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奇特瀕危鴞鸚鵡:每隔兩年才交配一次

2020-11-27 搜狐網
巧妙的偽裝:鴞鸚鵡現存數量僅124隻,這是攝影師用微型相機在濃密叢林中拍攝到的鴞鸚鵡

笨拙的鸚鵡:它們的生存技能之一是擅長爬樹,但當它們爬到樹梢上時,不會飛行的它們卻往往試圖飛下去,最終導致悲劇發生

  【搜狐科學消息】 據國外媒體報導,熊貓、白犀牛和山地大猩猩在想方設法地提高它們的繁殖生育,但是同樣作為一種瀕危物種,紐西蘭鴞鸚鵡卻非常不稱職。

  這是一種在陸地上生活、體形豐滿的鸚鵡,但它對交配非常冷漠,在紐西蘭現存數量僅約124隻。除了雌性鴞鸚鵡對交配不感興趣之外,笨拙的雄性甚至有時會將負鼠和其他掠食者動物當成自己的配偶。當它們面對危險時,智力低下的鴞鸚鵡經常忘記它們不會飛行的這一事實,在逃離時拍打翅膀往往會失去身體平衡,摔在地面上。

  對於鴞鸚鵡而言不幸的是,物競天擇理論使它們很難繁殖,在紐西蘭野生環境的鴞鸚鵡數量經常會下降至90隻,這是由於它們只吃一種食物,芮木淚柏(紐西蘭產喬木)的果實,每隔4年才成熟一次。

友好溫順的鳥類:隨著多種侵入性物種進入紐西蘭,鴞鸚鵡面臨著更大的生存危機

  外來船隻還為紐西蘭帶來了一些掠食者,其中包括:老鼠、負鼠、白鼬和貓。在幾百年間,這些入侵物種使鴞鸚鵡的數量大幅下降。10年前它們的數量下降至僅30隻。

  人工繁殖取得了一些成功,但鴞鸚鵡最大的生存障礙還是自身因素。體重約8磅的鴞鸚鵡形成亮綠色的羽毛,很容易隱藏在周圍的矮灌木叢中,但除此之外它們沒有其他的生存技能。

  鴞鸚鵡非常溫順,如果你有幸發現它,它一定會與你和睦相處。通常當遇到危險情況時,它就會忽然靜止身體,試圖隱身於周圍的灌木叢中。有時它們還會快速地爬到樹上,它們擅長於爬樹。但不幸的是,一旦它們爬到樹梢,便傾向於飛下來,有時會出現一些悲劇。

  多數雌性每隔兩年才渴望進行一次交配,環保人士發現人工餵養更多的雌性鴞鸚鵡,它們的發情概率就越高。

  在交配期,雄性鴞鸚鵡會發出很大的聲音來吸引雌性,在濃密的山脈叢林中,經常會聽到這些嘈雜的聲音。但有時這也對雌性出了難題,它們依據雄性的叫聲卻很難找到其蹤跡。(卡麥拉)

