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眉亞馬遜鸚鵡
我和西布耶教授2014年在巴西東南部的米納斯吉拉斯地區考察過野生鸚鵡,那裡的森林資源豐富,棲息的野生野鸚鵡種類也很多。
我們在那裡發現了一種非常稀有的紅眉亞馬遜鸚鵡,它們的羽毛以翠綠色為主,遠看這種鸚鵡的頭上像是戴了一頂小紅帽,當地人稱呼它們紅頂亞馬遜鸚鵡。
西布耶教授更喜歡叫它們小紅帽亞馬遜鸚鵡,該種鸚鵡身長38釐米左右,體重460-640克之間,主要吃一些漿果、堅果、各種樹木的種子等。
這種鸚鵡習慣生活在森林樹木的中上層,很少來地面上覓食,它們生性十分的膽小和謹慎,它們為了躲避天敵和人類的捕捉,把巢穴建在高大的樹木上層的洞穴裡。
目前在野外生存的種群數量不超過1000隻,屬於受保護的瀕危物種,這麼漂亮的鸚鵡捕捉的人一定不會少。
紅眉亞馬遜鸚鵡在野外生存的十分不易,它們特別重視繁殖活動,在它們的繁殖期間,母鸚鵡非常專心的在巢穴裡孵卵,從不外出活動,由公鸚鵡外出尋找食物,回來以後再反芻給母鸚鵡吃,公鸚鵡還要負者清理母鸚鵡的糞便。
每次它們產2-4枚卵,孵化期32天左右,等小鸚鵡孵化出來以後,母鸚鵡更是寸步不離它們,還要再照顧小鸚鵡一周左右的時間,這時候公鸚鵡就更加的辛苦了。
每天一大早就得出去覓食,回來以後把食物反芻給母鸚鵡,然後由母鸚鵡再反芻給小鸚鵡吃,不過這個時候小鸚鵡的排洩物由母鸚鵡來清理。
紅眉亞馬遜鸚鵡夫婦這麼謹小慎微地做事,就是為了防止天敵來吃掉它們的孩子;小鸚鵡剛出生時,完全無毛,也睜不開眼睛,嘴巴邊緣還很柔軟,必須由親鳥餵食,它們吃飽了就睡。
大約2個小時就得餵食一次,等一周以後,母鸚鵡就會出窩和公鸚鵡一塊尋找食物來餵養小鸚鵡。
小鸚鵡20多天以後,羽毛豐滿了就出窩了,不過小鸚鵡還要跟隨親鳥生活5-8月時間,學習生存的本領。
當小鸚鵡第一次跟父母學習飛翔的時候,它們也很害怕,不過有親鳥在一旁保護,並且鳴叫鼓勵它們,或者用食物引誘它們飛翔追趕父母。
這時候的紅眉亞馬遜鸚鵡夫婦鳴叫比較頻繁,多是在傳授小鸚鵡一些鳴叫信號,比如:求救、報警、集合、定位等語言信號。
我們能看出來紅眉亞馬遜鸚鵡照顧小鸚鵡的本領,要比我們人類高明和周到的多,即使這樣它們的種群數量恢復的還是很慢,多由於棲息地樹木的人為砍伐,再加上捕捉販賣活動不斷,保護效果不明顯。
這種鸚鵡由於數量稀少,已經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紅色瀕危物種,並且加入了一級保育計劃,它們身上的一些秘密慢慢都會被人知曉。
你喜歡紅眉亞馬遜鸚鵡嗎?喜歡你就給它們點個讚吧。
鸚鵡訓練課程介紹:
一、初級技能-共12個-(上手-叫遠-轉圈-鑽筒-過槓-過手指-翻槓--握手-進籠-回架-親嘴-敬禮)。
二、中級技能--共15個{翻牌-叼幣-投幣存錢罐-套圈-投籃--叼紙錢-叼煙-撿垃圾-叼襪子-叼花瓣戒子等-舉重--滑板下坡--推車-滑滑梯-狗吃錢、叼菸頭瓜子殼進菸灰缸等-)
三、高級技能-共11個(踩球-滑滑梯-開炮、鬼推磨-翻滾、升國旗、裝死-保齡球、踩垃圾桶在丟垃圾、開寶箱、開抽屜、騎單車)
所有鳥都可以訓練,只要是鸚鵡類,包括一些特技鳥,幾年野生都可以訓練親人等技能。
買鳥糧、買奶粉、訓鳥,還有加鸚鵡群
掃描下方二維碼諮詢
鸚鵡閣:歡迎來到鸚鵡閣大家庭,這裡是數萬名鸚鵡飼養者和愛好者的齊聚地。鸚鵡飼養知識、精美視頻教程、鸚鵡品種介紹,每天都有料,每天都精彩,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