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生物學處於生命科學發展前沿的重要地位

2020-11-29 百家號

細胞分子生物學的發展是20世紀生命科學具有世紀性特色的成就,它為生命有機體多層次整合的系統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0世紀末,細胞分子遺傳工程成功地完成了轉基因動物及克隆動物,這些成就揭開了生命科學新時代的序幕,在這一新時代生命科學已有可能解開多層次整合系統的大腦和發育間題的奧秘。所以,神經生物學和發育生物學成為整個生命科學的發展前沿。這已是許多科學家的共識神經生物學在自然科學和社會生活中的地位人類之所以能成為地球上一切資源的主宰,能創造出文學、藝術和音樂的不朽之作不是因為人類擁有最發達的筋骨,而是因為人類擁有最發達的腦。

我們還不知道有什麼物質結構比人腦更複雜;至於腦的潛在能力有多大,到目前為止還不清楚。沒有哪一門學科研究對人類的重要性能超過對人腦的研究。迎接這場挑戰的曾經只限於神經科學的分支學科專家,但今天,除神經科學家外,數學、物理學、化學、信息科學、認知科學和計算機科學等學科領域的科學家都己紛紛投入了這場挑戰。

神經科學的發展直接關係到人類的身心健康和智力水平,它的研究將直接關係到人口的素質和民族的智力,具有重要的社會作用。我國著名神經生理學家張香桐先生曾先後兩次著文,呼籲國家有關部門及社會備界支持神經科學的發展。一篇是於1980年8月在《紅旗》雜誌上發表的題為「開展大腦研究,提高民族智力」篇是於1991年在中國科學院院刊上發表的題為「重視我國民族智力的發展」這兩篇文章從不同角度闡明了神經科學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文中指出,「民族智力的高低不取決於一個國家是否出了幾個聰慧過人的天才,或幾個諾貝爾獎金獲得者,而是要看這個國家的人民是否有平均較高的智商或者說每個人都有一個發育健全的大腦二、著名學著高度評價神經生物學的研究著名神經生理學家,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獲得者 Eccles預言,「在30年內,世界上大多數最偉大的科學家將都是在研究腦。」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研究DN分子雙螺旋結構的生化學家 Crick指出,「對於人類來說,沒有任何一種科學研究比研究人腦更重要人約有數萬結構基因,包括密碼結構蛋白,密碼運動蛋白和密碼酶,其中60%以上在神經系統內。其中目前已知的才幾十種,絕大部分尚等待神經生物學的研究。原先不是因研究神經系統領域而獲諾貝爾獎的人,如 Watson、 Crick、 Nirenberg等,也已經轉入神經生物學研究領域。

世界備國普遍重視神經生物學研究,90年代是「腦的10年」為了提高公眾對腦研究的重視,加強神經生物學研究,美國國會命名90年代為「腦的10年」,並由布希總統批准立法。把某個學科領域定為美國的「科學年」,這在美國歷史上還是第一次。國際腦研究組織(BRO)對此表示歡迎,並力促其成員機構請求本國政府支持這個動議,以使「腦的10年」成為全球大力促進腦研究的行動。1995年夏在日本京都舉辦的第四屆世界神經科學大會上提議把21世紀稱為「腦的世紀」。

各國竟相撥巨款,專家人數與日增美國立衛生研究院神經疾病及中風研所( NINCDS)的科研經費統計很說明問題。1975年為1424百萬美元,1985年增加到336百萬美元,除去物價上漲因素,10年間經費淨增2.5%;相比之下,是美國心、肺、血液國家研究所同期經費增長的兩倍,而美國癌腫國家研究所同期經費卻減少了18%。

從研究隊伍發展上看,1971年美國神經科學學會成立時,僅有會員250名,1982年猛增至7,860名,1984年9,000名,1986年發展到10,000名。在短短10餘年間,神經科學學會已成為整個實驗生物學界中最大的學會,遠遠超過生理、生化、免疫及細胞生物幾個較大學會的會員數。美國神經科學學術年會1981年參加者約3,000人;僅5年後參加者猛增至8,000人以上。其次,20年前研究神經系統的學者,主要來自醫學界;現在大不相同了,越來越多的學者來自別的學科領域,如動物學、細胞學、分子生物學、物理學、化學、以及計算機科學等。

研究論文如煙海,實驗技術日月新1986年國際腦研究組織(IBRO)學術年會收到學術論文多達5,000餘篇。據1989年不完全統計,與神經生物學有關的雜誌上百種。僅「神經科學動態」(TINS)一份雜誌年就有三萬冊訂戶。就神經生物學學術會議統計,每年從1月到12月在世界各地連續不斷。至於有關神經生物學的專著更是名目繁多,不勝枚舉,其中許多專著都是多卷本的巨著。