相關焦點

  • |紐西蘭瀕危物種梟鸚鵡
    在馬文的眼裡這萌點多多的鳥界哈士奇」紐西蘭梟鸚鵡「才應該當之無愧成為紐西蘭國鳥歪果仁馬文開始努力為這隻世間最肥的鸚鵡拉選票  跟我一起來紐西蘭搖~  萌點1 明明是鸚鵡,卻要長成貓頭鷹的樣子梟鸚鵡,名字很彪悍也叫鴞鸚鵡,為毛呢鴞是貓頭鷹的意思作為一隻鸚鵡非要長得像貓頭鷹
  • 鴞鸚鵡當選2020年紐西蘭「年度鳥類」
    新華社惠靈頓11月16日電(記者盧懷謙 陳正安)紐西蘭「年度鳥類」大賽16日公布評選結果,瀕危鳥類鴞鸚鵡再次拔得頭籌。「年度鳥類」大賽是由紐西蘭獨立保護組織「森林與鳥類」舉辦的年度評選,旨在提高人們對紐西蘭鳥類的認識。
  • 拯救極度瀕危的鴞鸚鵡:紐西蘭完成全球首例鳥類腦部手術
    為了拯救命懸一線的鴞鸚鵡,紐西蘭策劃了一臺史無前例的鳥類腦外科手術。近日,紐西蘭一家野生基地醫院完成了全球首例鳥類腦外科手術,手術對象是一隻剛出生56天的鴞鸚鵡。這隻名為Espy 1B的鴞鸚鵡患有罕見的顱骨異常。
  • 瀕危黃眼企鵝以微弱優勢擊敗鴞鸚鵡,當選紐西蘭「年度鳥」
    瀕危黃眼企鵝以微弱優勢擊敗鴞鸚鵡,當選紐西蘭「年度鳥」 瀕危物種黃眼企鵝以微弱優勢領先鴞鸚鵡,當選紐西蘭2019年「年度鳥」。
  • 鴞鸚鵡成鳥僅剩143隻 紐西蘭科學家想出這些拯救絕招
    新華社北京6月3日新媒體專電 美媒稱,在紐西蘭沿海的一個島嶼上,生活著一種相當怪異的鳥類。它是世界上最重的鸚鵡,也碰巧是一種在夜間活動且無飛行能力的鸚鵡。受到驚嚇時,它會一動不動。它還是世界上唯一採取求偶場交配製的鸚鵡。
  • 鴞鸚鵡成鳥僅剩143隻 紐西蘭科學家想出這些拯救絕招——
    參考消息網6月3日報導 美媒稱,在紐西蘭沿海的一個島嶼上,生活著一種相當怪異的鳥類。它是世界上最重的鸚鵡,也碰巧是一種在夜間活動且無飛行能力的鸚鵡。受到驚嚇時,它會一動不動。它還是世界上唯一採取求偶場交配製的鸚鵡。它只有從一種特定的樹那裡得到足夠的食物時才會繁殖,而這種情況每兩到三年才出現一次。它也極具魅力和招人喜歡。
  • 世界上唯一不會飛的鸚鵡——鴞鸚鵡 蠢萌到快要滅絕自己?
    鴞鸚鵡瀕臨滅絕,紐西蘭政府當然會採取行動。不僅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標,要在2050年消滅所有入侵的哺乳類動物掠食者;還請來了一隻鴞鸚鵡「賽洛克」,作為官方「發言人」,來讓大家了解鴞鸚鵡和紐西蘭的自然保護政策。
  • 90歲還不會飛,把自己玩的剩120隻,鴞鸚鵡靠「蠢」變成瀕危
    以胖為美的鴞鸚鵡它就是鴞鸚鵡,一種生活在紐西蘭的鳥類。它們祖先在很早的時候就定居在了紐西蘭,在漫長的時間下,由環境的因素導致其不僅失去了飛行能力,還沒有進化出什麼特殊的能力,反而越來越笨,越來越胖。鴞鸚鵡能把自己列入瀕危物種這一手操作絕對功不可沒。這還沒結束,下面還有更加讓人迷惑的行為。上面有提到鴞鸚鵡雖然長著翅膀,但卻退化了控制飛行肌肉的龍骨。所以那個翅膀只能給它撲騰幾下,最多來個滑翔。但問題是,鴞鸚鵡忘了自己不能飛這一點!
  • 鴞鸚鵡,一種在紐西蘭的奇葩生物!
    聽說紐西蘭是一個沒有蛇的國度,今天才知道,紐西蘭居然還有這麼奇葩的物種!!!
  • 地球上10大瀕危鳥類,鴞鸚鵡第七,南亞鴇第二,你認識幾個?
    9、林斑小鴞:林斑小鴞在印度生長繁殖,是印度特有的鳥類。 7、鴞鸚鵡:鴞鸚鵡是一種來自紐西蘭的十分有趣的瀕危鳥類,它是世界上最重的鸚鵡,也碰巧是一種在夜間活動且無飛行能力的鸚鵡
  • 分析鴞鸚鵡生活的環境,看看鴞鸚鵡受到人類的那些影響
    相信很多人都是了解過的,就是鴞鸚鵡。鴞的意思是貓頭鷹,所聽名字你就知道了,長相是和貓頭鷹差不多的鸚鵡,貓頭鷹什麼樣子呢?一般常見的鳥類眼睛長在頭的兩側,但是貓頭鷹的臉正面是平的,眼睛長在一個平面上,鴞鸚鵡也是這樣,臉的正面幾乎是平的,然後眼睛在一個平面上。
  • 不會飛的鴞鸚鵡,做成樂高,也不會飛呢
