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oS ONE:新技術酶法大規模製造高純度硫代修飾寡核苷酸分子

2020-11-28 生物谷

2013年7月5日電 /生物谷BIOON/ -- 最新一期PLoS ONE(7月4日)報導了一種製造硫代修飾寡核苷酸分子的新方法,用於生產成分高純度的寡核苷酸類基因藥物。這項技術由中國海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研究人員完成,該成果將有助於推動寡核苷酸藥物的發展。

目前,寡核苷酸主要採用化學方法合成,但化學合成寡核苷酸涉及多步驟的反應,容易出現錯誤,產物純度較低,且純化十分困難。大規模合成寡核苷酸的成本十分高昂,大大限制了寡核苷酸藥物的研究和應用。文章的通訊作者,中國海洋大學的汪小龍副教授解釋道:「我們首創了一種新的基於熱循環的寡核苷酸擴增方法,稱為「聚合酶-內切酶擴增反應」(Polymerase-endonuclease amplification reaction, PEAR),該方法採用酶催化法使寡核苷酸分子數目指數增加,實現寡核苷酸的自我複製,大大提高寡核苷酸產品的純度。」

該論文的另一作者陳剛博士說:「這種新的寡核苷酸生產方法具有很多優點,能解決目前寡核苷酸製造中的諸多問題。PEAR產物無需經過任何處理,無需加入新的引物和模板,直接作為『種子』進行二次擴增,使寡核苷酸等小分子核酸能夠像病毒一樣自我複製。相對化學法該技術不需要昂貴的設備,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而且很容易將工藝放大,能夠用於大規模生產修飾寡核苷酸。」

PEAR反應獨特的「滑動-切割反應機理」,由耐熱DNA聚合酶和耐熱限制性內切酶協同作用,使得只有目標序列寡核苷酸能夠指數擴增,而非目標序列由於缺少重複序列和酶切位點,無法被擴增。目前該研究小組已成功用PEAR方法製備出了帶有硫代、氟代和甲基修飾基團的寡核苷酸,經變性高效液相色譜和電噴霧質譜檢測(LC/MS),證實其分子結構和序列無誤。與化學合成法相比,PEAR產物幾乎沒有錯誤序列,因此PEAR產物純度極高,產物中目標寡核苷酸序列含量所佔比例超過99.9%。

該研究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聚合酶-內切酶擴增反應製備反義寡核苷酸(81072567)」資助。該課題評審和立項專家意見認為:「PEAR技術在大規模製備寡核苷酸藥物中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目前該方法已經申請了國際發明專利(PCT/CN2009/000362)。(生物谷Bioon.com)

相關背景:寡核苷酸是生命科學等領域研究的一種基本工具,近期生物醫藥研究和發展中取得了一些重大突破,寡核苷酸藥物市場前景十分看好。反義寡核苷酸已經被開發為基因靶向治療的藥物,用於抗病毒、抗腫瘤和治療遺傳性疾病。CpG寡核苷酸則能夠激活非特異性免疫反應,可用作免疫增強劑和疫苗佐劑。2013年1月,美國ISIS公司和Genzyme公司合作的一大成果反義寡核苷酸藥物KYNAMRO(Mipomersen)通過美國FDA認證,目前已經上市。Mipomersen是化學合成的輔助降脂藥物,通過反義寡核苷酸抑制載脂蛋白 B-100的mRNA,用於治療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 (HoFH)。

現代分子生物學實驗室中,普遍用寡核苷酸作為引物,採用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擴增核酸分子,但PCR不能直接擴增寡核苷酸。因為它們往往只有18-30個核苷酸的長度,無法設計一對特異性PCR引物。用PCR來擴增寡核苷酸,必須首先設法(如加接頭或使用通用引物)將目標延長。另外,PCR只是將寡核苷酸引物延伸,PCR擴增產物DNA的分子數不可避免地受輸入寡核苷酸引物濃度的限制,二次擴增必須加入新的寡核苷酸引物,因此PCR技術不適合於大規模製備寡核苷酸。

目前國際上已經出現了一些新型核酸擴增方法,但能夠用於擴增寡核苷酸的方法極少。2003年PNAS雜誌報導了指數擴增反應(EXPAR)。2013年6月2日Nature Methods雜誌報導利用滾環複製或者細菌體內複製DNA序列的過程,能以較低的成本、按特定比例製造大量的DNA分子。但這些方法目前尚不能產生帶有硫代修飾的寡核苷酸。由於天然的寡核苷酸在體內很容易降解,而且具有一些毒副作用,因此作為藥物的寡核苷酸必須在磷酸二酯鍵中帶有硫代修飾基團,增強寡核苷酸在體內的穩定性。

生物谷推薦英文摘要1:

PLoS One doi:10.1371/journal.pone.0067558.

