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學年第一學期
神經生物學期末考試複習題
一單選題
1.下列哪些行為狀態與籃斑的去甲腎上腺素能神經元活動有關?
A.促進隨意運動的發起;
B.掠奪性攻擊和對恐懼認識的降低;
C.調節注意力、意識、學習和記憶、焦慮和疼痛、情緒和腦代謝;
D.與獎賞、精神紊亂有關。
2.下列哪項反應不屬於自主神經系統的功能?
A.支配心臟和血管以調節血壓和血流;
B.參與技巧、習慣和行為的記憶形成;
C.對生殖器和生殖器官的性反應具有重要作用;
D.與機體免疫系統相互作用。
3.下列哪項不參與無脊椎動物記憶的神經基礎?
A.突觸傳遞的修飾可以產生學習和記憶;
B.神經的活動轉化為細胞內第二信使時,可觸發突觸修飾;
C.現存突觸蛋白的改變可以產生記憶;
D.長時程增強(LTP)和長時程抑制(LTD)。
4.傷害性感受器是______神經纖維。
A. Aα纖維
B. Aβ纖維
C. Aδ纖維
D. Aδ和C纖維
5.下面哪種說法是正確的______
A. 嗅覺感受器細胞是特化的組織細胞;
B.嗅覺感受器的信息轉導機制可能只有一種;
C.味覺感受器的信息轉導機制可能也只有一種;
D.每種乳突僅對一種基本味覺敏感,具有選擇性。
6.下面哪種說法不正確_______
A. 腦對脊髓運動的調控通過外側通路和腹內側通路;
B.外側通路控制肢體遠端肌肉的隨意運動;
C.腹內側通路控制姿勢肌肉的運動;
D.位於脊髓的下運動神經元α運動神經元與γ運動神經元興奮時都產生肌力。
7 神經元有幾個軸突?
A 1 B 2 C 3 D 4
8 神經系統來源於哪個胚層?
A.內胚層
B.中胚層
C.外胚層
D.內胚層和外胚層
二名詞解釋
1.交感神經興奮引起的4F反應
2.邊緣系統(limbic system)
3.習慣化(habituation)
4.一般軀體感覺:
5.化學感受器:
6.意向性震顫:
7.突觸(synapse)
8.記憶
9.神經幹細胞
10.血管緊張素II(angiotensin II)
三簡答題
1.簡述腦的彌散性調節系統特點和組成。
2.請簡述前腦基底神經節是怎樣調節運動功能的?
3.簡述長時程增強(LTP)和長時程抑制(LTD)形成的分子機制。
4.如果有人扔給你一塊熱的馬鈴薯,對你的感覺系統而言是熱還是光滑的信息首先傳入你的中樞?為何?
5.嗅覺的轉導機制如何?試分析人類能夠辨別幾千種氣味的可能機制。
6.帕金森病的主要症狀如何?試分析形成的可能機制。
7.請簡述神經元軸漿流的構成和功能。
8.請簡述神經系統發育過程中的細胞「程序性死亡」。
9.請簡述注意與腦功能的聯繫。
10.請簡述前腦基底神經節室怎樣調節運動功能的?
下 邊 是 答 案
神經生物學
14五年臨床二班-劉承鑫
我們這次,老師給的複習題只有考試卷上七十分,有兩個選擇、兩道名解和一道論述沒有,好氣啊。但都是歷年考過的,所以學弟學妹們,不要重犯我的錯誤,最好把歷年來考過的都背了,至於聽不聽課隨緣,反正和考的高不高無關。我在此附上沒有的名解和論述
名解 語言 神經系統可塑性
論述杏仁核的組成和受損後發生的情緒改變
另附我們的考試複習題及答案
2016-2017學年第一學期
神經生物學期末考試複習題
一單選題
1.下列哪些行為狀態與籃斑的去甲腎上腺素能神經元活動有關?
A.促進隨意運動的發起;
B.掠奪性攻擊和對恐懼認識的降低;
C.調節注意力、意識、學習和記憶、焦慮和疼痛、情緒和腦代謝;
D.與獎賞、精神紊亂有關。
2.下列哪項反應不屬於自主神經系統的功能?
A.支配心臟和血管以調節血壓和血流;
B.參與技巧、習慣和行為的記憶形成;
C.對生殖器和生殖器官的性反應具有重要作用;
D.與機體免疫系統相互作用。
3.下列哪項不參與無脊椎動物記憶的神經基礎?
