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拯救瀕危鸚鵡煞費苦心,蛋殼破了就用膠帶粘好,還能孵出小鸚鵡

2020-12-07 爪爪集中營v

鴞鸚鵡是紐西蘭的一種傻乎乎的鳥,因為它的傻,它們差點一度滅絕。而為了拯救這些傻鳥,也湧現了不少軼事,這次爪爪要講的是人們如何拯救一個碎裂鸚鵡蛋,並讓它成功孵化的經歷。

01鴞鸚鵡媽媽弄碎了自己的鸚鵡蛋,還得靠人類幫忙

根據2012年的數據統計,鴞鸚鵡曾經一度數量少到只有126隻,這些珍貴的鴞鸚鵡每一隻都被保護區的護林員記錄在案,隨時觀察。

笨手笨腳的鴞鸚鵡麗莎

其中有一隻被起名為麗莎(lisa)的鴞鸚鵡媽媽好不容易生了一隻蛋,卻因為自己的笨手笨腳,又把蛋給弄碎了……

護林員發現這枚蛋的狀況,心疼不已。不過仔細觀察以後,他發現這枚蛋可能還有救,就馬上把它撿了回來。

原來這枚蛋的蛋殼雖然破了,但沒有傷到內膜和胚胎。只要小心照顧,還是有可能孵化的。

這位巧手護林員小心地用膠水和膠帶把破碎的蛋殼固定了起來,給蛋適宜的孵化溫度,靜靜等待奇蹟的發生。

沒想到一段時間後,這枚蛋真的有了細微的動靜,很快就有一個粉紅色的小東西戳破了蛋殼,努力爬了出來。

這隻來之不易的鴞鸚鵡是當年第一隻孵化成功的鴞鸚鵡,沒想到它是以這樣神奇的方式來到這個世界的。因為它是鴞鸚鵡麗莎生的第一個孩子,於是被起名為麗莎一號。

護林員小心守護著這隻剛孵化的鴞鸚鵡,替它那笨笨的母親盡了所有該盡的養育義務。

在護林員的悉心照顧下,麗莎一號茁壯成長著,從沒毛的小雞長成了一身白色絨毛的小傢伙,看起來仿佛蒲公英一樣好可愛。

很快小傢伙就顯現出和母親類似的體型:胖胖圓圓,翅膀不發達,扭動著一雙粗壯的腿在培養箱裡走來走去,不停叫著,呼喚護林員來餵它。

成年的麗莎一號回到了保護區,在自然狀態下生活著,這是它成年的模樣。從一枚蛋開始,最後養育出這麼大一隻成鳥,護林員也是挺不容易的呢。

麗莎一號成年後

02蛋殼碎了也能孵出小鳥嗎?

可能有小夥伴會想問:蛋殼碎了也能孵出小鳥嗎?這就要說到鳥蛋的基本結構了:

鳥蛋最外層是保護內部結構的蛋殼,蛋殼裡有一層膜,這個相信剝過煮雞蛋的大家都懂。這一層膜是為了讓蛋殼內部那些水乎乎的營養物質不會幹掉。

蛋的一端比較大,一端比較尖。大的那塊有一個氣室,這是為胚胎儲備氧氣的地方。鳥蛋蛋白的部分除了為胚胎提供緩衝,還能提供營養和水分。蛋白中有兩根系帶,用來固定蛋黃,讓它在受到晃動時不至於撞到蛋殼上去。蛋黃是提供胚胎主要營養的地方,最頂上有一個小小的紅紅的部分,才是鳥的胚胎。

日本有個學校曾經為了讓學生觀察雞蛋的孵化過程,直接把雞蛋殼剝掉,把雞蛋內的結構完整取出來,用保鮮膜盛著放在適宜溫度裡觀察,二十幾天後小雞也成功從裡面孵化了出來。可見蛋殼是否碎裂,並不能完全影響裡面的胚胎孵化。

鳥蛋孵化的必要條件是看它是否是受精卵,如果各位也想要觀察雞蛋孵化,自己體驗孵蛋的樂趣,還是要去購置受精卵,一般市售的雞蛋都是未受精的,不管怎麼孵也不會有小雞跑出來喲。

03真有鳥因為太傻而瀕危?

