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數量極少的瀕危動物,是人類拯救回來的?

2020-12-04 科學獵奇

你知道嗎?現在平均每小時就有約3種生物從地球上消失,而當下生物滅絕的速度已經遠遠超出了物種的恢復速度。所以,保護野生物種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

在自然界中的動物之所以會被劃入瀕危動物中,就足以證明這種動物的稀有性了,因為瀕危動物的劃分無論是從國家的劃分標準還是世界的劃分標準,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數量稀少,有滅絕的危險,而瀕危再向上一個級別就是「野外滅絕」了,比如華南虎。那麼,有沒有瀕危動物在數量極少的情況下,被人類挽救回來的呢?答案是肯定的。下面我們來介紹幾種在「滅絕線」上被拉回來的動物。

大熊貓

大熊貓是我國的「國寶」級動物,它之所以會成為「國寶」,有三個主要原因。第一就是它是我國獨有的物種且分布非常的局限(僅分布在四川、陝西、甘肅)。第二,大熊貓的稀有性,大熊貓是熊科大熊貓亞科下僅存的物種,也就是說如果大熊貓滅絕,那麼大熊貓亞科就全部消失了,足見其稀有性。第三是顏值,大熊貓是萌物的代名詞,黑白相間的毛髮,加上總是安安靜靜地吃著竹子,深受人們的喜愛。

但是,正是分布的局限,讓野生大熊貓不可避免的存在近親繁殖問題,而這個問題是大熊貓數量減少的原因之一,其次,人類的棲息地擴張也將野生大熊貓的棲息範圍進步縮小,最後就是大熊貓的食物單一化,極容易因為竹子的變化而受影響。最終導致了大熊貓成為了瀕危動物。

從20世紀的70年代,我國就啟動了全國大熊貓的調查,而第一次公布的大熊貓的數量為1050頭,到了1980年,第二次調查時,大熊貓的數量為1150頭。從1988年,大熊貓被正式列入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項目後,對大熊貓的針對性保護收到了很大的成效,截止到目前,第四次大熊貓調查已經於2014年結束,2015年2月對外公布數據,從公布的數據看,全國野生大熊貓種群數量達1864隻,圈養大熊貓種群數量達到375隻。大熊貓的數量正在穩步上升,因此在2016年,大熊貓的保護級別由瀕危調整為易危。

亞洲獅

在現如今,提起獅子,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非洲獅,甚至有些小夥伴並不知道亞洲有野生獅子。其實,早在20世紀以前,亞洲獅曾經遍布西南亞地區。但是,在人類的捕殺以及擴張下,在整個19世紀中,亞洲獅的數量急劇下降,到了1907年,世界範圍內的亞洲獅僅剩下了13頭。為了保護這瀕危的物種,印度將這13頭亞洲獅全部放入了吉爾國家森林公園中保護了起來,經過了一個多世紀的努力,人們終於將亞洲獅從滅絕的邊緣拉了回來。

2020年的亞洲獅普查數據雖然還沒有出來,但是從最近一次(2018年)亞洲獅的普查看,亞洲獅的數量已經突破了700大關。雖然從13-700,亞洲獅的數量有了質的飛躍,但是,近親繁殖的問題也是不可避免的,這也是在2018-2019年一年內就有244頭亞洲獅死亡的主要原因。

華南虎

華南虎是現存6個虎種中唯一一種是我國獨有的,因此它又有中國虎之稱,同時它又是現存所有虎種中最瀕危的一種。華南虎的命運與亞洲獅驚人的相似,它們都是在20世紀以前數量極多的存在。華南虎曾經遍布我國大江南北的山林之地,但是在人類的擴張和數次的「打虎熱」下,野生華南虎的數量逐年遞減,20世紀的五六十年代,市場上流通的虎皮大都是華南虎。正是在如此瘋狂的捕獵下,到了20世紀70年代末,即便在極大利益的驅使下,全國也僅收到了一張虎皮。到了80年代,全國幾乎已經看不到野生華南虎的蹤跡、最後一次野生華南虎的調查是1990年-1992年,但是在這兩年時間內,調查人員都沒有發現一頭華南虎。於是,在1994年,華南虎被認為「野外滅絕」。

