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解碼」神經系統疾病有哪些徵兆?

2020-12-03 新華網客戶端

大腦和神經系統,在人體健康系統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旦受傷或出現病變,往往會給人的身體帶來巨大的傷害。這時,神經科的醫生們就是守護我們神經系統安全的堅實防線。

【專家介紹】

穆蒼山,中國醫科大學航空總醫院創傷腦血管病神經外科副主任,主任醫師,副教授,中國生物材料學會生物材料先進位造分會第二屆委員會委員。擅長peek顱骨修補整形術,完成數百例,並完成鈦網取出同時植入PEEK術十數例。

【欄目簡介】

《健康解碼》是新華網大型原創健康科普視頻欄目。關注大眾保健意識,倡導健康智慧生活。欄目邀請各大三甲級醫院、權威機構專家錄製,從健康生活方式、疾病早診早治、養生誤區解讀、科學保健知識等多個角度進行系統解讀,輕鬆幽默,深入淺出。每集節目以三維動畫與演播室錄製相結合的形式展現,全方位、立體化解碼健康的奧秘,節目短小精悍,讓人們在碎片化的時間裡獲得實用、科學的健康知識,有益身心。

相關焦點

  • 神經系統疾病是什麼,具體症狀表現有哪些
    很多人都有過手、腿部突然抖動發麻反應,這都與神經系統疾病有關。神經系統疾病範圍比較廣,可以說是指患者全身神經部位,主要包括從頭部至腳部等範圍內。神經系統疾病有多種類型,發病集中於運動員、老年人等群體;不同神經系統疾病所對應的治療手段也不盡相同。不過,什麼是神經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還包括哪些表現?所謂的神經系統疾病,主要是指發生在中樞神經系統、周圍神經系統以及自主神經系統的病徵,同時也以感覺、聽覺、觸覺、運動、意識和自主神經功能障礙為主要疾病的特徵。
  • 【健康解碼】修復顱骨要使用哪些材料?
    由於修復材料往往要伴隨患者此後多年的生活,因此材料在選擇時首先要求有很高的生物相容性,並且需要同時保證一定的強度和剛度,既提供足夠堅強的保護,也要滿足術中塑形的需要,達到外形修復整容滿意的效果。那麼目前顱骨修復術當中主要使用的材料都有哪些呢?
  • 抽血顏色發黑,真是疾病徵兆嗎?哪些血液暗示身體不健康?早知好
    體檢相信很多人都經歷過,不管我們從讀書時代開始,還是到了畢業工作以後,總少不了體檢這個項目,而在體檢的時候往往都會有抽血的檢查,很多人在面對這項檢查的時候光顧著疼了,很少會注意血液的顏色,而可能有些人有注意過,尤其是發現抽出來的血是暗紅色的人,總是十分的擔心,認為是不是體內毒素太多
  • 什麼是神經系統疾病 神經系統疾病有這些表現
    神經系統疾病是一種常見的疾病,有許多人都得過神經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有許多種,而不同的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療方法也不同,那麼請問什麼是神經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吃什麼食物?神經系統疾病的表現是什麼?下面小編為大家講解。
  • 白血病徵兆有哪些
    白血病是一種常見的血液疾病,主要是由於人體內的白細胞增加導致的,一般來說是由於人的造血幹細胞出現了異常,需要做骨髓移植才能治療白血病。當然白血病是非常嚴重的,不過在平時也可以預防,只要了解白血病的徵兆,遠離有害物質,就能夠及時發現白血病並治療。
  • 線粒體可能成為破解「焦慮情緒」與「心理健康」問題的關鍵
    Sandi表示,「每當我拿出相關數據,同事們都會說「想法很有趣,但你肯定搞錯了」。」▲ 圖:桑瑞士聯邦理工學院行為神經科學家Carmen Sandi懷疑,細胞供能不足導致焦慮症患者缺乏生活動力。將線粒體與疾病聯繫起來的思路,最早出現在1975年。當時,耶魯大學的Douglas Wallace及其同事描述了線粒體DNA與遺傳疾病之間的關聯。到上世紀九十年代,研究人員將線粒體DNA突變與其他多種情況聯繫起來,發現每5000人中就有1人患有遺傳性線粒體疾病,後果可能包括糖尿病、視力與聽力問題、學習困難症及其他疾病。
  • 消化系統疾病與心理異常的關係
    這時候,我們就認為他陷入了「抑鬱狀態」或「焦慮狀態」。幾乎無例外地,出現這樣心理狀態異常的人,似乎總是會伴隨著茶飯不思、五穀不香的現象。很多人還會出現胃脘脹悶、頻繁噯氣、進食哽咽、反酸燒心、咽喉堵塞等諸多不適。
  • 為什麼會有這種疾病徵兆
    不知道大家是否聽過雙肺紋理增多,很多人以為這是一種疾病,其實並不是。雙肺紋理增多是一種檢查結果,主要是指肺部的表現狀態。由於不是疾病就沒有治療的方法,但人們不可忽視這種檢查結果,它的出現可能是這些病症的徵兆。
  • 神經系統疾病的全球疾病負擔數據公布:聚焦15種疾病
    該報告納入195個國家數據,通過分析不同年齡及性別的15種神經系統疾病的現患率、發病率、死亡率、殘疾調整壽命年(DALY)、健康壽命損失年(YLD),從而得出近26年神經系統疾病的全球疾病負擔譜。傷殘調整壽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DALY)是指發病到死亡所損失的全部健康壽命年,包括因早死所致的壽命損失年(years of life lost,YLL)和疾病所致傷殘引起的健康壽命損失年(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YLD)。