A.突觸傳遞的修飾可以產生學習和記憶;
B.神經的活動轉化為細胞內第二信使時,可觸發突觸修飾;
C.現存突觸蛋白的改變可以產生記憶;
D.長時程增強(LTP)和長時程抑制(LTD)。
4.傷害性感受器是______神經纖維。
A. Aα纖維
B. Aβ纖維
C. Aδ纖維
D. Aδ和C纖維
5.下面哪種說法是正確的______
A. 嗅覺感受器細胞是特化的組織細胞;
B. 嗅覺感受器的信息轉導機制可能只有一種;
C. 味覺感受器的信息轉導機制可能也只有一種;
D. 每種乳突僅對一種基本味覺敏感,具有選擇性。
6.下面哪種說法不正確_______
A. 腦對脊髓運動的調控通過外側通路和腹內側通路;
B. 外側通路控制肢體遠端肌肉的隨意運動;
C. 腹內側通路控制姿勢肌肉的運動;
D. 位於脊髓的下運動神經元α運動神經元與γ運動神經元興奮時都產生肌力。
7 神經元有幾個軸突?
A1 B 2 C3 D 4
8 神經系統來源於哪個胚層?
A.內胚層
B.中胚層
C.外胚層
D.內胚層和外胚層
二名詞解釋
1. 交感神經興奮引起的4F反應
fight(格鬥),flight(逃避),fright,sex(性慾);可強烈地動員機體,以損害機體的長時程健康為代價來實現短時間的應急。
2. 邊緣系統(limbic system)
邊緣系統包括邊緣葉,相關皮質及皮質下結構。Broca規定的邊緣葉包括圍繞腦幹和胼胝體的環狀結構,包括扣帶回,杏仁核,海馬,海馬旁回,皮質包括額葉髒部,島葉,顳極。皮質下結構包括杏仁核,海馬,上丘,下丘,丘腦前核。功能是嗅覺,調節內臟、自主神經、內分泌,性,學習,記憶,攝食。
3.習慣化(habituation)
是程序性記憶中非聯合學習的一種。機體對重複出現的相同的刺激,產生的反應逐漸減小,學會忽略無意義的刺激。機體對非傷害性的重複刺激的應答會隨著刺激次數的增加而逐漸減弱,在細胞水平上,神經細胞接受電刺激,突出後運動神經元的EPSP會隨著刺激次數的加而逐漸減小。習慣化能讓動物學會分辨刺激,從而忽略這種刺激,在其生存過程中去除對其生命活動非必要的應答活動。
4.一般軀體感覺:
感覺是各種刺激作用於感覺器官,經過神經系統的信息加工在中樞神經系統的特定區域產生的對該刺激物個別屬性的知覺。一般軀體感覺包括除了視、聽、味、嗅和前庭平衡以外的所有感覺。包括:觸壓覺、溫度覺、痛覺及軀體位置覺、癢覺。特點:感受器分布全身;對多種刺激作出反應。
5.化學感受器:
化學感受器能感受機體內環境和外部的化學刺激並將刺激轉化為神經衝動傳入中樞。感受器分布在鼻腔、口腔的黏膜,舌,眼結膜,生殖器官黏膜,內臟壁,血管壁,神經系統的某部。
6.意向性震顫:
出現於隨意運動時,故又稱動作性震顫。常在肢體運動時或開始運動時出現。快達到目標時尤為明顯。主要見於小腦及其傳出通路的病變。是小腦脊髓受傷後,不能完成精巧動作,在運動進行過程中因肌肉抖動而把握不住方向。尤其在精細動作的終末出現震顫早期為細小震顫,加重後表現為劇烈抖動。震顫從動作開始起,在進行過程中加,重,在動作的終末震顫明顯,動作結束後停止。
7.突觸(synapse)
是神經元傳遞信息的重要結構,它是神經元與神經元之間,或神經元與非神經細胞之間的一種特化的細胞連接,通過它的傳遞作用實現細胞與細胞之間的通訊。突觸由突觸前成分、突觸間隙及突觸後成分組成。在神經元之間的連接中,最常見的是前一個神經元的軸突終末與另一個神經元的樹突、樹突棘或細胞體連接,分別構成軸-樹、軸-棘、或軸-體突觸。
8.神經幹細胞
具有能產生不同類型組織潛能的前體細胞被稱為神經幹細胞。是來源於胚胎細胞、胎兒和成人未分化的,多潛能的,可自我更新的細胞,能夠分化成星形膠質細胞,神經細胞,少突膠質細胞。
9.血管緊張素II(angiotensinII)
當腎血流量減少或血壓降低時,刺激腎球旁細胞分泌腎素,在腎素的作用下,血液中的血管緊張素原轉化為血管緊張素Ⅰ,血管緊張素Ⅰ在血管緊張素酶的作用下轉化成血管緊張素Ⅱ。血管緊張素Ⅱ刺激下穹隆器的神經元投射到下丘腦,刺激ADH分泌。下穹隆器激活下丘腦外側的細胞,產生強烈的口渴,導致喝水。血管緊張素Ⅱ還可以引起劇烈的血管收縮並刺激腎上腺皮質的醛固酮分泌。血管收縮可引起即時的升血壓效應,而醛固酮促進腎單位對Na+的重吸收,刺激攝水。
三簡答題
1.簡述腦的彌散性調節系統特點和組成。
特點:1.每個系統的核心都只有一小群神經元(幾千個).