好在從20世紀的60年代開始,一些華南虎被捕獲到了動物園,這才讓華南虎這個物種免於滅絕。經過幾十年的努力,現存華南虎的數量已經增加到了110頭左右。雖然華南虎的野化訓練至今沒有成功,但是好在保住了這個珍稀的物種。

朱䴉

朱䴉曾經一度被認為是已經滅絕的物種,因為根據調查顯示,從1964年後,就再也沒有發現過野生的朱䴉,而當一個物種的數量稀少到調查都很難發現的話,這個物種大概率就是「滅絕」物種了。但是,科學家們並沒有放棄對朱䴉的調查,終於在1981年的5月,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鳥類專家劉蔭增在陝西省八裡關鄉大店村姚家溝的山林中發現了7隻野生朱䴉。之後,為了恢復朱䴉原有的種群,我國先後建立了13個朱䴉保護區。經過了幾十年的努力,現存的野生朱䴉數量達到了1500多隻。

總結

以上就是幾種在滅絕邊緣被人拉回來的瀕危動物了,雖然這是個令人高興的消息。但是,究其原因,這些動物的瀕危與人類有著極大的關係,而且一旦一種動物進入極度瀕危狀態下時,再去人為的保護是有諸多的弊端的,其中最大的弊端就是數量稀少造成的近親繁殖。而且一旦一個物種「野外滅絕」,再想恢復它們的野生種群,更是一件難上加難的事。因此,我們不要等著動物的數量到了需要保護的時候再保護,到時候可能就為時已晚,北部白犀牛不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嗎。