Preparation of 5′-O-(1-Thiotriphosphate)-Modified Oligonucleotides Using Polymerase-Endonuclease Amplification Reaction (PEAR)

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s (ASODNs) have been widely used as an important tool for regulating gene expression, and developed into therapeutics. Natural ODNs are susceptible to nuclease degradation, nucleic acid analogues, however, have less side effects, stronger stability and more potent activities. Large-scale de novo synthesis of a certain oligonucleotide has been very difficult and costly. In a previous preliminary study, we developed the polymerase-endonuclease amplification reaction (PEAR) for amplification and large-scale preparation of natural antisense ODNs. Here we extended the method in preparation of a widely used modified oligonucleotide with 5′-O-(1-Thiotriphosphate) modifications. Using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liquid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 (ESI/LC/MS) detection, the purity of the PEAR product was measured as high as 100.0%. Using PEAR a large amount of a specific oligonucleotide can be produced starting from a small amount of synthetic seeds. It is suggested that PEAR can be a useful tool for large-scale production of modified oligonucleotides.

生物谷推薦英文摘要2:

PLoS ONE doi:10.1371/journal.pone.0008430.

Polymerase- Endonuclease Amplification Reaction (PEAR) for Large-Scale Enzymatic Production of 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s.

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s targeting microRNAs or their mRNA targets prove to be powerful tools for molecular biology research and may eventually emerge as new therapeutic agents. Synthetic oligonucleotides are often contaminated with highly homologous failure sequences. Synthesis of a certain oligonucleotide is difficult to scale up because it requires expensive equipment, hazardous chemicals and a tedious purification process. Here we report a novel thermocyclic reaction, polymerase-endonuclease amplification reaction (PEAR), for the amplification of oligonucleotides. A target oligonucleotide and a tandem repeated antisense probe are subjected to repeated cycles of denaturing, annealing, elongation and cleaving, in which thermostable DNA polymerase elongation and strand slipping generate duplex tandem repeats, and thermostable endonuclease (PspGI) cleavage releases monomeric duplex oligonucleotides. Each round of PEAR achieves over 100-fold amplification. The product can be used in one more round of PEAR directly, and the process can be further repeated. In addition to avoiding dangerous materials and improved product purity, this reaction is easy to scale up and amenable to full automation. PEAR has the potential to be a useful tool for large-scale production of 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 drugs.