相關焦點

  • 神經生物學發展趨勢
    作為生命科學的一個分支學科,神經生物學是比較特殊的。首先,它的研究離不開生命科學的一些基本研究材料與方法。神經生物學的材料與生物學的其它學科一樣,是動物,從低等的果蠅到高等的小鼠、人。神經細胞、神經網絡的遺傳與發育研究,自1993年Zieglgansberger W和Tolle TR提出系統生物學方法研究神經疼痛(pain)的疾病機理以來,細胞信號傳導網絡與基因表達調控的系統生物學已經成為神經生物學研究的重要內容。
  • 中科院生命科學進展與中長期發展規劃報告會召開(圖)
    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在國家戰略需求中的地位、作用及發展趨勢。他認為,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是人類健康的保障,是可持續發展的農業和環境保護的必由之路,已成為新產業革命的關鍵,系統生物學和整合生物學將成為21世紀的帶頭學科。    關於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的現狀、優勢和問題,康樂指出,中國科學院已成為中國生命科學研究的主要力量。具有一支從事植物、動物、微生物以及生物醫學研究的高水平隊伍。
  • 神經生物學的發展趨勢!百歐博偉生物
    中國微生物菌種查詢網:作為生命科學的一個分支學科首先,它的研究離不開生命科學的一些基本研究材料與方法。神經生物學的材料與生物學的其它學科一樣,是動物,從低等的果蠅到高等的小鼠、人。神經生物學的研究方法同樣離不開核酸的分析與蛋白質的分析,分子生物學的PCR、免疫組化、western blot也是神經生物學的主要研究方法。
  • 合成生物學領域前沿技術
    中國科協與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清潔能源學會聯合體、信息科技學會聯合體、智能製造學會聯合體聯合,通過長期的跟蹤研究,把握世界科技前沿動態,並定期以「中國科協創新智庫產品」發布報告。本文主要介紹合成生物學領域近五年國際上的新理論、新原理、新觀點、新方法、新成果、新技術,為科技管理人員了解國內外生命科學的前沿技術及發展趨勢提供決策諮詢,也為研究與開發人員提供綜合的參考信息。
  • 2014年清華大學首屆生命科學前沿交叉學科論壇舉行
    2014年清華大學首屆生命科學前沿交叉學科論壇舉行  清華新聞網5月14日電 5月10日,2014年清華大學第一屆生命科學前沿交叉學科論壇在理學院報告廳開幕。  7位報告人——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董晨、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朱冰、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教授王宏偉、北京大學生命學院講席教授吳虹、清華大學機械系教授孫偉、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教授與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羅敏敏和北京大學生命學院教授羅述金作了主題學術報告。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50餘位師生參加了本次學術論壇。
  • 【高教社隆重推出】《神經生物學原理》(中文版)
    高小井 董昕彤 王杉 等 譯出版:高等教育出版社預計出版時間:2018年2月估定價:230元字數:130萬字本書闡釋了神經科學中的重要概念,以及它們被逐步揭示的科學研究過程。 本書特色本書共13章,每章重點闡釋一個研究專題,深度挖掘現代神經生物學重要課題,展現研究前沿。各章專題將分子、細胞、神經通路、神經系統及行為等多元內容進行高度整合,章節之間的大量交叉引用使知識結構網絡化。
  • 合成生物學:生命科學的「利器」
    人民網-人民日報人類進入21世紀以來,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合成生物學」成為國際科學前沿一大熱門也就是從19世紀後期到20世紀前半葉,基於數理化技術與方法的實驗科學催生了認識生命共同本質的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遺傳學和發育生物學,而進化論的誕生,則最先將人類對生命的認識,提升到了理論的高度。
  • 神經生物學研究的特殊方法
    作為生命科學的一個分支學科,神經生物學是比較特殊的。首先,它的研究離不開生命科學的一些基本研究材料與方法。神經生物學的材料與生物學的其它學科一樣,是動物,從低等的果蠅到高等的小鼠、人。神經生物學的研究方法同樣離不開核酸的分析與蛋白質的分析,分子生物學的PCR、免疫組化、western blot也是神經生物學的主要研究方法。