2.彌散系統的神經元位於腦的中央核心部分,大多數在腦幹.
3.每個神經元都能影響很多其他神經元,因為每個神經元的軸突都能與100000個以上的突觸後神經元接觸。4.這些突觸後神經元廣泛分布在腦的各個部位。
5.突觸釋放神經遞質到細胞外液,能擴散到很多神經元,而不是僅局限在突觸間隙。
組成:去甲腎上腺素能藍斑、5-羥色胺能中縫背核、多巴胺能黑質和腹側背蓋區、膽鹼能基底前腦和腦幹複合體
2.請簡述前腦基底神經節是怎樣調節運動功能的?
基底神經節環路的直接通路:
基底神經節環路的間接通路:
經過皮層-基底神經節-皮層這一運動環路,將廣泛皮層的活動經過篩選或匯聚到輔助運動皮層。當輔助運動皮層的活動經過基底神經節匯聚之後,當活動達到某一閾值上時,腦內為發起運動而產生「開始信號」。
3.簡述長時程增強(LTP)和長時程抑制(LTD)形成的分子機制。
LTP:是突觸前神經元在受到短時間內快速重複性刺激後,突觸後神經元所產生的一種快速生成的和持續性的突出後電位增強,LTP在海馬等中樞部位發現,可能為學習和記憶的神經生物學基礎。形成機制:(CA1中的LTP形成的路徑)高頻率刺激引起突觸後膜鈣離子內流大量增加,鈣離子通過NMDA受體進入細胞後激活蛋白激酶(蛋白激酶C和CaMKII),使AMPA受體磷酸化,其激活機制可能為改變突觸後AMPA受體的效應(受體磷酸化)和刺激新的AMPA受體的插入。
LTD:是指突觸傳入效率的長時程降低,已在海馬,小腦皮質和新皮質內發現LTD。形成機制:低頻率刺激引起突觸後膜鈣離子內流減少,內流的少量鈣離子激活的是蛋白磷酸化酶,使AMPA受體去磷酸化,從而產生LTD。
4.如果有人扔給你一塊熱的馬鈴薯,對你的感覺系統而言是熱還是光滑的信息首先傳入你的中樞?為何?
感受到光滑,再感覺到熱。一般軀體感覺的傳入神經分為4類,Aα,Aβ,Aδ,C。直徑是依次逐漸減小的。其傳導速度的快慢與神經纖維的直徑和有無髓鞘有關:直徑粗,有髓鞘則傳導速度快;直徑細,無髓鞘則傳導速度慢。觸覺是由Aβ傳入神經傳導的,有髓鞘,跳躍傳導且纖維粗,傳導速度快,而溫度覺是由Aδ,C傳導的,傳導速度慢。故先感受到光滑,再感覺到熱。
5.嗅覺的轉導機制如何?試分析人類能夠辨別幾千種氣味的可能機制。
嗅覺的轉導機制:所有的轉導分子均在纖毛內。嗅覺感受器的軸突穿過篩板進人嗅球。多次分支後,每個嗅覺神經纖維與第二級神經元在嗅小球內形成突觸,而第二級神經元通過嗅覺通路進一步將其軸突送至大腦。嗅覺通路的軸突分支後,迸入包括嗅覺皮層的前腦多個區域只有一條與丘腦背內側核形成突觸的通路到達新皮層。
人類能夠分辨幾千種氣味的可能機制:嗅覺信息的時空表達。
每個味道是由大量神經元的活動所表達的——群體編碼;(嗅覺系統使用大量感受器的響應來對一個特殊的刺激進行編碼)
神經元對特定味道的反應可以組成空間分布圖——嗅覺投射圖(許多感受器神經元在單個嗅質刺激下有響應,而且各種感受器細胞的軸突與嗅球中特定的小球形成突觸。如此安排便產生了一個感覺投射圖。當多個嗅球神經元被一種嗅質所激活時,這些神經元的位置構成複雜的但是可重複的空間模式;因此,一種特定化學物質的氣味被轉化成一個嗅球「神經空間」內特定的投射圖,而投射圖的形式由嗅質的自然屬性及濃度決定);
動作電位發放的時間可以成為特定氣味的基本編碼——時間編碼(放電的時間模式是嗅覺編碼的基本特性;同一種味道可以在不同的中樞嗅覺神經元引起完全不同的時間放電模式。通過對這些細胞和不同的細胞群體之間放電時間細節差異的分析顯示,氣味信息是由放電的數量、時問模式、節律性和細胞間的同步性來編碼的)