相關焦點

  • PNAS:利用鋅指核酸酶技術建立寡核苷酸突變疾病模型
    利用鋅指核酸酶技術(zinc-finger nucleases)在一細胞期的胚胎中進行基因打靶是一種高效的誘變方式,這種方法可以應用在小鼠、大鼠和家兔中。最近該技術被用在了基因插入和基因敲除上。本文中,研究人員利用鋅指核酸酶技術製造疾病相關的基因突變。通過提供同源重組的模板,在Rab38基因上引入了寡核苷酸突變。
  • FDA批准的寡核苷酸類藥物及在研反義寡核苷酸類藥物一覽
    截至2017年5月底,共有6類寡核苷酸類藥物獲得美國FDA批准上市應用,其中屬於反義寡核苷酸的藥物有四種,同時有大量藥物處於不同階段的臨床研究中。反義核酸是指與靶基因信使RNA互補的一段單鏈DNA或RNA序列,通常由十幾到幾十個鹼基組成,通過化學合成的方式生產。對反義核酸進行某些特定而合適的化學修飾後,其通過一定方式進入細胞,能夠特異性地調控靶基因的表達。
  • B肝在研新藥治療性寡核苷酸,調節敏感分子靶點,慢性肝病新策略
    B肝在研新藥治療性寡核苷酸,調節敏感分子靶點,慢性肝病新策略 在介紹這項最新慢性B肝新藥發現前近年來,以寡核苷酸為基礎的治療方法成為一種治療肝臟疾病的新方法。研究人員發現,治療性寡核苷酸由15至30個核苷酸組成,與編碼疾病相關蛋白或調控性非編碼RNA的信使RNA(mRNA)的特定區域互補,並能夠幹擾靶基因的表達。
  • 10款獲得FDA批准上市,超20款在臨床開發,寡核苷酸療法潛力有多大?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報導 寡核苷酸療法能夠直接調控基因表達,它被認為是繼小分子藥物和蛋白質類藥物之後的新一類藥物開發熱點方向。寡核苷酸可通過一系列過程來調節基因表達,包括基因沉默、剪接調節、非編碼RNA抑制、基因激活、基因編輯等等。因此,這類藥物具有治療多種疾病的潛力。 大多數寡核苷酸通過鹼基配對方式與同源目標分子相互作用。此外,核酸還可以通過形成三維二級結構與蛋白質相互作用,這一特性也被用於疾病治療藥物的開發。
  • 10款獲FDA批准上市 超20款在臨床開發 寡核苷酸療法潛力如何?
    寡核苷酸療法能夠直接調控基因表達,它被認為是繼小分子藥物和蛋白質類藥物之後的新一類藥物開發熱點方向。根據近日發表在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期刊上的一篇文章,截止2020年1月,全球範圍內已經有10款寡核苷酸藥物獲得美國FDA批准上市,同時還有至少20多款在研寡核苷酸藥物進入臨床研究階段。
  • 第三節 分子雜交
    當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35S標記核酸時,由於同位素是摻入核酸骨架的磷酸二脂鍵中,因此鹼基未發生任何修飾。在5』端的磷酸基團上可進行化學修飾,這是標記寡核苷酸探針的有效方法。因為這種方法是在一個探針分子上標記一個檢測的基團,所以,對長的克隆探針不適用。   此外,還可利用修飾的鹼基來增加雜交的穩定性和特異性。
  • 珍福泰(「三聯因子」寡核苷酸)膠囊:獲世博會創新品牌殊榮
    珍福泰(「三聯因子」寡核苷酸)膠囊:獲世博會創新品牌殊榮國際創新製造傑出貢獻獎行業十大創新品牌在上海世博會DEVNET館「國際製造創新節」上,由北海市巨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珍福泰(「三聯因子」寡核苷酸)膠囊等40餘個中國創新製造的品牌喜獲「2010年上海世博會國際製造行業十大創新品牌
  • 實驗要注意:離心管內肯定不含有寡核苷酸引物
    第1個陰性對照中加入合成第- -鏈cDNA反應所需的所有試劑,但不加模板RNA;第2個陰性對照加入除了反轉錄酶外的所有試劑:第3個陰性對照中加入除引物外的所有試劑。這些對照進行所有的後續步驟。設置這些對照管能保證cDNA產物不是由於基因組DNA與寡核苷酸片段的汙染或者由RNA模板分子的自身擴增所致。
  • 新技術可精確「書寫」DNA序列
    傳統的製造方法是將組成 DNA 的核苷酸單元(四種不同類型的核苷酸以不同的含氮鹼基相互區分,分別是腺嘌呤 A、鳥嘌呤 G、胞嘧啶 C、胸腺嘧啶 T)逐一加在一起,直到形成一條名叫寡核苷酸(oligonucleotide,簡稱 oligo)的長鏈。但是,這種方法會用到一系列有毒的有機反應物,速度慢而且錯誤率高。這使得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長度不會超過 200 個 bp(鹼基對)。
  • SurePrint技術,寡核苷酸的高通量私人定製