    這是由作者「FlancrestEnterprises 」創作的《Kakapo(鴞xiāo鸚鵡)》。該項目成立於2018的七月,到2019的三月集滿萬贊,在2019的9月落選。鴞鸚鵡是鸚鵡乃至鳥類家族中最為獨特的存在之一,它是一種夜行性鸚鵡,全身披上黃綠色的細點,也是紐西蘭島嶼上獨有的奇特鳥類。它體型上跟我們家養的雞差不多,大概60釐米左右,體重2~4公斤。這也一舉讓它奪得「 世界上最重的鸚鵡 」的稱號,被稱為鸚鵡家族中的「巨無霸」。
  • 紐西蘭現世界上最稀少的鳥類,號稱鳥中傻狍子,目前全球僅147隻
    據紐西蘭的遊客稱,在本周他們將有機會在紐西蘭見到世界上最稀少的鳥類,它號稱鳥中傻狍子,目前全球僅有147隻並且每隻都有自己的名字,這種傻鳥就是kakapo鴞鸚鵡。鴞鸚鵡紐西蘭人叫它們「kakapo」,這是當地的毛利語kaka即「鸚鵡」,po的意思是「夜」,意思為它是種夜行性鸚鵡,而且kakapo鴞鸚鵡也是紐西蘭的特有種,全球只有這裡有。
  • 紐西蘭評出年度 鳥類 不會飛的鴞鸚鵡再度當選
    紐西蘭評出年度 鳥類 不會飛的鴞鸚鵡再度當選時間:2020-11-17 23:2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紐西蘭評出年度 鳥類 不會飛的鴞鸚鵡再度當選 據紐西蘭中文先驅報導,11月15日,2020紐西蘭年度鳥評選結果出爐!
  • 紐西蘭評出年度最佳鳥類 不會飛的鴞鸚鵡再度當選
    紐西蘭評出年度最佳鳥類 不會飛的鴞鸚鵡再度當選時間:2020-11-17 23:2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紐西蘭評出年度最佳鳥類 不會飛的鴞鸚鵡再度當選 據紐西蘭中文先驅報導,11月15日,2020紐西蘭年度鳥評選結果出爐!
  • 紐西蘭鴞鸚鵡瀕臨滅絕 所有125隻個體將進行基因測序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廣播公司(BBC)2月3日報導,紐西蘭鴞鸚鵡瀕臨滅絕,全球只剩125個個體。專家將對鴞鸚鵡的所有個體進行基因測序,以期提高該鳥類基因多樣性。據紐西蘭國際廣播電臺報導,鴞鸚鵡現僅存125隻,紐西蘭專家們將逐個分析它們的基因組成,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為一種動物的所有個體進行基因測序。
  • 《夢幻西遊》祥瑞萌萌鴞鸚鵡怎麼獲取 祥瑞萌萌鴞鸚鵡獲取攻略
    導 讀 雙十一活動上線啦,《夢幻西遊》也為廣大玩家準備了一款可愛的全新祥瑞,萌萌鴞鸚鵡就是這次的新祥瑞,
  • 世界上最胖的鸚鵡,也是唯一不會飛的鸚鵡,長得像貓頭鷹
    導語:世界上最胖的鸚鵡,也是唯一不會飛的鸚鵡,長得像貓頭鷹。評世間萬事,覽人間美景,大家好,歡迎點閱本期內容。說到鸚鵡,大家想到的多半是它是一種會學人說話的鳥類,而且在城市中也經常能看見遛彎的大爺提溜著一個鳥籠,裡面多半就有著一隻鸚鵡。
  • 為拯救瀕危鸚鵡煞費苦心,蛋殼破了就用膠帶粘好,還能孵出小鸚鵡
    與其說它是因為太傻而瀕危,不如說是因為它之前生活的環境太安逸,結果人類踏足了它的生活環境以後,它完全無法適應環境的變化,一下就瀕危了……鴞鸚鵡原本分布在紐西蘭全域,在殖民者踏上紐西蘭之前,這裡只生活著數量不多的原住民毛利人。鴞鸚鵡在毛利語裡被叫做「kakapo」,意思是夜行的鸚鵡。
  • 上千萬年前的巨型鸚鵡身高1米,鴞鸚鵡是它的近親
    沃西教授2008年和澳大利亞的國際科學家團隊一起在紐西蘭研究古生物化石。紐西蘭是個與眾不同的神奇地方,一直以來就是生物學家嚮往的樂土,這是個獨立的,且於其它大陸隔絕的地方,除了人類,遠古時期沒沒有其它哺乳動物來到這裡,很早就形成了鳥類的天堂,是各種奇特鳥類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