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義核苷酸藥顯身手,神經系統疾病迎曙光

2020-11-28 騰訊網

增加或降低蛋白質水平的基因療法提高了治療神經系統疾病的希望。

在眾多疾病類型之中,嚴重損害大腦的疾病難倒了醫學研究人員。經過數十年的努力,隨著舊理論被質疑、臨床試驗失敗,很多研究人員在退行性疾病如亨廷頓氏症和阿爾茨海默病的有效治療方面深感沮喪。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基礎科學家在鑑定單一遺傳基因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這些基因負責各種神經退行性疾病(如阿爾茨海默氏症)的遺傳形式,以及非遺傳性或散發性腦疾病形式背後的分子和神經機制。然而,將這些發現轉化為有效療法頗具挑戰性。

使用如CRISPR的基因工程技術在鹼基層面重編DNA距離常規使用還需要一段時間,許多臨床研究人員已經轉向更直接的基於基因組的方法來治療大腦疾病:即操縱RNA來修改與疾病相關的蛋白質水平。

DNA提供了遺傳密碼,其姐妹分子RNA將該代碼轉化為執行大腦和無數身體功能的蛋白質。科學家現在可以使用反義寡核苷酸(ASO)分子與RNA結合併改變翻譯來修改這一過程。ASO是類似DNA的分子,與最初產生它們靶向RNA的DNA非常相似。根據它們設計結合的位置,這些反義分子可以阻止RNA轉化為蛋白質,從而降低體內或腦中蛋白質的水平。

隨著2016年一種名為Spinraza(nusinersen)的藥物被批准,反義寡核苷酸藥物獲得了重大突破。Spinraza是第一種被批准用於脊髓性肌萎縮症(一種影響神經和肌肉之間聯繫的破壞性疾病)的藥物。在此之後,一系列神經退行性疾病開始了有臨床前景的研究,包括阿爾茨海默氏症、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S)和亨廷頓氏症。

神經和神經肌肉疾病是由於某種特定蛋白質含量過多或過少造成的,理論上,反義治療可以通過幹預來恢復正常的蛋白質功能。大腦澱粉樣蛋白過多是阿爾茨海默病的一個關鍵病理學特徵,獲得足夠的ASO與產生該蛋白質的RNA結合可以使其含量降至正常水平。另一種tau樣蛋白質也會在患有阿爾茨海默氏症或其他tau疾病的患者的大腦中積聚,例如運動員和士兵經歷的慢性創傷性腦病。類似的病理蛋白還包括帕金森病中的α-突觸核蛋白,亨廷頓氏中的亨廷頓蛋白和某些形式的ALS中的SOD1。

華盛頓大學的神經學家Timothy Miller多年來一直在研究ASO。他在實驗室動物中進行了關鍵性研究,結果表明這些分子廣泛分布在整個大腦中,他將其描述為在神經系統疾病中使用這項技術的切入點。Miller的工作已經成為歐洲正在進行的I期試驗的基礎。他的團隊與Ionis Pharmaceuticals和Biogen合作在ALS中測試了該方法。根據Miller在今年五月美國神經病學學會年會上公布的研究數據,到目前為止,與SOD1結合的ASO不僅安全,而且可以降低患者腦脊液中37%的蛋白質水平。

反義核苷酸技術的其他近期發展還包括Tegsedi(inotersen),一種被批准用於治療名為轉甲狀腺素介導的澱粉樣變性的藥物,該疾病中有毒蛋白質在周圍神經中積聚。最近在《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發表的一項研究,報導了寡核苷酸治療可能是一種有效的亨廷頓病治療策略。人體的許多組織,尤其是大腦,通常都含有一種編碼亨廷頓蛋白質的HTT基因。該基因的一部分包含胞嘧啶、腺嘌呤和鳥嘌呤的三個鹼基的重複片段,其被稱為CAG重複。在亨廷頓氏症患者中,有太多的這種重複,導致異常大的突變亨廷頓蛋白質,引起神經元損傷。一項新的臨床試驗研究表明,ASO治療可以安全地降低突變蛋白質的水平。理論上,同樣的方法也可以用於其他特定蛋白質過度表達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如阿爾茨海默病。

