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七大瀕危動物,你知道哪些?
拯救瀕危野生動物是當今國際上十分關注的問題,也是我國野生動物保護事業中一項緊迫任務。近年來,我國在保護和拯救瀕危動物方面取得很大進展。本文收錄了我國七大瀕危動物,有熊貓,揚子鱷等,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大熊貓
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被譽為「活化石」。
據第三次全國大熊貓野外種群調查,全世界野生大熊貓不足1600隻,屬於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野外大熊貓的壽命為18~20歲,圈養狀態下可以超過30歲。大熊貓是中國特有種,現存的主要棲息地是中國四川、陝西和甘肅的山區。大熊貓的食性是其最為奇特和有趣的習性之一,因為它幾乎完全靠吃竹子為生,在野外自然採食的50多種植物中,竹類佔全年食物量的99%。
朱䴉
古稱朱鷺、紅朱鷺,朱䴉系東亞特有種。
朱䴉是一種中型涉禽,體長67~69釐米,體重1.4~1.9千克,體態秀美典雅,行動端莊大方,十分美麗動人。由於朱䴉的性格溫順,中國民間都把它看做是吉祥的象徵,稱為「吉祥之鳥」。叫聲粗啞並伴有咕噥聲。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朱䴉在19世紀以前曾廣泛分布於蘇聯、中國、日本和朝鮮。中國古代稱朱䴉為朱鷺,國際鳥類保護委員會早在1960年就已將朱䴉列入國際保護鳥的名單。
揚子鱷
是世界上最小的鱷魚品種之一。
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現存數量非常稀少、世界上瀕臨滅絕的爬行動物。因其生活在長江流域,故稱「揚子鱷」。在揚子鱷身上,至今還可以找到早先恐龍類爬行動物的許多特徵。所以,人們稱揚子鱷為「活化石」。因此,揚子鱷對於人們研究古代爬行動物的興衰和研究古地質學和生物的進化,都有重要意義。中國已經把揚子鱷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嚴禁捕殺。
海南坡鹿
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是印度澤鹿的同屬,外形與梅花鹿相似,但體形較小,花斑較少。毛被黃棕、紅棕或棕褐色,背中線黑褐色。背脊兩側各有一列白色斑點。坡鹿喜食青草和嫩樹枝葉,為食草性動物。在中國,對於坡鹿,求之者越來越多,坡鹿因此越來越少。1976年,中國廣東省分別建立了大田、邦溪兩個省級自然保護區,分設兩個保護站負責保護坡鹿。
野馬
和馬相似,比馬小,出自塞外。
軀體不大,頭很大,沒有額毛,耳朵較短。頭和背部是焦茶色,身體兩側較淡,腹部變為乳黃色。冬夏季節,毛色不同。冬季毛長而粗,色較淡,背部的毛呈波浪形;夏季毛變短色變深,四肢露出幾條隱條紋,鬣鬃直立,從頭一直延伸到背部。尾巴很長,毛深褐色,蓬鬆而稀疏。野馬體格健壯,性情剽悍,蹄子小而圓,奔跑很快,耐乾旱。我國已把野馬列為第一類保護動物,嚴禁捕獵。
麋鹿
是世界珍稀動物
原產於中國長江中下遊沼澤地帶,以青草和水草為食物。性好合群,善遊泳,喜歡以嫩草和水生植物為食。曾經廣布於東亞地區。元朝時,為了以供遊獵,殘餘的麋鹿被捕捉運到皇家獵苑內飼養。在西方發現後不久被八國聯軍捕捉並從此在中國消失。直到1898年被英國購買並繁殖到255頭,並在1983年將部分個體送回中國。之後有更多的麋鹿回歸家鄉,並有部分被放生野外。
高鼻羚羊
因鼻部特別隆大而膨起向下彎而得名
棲息於荒漠、半荒漠地帶。結成小群生活,有時形成數百甚至上千隻的大群遷移。冬季多在白天活動,夏季主要在晨昏活動。善於奔跑,速度快,且有耐力。由於羚羊角是為名貴藥材,長期遭到大量捕殺,中國的野生種群已經滅絕,原分布於俄羅斯南部、蒙古國及中國新疆北部,現僅見於俄羅斯。
作者:寧柚柚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