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鴞鸚鵡瀕臨滅絕 所有125隻個體將進行基因測序

2020-11-27 環球網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廣播公司(BBC)2月3日報導,紐西蘭鴞鸚鵡瀕臨滅絕,全球只剩125個個體。專家將對鴞鸚鵡的所有個體進行基因測序,以期提高該鳥類基因多樣性。

據紐西蘭國際廣播電臺報導,鴞鸚鵡現僅存125隻,紐西蘭專家們將逐個分析它們的基因組成,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為一種動物的所有個體進行基因測序。科學家們表示,分析基因序列數據能使人類知道鴞鸚鵡的繁殖信息和易感疾病信息,這樣就可以採取措施防止物種滅絕。此外,人類還可以知道哪些鴞鸚鵡是近親,以防止近親繁殖。

報導稱,美國一所大學已經測定了一隻鴞鸚鵡的基因組,其餘124隻將由紐西蘭的奧塔戈大學的研究團隊進行基因測序。分子生態學家、助理教授布魯斯•羅伯遜(Bruce Robertson)說,「只有想像力才能限制我們能回答的問題。伴隨人類基因工程科學的誕生,我們在未來許多年裡會不斷挖掘更多的基因科學知識,做出許多新發現。」研究人員希望眾籌4.5萬美元來支持此項研究,現在籌得資金已過半。

據悉,1990年實行救援項目後,鴞鸚鵡的存量才從不到50隻上升到現在的125隻。當前鴞鸚鵡存量實在太少以至於成年鴞鸚鵡都有自己的名字。其中,最有名的一隻叫塞洛克(Sirocco),甚至有自己的臉書帳號。(實習編譯:張靈 審稿:牟延晨)