說完了如何孵化破碎鳥蛋的事,咱們再聊聊鴞鸚鵡這種獨特的鳥。與其說它是因為太傻而瀕危,不如說是因為它之前生活的環境太安逸,結果人類踏足了它的生活環境以後,它完全無法適應環境的變化,一下就瀕危了……

鴞鸚鵡原本分布在紐西蘭全域,在殖民者踏上紐西蘭之前,這裡只生活著數量不多的原住民毛利人。鴞鸚鵡在毛利語裡被叫做「kakapo」,意思是夜行的鸚鵡。毛利人會食用鴞鸚鵡,也會把它們當成寵物養起來,但因為原住民數量不多,對鴞鸚鵡的生存沒有構成過嚴重的威脅。

鴞鸚鵡不會飛,看起來傻乎乎的,身體又很笨重,但其實這是它們為了能在紐西蘭生活而進化的結果。原來在殖民者來到紐西蘭之前,這裡唯一的大型食肉動物只有本地的幾種鷹。為了躲避天上飛的掠食者,鴞鸚鵡選擇了放棄飛行,改在地面和細密的樹枝間生活。

別看鴞鸚鵡不會飛,它們的腿腳相當健壯。它們能夠用那雙腿在樹上隨意爬動,靈活程度不亞於猴子。鴞鸚鵡一身黃綠色的羽毛與樹葉融為一體,很難被天上飛行的掠食者發現。所以看似笨重的它們,才得以在紐西蘭這獨特的環境裡繁衍生息。

然而歐洲殖民者踏上紐西蘭以後,帶來了貓、狗、老鼠、鼬等紐西蘭大陸上沒有的哺乳動物,這些傢伙都紛紛把不會飛的鴞鸚鵡當成了目標,曾經滿地亂跑的鴞鸚鵡因為外來捕食者的入侵,一度減少到只剩下49隻。

那時候鴞鸚鵡差點就要滅絕了,還是靠很多科學家、相關工作人員及志願者,在野外一隻一隻尋找,把所有能找到的鴞鸚鵡都收集起來,放在了一個保護區裡小心培育,還動用了人工養殖,這才讓鴞鸚鵡這個特別的品種得以保存下來。文章中護林員把破碎的蛋撿回來孵化,就是當地人保護鴞鸚鵡的其中一幕。

截止到2019年,鴞鸚鵡已經緩慢增加到200多隻,雖然鴞鸚鵡數量還不是很多,但因為它們相當長壽,據說自然條件下也能活到90歲,所以它們可以在保護區,在人類的呵護下慢慢繁衍生息。

保護動物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太難了。別的不說,給你一個破了殼的鳥蛋,你能保證讓蛋裡的小鳥安然無恙地孵化出來,並且人工餵養成成鳥,還能放歸到野外嗎?這裡面蘊含的心血又豈是幾張照片可以展現的呢!

