰明的寄生蟲可能在巨大的範圍內改變了人類的文化。

作者:天天的小藍天

相關焦點

  • 寄生蟲真的能夠操控宿主嗎?人類會不會被操控?看完長見識
    在生活中,我們在看一些電影的時候,會有一些關於寄生蟲寄生人類或者動物的片段,只見寄生蟲進入動物體內,貌似侵蝕了動物腦部讓動物漸漸失去對自己身體的控制權,逐漸控制動物的行為。那麼現實中類似《寄生蟲》電影裡的情節真的會發生嗎?寄生蟲真的能夠控制宿主的行為嗎?
  • 它們是能控制動物大腦的寄生蟲!趕不走又搞不死
    它們是通過控制齧齒動物等中間宿主返回的。研究人員發現,感染了弓形蟲病毒的老鼠似乎不再害怕貓。事實上,它們對其它可怕事情的反應也很遲鈍。人類也無法倖免,弓形體病是人類最常見的寄生蟲感染之一。弓形蟲可以減少恐懼感並增加冒險傾向。2002年的一項研究發現,感染弓形蟲病的人更容易發生車禍。主流理論認為弓形蟲是通過多巴胺控制受害者的。
  • 簡單生物操控複雜動物:寄生蟲不感染也能控制宿主
    儘管如此,這種非常簡單的生物卻能操控較為複雜的動物——甚至在未感染宿主體的情況下。  這種絛蟲叫做「裂頭絛蟲(Schistocephalus solidus)」,像其它絛蟲一樣,它擁有一個複雜的生命周期。它會在水鳥內臟系統繁殖,水鳥將絛蟲卵排到體外,當絛蟲卵孵化之後,絛蟲幼體將感染橈足類小型甲殼綱生物,它們經常被棘魚吞食,棘魚再次被水鳥吞入腹中,這樣就完成一次生命循環。
  • 動物界的傀儡大師:自然界擁有操控能力的5種動物
    在奇幻電影和動漫世界裡邊,我們時常可以看到一些擁有操控思維能力的人類。他們可能藉助於高科技,也可能是僅僅擁有這種超能力。但幾乎每一個人似乎都知道這一切並不適用於現實世界。的確,人類不大可能做到這些事情,但大自然卻有不少動物可能做到對其它物種的操控行為。這一次,就讓小編為你介紹,動物界的傀儡大師:自然界擁有操控能力的5種動物。
  • 寄生蟲的入侵能否影響人類大腦進化?
    他在《生物學季刊》發表一篇最新論文,提出了四種宿主操控大腦寄生蟲的適應性對策,以及寄生蟲自身的進化反應,這一觀點在許多領域都具有意義,並且可能解釋人類心理學、大腦功能網絡結構,以及心理藥物的可變效應。操控宿主行為許多寄生蟲操控宿主的行為是為了提高繁殖成功率,並傳播至更廣闊的區域,例如:剛地弓形蟲會寄生在老鼠體內,誘導老鼠大腦杏仁核出現遺傳變化,這些變化減少了它對貓的厭惡,促使感染剛地弓形蟲的老鼠被貓吞食,而貓是剛地弓形蟲的宿主目標,是它們能夠寄生繁殖的唯一寄主動物,同時,它們也可以感染人類,但人類身體是剛地弓形蟲繁殖的「死胡同」,但有可能可以改變人類行為
  • 寄生蟲消除齧齒動物對捕食者恐懼
    剛地弓形蟲對齧齒動物能夠產生某種精神控制:一旦被這種寄生蟲感染了大腦,後者似乎就不再害怕貓,更容易成為捕食者的大餐。
  • 中國七大瀕危動物,你知道哪些?
    中國七大瀕危動物,你知道哪些?拯救瀕危野生動物是當今國際上十分關注的問題,也是我國野生動物保護事業中一項緊迫任務。近年來,我國在保護和拯救瀕危動物方面取得很大進展。本文收錄了我國七大瀕危動物,有熊貓,揚子鱷等,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如果寄生蟲滅絕了,會發生什麼?這項計劃,將用10年時間拯救全球寄生蟲
    不過,動物王國的範圍遠遠不止這些,有一類動物總是躲在黑暗的角落中、不受我們的待見,在討論動物保護時也往往被忽略,它們就是寄生蟲。 寄生蟲的危機 我們常常將這些「吸血的怪物」視作需要消滅的對象——的確,寄生蟲給人類與動物帶來了一系列疾病,但實際上已知的寄生蟲中只有4%會感染人類,而大多數寄生蟲卻對生態系統起著不為人所知但至關重要的作用。
  • 科學網—寄生蟲消除齧齒動物對捕食者恐懼
    寄生蟲消除齧齒動物對捕食者恐懼,更容易成為捕食者的大餐。每卵囊被排洩出後可感染更多的動物。 一些研究人員懷疑這種寄生蟲會扭曲齧齒動物的大腦,改變其對貓的感知。一些實驗室研究顯示,與其他潛在捕食者相比,受感染的小鼠更喜歡探索貓的尿液。 但瑞士日內瓦大學寄生蟲學家Dominique Soldati-Favre的發現稍有不同。
  • 為什麼野生食肉動物吃生肉,不怕寄生蟲呢?
    實際上,無論是人類也好,野生肉食性動物也罷,沒有哪一種動物是不害怕寄生蟲的,只不過由於它們或多或少地擁有著一些規避性的「本領」,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少寄生蟲的危害而已。而長期被寄生蟲影響、體內寄生蟲數量過多的個體,也會致使動物產生各種各樣的疾病,嚴重的還會慢慢衰弱死亡,只是從人類的視角,我們很難發現它們是由於自然死亡、還是因疾病而死亡,更判斷不出因寄生蟲過多而死亡。