相關焦點

  • 鴞鸚鵡瀕臨滅絕不是因為它笨,把人類的鍋推給鳥兒真的好意思嗎?
    鴞鸚鵡(Strigops habroptilus),野生種群只分布在與世隔絕的紐西蘭島嶼。它不但是唯一不會飛的鸚鵡,還是所有鸚鵡中最重的(不是最大),體重可達1~4公斤。之所以有這麼大的區間範圍,是因為鴞鸚鵡還是少數可以積累大量身體脂肪的鳥類。
  • 鴞鸚鵡成鳥僅剩143隻 紐西蘭科學家想出這些拯救絕招
    據美國石英財經網站5月30日報導,這種鳥名為鴞鸚鵡。現在只有143隻成鳥。它正處於滅絕的邊緣。報導稱,現在還有鴞鸚鵡存活,這絕非偶然。20世紀80年代,科學家們採取了一項重大舉措,把剩下的鴞鸚鵡遷移到它們目前居住的小島上,遠離使它們的數量急劇減少的小型哺乳動物。
  • 鴞鸚鵡成鳥僅剩143隻 紐西蘭科學家想出這些拯救絕招——
    參考消息網6月3日報導 美媒稱,在紐西蘭沿海的一個島嶼上,生活著一種相當怪異的鳥類。它是世界上最重的鸚鵡,也碰巧是一種在夜間活動且無飛行能力的鸚鵡。受到驚嚇時,它會一動不動。它還是世界上唯一採取求偶場交配製的鸚鵡。它只有從一種特定的樹那裡得到足夠的食物時才會繁殖,而這種情況每兩到三年才出現一次。它也極具魅力和招人喜歡。
  • 拯救極度瀕危的鴞鸚鵡:紐西蘭完成全球首例鳥類腦部手術
    為了拯救命懸一線的鴞鸚鵡,紐西蘭策劃了一臺史無前例的鳥類腦外科手術。近日,紐西蘭一家野生基地醫院完成了全球首例鳥類腦外科手術,手術對象是一隻剛出生56天的鴞鸚鵡。這隻名為Espy 1B的鴞鸚鵡患有罕見的顱骨異常。
  • 鴞鸚鵡,一種在紐西蘭的奇葩生物!
    今天咱們來介紹一種鳥,鴞(xiāo)鸚鵡(英文名叫kakapo,發音萌萌噠),紐西蘭獨有的鳥類。毛利人和早期歐洲定居者都將鴞鸚鵡作為寵物飼養。即使是野生鴞鸚鵡也會接近人類,他們會爬到人身上用嘴巴輕碰你。
  • 世界上唯一不會飛的鸚鵡——鴞鸚鵡 蠢萌到快要滅絕自己?
    鴞鸚鵡是世界上最重,也是唯一不會飛的鸚鵡。但它的怪異之處還遠不止這些。儘管不會飛,鴞鸚鵡卻有一顆上樹的心。它們會笨拙地爬上樹,把自己的嘴巴當爪子用。鴞鸚鵡不會飛,其實是多年來的「進化」導致的。專家解釋,鴞鸚鵡的祖先早在史前時代就定居在紐西蘭,這裡的陸地上,幾乎沒有它們的天敵。地上的環境更舒適,誰還想要去飛呢?
  • 紐西蘭年度鳥類評選出爐:冠軍稀有,瀕臨滅絕
    中新網11月12日電 據紐西蘭天維網報導,備受紐西蘭人歡迎的年度鳥類(Bird of the Year)評選結果出爐,黃眼企鵝贏得了2019年度鳥類冠軍。據悉,黃眼企鵝是有史以來第一隻贏得「紐西蘭年度鳥類」冠軍的海鳥生物,它擊敗了鴞鸚鵡、黑知更鳥、慄胸鴴以及紐西蘭扇尾鶲,獲得桂冠。評選組織方Forest & Bird發言人Megan Hubscher稱,這次評選黃眼企鵝獲得了12022張選票,和第二名鴞鸚鵡所獲票數幾乎勢均力敵。
  • 分析鴞鸚鵡生活的環境,看看鴞鸚鵡受到人類的那些影響
    鴞的意思是貓頭鷹,所聽名字你就知道了,長相是和貓頭鷹差不多的鸚鵡,貓頭鷹什麼樣子呢?一般常見的鳥類眼睛長在頭的兩側,但是貓頭鷹的臉正面是平的,眼睛長在一個平面上,鴞鸚鵡也是這樣,臉的正面幾乎是平的,然後眼睛在一個平面上。鴞鸚鵡有一個最大的特點,那就是不會飛,實際上鴞鸚鵡是所有鸚鵡當中唯一不會飛的鸚鵡,他閒著沒事就伸著粗壯的腿,在地面上到處跑來跑去,有的時候還會爬到樹上去。
  • 地球上10大瀕危鳥類,鴞鸚鵡第七,南亞鴇第二,你認識幾個?
    這種鳥類是一種體型結實健壯的貓頭鷹,因為它的數量很少,而且出現的地區也比較局限,導致人們誤以為它已經滅絕,只有在印度一些支離破碎的森林中,仔細找才能發現略微的僅存的林斑小鴞。 7、鴞鸚鵡:鴞鸚鵡是一種來自紐西蘭的十分有趣的瀕危鳥類,它是世界上最重的鸚鵡,也碰巧是一種在夜間活動且無飛行能力的鸚鵡
  • 紐西蘭奇特瀕危鴞鸚鵡:每隔兩年才交配一次
    這是一種在陸地上生活、體形豐滿的鸚鵡,但它對交配非常冷漠,在紐西蘭現存數量僅約124隻。除了雌性鴞鸚鵡對交配不感興趣之外,笨拙的雄性甚至有時會將負鼠和其他掠食者動物當成自己的配偶。當它們面對危險時,智力低下的鴞鸚鵡經常忘記它們不會飛行的這一事實,在逃離時拍打翅膀往往會失去身體平衡,摔在地面上。