相關焦點

  • 小鸚鵡從窩裡掉下來,摔成雙腿癱瘓,卻被一條狗拯救了鳥生
    波多黎各女主人薇薇安(Viviana Davila)收養了一隻小雙腿癱瘓的鸚鵡,這隻小鸚鵡是她飼養的小狗給它撿回來的。01雙腿癱瘓的小鸚鵡,被寵物狗拯救趴在主人手裡的鸚鵡是一隻和尚鸚鵡,它之所以擺出這樣的姿勢,是因為它的腿從小就摔壞了
  • 這種瀕危的鸚鵡最愛吃一種果實,果實少了鸚鵡也瀕危了,真不值得
    這種瀕危的鸚鵡最愛吃一種果實,果實少了鸚鵡也瀕危了,真不值得。這個時候你會覺得自己的雙腿和黃耳錐尾鸚鵡的翅膀相比較,真是太落後了。盲目的上山也是一種盲目之舉,唯一有效的辦法就是要找到蠟棕櫚樹,因為這種樹木對於這種鸚鵡來說就是它們的命根子,把它們比作是為這種樹木而生也是一點都不過分的。
  • 巴西有一種很膽小的亞馬遜鸚鵡,母的生了小鸚鵡窩都不敢出,罕見
    這種鸚鵡習慣生活在森林樹木的中上層,很少來地面上覓食,它們生性十分的膽小和謹慎,它們為了躲避天敵和人類的捕捉,把巢穴建在高大的樹木上層的洞穴裡。目前在野外生存的種群數量不超過1000隻,屬於受保護的瀕危物種,這麼漂亮的鸚鵡捕捉的人一定不會少。
  • 這款世界最強膠帶,遇水不怕還能粘船,還有什麼是它不能粘的
    在生活中,我們遇到什麼東西破了或者是要將物品連接在一起,這個時候往往會想到膠帶,的確,膠帶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頻率還是非常高的,並且用途也很廣泛,那麼我們平常見到的膠帶也都只是用來粘貼東西,但是你知道有一種可以將劈成兩半的船粘起來的膠帶嗎?如果沒有,今天就帶你們見識一下。
  • [科技苑]拯救紅領綠鸚鵡(2010.8.16)
    進入[科技苑]>> 瀕危的紅領綠鸚鵡。    紅領綠鸚鵡又叫粉紅領鸚鵡,為中型鳥類,主要棲息於山麓開闊的疏林地帶以及村莊、農田和鄉鎮庭園等地區,以榕果、木棉等植物果實與種子為食,也吃穀物和其他灌木漿果。最常見的是綠色,同時也有黃色、白色等變種。
  • 萌寵當道,讓送玫瑰的小鸚鵡出現在我們的掌心,鸚鵡刺繡教程分享
    今天我們不刺繡花花草草,而是將一個小萌寵從我們的掌心繡出來,繡一隻帶著玫瑰而來的呆萌小鸚鵡吧。重要提示,相較於配色簡單的花朵刺繡,小動物刺繡會稍微多用幾種顏色哦,但都是常見色號的棉線且使用量不大,還請大家不要怕麻煩換線啊。
  • 透明膠帶是好東西,幾個用途很多人不知道,粘一粘就解決不少麻煩
    透明膠帶是好東西,幾個用途很多人不知道,粘一粘就解決不少麻煩嗨嘍大家好,說起膠帶大家肯定都是非常熟悉的了,平時家裡的紙張啊什麼的不小心被撕開了,就可以用透明膠帶粘一下,就可以大體的恢復原樣了,其實對於膠帶來說,並不是只有很少的幾種用途,用對了是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的
  • 瞧,飛來一隻美麗的小鸚鵡
    操作步驟:1.先用鉛筆在白紙卜上畫出鸚鵡們輪廓,以方便貼樹葉。2.在鸚鵡的輪廓內貼上雙面膠。3.從鸚鵡的尾巴處,開始貼樹葉。一層壓一層地貼,這樣有羽毛的層次感。4 .尾巴貼好後,開始粘貼翅膀的位置,也是按照貼尾巴的方式粘貼樹葉。5.緊接著粘貼腹部的位置。6.接著向上粘貼頭部,最後用深顏色的樹葉剪出鸚鵡的眼睛。
  • 拯救極度瀕危的鴞鸚鵡:紐西蘭完成全球首例鳥類腦部手術
    為了拯救命懸一線的鴞鸚鵡,紐西蘭策劃了一臺史無前例的鳥類腦外科手術。近日,紐西蘭一家野生基地醫院完成了全球首例鳥類腦外科手術,手術對象是一隻剛出生56天的鴞鸚鵡。這隻名為Espy 1B的鴞鸚鵡患有罕見的顱骨異常。
  • 柳樹上可憐的小鸚鵡疑遭遺棄 夜色下民警出手救下全部
    雲南網訊(記者 趙黎浩)夜色下,10餘只小鸚鵡站在柳樹的細枝上嘰嘰喳喳,地上,5隻小鸚鵡已經死亡。不過幸運的是,昆明市森林公安局盤龍分局民警接到報警後,奮力捕捉,1個小時後,樹上的小鸚鵡全部獲救。3月5日20時24分許,盤龍森林公安分局接市民電話稱,青雲街道辦事處裕豐村村民發現欲豐村水庫邊的柳樹上有很多隻小鸚鵡,不清楚這些小鸚鵡從哪裡來的,請盤龍森林公安局前往處理。接報後,民警在村民的帶領下來到青雲街道辦事處裕豐村水庫邊。通過現場仔細查看,民警發現柳樹上有10餘只小鸚鵡,有5隻小鸚鵡掉落在地上已經死亡。
  • 小夥養了一對鸚鵡,一窩9枚鸚鵡蛋,一隻鸚鵡都沒有孵出來
    哈嘍,大家好,我是被鸚鵡耽誤的廚子,上一期給大家介紹了非洲灰鸚鵡不到五千,而紅色灰鸚鵡售價卻高達幾十萬,僅羽毛不同今天有粉絲詢問家裡橫斑、太平洋鸚鵡每次都是白蛋,到底是什麼原因呢?下面就關於鸚鵡白蛋的問題和大家探討一下。
  • 膠水和膠帶修補的神奇妙用,原來受傷也能用到它|生活創客空間