  • 第一條寄生蟲是如何鑽進其它動物體內的?
    你或許不知道,大多數寄生蟲類群早在2.5億年前的中生代之前就已經出現了,這說起來還有點反直覺。寄生蟲比它們現在的宿主歷史還要更為悠久,那在宿主出現之前,它們是怎麼生存的?當然這個問題其實不太成立,歷史悠久的是寄生蟲的祖先們,而今天的每種特定的寄生蟲一定是在宿主出現之後才吃上了它們的軟飯。
  • 看完這些能控制大腦的寄生蟲,你會懷疑人類
    《寄生獸》中,來自宇宙的寄生生物大規模感染人類,他們蠶食人類的大腦,並寄生於頭部,完全操控失去意識的軀體,繼續捕食其它人類。 而主角的右手在偶然中被錯誤的寄生,隨後人類與寄生蟲相互影響,兩者的思想都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人類變得更加冷酷鎮定,而寄生蟲也漸漸有了人性。
  • 操控宿主的寄生奇聞
    文 | trichodina (轉載請註明出處)                      關注公眾號:唐唐第二課堂  引言文章《可怖寄生物操控宿主》向我們講述了一些寄生物如何操控宿主的離奇案例,並分析了這些現象發生的生物學原理及存在意義;同時讓我們從另一角度進一步了解了作為高級生物的一員,還有更多的高於人類的生存技巧存在於形形色色的各類生物中
  • 把動物變成殭屍的5個寄生蟲
    有些寄生蟲能夠改變宿主的大腦並控制宿主的行為。像殭屍一樣,這些受感染的動物表現出異常的行為,因為寄生蟲控制了它們的神經系統,它們才真的是恐怖動物。盤點5種寄生蟲動物是怎麼把宿主變成殭屍的,過程都是相當可怕的。
  • 這隻寄生蟲,在蝸牛的眼睛裡跳舞
    接下來,寄生蟲對宿主進行精神操控,使其進入開闊地帶,方便飢餓的鳥兒挖出蝸牛的眼睛。被吃掉之後,它們在鳥類的腸道內繁殖,蟲卵隨鳥類的糞便排出,最終這些糞便又會被另一隻蝸牛愉快地吃掉,這個奇異的生命周期由此完成。彩蚴吸蟲是一個獨特又奇異的存在。
  • 精神分裂症之謎:寄生蟲操控人類大腦?
    國際在線消息:美國科學家最近指出,精神分裂症可能與一種叫做弓漿蟲的寄生蟲有很大的關係。弓漿蟲是一種人畜共有的寄生蟲,目前全世界有一半左右的人口已經感染了弓漿蟲。這種寄生蟲以貓為最終宿主,所以差不多有10%的貓帶有弓漿蟲病,而人、豬、牛、羊、狗、鳥和鼠類等都是弓漿蟲的中間宿主。
  • 為什麼野生食肉動物可以吃生肉,它們不怕寄生蟲嗎?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寄生蟲都很「友好」,有一些寄生蟲,比如蛔蟲,會導致宿主的身體出現各種疾病,因此,對於我們人類來說,吃熟食就是一種規避寄生蟲的方式之一。但是,人類可以烹飪食物,對於自然界中的食肉動物來說,它們只能吃生肉,而生肉中就會有寄生蟲。那麼它們就不怕寄生蟲嗎?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寄生關係在自然界中,無論是食肉動物還是食草動物都無法擺脫寄生蟲的困擾。
  • 在燉好的五花肉裡,發現多個黑色長條異物,疑似動物寄生蟲!
    買回來的豬肉煮熟之後發現,肉裡面有一根像是線一樣的長條,這件事情就讓楊女士給碰見了,楊女士覺得這個東西應該是寄生蟲,至於是不是寄生蟲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楊女士說,丈夫前兩天從肉聯廠買了一些豬肉回來準備做燉肉,倆人忙活了半天把肉煮熟了,吃了幾口突然在豬肉中發現了異物。
  • 貓寄生蟲能控制人類?感染後當企業家概率更高
    為了實現貓體內宿主,剛地弓形蟲擁有一項令人不安的功能:大腦控制,該寄生蟲可以改變齧齒動物的行為,使它們不再害怕冒險。眾所周知,它還能使老鼠被貓糞便的氣味吸引。人類對剛地弓形蟲並沒有免疫力,事實上,世界上至少有三分之一人口被認為患有弓形蟲病,這種寄生蟲會引發人類接觸型感染。有些人在清理寵物貓的砂箱時會被感染,但多數人僅是在吃未煮熟的肉或者未清洗蔬菜時被感染。那麼,全球三分之一人口成為弓形蟲宿主意味著什麼呢?
  • 校園七大恐怖傳說
    《校園七大恐怖傳說》是一款角色扮演類的手遊,遊戲以日本為主題,在日本的學校中,有著各種七大恐怖的傳說,遊戲中有著各種恐怖的劇情和畫面,偶爾的出現的鬼影讓人頭皮發麻,玩家需要操控角色,在這裡不斷的探索並且找到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