  • 鴞鸚鵡當選2020年紐西蘭「年度鳥類」
    新華社惠靈頓11月16日電(記者盧懷謙 陳正安)紐西蘭「年度鳥類」大賽16日公布評選結果,瀕危鳥類鴞鸚鵡再次拔得頭籌。「年度鳥類」大賽是由紐西蘭獨立保護組織「森林與鳥類」舉辦的年度評選,旨在提高人們對紐西蘭鳥類的認識。
  • 很像貓頭鷹的「廢柴」鴞鸚鵡:翅膀像是擺設、超長待機、呆萌可愛
    據ati網站7月10日消息,紐西蘭有種名為「鴞鸚鵡」(Kakapo)的鳥,有翅膀但不會飛,幾乎是擺設,外表呆萌可愛,性格溫順可人,曾被紐西蘭當地的毛利人當寵物養。這種鸚鵡因形似貓頭鷹而得到了一個綽號——「貓頭鷹鸚鵡」(owl parrots),即便基因研究表明,這種鸚鵡和貓頭鷹之間其實並沒有什麼親緣關係。除了形似貓頭鷹以外,這兩種物種的作息也很像,都是晚上活動,因此,鴞鸚鵡又有了另一個綽號——「夜鸚鵡」(night parrot)。
  • 上千萬年前的巨型鸚鵡身高1米,鴞鸚鵡是它的近親
    鴞鸚鵡經過科學儀器的分析,逐漸排除了其它大多數的禽類,只有和鸚鵡科之間的鳥類骨骼最為相近,最終通過比對,目標直指鴞鸚鵡,估計是巨型鴞鸚鵡,而且它們的生活習性都很相似,都是不會飛翔的地面鸚鵡,它們之間應該是近親關係。
  • 帶你看動物(13)奇異怪異的鸚鵡-鴞鸚鵡
    鴞鸚鵡也被稱為貓頭鷹鸚鵡(Strigops habroptilus),是一種超大的,大型的,不會飛的,夜間活動的,居住在地面的鸚鵡。常見的英文名稱「 kakapo」來自毛利語 「kākāpō」卡卡波瀕臨滅絕;已知的成年人總數為209 個 活著的個體,所有這些個體均被命名和標記。
  • |紐西蘭瀕危物種梟鸚鵡
    在馬文的眼裡這萌點多多的鳥界哈士奇」紐西蘭梟鸚鵡「才應該當之無愧成為紐西蘭國鳥歪果仁馬文開始努力為這隻世間最肥的鸚鵡拉選票  跟我一起來紐西蘭搖~  萌點1 明明是鸚鵡,卻要長成貓頭鷹的樣子梟鸚鵡,名字很彪悍也叫鴞鸚鵡,為毛呢鴞是貓頭鷹的意思作為一隻鸚鵡非要長得像貓頭鷹
  • 紐西蘭評出年度 鳥類 不會飛的鴞鸚鵡再度當選
    紐西蘭評出年度 鳥類 不會飛的鴞鸚鵡再度當選時間:2020-11-17 23:2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紐西蘭評出年度 鳥類 不會飛的鴞鸚鵡再度當選 據紐西蘭中文先驅報導,11月15日,2020紐西蘭年度鳥評選結果出爐!
  • 90歲還不會飛,把自己玩的剩120隻,鴞鸚鵡靠「蠢」變成瀕危
    但我發現一種很有趣的鳥,別的動物進化是為了生存,而它的進化是奔著"滅絕"而去的。以胖為美的鴞鸚鵡它就是鴞鸚鵡,一種生活在紐西蘭的鳥類。它們祖先在很早的時候就定居在了紐西蘭,在漫長的時間下,由環境的因素導致其不僅失去了飛行能力,還沒有進化出什麼特殊的能力,反而越來越笨,越來越胖。
  • 紐西蘭評出年度最佳鳥類 不會飛的鴞鸚鵡再度當選
    紐西蘭評出年度最佳鳥類 不會飛的鴞鸚鵡再度當選時間:2020-11-17 23:2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紐西蘭評出年度最佳鳥類 不會飛的鴞鸚鵡再度當選 據紐西蘭中文先驅報導,11月15日,2020紐西蘭年度鳥評選結果出爐!
  • 擁有競選團隊,甚至拉票作弊,紐西蘭鳥類大選競爭如此激烈?
    每年,「森林與鳥類」都會在紐西蘭的本土鳥類中選擇幾十種作為候選,將它們的圖片、習性介紹、瀕危程度列在評選頁面上,網友可從中選取最多5種鳥為它們投票。舉辦該評選的宗旨是為了喚起大眾對紐西蘭本土鳥類的重視和保護意識。「百分之八十的紐西蘭本土鳥類正瀕臨滅絕或有滅絕風險。」「森林與鳥類」在其官方網站上介紹道。是評選年度鳥類,還是總統大選?
  • 近親繁殖與基因多樣性
    很多人認為這種生物已經滅絕,但83年後,人們卻在波爾斯金字塔上找到了它們。這項奇蹟般的發現歸功於一組科學家,他們2003年爬上了500英尺的懸崖,到達了這些竹節蟲的藏身之地。這兩隻豪勳爵島竹節蟲被命名為「亞當」和「夏娃」,還被送到墨爾本動物園進行人工復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