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生活科學網報導,想一想北極熊的境況夠糟糕的了吧,然而,這裡有10大動物遠比我們最喜愛的北極居民糟糕得多。以下是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合會(IUCN)紅色名單中列出的全球十大最瀕危動物,這意味著這些物種隨時都有可能從這個地球上徹底消失,如果沒有人類首要的保護,不把它們從滅絕的邊緣給拉回來的話,它們甚至可能延續不到下一個十年的結束。這十大瀕危動物物種分別是蘇門答臘犀牛、西方灰鯨、紅狼、東北虎、黑腳貂、菲律賓鱷、山地大猩猩、恆河鯊、蘇門答臘猩猩和加州禿鷹。
1、蘇門答臘犀牛
這種世界上最小的犀牛曾經活動於印度和東南亞地區的雨林、雲霧林和沼澤溼地。然而,蘇門答臘犀牛(Dicerorhinus sumatrensis)目前卻處於高度瀕危的滅絕邊緣。全球僅存6個蘇門答臘犀牛群,估計其總數大約為300頭左右。造成蘇門答臘犀牛處於極度瀕危狀況的原因有三:其一,就是非法捕獵。由於犀牛可以賺取極高的經濟利益。據稱在黑市上一公斤蘇門答臘犀牛角價值約為3萬美元。其二,人類的猖獗活動對蘇門答臘犀牛的生存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此外,蘇門答臘犀牛命中注定要面臨絕種,因為動物園中圈養的犀牛很少有成功繁殖後代的。
2、西方灰鯨
雖然國際捕鯨委員會於1947年決定開始禁止捕殺灰鯨,但是遭受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無節制捕殺後的西方灰鯨(學名為Esrichtiius robustus)的數量一直沒有恢復過來,至今仍處於瀕危滅絕的邊緣。目前,全球僅存有100多頭灰鯨,其中僅有23頭雌鯨具有生育能力。目前,俄羅斯庫頁島東北海岸是西方灰鯨的唯一棲息地。更為嚴重的是,它們唯一的生存地現如今也被石油公司佔領。石油公司的勘探和開採行為包括高強度地震測量、海底鑽探操作、海面船隻和空中交通運輸頻繁以及海上石油運輸外洩等,對西方灰鯨都造成了致命的打擊,導致這種30噸重的珍稀海洋哺乳動物正逐漸走向滅絕之路。
3、紅狼
與其同宗兄弟灰狼相比,紅狼(Canis lupus rufus)是相對更小、更苗條的物種。它們是從晚更新世冰河期設法存活至今的遠古物種,但卻很難逃離現代人的猖獗捕殺。紅狼曾經廣泛分布於美國東南部。然而,人類的瘋狂捕殺和它們棲息地的喪失導致紅狼的數量急劇減少;同時,隨著紅狼數量減少,它們也就很難找到合適的配偶,從而不得不與北美大草原的小狼交配,繼而導致純種紅狼的數量越來越少。目前估計美國北卡羅萊納州東北部大約有100隻野生紅狼,另外在美國境內還圈養著大約150隻被捕獲的紅狼。
4、東北虎
西伯利亞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又稱東北虎和阿穆爾虎,曾經廣泛遍布於中國東北部、朝鮮半島和蒙古等地區。然而,現在東北虎的活動區域僅限於俄羅斯的阿穆爾河-烏蘇里江區域。目前,該地區已被列為東北虎的重點保護區。據估計,目前東北虎僅存有350-450頭的樣子。然而,森林採伐和木材加工業的發展,其棲息環境面臨嚴峻威脅;與此同時,非法偷獵其皮毛和骨骼的猖獗行為讓它們的處境更是雪上加霜。
5、黑腳貂
黑腳貂(Mustela nigripes)是唯一原產於北美洲的一種雪貂,也是該大陸最瀕危的哺乳動物之一。黑腳貂主要分布在加拿大南部,沿落基山脈向東到美國的奧克拉荷馬、堪薩斯州和內布拉斯加廣大地區。黑腳貂之所以處於瀕危滅絕的邊緣是由於人類的開發行為嚴重破壞了它們的棲息環境,導致它們生存的大草原已不足原來的2%。由於草原土撥鼠是黑腳貂90%的食物來源,而草原土撥鼠群體因棲息地遭到破壞和大量毒藥的施用以及疾病等因素而遭受滅頂之災,從而導致黑腳貂的數量也很快地降了下來。
6、菲律賓鱷
菲律賓鱷(Crocodylus mindorensis)是一種只分布於菲律賓島嶼上的淡水鱷魚,故因此而得名。雖然這種鱷魚在菲律賓本國得到了合法的保護,但是它們的生存繼續面臨著人類破壞的威脅。這些威脅包括生存環境的減少和炸藥捕魚造成的意外死亡。1995年的一次調查發現,全球僅存100頭成年野生菲律賓鱷。因此,菲律賓鱷成了地球上最瀕危的物種之一。
7、山地大猩猩
雖然山地大猩猩(Gorilla beringei beringei)直到1902年才被人類設法發現,但它們始終未能逃離厄運。由於森林的大肆砍伐、無節制捕獵以及非法寵物交易等因素,使得山地大猩猩數量急劇下降。目前,野生山地大猩猩僅存720隻,主要分布於烏幹達布溫迪禁獵國家公園以及剛果民主共和國、盧安達和烏幹達三國交界處的維龍加山脈火山一帶。中非的動蕩局面,特別是剛果,也是山地大猩猩難以得到有效保護的另一個原因。
8、恆河鯊
恆河鯊(Glyphis gangeticus)是生活於印度恆河流域的一種罕見、令人難以捉摸的鯊魚物種,享有「食人殺手」的惡名。人們經常會把恆河鯊與更危險的公牛鯊混淆。目前,恆河鯊是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合會(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單中的20種瀕危滅絕鯊魚物種之一,由於恆河鯊體內的鯊魚油十分珍貴,使得恆河鯊魚成為許多偷獵者的重要目標而被大肆捕殺,此外,猖獗的捕魚、由於汙染導致的棲息地環境惡化以及人類對河流的過度利用,是導致恆河鯊數量快速下降並走向瀕危滅絕之路的主要原因。
9、蘇門答臘猩猩
在猩猩屬的兩個物種中,蘇門達臘猩猩(Pongo abelii)比婆羅洲猩猩更為珍稀和小巧。喜好吃水果和喜好吃昆蟲的蘇門達臘猩猩同樣因為棲息地環境的破壞和偷獵行為而不可避免地走向滅絕的邊緣。野生猩猩壽命大約為45歲,其生育周期要比其他靈長類動物更長。雌性猩猩一生中所產的後代通常不超過三個。這意味著猩猩的數量增長緩慢,當猩猩的數量一旦因為受到外界的威脅而大幅減少後,就很難恢復到原有的規模。
10、加州禿鷹
加州禿鷹(Gymnogyps californianus) 是一種主要生活於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和加州西海岸山脈地區的物種,主要靠食腐肉為生。它是北美最瀕臨絕種的鳥類之一,其壽命約為50歲,是世界上最長壽的鳥類之一。但是由於捕獵、鉛中毒以及棲息地環境的破壞等原因,加州禿鷹也成為了世界上最為珍稀的鳥類之一。在20世紀80年代,加州禿鷹幾乎完全滅絕。在努力保護下,加州禿鷹目前已知的數量為332隻,其中包括152隻野生的加州禿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