6.帕金森病的主要症狀如何?試分析形成的可能機制。
主要症狀:運動遲緩、意向性運動發起困難、肌肉強直、靜止振顫
形成機制:直接通路活動減弱,間接通路活動增強
7.請簡述神經元軸漿流的構成和功能。
微管可以為軸漿運輸提供軌道,其極性對運輸方向具有指導作用。馬達蛋白提供動力。馬達蛋白質是可以利用ATP水解產生的能量驅動自身攜帶運載物沿著微管運動的蛋白質。包括順向運輸和逆向運輸。來自神經元胞體物質轉運到終末為順向運輸。來自終末吸收或可重新利用的物質,轉運到胞體為逆向運輸。順向軸漿運輸主要為驅動蛋白,主要轉運膜相關酶,神經遞質囊泡,神經肽等;逆向軸漿運輸主要為動力蛋白,主要轉運神經營養因子,神經生長因子,病毒等。
8.請簡述神經系統發育過程中的細胞「程序性死亡」。
在通路形成過程中,神經元的整體數量減少稱為細胞程序性死亡。神經元的突觸到達靶位後開始建立突觸。在此過程中,靶位細胞會為神經元提供維持生命的物質,然而這種物質是有限的,所以會促使神經元競爭營養因子,此時,競爭力差的神經元會啟動自我破壞性遺傳指令,實施程序性死亡。從而減少突觸前神經元,以使突觸前後神經元的數量相匹配。神經營養物質可以關閉這一程序而挽救神經元。細胞死亡基因的表達引起的細胞死亡過程稱為細胞凋亡,即神經元的系統性解體。凋亡不同於死亡,凋亡有其特殊的生化過程,特別是細胞核與細胞質的皺縮和DNA裂解,而死亡是由於細胞受損而導致的意外死亡。
9.為什麼說胰島素是調節進食行為的「飽滿信號」?
從開始進食到飽食的過程可分為頭期,胃期,腸期。在頭期,當你感受到食物來臨時,支配胰腺的副交感神經(迷走)刺激β細胞釋放胰島素,作為機體對胰島素升高的一種反應,血糖水平會輕微降低,該變化被腦內的神經元檢測到後驅使你進餐,這一過程的一部分是通過活化弓狀核的NPY神經元實現的。在胃期,引起CCK的釋放,使得胰島素分泌進一步增加。腸期,當食物最終被小腸吸收,血糖水平也升高時,胰島素釋放達到峰值,胰島素和血糖水平的增加同時作為一種飽食信號使你停止進食。胰島素可抑制NPY的合成,而NPY可激活副交感神經神經刺激進食行為,由此進食行為受到抑制。胰島素還可以通過直接抑制下丘腦腹內側核和弓狀核直接抑制攝食行為。
10.請簡述注意與腦功能的聯繫。
注意是將意志放在某一方面,有選擇性的集中在某個對象或某種活動中的心理狀態。右腦為注意的優勢半球,刺激優勢半球皮層的優勢興奮中心可促進注意的形成和穩定。優勢興奮中心能保證當前作用於腦的事物產生最清晰的反映,故注意是深入了解事物,提高工作效率,防止意外事故的必要條件。注意在腦中的形成需要三個階段,警覺期時大腦的下丘腦,扣帶回,額葉,頂葉興奮,定向期時,額葉,頂葉顳葉聯絡纖維興奮,執行期時額葉,扣帶回和梭形細胞區興奮。優勢半球損傷會出現忽視症候群。
11.請簡述前腦基底神經節室怎樣調節運動功能的?
12.簡述味覺感受器細胞的特點。
味覺感受器細胞呈橘瓣樣分布在味蕾上。
味覺感受器細胞不是神經元,但與味覺傳入神經纖維末端形成突觸。
味覺感受器細胞也和部分基地細胞形成電突觸和化學突觸,部分基底細胞和味覺傳入神經纖維形成突觸,並可能在味蕾內形成簡單的信息處理迴路。
味覺細胞有生命周期—2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