受到亨廷頓治療成功的啟發,麻省理工學院布羅德研究所 Sonia Vallabh 和哈佛大學Eric Minikel的團隊與Ionis合作,希望為朊病毒疾病開發ASO療法。研究人員已經在小鼠研究中看到了結果,並希望在幾年內將成果轉移到人類身上。

Vallabh和Minikel對該領域的樂觀情緒受到反義療法的一個主要缺點的影響:成本過高。

第一年的nusinersen療程為75萬美元,隨後每年為37.5萬美元。因此,世界上許多公共衛生保健系統最初都不願意資助這種藥物。儘管如此,但Nusinersen目前仍在40多個國家被推薦使用,至少在部分患者中推薦。「這很貴,」Minikel表示, 「但不幸的是,大多數罕見病的藥物都是如此。」

大多數靶向大腦的反義寡核苷酸療法的另一個缺點是它們通常需要鞘內注射,類似於脊髓穿刺,這使許多患者感到不安。另一方面,這些藥物的半衰期很長,因此治療通常每年只需要幾次。隨著該領域找到更有效地藥物生產方法,價格可能會下降。

研究人員正在不斷改進這項技術。曾與Ionis合作開發nusinersen的冷泉港實驗室的生物化學家Adrian Krainer說,他的團隊正致力於推進ASO技術,以更準確地抑制或上調RNA活性,從而影響蛋白質的生成。