  • 納米醫藥與納米生物學前沿(綜述)
    ——香山科學會議第293次學術討論會綜述  為了進一步探索納米科學技術與生物學和醫學的結合,使科學家們在納米生物學和納米醫學剛剛起步時就能找到好的切入點,香山科學會議於日前召開了主題為「納米醫藥和納米生物學前沿」的第293次學術討論會。
  • 除了應對新冠大流行,2020年生命科學還取得了哪些前沿成果?
    雖說研究新型冠狀病毒仍是重中之重,2020年生物學家也有其他重要發現:例如更深入了解大腦如何處理信息,個體性如何界定,以及為什麼缺乏睡眠會帶來諸多危害……如果要選出2020年生命科學界首屈一指的大事件,那麼毫無疑問,COVID-19全球大流行的地位無可撼動。
  • 前沿科學的炮聲 |「智識前沿學者計劃」上線
    在知識分子創刊五周年、智識學研社成立一周年之際,我們正式發布 「智識前沿學者計劃」,計劃在影響人類未來生活的若干前沿科技領域,招募一批為科學進步或其應用做出努力的傑出青年學者,資助和鼓勵他們持續追蹤和分析前沿科技領域的新發現、新動向和新機會,並積極分享他們的專業判斷,促進前沿科技信息的交流和公共討論,為正在快速進展的前沿科技留影、存檔,為讀者提供重要的文獻式的科學指路牌
  • 計算神經生物學:給機器一個大腦
    支撐這一技術的科學叫做計算神經生物學,用最簡單的話說,就是為不同的大腦功能建立不同的模型。什麼是計算神經生物學?「計算神經生物學是近年來迅猛發展的關於神經系統功能研究的一個新的交叉學科。它吸收了數學、物理學等基礎理論,以及信息科學等相關領域的研究理論和方法來研究神經科學所關心的大腦工作原理。」
  • 腦科學領域引領世界科學的十大前沿科學問題發布
    打開APP 腦科學領域引領世界科學的十大前沿科學問題發布 發表於 2018-06-03 09:22:14 高興夫指出,腦科學是關係人類福祉、國家發展、社會安康的創新事業。浙江省政府正積極布局,對接國家「科技創新2030-腦科學與類腦研究」重大科技項目,充分發揮浙江大學、之江實驗室等科研院所的研究能力,以更好地服務於國家的重大戰略需求。
  • 科研一對一 | 清華大學 | 神經生物學:從神經生物學的角度探討情緒與動機的神經調控機制
    從神經生物學的角度探討情緒與動機的神經調控機制
  • 李志民:生物科學與生命科學的區別
    普遍認為,生命應包含如下基本的特徵:具有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具有新陳代謝,具有應激性,能夠生長、發育和繁殖,具有遺傳和變異性,能適應環境,並能影響環境。  生命科學(Life Science)是研究生命現象、生命活動的本質、特徵和發生、發展規律,以及各種生物之間和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關係的科學。
  • 神經語言學:語言學研究走進科學實驗室
    神經語言學研究的問題不是單純的理論語言學或者認知科學、心理科學、神經科學、生命科學可以單獨解決的,必須依靠多學科交叉、協同多個學科領域實現創新。楊亦鳴表示,神經語言學處於當代學術研究的前沿,對當代語言學研究與科學技術創新有重大貢獻。   人類在探索客觀世界的同時,一刻也未停息對語言的探索。
  • 世界科技前沿發展態勢
    我國也是SKA的創始成員國之一,積極參與承擔了反射面天線、低頻孔徑陣列、信號與數據傳輸、科學數據處理、中頻孔徑陣列等建設和研究工作。二、向微觀深入:探究物質世界和生命的終極奧秘從微觀結構探究物質世界和生命的本質及運行活動規律,是世界科技前沿的另一個發展方向。
  • 2021年中國生命科學試劑行業存在問題及發展前景預測分析
    中商情報網訊:生命科學試劑是生命科學相關領域研究人員進行科研活動的基礎工具,主要包括免疫學試劑、分子生物學試劑、細胞生物學試劑和生化試劑等,隨著生物技術的不斷發展,生命科學試劑的使用範圍不斷擴展,已經成為科技發展和技術進步不可或缺的功能材料和基礎材料。
  • 【科技前沿】張宏、張明傑、朱學良等多位專家聯合撰寫「生物學中...
    以下文章來源於中國科學雜誌社 ,作者中國科學生命科學 中國科學雜誌社《中國科學》雜誌社主要負責編輯出版發行《中國科學》系列和《科學通報》中英文版,共17種學術期刊,均由中國科學院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共同主辦,旨在見證中國科學發展,促進國際學術交流
  • "計算神經生物學"研究:給機器人一個"大腦"(圖)
    支撐這一技術的科學叫做計算神經生物學,用最簡單的話說,就是為不同的大腦功能建立不同的模型。  什麼是計算神經生物學?  「計算神經生物學是近年來迅猛發展的關於神經系統功能研究的一個新的交叉學科。它吸收了數學、物理學等基礎理論,以及信息科學等相關領域的研究理論和方法來研究神經科學所關心的大腦工作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