    安捷倫擁有全球領先的工業級寡核苷酸合成技術,藉助該技術安捷倫可以提供業內最為靈活的寡核苷酸合成,包括合成基因晶片、二代測序的靶向捕獲探針文庫、FISH探針,以及最近非常熱門的CRISPR 嚮導RNA文庫。安捷倫之所以具備如此全面而靈活的合成能力,還要追溯安捷倫的歷史。
  • 第三節 分子雜交 - 專區 - 生物谷
    當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35S標記核酸時,由於同位素是摻入核酸骨架的磷酸二脂鍵中,因此鹼基未發生任何修飾。在5』端的磷酸基團上可進行化學修飾,這是標記寡核苷酸探針的有效方法。因為這種方法是在一個探針分子上標記一個檢測的基團,所以,對長的克隆探針不適用。   此外,還可利用修飾的鹼基來增加雜交的穩定性和特異性。
  • 聚焦罕見肌肉疾病,這家初創發力抗體-寡核苷酸療法
    該公司正在利用其專有的 FORCE 平臺開發下一代寡核苷酸療法,FORCE 平臺以 TFR-1 受體為靶點(TFR-1 受體在肌肉細胞表面高度表達),通過將抗體與治療嚴重肌肉疾病的寡核苷酸連接來設計治療分子,特異性抗體通過與受體結合,將寡核苷酸帶到疾病部位並進入到肌肉細胞中,寡核苷酸將會與致病性 RNA 結合,破壞蛋白質的翻譯過程,分解致病性 RNA,從而恢復肌肉健康
  • 合全藥業寡核苷酸公斤級生產車間正式投入運營
    來源:美通社上海2020年1月3日 /美通社/ 藥明康德子公司合全藥業今日宣布,其位於常州市的寡核苷酸原料藥公斤級生產車間正式投入運營。這一重要裡程碑標誌著合全藥業能夠為全球客戶提供寡核苷酸原料藥從臨床前到商業化的一站式工藝開發及生產服務,賦能客戶推動寡核苷酸的創新療法早日進入市場,造福全球病患。近年來,核酸藥物的研究逐漸成為全球創新藥領域的熱門方向,更有多款核酸藥物獲FDA批准上市。為了幫助客戶加速新藥上市,合全藥業不斷加強寡核苷酸平臺建設。
  • CCS Chemistry | DNA去甲基化新通路:5-羧基胞嘧啶直接脫羧基
    富集的DNA酶解為核苷酸或者寡核苷酸鏈後進行質譜分析,發現了5caC直接脫羧產物:硫代胞嘧啶單磷酸核苷酸(S-dCMP),以及5caC直接脫羧基產生的寡核苷酸鏈([M-4H]4-, m/z 1859.67),證實細胞提取物可以使5caC直接脫羧基。作者進一步將5caC-DNA轉染進入細胞,並在轉染後不同時間點收穫細胞。
  • 新技術一天組建一個新基因
    圖片來源:《科學》雜誌官網   據美國《科學》網站18日報導,美國科學家藉助模擬人體複製自身DNA方式的新技術,讓組建新基因變得更快更便宜。研究人員稱,一天組建一個新基因很快將成為現實,未來有望快速重寫微生物的基因,迅速合成新藥和燃料,也能在存儲領域「大展拳腳」。
  • 盤點:分子診斷常用技術50年的沿革與進步
    (一)DNA印跡技術(Southernblot)  Southern於1975年發明了DNA印跡技術,通過限制性內切酶將DNA片段化,再以凝膠電泳將長度不等的DNA片段進行分離,通過虹吸或電壓轉印至醋酸纖維膜上,再使膜上的DNA變性與核素標記的寡核苷酸探針進行分子雜交,經洗脫後以放射自顯影鑑別待測的DNA片段-探針間的同源序列。
  • 靶向KRAS基因 Oncogenuity攜手哥倫比亞大學開發寡核苷酸技術
    Fortress Biotech公司宣布,其新的合作夥伴Oncogenuity公司已經與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籤訂了一項全球獨家授權協議,以開發用於治療基因驅動型癌症的新型寡核苷酸療法。其最初合作開發的療法將治療由被稱為「不可成藥」的KRAS基因驅動的癌症。
  • 反義引物應該設置在引發cDNA合成的寡核苷酸的上遊
    ●cDNA 合成可用一種合成的反 義寡核苷酸引物來引發,該引物可選擇與特殊靶RNA或mRNA家族序列的某個區域雜交。特異cDNA片段能通過PCR擴增來獲得,而正義和反義寡核苷酸引物可根據cDNA具體序列來設計。
  • 聚焦罕見肌肉疾病,這家初創發力抗體-寡核苷酸療法
    該公司正在利用其專有的 FORCE 平臺開發下一代寡核苷酸療法,FORCE 平臺以 TFR-1 受體為靶點(TFR-1 受體在肌肉細胞表面高度表達),通過將抗體與治療嚴重肌肉疾病的寡核苷酸連接來設計治療分子,特異性抗體通過與受體結合,將寡核苷酸帶到疾病部位並進入到肌肉細胞中,寡核苷酸將會與致病性 RNA 結合,破壞蛋白質的翻譯過程,分解致病性 R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