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極度瀕危的鴞鸚鵡:紐西蘭完成全球首例鳥類腦部手術

2020-11-27 澎湃新聞

為了拯救命懸一線的鴞鸚鵡,紐西蘭策劃了一臺史無前例的鳥類腦外科手術。

近日,紐西蘭一家野生基地醫院完成了全球首例鳥類腦外科手術,手術對象是一隻剛出生56天的鴞鸚鵡。這隻名為Espy 1B的鴞鸚鵡患有罕見的顱骨異常。出生時,它的顱骨沒有完全閉合,部分大腦組織和硬腦膜從顱骨「洞」中突出,與外界只隔著一層薄薄的組織。一旦這層組織受損,Espy 1B的大腦將受到嚴重的創傷和感染。

術後恢復健康的鴞鸚鵡Espy 1B 圖片來自梅西大學

因顱骨結合不緊所形成的顱骨間隙通常被稱作囟門。人類的囟門通常在出生之後慢慢閉合,但對鳥類而言,這一步通常在孵化前完成。因此,Espy 1B的情況在鳥類中十分罕見。

據紐西蘭梅西大學官網消息,為了拯救鴞鸚鵡Espy 1B,4月29日,來自奧克蘭動物園、惠靈頓動物園和達尼丁野生動物醫院的獸醫齊聚梅西大學野生基地醫院。他們決定借鑑人類和其他哺乳動物的治療方案,為鴞鸚鵡Espy 1B進行腦部外科手術。

野生基地醫院主任、梅西大學教授Brett Gartrell在一則視頻中詳細介紹了手術過程。

Brett Gartrell介紹手術過程。

手術中,Brett Gartrell和工作人員小心地將鴞鸚鵡的部分大腦皮膚剝離,以觀察是否能夠將突出的那塊大腦組織推回至顱骨內。但他們發現,突出部分的大腦組織過厚,推回計劃受阻。隨後,Gartrell和同事選擇將突出部分的大腦及相關組織切除,然後在鴞鸚鵡的顱骨上放置一個網狀移植物,起到固定和覆蓋的作用,這個如蹦床般的網狀物可以將鴞鸚鵡的整個顱骨向上拉伸,促進癒合。最終,Brett Gartrell和同事在網狀物中注入從鴞鸚鵡身上取下來的骨髓,以縮小其頭部的顱骨縫隙。

手術中 圖片來自梅西大學

術後照片 圖片來自梅西大學

「如果一切順利,它會過上幸福且正常的生活」,Brett Gartrell在視頻中說道。據梅西大學透露,鴞鸚鵡Espy 1B在術後恢復良好,很快就恢復成了健康成長的小雛鳥。

至於為什麼要執行這場高風險的手術,Brett Gartrell 解釋道,「我們意識到這次手術具有極高的風險,但世界上只剩下為數不多的鴞鸚鵡了,每一隻鴞鸚鵡對這個種族的未來都具有價值」。

鴞鸚鵡是一種極度瀕危的鳥類,現存的成年鴞鸚鵡僅剩147隻。它是世界上唯一一種不會飛的鸚鵡,鸚鵡中的「體重冠軍」。鴞鸚鵡身披黃綠色的羽毛,夜行、食草,因擁有與貓頭鷹相似的臉盤而被稱作「貓頭鷹鸚鵡」,是紐西蘭的特有品種。一隻成年鴞鸚鵡的體長在58至64釐米不等,體重在0.95至4千克範圍內。

一隻名為Sirocco的成年鴞鸚鵡,圖片來自維基百科,拍攝者Mike Bodie

導致鴞鸚鵡瀕臨滅絕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人類的活動。由於無法飛行,鴞鸚鵡很容易成為毛利人的獵物。除了作為食物,毛利人喜歡用鴞鸚鵡的羽毛製作披風和鬥篷。這類披風價值連城,具有良好的保暖效果。

