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餐桌上的9大瀕危動物
世界瀕危物種在不斷增加,在中國就有海南兔·雲南閉殼龜等,數量逐步減少。這些動物逐步減少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人類引起的。下面就讓我們來盤點一下人類餐桌上的9大瀕危動物。
大鯢
世界上現存最大的的兩棲動物
大鯢隸屬隱腮鯢科,大鯢屬,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貴的兩棲動物。它的叫聲像嬰兒的哭聲,因此人們又叫它「娃娃魚」。世界上多數兩棲動物已經瀕臨滅絕,在餐桌上已經少見。不幸地是,中國的娃娃魚作為世上最大的兩棲動物卻被非法捕捉,時常成為餐桌上一道佳餚。
大猩猩
靈長目人科人亞科大猩猩屬類人猿的總稱。
在非洲某些地區,大猩猩作為一道傳統文化特色的餐桌美食而被習以為常地傳襲下來。因此,大猩猩命中注定被人類捕殺。同時,森林的砍伐與棲息地的喪失也導致大猩猩種群的衰落。
三文魚
西餐中較常用的魚類原料之一。
大鱗大麻哈魚俗稱三文魚,分布在 亞洲、歐洲、美洲北部地區及太平洋北部,營養豐富,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大鱗大麻哈魚的天敵是海獅,在合法商業捕殺海獅的過程中,大鱗大麻哈魚的數量有所增加,因此也遭到了合法的捕殺。這些年由於水域築壩、汙染和過度捕殺而使三文魚數量急劇下降。
金槍魚
一種大型遠洋性重要商品食用魚,見於世界暖水海域
金槍魚體形較長,粗壯而圓,呈流線形,金槍魚的尾部呈半月形,使它在大海裡能夠很快地向前衝刺。另一特徵是肚皮下有發達的血管網,可以作為一種長途慢速遊泳的體溫調節裝置。瀕危魚種雖然稀少而珍貴,但人們毫不吝惜地把利益之劍指向它們。金槍魚是日本壽司的原材料,儘管瀕臨滅絕,卻也無法躲過商業利益的捕殺。
北美馴鹿
體格矮而粗壯
北美馴鹿產於北極地區,體格矮而粗壯,善於遊泳。人類很早就開始馴養馴鹿,除了用來當坐騎,拉雪橇以外,它們的肉、奶、皮和角都是人們的必需品。由於以上的原因,野生北美馴鹿的數量逐年減少,已處瀕危狀態。總而言之,人類用各種方法獵殺它們,一年獵殺的總數大約在10萬~20萬頭。在相當多的年份,北美馴鹿被獵殺的數量超過了它們的自然增長數。
鯨魚
屬於哺乳綱真獸亞綱
鯨屬於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哺乳綱,真獸亞綱,包含了大約98種生活在海洋、河流中的胎生哺乳動物。中國海域就有30餘種。鯨目的所有種類中除幾種生活在淡水外,其他均棲息於海洋 。
大象
目前陸地上最大的哺乳動物
象,通稱大象,是目前陸地上最大的哺乳動物,屬於長鼻目,只有一科兩屬三種,廣泛分布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和南亞及東南亞以至中國南部邊境的熱帶及亞熱帶地區。象牙是防禦敵人的重要武器。眾所周知,象牙很值錢,但是人們卻不知道它的肉也很值錢。5000磅大象僅產1000磅肉,加上象牙就可以使一個偷獵者獲得上萬美金
綠海龜
體型最大的硬殼海龜之一
綠海龜,海龜科海龜屬的一種龜。因其體內脂富含主要食物,即海草之葉綠素而得名。對海龜影響最大的是漁撈活動,,許多生物死於非命,臺灣的綠海龜同樣也受此威脅。人們捕殺綠海龜是為了獲得它們的殼、皮子、肉和脂肪。在1977年《瀕臨物種保護法案》頒布之前,海龜蛋與海龜肉是夏威夷的一道美味佳餚。現在,在印度尼西亞和南亞的一些國家仍舊捕殺海龜。
印度野牛
現存世界上體型最大的牛
印度野牛體型巨大。體毛大都是棕褐色、黑色,鼻子和嘴唇呈灰白色,四肢膝蓋以下的毛白色,故又名「白襪子」。屬於 牛科 , 屬牛屬 Bos。是為國家重點保 護動物級別:一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易危;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瀕危;印度野牛產於南亞,與被馴養的家養牛同屬一脈,現在也是瀕危物種。野牛因為肉味道鮮美,因此經常遭到捕殺。
作者:芒果味炒酸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