相關焦點

  • 反義引物應該設置在引發cDNA合成的寡核苷酸的上遊
    ●cDNA 合成可用一種合成的反 義寡核苷酸引物來引發,該引物可選擇與特殊靶RNA或mRNA家族序列的某個區域雜交。特異cDNA片段能通過PCR擴增來獲得,而正義和反義寡核苷酸引物可根據cDNA具體序列來設計。
  • B肝反義新藥404,皮下給藥藥動學相似,劑量依賴性表面抗原下降
    在前面小番健康已經介紹,在B肝新藥研發方向,葛蘭素史克(GSK)專注反義分子(Antisense Molecules)創新藥。B肝反義新藥404,皮下給藥藥動學相似,劑量依賴性表面抗原下降公開信息查到,GSK在研B肝新藥有GSK33389404(IONIS-HBV-LRx)和GSK3228836(IONIS-HBVRx)。反義分子新藥方向為通過與B肝病毒mRNA進行結合,進而阻止其轉變為B肝病毒蛋白,起到抑制B肝病毒複製作用。
  • 埃及:遙控機器人醫院顯身手
    新華社照片,外代,2020年11月26日 (外代一線)(2)埃及:遙控機器人醫院顯身手 11月18日,一款可為患者進行新冠病毒相關檢測的遙控機器人為一名志願者進行檢查。新華社照片,外代,2020年11月26日 (外代一線)(3)埃及:遙控機器人醫院顯身手 這是11月18日在埃及坦塔一所醫院拍攝的可為患者進行新冠病毒相關檢測的遙控機器人。
  • 聚焦罕見肌肉疾病,這家初創發力抗體-寡核苷酸療法
    該公司正在利用其專有的 FORCE 平臺開發下一代寡核苷酸療法,FORCE 平臺以 TFR-1 受體為靶點(TFR-1 受體在肌肉細胞表面高度表達),通過將抗體與治療嚴重肌肉疾病的寡核苷酸連接來設計治療分子,特異性抗體通過與受體結合,將寡核苷酸帶到疾病部位並進入到肌肉細胞中,寡核苷酸將會與致病性 RNA 結合,破壞蛋白質的翻譯過程,分解致病性 RNA,從而恢復肌肉健康
  • FDA批准的寡核苷酸類藥物及在研反義寡核苷酸類藥物一覽
    FDA批准的寡核苷酸類藥物Vitravene (Fomivirsen)中文名福米韋生,是FDA批准上市的第一個反義寡核苷酸類藥物,由Isis Pharmaceuticals同Novartis聯合研發。該藥物由21個硫代脫氧核苷酸組成,核苷酸序列為5』-GCGTTTGCTCTTCTTCTTGCG-3』,主要用於治療愛滋病(AIDS)病人並發的巨細胞病毒(CMV)性視網膜炎。通過對人類巨細胞病毒(CMV) mRNA的反義抑制發揮特異而強大的抗病毒作用;療效維持久,給藥次數少,不良反應輕。
  • 顯著降低甘油三酯水平 Ionis反義寡核苷酸新藥達2期終點
    在全球範圍內,心血管疾病仍然是人類的頭號殺手。在美國每38秒鐘,心血管疾病就會導致一人死亡。高甘油三酯血症是心血管疾病的嚴重風險因子,高甘油三酯水平和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水平升高會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 聚焦罕見肌肉疾病,這家初創發力抗體-寡核苷酸療法
    該公司正在利用其專有的 FORCE 平臺開發下一代寡核苷酸療法,FORCE 平臺以 TFR-1 受體為靶點(TFR-1 受體在肌肉細胞表面高度表達),通過將抗體與治療嚴重肌肉疾病的寡核苷酸連接來設計治療分子,特異性抗體通過與受體結合,將寡核苷酸帶到疾病部位並進入到肌肉細胞中,寡核苷酸將會與致病性 RNA 結合,破壞蛋白質的翻譯過程,分解致病性 RNA
  • 治療神經系統疾病的新型智能給藥系統
    近日,發表在《先進材料》上的一項新研究中,美國羅格斯大學領導的一個團隊發明了一種智能藥物遞送系統,它可以減少受損神經組織的炎症,有助於治療脊髓損傷和其他導致神經紊亂的疾病。炎症通常是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和損傷恢復過程中的一個主要因素。一些再生醫學方法在治療脊髓損傷、創傷性腦損傷、阿爾茨海默症、帕金森氏症、中風和其他神經紊亂方面顯示出巨大的潛力,但由於其在治療期間抑制免疫系統,因此可能會導致副作用,以及增加感染的風險。
  • BMS「進軍」反義藥物:發現控制3D分子結構的新方法
    近年來,反義藥物在臨床前實驗及臨床試驗中取得了喜人的結果,反義技術也得到進一步發展。反義技術是一種全新的藥物設計方法,主要是根據鹼基互補配對原則和核酸雜交原理,從基因複製、轉錄、剪接、轉運翻譯等水平上調節靶基因的表達,幹擾遺傳信息從核酸向蛋白質的傳遞,從而達到抑制、封閉或破壞靶基因的目的。
  • 亨廷頓舞蹈症「首個疾病修飾療法」!羅氏反義RNA療法tominersen I...
    2020年03月09日訊 /生物谷BIOON/ --羅氏(Roche)近日暫停了tominersen(RG6042,前稱IONIS-HTTRx)的一項I期臨床試驗,該藥是一款來源於Ionis製藥公司的反義RNA藥物,用於治療亨廷頓病(Huntington's disease,HD)。
  • 神經系統疾病生物療法研究進展