相關焦點

  • 全球首例鳥類腦部手術在紐西蘭取得成功
    【環球網報導 實習記者 王心怡】5月10日,梅西大學野生基地醫院發表聲明稱,一周前該院成功為一隻顱骨畸形的鴞鸚鵡進行了腦部手術,目前這隻鸚鵡已進入康復狀態。此為全球首例鳥類腦部手術。據英國《衛報》10日報導,這隻鴞鸚鵡名叫Espy-1B,出生時就患有危及生命的顱骨畸形。為了挽救它的生命,紐西蘭奧克蘭動物園、惠靈頓動物園和達尼丁野生動物醫院的獸醫們計劃進行此次手術,並組建了一支特殊外科專家團隊,治療這隻出生了56天的鴞鸚鵡。
  • 鴞鸚鵡當選2020年紐西蘭「年度鳥類」
    新華社惠靈頓11月16日電(記者盧懷謙 陳正安)紐西蘭「年度鳥類」大賽16日公布評選結果,瀕危鳥類鴞鸚鵡再次拔得頭籌。「年度鳥類」大賽是由紐西蘭獨立保護組織「森林與鳥類」舉辦的年度評選,旨在提高人們對紐西蘭鳥類的認識。
  • 瀕危黃眼企鵝以微弱優勢擊敗鴞鸚鵡,當選紐西蘭「年度鳥」
    瀕危黃眼企鵝以微弱優勢擊敗鴞鸚鵡,當選紐西蘭「年度鳥」 瀕危物種黃眼企鵝以微弱優勢領先鴞鸚鵡,當選紐西蘭2019年「年度鳥」。
  • 鴞鸚鵡成鳥僅剩143隻 紐西蘭科學家想出這些拯救絕招
    新華社北京6月3日新媒體專電 美媒稱,在紐西蘭沿海的一個島嶼上,生活著一種相當怪異的鳥類。它是世界上最重的鸚鵡,也碰巧是一種在夜間活動且無飛行能力的鸚鵡。受到驚嚇時,它會一動不動。它還是世界上唯一採取求偶場交配製的鸚鵡。
  • 紐西蘭奇特瀕危鴞鸚鵡:每隔兩年才交配一次
    笨拙的鸚鵡:它們的生存技能之一是擅長爬樹,但當它們爬到樹梢上時,不會飛行的它們卻往往試圖飛下去,最終導致悲劇發生  【搜狐科學消息】 據國外媒體報導,熊貓、白犀牛和山地大猩猩在想方設法地提高它們的繁殖生育,但是同樣作為一種瀕危物種,紐西蘭鴞鸚鵡卻非常不稱職
  • 地球上10大瀕危鳥類,鴞鸚鵡第七,南亞鴇第二,你認識幾個?
    這種鳥類是一種體型結實健壯的貓頭鷹,因為它的數量很少,而且出現的地區也比較局限,導致人們誤以為它已經滅絕,只有在印度一些支離破碎的森林中,仔細找才能發現略微的僅存的林斑小鴞。 7、鴞鸚鵡:鴞鸚鵡是一種來自紐西蘭的十分有趣的瀕危鳥類,它是世界上最重的鸚鵡,也碰巧是一種在夜間活動且無飛行能力的鸚鵡
  • 紐西蘭評出年度 鳥類 不會飛的鴞鸚鵡再度當選
    紐西蘭評出年度 鳥類 不會飛的鴞鸚鵡再度當選時間:2020-11-17 23:2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紐西蘭評出年度 鳥類 不會飛的鴞鸚鵡再度當選 據紐西蘭中文先驅報導,11月15日,2020紐西蘭年度鳥評選結果出爐!
  • 紐西蘭評出年度最佳鳥類 不會飛的鴞鸚鵡再度當選
    紐西蘭評出年度最佳鳥類 不會飛的鴞鸚鵡再度當選時間:2020-11-17 23:2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紐西蘭評出年度最佳鳥類 不會飛的鴞鸚鵡再度當選 據紐西蘭中文先驅報導,11月15日,2020紐西蘭年度鳥評選結果出爐!
  • 鴞鸚鵡成鳥僅剩143隻 紐西蘭科學家想出這些拯救絕招——
    參考消息網6月3日報導 美媒稱,在紐西蘭沿海的一個島嶼上,生活著一種相當怪異的鳥類。它是世界上最重的鸚鵡,也碰巧是一種在夜間活動且無飛行能力的鸚鵡。受到驚嚇時,它會一動不動。它還是世界上唯一採取求偶場交配製的鸚鵡。它只有從一種特定的樹那裡得到足夠的食物時才會繁殖,而這種情況每兩到三年才出現一次。它也極具魅力和招人喜歡。
  • 擁有競選團隊,甚至拉票作弊,紐西蘭鳥類大選競爭如此激烈?
    11月16日,紐西蘭一年一度的「年度鳥類「大賽公布了評選結果,瀕危鳥類鴞鸚鵡第二次摘取了這頂桂冠。每年,「森林與鳥類」都會在紐西蘭的本土鳥類中選擇幾十種作為候選,將它們的圖片、習性介紹、瀕危程度列在評選頁面上,網友可從中選取最多5種鳥為它們投票。舉辦該評選的宗旨是為了喚起大眾對紐西蘭本土鳥類的重視和保護意識。「百分之八十的紐西蘭本土鳥類正瀕臨滅絕或有滅絕風險。」「森林與鳥類」在其官方網站上介紹道。是評選年度鳥類,還是總統大選?
  • 《夢幻西遊》祥瑞萌萌鴞鸚鵡怎麼獲取 祥瑞萌萌鴞鸚鵡獲取攻略
    導 讀 雙十一活動上線啦,《夢幻西遊》也為廣大玩家準備了一款可愛的全新祥瑞,萌萌鴞鸚鵡就是這次的新祥瑞,
  • 紐西蘭現世界上最稀少的鳥類,號稱鳥中傻狍子,目前全球僅147隻