相關焦點

  • 即使是一級保護動物,也瀕臨滅絕,我國瀕危動物有哪些?
    眾所周知,世界上目前已知的動物種類,有很多已經瀕臨滅絕,很多國家都會把瀕臨滅絕的動物劃歸國家級保護動物,受到國家的保護。可是由於人類之前對環境的破壞,很多動物即使作為國家級保護動物,數量還是一直在減少。那麼我國的瀕危動物有哪些呢?
  • 克隆技術成熟到足以拯救瀕危動物嗎?有什麼困難嗎?
    複製人是科幻小說中的常客,人們使用克隆技術來人為地創建「人類」。克隆技術開始於上世紀代,最早的克隆有機體是蝌蚪。在成功實驗之後,克隆技術經常被熱議,主要集中在技術和道德問題上。之前,一些國家已經達成共識,克隆技術將不適用於人類。
  • 全球九大瀕危動物,有哪些是你不知道的?
    全球九大瀕危動物,有哪些是你不知道的?保護野生動物,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與義務。然而隨著人類數量不斷增多,需要的資源越來越多,野生動物就成為了人類發展的犧牲品。世界上的瀕危動物有哪些?一起來看看吧!錦雞一種雉科動物學名白腹錦雞、紅腹錦雞的統稱。分布在陝西(商洛)西藏、四川、貴州、雲南、廣西等地,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錦雞的形狀類似喜鵲、大鸚鵡,背部有黃、紅兩種紋理。嘴紅、綠頂、紅肚。腳爪利害,喜歡打鬥。夏威夷雁屬雁形目鴨科是加拿大黑雁遷徙到夏威夷以後進化而成的不會遷徙的陸棲雁。翅膀較短,腳上部分有蹼。
  • 中國6種嚴重瀕危的動物,第4種極少發現,瀕臨絕種
    四爪陸龜,一種生存在阿富汗到中國西北部的陸龜,產於乾旱地區,能適應乾燥的氣候,在中國分布的數量很少,而且大多為人工飼養,野外的四爪陸龜嚴重瀕危,面臨絕跡。長江江豚,這種產於中國長江的江豚在2017年已升級為Ⅰ級保護級別,而且在2018年長江江豚已經被升級為了獨立種,曾經被認定是窄脊江豚的指名亞種,如今長江江豚數量越來越少,如果不加以保護,很可能會跟白鰭豚一樣走向絕境。
  • 巴西通過拯救瀕危靈長類動物計劃
    新華社裡約熱內盧12月5日電(記者趙焱 陳威華)據5日發布的巴西聯邦政府公報,該國環境部通過了一項試圖拯救15種生活在亞馬孫地區的靈長類瀕危動物的行動計劃,即日生效。
  • 中國七大瀕危動物,你知道哪些?
    中國七大瀕危動物,你知道哪些?拯救瀕危野生動物是當今國際上十分關注的問題,也是我國野生動物保護事業中一項緊迫任務。近年來,我國在保護和拯救瀕危動物方面取得很大進展。本文收錄了我國七大瀕危動物,有熊貓,揚子鱷等,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柬埔寨為拯救瀕危動物為200隻烏龜「搬家」
    環保人員準備將瀕危烏龜放到新繁育保護中心的水中。【環球網綜合報導】據美聯社9月13日報導,環保主義者稱已經將超過200隻瀕臨滅絕的皇家龜轉移至特意建造的繁育保護中心,這降低了這一稀有物種在柬埔寨滅絕的風險。
  • 為拯救瀕危象龜,人類將它送到無人島,結果多年後的場景令人傻眼
    這個世界上有著千千萬萬的動物,而在那千千萬萬的動物中有很多動物的生存是非常困難的,它們因為各種原因面臨著瀕危絕種的危險,有些瀕危的動物沒有被人類及時發現,於是走向了徹底滅絕,還有一些瀕危的動物被人類及時發現,之後人類想著各種各樣的辦法進行「補救」,希望能夠將它們從瀕危絕種的邊緣拯救回來
  • 冰凍樣本能夠拯救瀕危動物嗎?
    編者按       最近,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提出了一項新計劃——收集並冷凍瀕危動物的活體組織。雖然該計劃尚未制定日後克隆這些動物的計劃,但人們不難看出,這是一種未雨綢繆的手段——動物一旦滅絕了,它們的遺傳物質還存在,可以通過克隆,再現這些動物。
  • 保護瀕危動物意義何在?自然與人類無法分割
    北京時間7月1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如果想拯救世界上所有的瀕危物種,可能每年需要耗費數百億美元,這一事業對於人類又有什麼意義呢?1981年,山地大猩猩的數量達到了最低點。無論是老虎、熊貓,還是加州神鷲或珊瑚礁,世界各地的野生動物都面臨著不同程度的威脅。這些故事一開始會令人感覺很糟糕,但如今大多數人已經麻木。我們需要擔心瀕危動物嗎?答案是肯定的。如果地球上再也沒有可愛的熊貓,那將是一件多麼悲傷的事情。不過,這並不意味著人類需要依賴這些動物。此外,比起花數千萬或數十億美元保護動物,解決人類的問題顯然更加重要——面對現實吧,人類本身就有一大堆問題要煩。
  • 世界極度瀕危動物白頭葉猴種群數量增至千隻
    世界極度瀕危動物白頭葉猴種群數量增至千隻 2017-07-21 19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高辰   中新社廣西崇左7月21日電(記者 黃豔梅)廣西崇左白頭葉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21日介紹,被列入世界最瀕危動物名錄的白頭葉猴