  • 孩子缺「鐵」有哪些徵兆?不止導致貧血,還可能影響智力發育!
    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多種營養元素的支撐。吃什麼對孩子好?孩子可能缺乏什麼營養素是寶媽最感興趣的話題。如果孩子長期缺乏某種營養素則可能引發很多疾病,如缺鐵,除了導致貧血,還可能影響寶寶的健康發育。
  • 【科研分享】精儀學院青年教師楊佳佳:解碼記憶--重大神經系統疾病...
    楊佳佳   神經科學是當今最複雜也是最具突破前景的科學領域之一,人類大腦神經的學習與記憶能力正在逐步被認知與了解,科幻電影《盜夢空間》中甚至可以修改人類的記憶,而隨著神經科學技術的進步,這在現實中也有可能實現,並給人類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療與康復提供路徑
  • 你的健康馬桶懂!史丹佛大學「智慧馬桶」,掃描「肛紋」識別使用
    人的尿液和排洩物反映身體狀況的好壞,不過自己平時在家,卻不容易藉此發現疾病徵兆。對此,美國史丹佛大學研究團隊研發了一款「智能馬桶」,能偵測到使用者如廁的排洩變化。這項研究近日刊登於《自然生物醫學工程》(Nature BiomedicalEngineering),研究團隊提到, 開發新系統的「智能馬桶」,同時具有感應器和檢測器,藉由檢測尿液中的成分變化及影片記錄,能及早發現使用者可能出現的疾病。
  • PETCT針對哪些神經系統疾病有效?
    目前PETCT針對以下神經系統疾病: 腦血管疾病:缺血半暗帶確定 癲癇灶術前定位診斷 神經退行性病變:阿爾茲海默病(AD)、帕金森病(PD) 腦腫瘤復發與放射性壞死鑑別、假性進展鑑別、惡性程度升級與轉化 精神疾病、代謝性腦疾病
  • 抑鬱,自閉等神經系統疾病治療新出路
    谷禾健康原創 說話晚、讀書讀不進、每天不開心不全是我們的錯,還可能是腸道菌群有問題。腸道菌群不僅影響消化吸收,還影響神經系統。 那麼腸道菌群如果發生變化, 會帶來哪些神經系統疾病和問題呢? 神經系統疾病的相關菌 目前已經發現一些與神經系統疾病(包括多發性硬化症,自閉症,帕金森病等)研究相關的菌。
  • 味覺改變警惕疾病徵兆
    味蕾辨別酸、甜、苦、鹹   人的味覺是可以有變化的。有老年人「食之無味」的漸進式變化,也有突變性的改變。用醫學術語表示,就叫做「味覺減退」、「味覺喪失」、「味覺錯亂」。  大家知道,人的口腔裡有無數個味蕾,主要隱藏在舌頭的菌狀、葉狀和輪廓乳頭裡,它們是感覺味道的「先鋒」,能辨別「酸、甜、苦、鹹」四味。食物入口,味蕾就將味覺信號通過面神經、舌咽神經、迷走神經、三叉神經等傳遞到大腦皮層的味覺區,人就能感覺出哪個好吃,哪個不好吃了。可見,這條「通路」的任何一環出了毛病,都會影響到味覺。
  • 單身男人夢見自己結婚了是什麼徵兆 男人夢見自己結婚了是什麼徵兆
    單身男人夢見自己結婚了是什麼徵兆此兆:難論吉兇,若配吉數則判為吉。若有兇數即變成小吉而已而視作而已。但限於幸逢連珠局或先天生辰四柱之喜用神是金或獨愛金者,用此局則大呈祥,亦可得之慶。但以外之情況,莫用此局,因金之超過鋼硬不化,誘化頑剛失和之爭端或自陷孤獨、遭難、亂雜諸不祥,切莫輕用之。
  • 腦科學日報|改善神經系統疾病的新技術;人類腫瘤圖譜網絡計劃
    這項研究表明,外周蛋白信號可能有助於AD的早期診斷,研究人員還發現蛋白水平與APOE基因型有顯著相關性,表明基因型的差異影響APOE以外的蛋白的循環豐度。3,新技術旨在改善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療來源:生物通普林斯頓神經科學研究所病毒神經工程研究員Esteban Engel和他的團隊開發出了新的基因啟動子,這種啟動子的作用就像打開基因表達的開關,有望擴大傳遞大基因的能力,並使其長期保持活性。這種啟動基因活性的系統可以廣泛地改善各種神經系統疾病治療。
  • 透過「大頭娃娃霜」事件,教你正確認識糖皮質激素
    最近,一則「大頭娃娃」的新聞再次進入了大家的視線。有家長因為給自家寶寶使用了一款治療溼疹的寶寶霜造成孩子在短短兩個月時間內長成了「大頭娃娃」,該寶寶霜中激素含量嚴重超標是造成「大頭娃娃」的罪魁禍首。
  • 幹細胞治療神經系統疾病?未來可期!
    幹細胞治療是把健康的幹細胞移植到患者體內,使其修復或替換受損的細胞或組織,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幹細胞由於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形成各種組織細胞的特性,在細胞替代治療和組織器官修復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應用潛能,為人類所面臨的重大健康挑戰提供了新的解決策略,近年來已成為新醫學革命的核心之一。
  • 搞清3 件事,「輕斷食減肥」嗖嗖的!|節食|節食減肥|卡路裡|減肥...
    但是,關於「輕斷食」減肥,還是有很多認知誤區。前幾天,就有朋友發來一篇網絡爆文,文章提出了很多錯誤觀點,比如:  「輕斷食,就是換個方式節食」  「輕斷食容易掉肌肉」  「輕斷食不能改善代謝」  ……  其實,類似的誤區非常常見,很多小夥伴都容易中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