    據紐西蘭的遊客稱,在本周他們將有機會在紐西蘭見到世界上最稀少的鳥類,它號稱鳥中傻狍子,目前全球僅有147隻並且每隻都有自己的名字,這種傻鳥就是kakapo鴞鸚鵡。鴞鸚鵡紐西蘭人叫它們「kakapo」,這是當地的毛利語kaka即「鸚鵡」,po的意思是「夜」,意思為它是種夜行性鸚鵡,而且kakapo鴞鸚鵡也是紐西蘭的特有種,全球只有這裡有。
  • 鴞鸚鵡,一種在紐西蘭的奇葩生物!
    今天咱們來介紹一種鳥,鴞(xiāo)鸚鵡(英文名叫kakapo,發音萌萌噠),紐西蘭獨有的鳥類。毛利人和早期歐洲定居者都將鴞鸚鵡作為寵物飼養。即使是野生鴞鸚鵡也會接近人類,他們會爬到人身上用嘴巴輕碰你。
  • 全世界數百種瀕危動物依靠狗狗來拯救,你知道「保育犬」嗎?
    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關於「保育犬」的故事,和狗狗在拯救瀕危動物,以及生態保護上做出的突出貢獻。 在奧克蘭東北的豪拉基灣,飄散著許多「無蟲害」的島嶼,而在整個紐西蘭,這樣的島嶼大概只佔到了1.2%的國土面積。 但就是在如此狹小的區域,卻成為接近一半的紐西蘭瀕危鳥類、以及1/3的瀕危爬行動物最後的庇護所。
  • 為拯救瀕危鸚鵡煞費苦心,蛋殼破了就用膠帶粘好,還能孵出小鸚鵡
    鴞鸚鵡是紐西蘭的一種傻乎乎的鳥,因為它的傻,它們差點一度滅絕。而為了拯救這些傻鳥,也湧現了不少軼事,這次爪爪要講的是人們如何拯救一個碎裂鸚鵡蛋,並讓它成功孵化的經歷。與其說它是因為太傻而瀕危,不如說是因為它之前生活的環境太安逸,結果人類踏足了它的生活環境以後,它完全無法適應環境的變化,一下就瀕危了……鴞鸚鵡原本分布在紐西蘭全域,在殖民者踏上紐西蘭之前,這裡只生活著數量不多的原住民毛利人。鴞鸚鵡在毛利語裡被叫做「kakapo」,意思是夜行的鸚鵡。
  • 紐西蘭鴞鸚鵡瀕臨滅絕 所有125隻個體將進行基因測序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廣播公司(BBC)2月3日報導,紐西蘭鴞鸚鵡瀕臨滅絕,全球只剩125個個體。專家將對鴞鸚鵡的所有個體進行基因測序,以期提高該鳥類基因多樣性。據紐西蘭國際廣播電臺報導,鴞鸚鵡現僅存125隻,紐西蘭專家們將逐個分析它們的基因組成,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為一種動物的所有個體進行基因測序。
  • 世界上唯一不會飛的鸚鵡——鴞鸚鵡 蠢萌到快要滅絕自己?
    鴞鸚鵡是世界上最重,也是唯一不會飛的鸚鵡。但它的怪異之處還遠不止這些。儘管不會飛,鴞鸚鵡卻有一顆上樹的心。它們會笨拙地爬上樹,把自己的嘴巴當爪子用。鴞鸚鵡不會飛,其實是多年來的「進化」導致的。專家解釋,鴞鸚鵡的祖先早在史前時代就定居在紐西蘭,這裡的陸地上,幾乎沒有它們的天敵。地上的環境更舒適,誰還想要去飛呢?
  • 不會飛的鴞鸚鵡,做成樂高,也不會飛呢
    這是由作者「FlancrestEnterprises 」創作的《Kakapo(鴞xiāo鸚鵡)》。該項目成立於2018的七月,到2019的三月集滿萬贊,在2019的9月落選。鴞鸚鵡是鸚鵡乃至鳥類家族中最為獨特的存在之一,它是一種夜行性鸚鵡,全身披上黃綠色的細點,也是紐西蘭島嶼上獨有的奇特鳥類。它體型上跟我們家養的雞差不多,大概60釐米左右,體重2~4公斤。這也一舉讓它奪得「 世界上最重的鸚鵡 」的稱號,被稱為鸚鵡家族中的「巨無霸」。
  • |紐西蘭瀕危物種梟鸚鵡
    在馬文的眼裡這萌點多多的鳥界哈士奇」紐西蘭梟鸚鵡「才應該當之無愧成為紐西蘭國鳥歪果仁馬文開始努力為這隻世間最肥的鸚鵡拉選票  跟我一起來紐西蘭搖~  萌點1 明明是鸚鵡,卻要長成貓頭鷹的樣子梟鸚鵡,名字很彪悍也叫鴞鸚鵡,為毛呢鴞是貓頭鷹的意思作為一隻鸚鵡非要長得像貓頭鷹
  • 瀕危物種保護,即將消失的可愛生物
    隨著全球氣候的不斷變化,再加上生態環境的破壞,很多動物已經瀕危滅絕我想應該是會模仿人類說話,而且十分聰明的鳥類。沒錯,許多研究學者都認為鸚鵡是最聰明的鳥類,它們具有很高的智慧,每年秋天,鸚鵡會在森林各處埋下約3萬顆種子,這些種子是鸚鵡為冬天所儲備的糧食,到冬天時這些鸚鵡竟然能夠記住至少90%種子的位置,真的是相當聰明的鳥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