  • 擁有「北京戶口」的華北豹被發現,科技助力瀕危動物保護
    中國最東邊的東北虎、北美阿拉斯加灣的鯨魚,北緯80度的北極熊,非洲廣袤草原上奔跑的犀牛,每個物種的存在都有其意義。 瀕危野生動物的保護之路漫長艱難。科學致力於「用技術造福社會」。此處,有著同華北豹等瀕危動物相似命運的野生東北虎,此前,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宣布將運用人工智慧技術實施東北虎保護項目,以更先進的創新科技保護這一世界瀕危野生動物。
  • 世界瀕危動物廣西白頭葉猴數量穩步上升
    生活在中越邊境廣西崇左市的白頭葉猴是珍稀程度比肩大熊貓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曾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被大量獵殺,一度瀕臨滅絕。2月11日,白頭葉猴主題攝影展在廣西南寧開幕。廣西林業廳官員介紹,經過多年的努力,目前白頭葉猴種群數量已穩定增長,廣西崇左白頭葉猴保護區也於近日由國務院審定為新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地球上10大最瀕危的動物,你知道哪些?
    地球上10大最瀕危的動物,你知道哪些?隨著人類數量不斷增多,需要的資源越來越多,野生動物就成為了人類發展的犧牲品。許多數量龐大的動物種類在短時間內就走向了滅絕,還有不少仍在苟延殘喘。雙峰駱駝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國及中亞細亞溫帶荒漠地區的駱駝均為雙峰駝。中國的雙峰駝集中分布於內蒙古西部、寧夏、新疆、甘肅的溫帶荒漠和荒漠草原區,佔全國總駝數的95%。且中國尚有數量比大熊貓還少的世界珍稀瀕危動物—野生雙峰駝存在。中國最有名雙峰駝品種是阿拉善駱駝和蘇尼特駱駝。
  • 中國瀕危野生動植物數量持續上升
    中新社北京3月3日電 (記者 陳溯)3月3日是聯合國第7個「世界野生動植物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3日對外表示,中國的大熊貓、朱䴉、亞洲象、藏羚羊等瀕危野生動物已扭轉了持續下降的態勢,德保蘇鐵等野生植物居群穩定增長。
  • 部分科學家認為:拯救瀕臨滅絕動物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地球上每5000萬到1億年,就有大約95%的生物死亡。科學家們一致認為,我們現在正處於滅絕的過程中。所以一些專家認為,在這種情況下拯救瀕臨滅絕的物種毫無意義,因為所有的一切都必須順其自然。而今天,傑瑞將為你找出一些科學家認為拯救瀕危動物不必要的一些原因。1、自然選擇滅絕是伴隨進化的自然過程。
  • 保護極度瀕危動物
    中國大熊貓保護取得了很大成功,現在已經不是極危動物,而是瀕危動物。從中國到世界,有一些珍貴動物已經滅絕;還有野生滅絕,比如華南虎,野外生存已經不可能,也就是說無法挽救這個物種,最終只能滅絕;極危動物瀕臨滅絕危險,如果不最大力度保護,很有可能滅絕。
  • 人類餐桌上的9大瀕危動物
    人類餐桌上的9大瀕危動物世界瀕危物種在不斷增加,在中國就有海南兔·雲南閉殼龜等,數量逐步減少。這些動物逐步減少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人類引起的。下面就讓我們來盤點一下人類餐桌上的9大瀕危動物。大鱗大麻哈魚的天敵是海獅,在合法商業捕殺海獅的過程中,大鱗大麻哈魚的數量有所增加,因此也遭到了合法的捕殺。這些年由於水域築壩、汙染和過度捕殺而使三文魚數量急劇下降。金槍魚一種大型遠洋性重要商品食用魚,見於世界暖水海域金槍魚體形較長,粗壯而圓,呈流線形,金槍魚的尾部呈半月形,使它在大海裡能夠很快地向前衝刺。
  • 臺灣黑熊成瀕危動物 數量只有熊貓的1/10(圖)
    原標題:臺灣黑熊成瀕危動物 數量只有熊貓的1/10(圖)  臺灣黑熊全臺數量僅存200隻,只有貓熊的1/10!圖片來源:臺灣《中國時報》 臺灣黑熊小時候也像「圓仔」一樣可愛。圖片來源:臺灣《中國時報》  中新網12月2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大陸贈臺大熊貓幼崽「圓仔」雖然帶動臺灣人愛護動物的心,但很多民眾對瀕危物種概念並不清楚。臺灣本土保育類野生動物臺灣黑熊,全臺數量僅存200隻,只有熊貓的十分之一。
  • 為拯救瀕危鸚鵡煞費苦心,蛋殼破了就用膠帶粘好,還能孵出小鸚鵡
    而為了拯救這些傻鳥,也湧現了不少軼事,這次爪爪要講的是人們如何拯救一個碎裂鸚鵡蛋,並讓它成功孵化的經歷。01鴞鸚鵡媽媽弄碎了自己的鸚鵡蛋,還得靠人類幫忙根據2012年的數據統計,鴞鸚鵡曾經一度數量少到只有126隻,這些珍貴的鴞鸚鵡每一隻都被保護區的護林員記錄在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