    動物保護工作者極力要求將它們列為瀕危物種,同時,一些動物保護組織在儘可能一隻一隻地挽救這些蝴蝶。 先用衣架的掛鈎部分把蝴蝶固定住,剪下蝴蝶的斷翅後,將從死去蝴蝶處收集來的翅膀用膠水粘上,並在粘合部位撒上爽身粉,防止兩個翅膀粘在一起。
  • 鸚鵡不但能學舌還能給自己的孩子起名字(圖)
    研究人員卡爾-博格在委內瑞拉一堆鸚鵡鳥巢進行了細緻觀察,發現鸚鵡家長會對孩子們起名字。  騰訊科學訊(悠悠/編譯)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最新一項研究表明,鸚鵡會對它們的孩子們起名字。  研究人員卡爾-博格(Karl Berg)在委內瑞拉一處農場建造了一堆鸚鵡鳥巢,並在鳥巢中安裝相機,記錄下所發生的一切。多數人認為這些叫聲僅是噪聲,但他認為這是鸚鵡們在交談會話。  博格發現小鸚鵡出生幾周之後就能使用非常特殊的叫聲識別「家人」,不僅如此,它們還學會叫父母、兄弟姐妹的名字,進行語言交流。這項研究報告發表在近期出版的《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刊》上。
  • 公冶長的故事——鸚鵡請師
    公冶長竟破天荒地養上了一隻鸚鵡。他發現這隻小鸚鵡心靈口巧,別的不愛,就愛學舌,心想:光任它學別的鳥叫無出息,不如學說人語好。這天就對小鸚鵡說:「夥計,來,我教你句接客話。你說『打狗打狗』。」小鸚鵡心不在焉。教一遍,它不開口,再教一遍,它還是不開口。他耐著性子教了大半天,一點作用不起,急得他臉上冒汗。
  • 印度環頸長尾小鸚鵡(玫瑰環長尾小鸚鵡)
    印度圓環長尾小鸚鵡是一隻美麗的鳥,是一種非常受歡迎的寵物。這可能並不適合每個人,因為它需要很多關注和照顧,但是它們是非常社交的鳥類,可以成為整個家庭的絕佳伴侶。這些鳥喜歡聊天,並享受很好的挑戰,這使訓練變得很有趣。
  • 當年要是有了這款萬能膠帶,鐵達尼號也許就不會沉了————美國 Flex Tape 超強防水粘貼膠布強力膠帶 應急封堵漏洞用
    ▼要是衣服破了可以用針線補好首先它真的好黏貼~~~可適用於多種材質無論是天花板、帳篷、玻璃杯或椅子等,都可輕鬆做起到即破即補,使用時的便利性與不受溫度等限制,陶瓷洗臉盆破了?!貼上一張OK繼續用下去吧!
  • 小鸚鵡又回來了
    在兒子的強烈要求下,我買了兩隻漂亮的小鸚鵡,一個長著翠綠的羽毛,兒子叫它翡翠,另一個長著金黃的羽毛,兒子叫它黃金。它們的嘴巴彎彎的,羽毛絨絨的,顏色鮮豔,非常漂亮。自從有了翡翠、黃金,家裡可熱鬧了。兒子非常喜歡它們,每天放了學就去陪伴小鸚鵡,還經常訓練它們說話,他多麼希望有那麼一天能夠和小鸚鵡們交談啊!可是有一天,聰明的小鸚鵡自己打開籠子離開了我們的家,兒子傷心地流下了眼淚,我安慰他說:「小鸚鵡喜歡大自然,就讓它到大自然中生活吧。」
  • 美國唯一的本土鸚鵡,竟然「一夜間」滅絕,兇手竟然是——
    鸚鵡就是其中一種,一直以來,鸚鵡因其聰明的大腦被人類當作寵物,對它呵護有加,但在過去幾個幾個世紀裡,人類對鸚鵡並不是很友好。卡羅萊納長尾小鸚鵡是美國東部唯一的本土鸚鵡,從新英格蘭飛到佛羅裡達,再飛到科羅拉多東部定居,原本生活也還行,但到了20世紀初,僅僅幾十年,它就消失了。專家認為人類在該物種滅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 四年級小學生作文——小鸚鵡成長記
    正文:你們還記得我的那兩隻小鸚鵡嗎?上一次還沒有介紹完,今天我再說說它們的新趣事。你知道嗎?它們現在跟我已經很熟悉了,我可以隨便撫摸它們的羽毛,也就是說,這兩隻小傢伙已經相當認可我了,不會再像以前一樣,只對著我叫,我一伸手,它們就會躲到籠子的角落裡去。
  • 數據線破了用膠帶粘好,繼續用?其實藏著巨大隱患!
    不知道大家在生活中會不會經常碰到這麼一個情況手機或者一些其他家電因為頻繁充電使用導致電線上面的外皮破損而這些電線往往這時候還是能使用的因此不少人為了看起來不那麼礙眼選擇用膠帶將破損處粘起來電線外皮破損,能用膠帶粘嗎?首先說一下電線外皮破損這件事,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可能因為使用時間太久或者拔插頭的習慣不佳,導致電線外皮某一位置老化變脆、露出裡面的一根根電線。當然了,其實碰到這種情況也不代表一定會漏電,但看著露出來的一根根小電線,也確實覺得滲人。於是就有小夥伴拿來家裡的膠帶隨意一粘,這看似穩妥的行為,其實隱藏著一定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