    受限於對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的認知,發展新的治療策略對抗神經系統疾病仍是巨大挑戰。然而,廣泛的研究提高了我們對神經疾病發病機制的認識,為一些成功的治療幹預鋪平了道路。儘管取得了這些進展,但仍迫切需要開發能夠治療疾病或提高目前使用的CNS藥物療效的治療藥物。為此,生物藥被視為極具前景的藥物。
  • 亨廷頓病(HD)疾病修飾療法!羅氏/Ionis反義RNA療法RG6042進入III期...
    2019年01月30日訊 /生物谷BIOON/ --Ionis製藥公司是反義RNA療法方面的行業領導者,已利用其專有的反義RNA技術,創建了一個龐大的首創或同類最佳的藥物管線,在研藥物超過40種,並與多個行業巨頭達成了戰略合作。
  • 什麼是神經系統疾病 神經系統疾病有這些表現
    神經系統疾病是一種常見的疾病,有許多人都得過神經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有許多種,而不同的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療方法也不同,那麼請問什麼是神經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吃什麼食物?神經系統疾病的表現是什麼?下面小編為大家講解。
  • 創新20年:那些被人類改變了的疾病
    :使影響全球公共健康的傳染病得以控制、推動致命癌症邁向精準治療,讓難以攻克的罕見病迎來治癒曙光……藥明康德20周歲之際,讓我們重溫近20年人類在疾病攻堅戰中取得的累累碩果。自1845年首次被報導以來,科學家從未停止對疾病治療的探索,但均未能獲得良好療效。直到2001年,人類第一個用於抗癌的分子靶向藥格列衛問世。在格列衛誕生前,只有30%的CML患者能在確診後活過5年,格列衛將這一數字提高到了89%。在格列衛的作用機制被闡明後,科學家進一步開發出第二代和第三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s)以克服耐藥性問題。
  • 反義寡核苷酸療法似乎能有效治療多種類型的神經變性疾病
    我們機體的基因由DNA組成,DNA中包含有促進細胞發揮功能的特殊代碼,利用這種信息其就能夠製造維持細胞功能的多種蛋白;而反義寡核苷酸則能夠幹擾DNA和蛋白質之間的關鍵階段,即DNA被轉化成為信使RNA(mRNA)的過程。
  • 行業研究|盤點中國神經系統藥銷售TOP10
    因此美柏將本月確定為「神經系統藥物主題研究月」,後續將為大家盤點國內及國外神經系統尤其是中樞神經系統(CNS)藥物市場及投資機會。本期作為第一期先為大家分享「2019年中國神經系統TOP10藥物」。 一 一一一 神經系統疾病分類 神經系統疾病主要指發生於中樞神經系統、周圍神經系統、植物神經系統的以感覺、運動、意識、植物神經功能障礙為主要表現的疾病。
  • 幹細胞治療神經系統疾病?未來可期!
    近日,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神經內科牽頭申報的2020年度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幹細胞及轉化研究」重點專項正式獲批,獲批項目名稱為「人臍帶間充質幹細胞治療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的臨床研究」。管陽太教授表示,該研究項目將在未來5年內建立起一套符合幹細胞藥物管理、針對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的臨床級人臍帶間充質幹細胞產品生產工藝,申請或獲得1項國家細胞新藥註冊。人源性神經幹細胞治療缺血性腦卒中是仁濟醫院神經內科另一項通過國家備案並且正在進行中的幹細胞臨床研究。
  • PLoS ONE:新技術酶法大規模製造高純度硫代修飾寡核苷酸分子
    ,用於生產成分高純度的寡核苷酸類基因藥物。與化學合成法相比,PEAR產物幾乎沒有錯誤序列,因此PEAR產物純度極高,產物中目標寡核苷酸序列含量所佔比例超過99.9%。該研究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聚合酶-內切酶擴增反應製備反義寡核苷酸(81072567)」資助。該課題評審和立項專家意見認為:「PEAR技術在大規模製備寡核苷酸藥物中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目前該方法已經申請了國際發明專利(PCT/CN2009/000362)。
  • 鐵死亡與神經系統疾病
    鐵死亡是一個近期發現的新的程序性死亡模式,它與神經系統千絲萬縷的聯繫,可為今後神經科學的臨床與基礎研究提供更多的新思路。本文圍繞鐵死亡的機制及其在神經系統中各類效應等相關問題綜述如下。 三、鐵死亡與神經系統疾病 (一)鐵死亡與顱腦創傷 顱腦創傷是神經外科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創傷後多伴有顱內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