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生物學研究的特殊方法

2020-07-28 每日生物評論

作為生命科學的一個分支學科,神經生物學是比較特殊的。首先,它的研究離不開生命科學的一些基本研究材料與方法。神經生物學的材料與生物學的其它學科一樣,是動物,從低等的果蠅到高等的小鼠、人。神經生物學的研究方法同樣離不開核酸的分析與蛋白質的分析,分子生物學的PCR、免疫組化、western blot也是神經生物學的主要研究方法。

但除此之外,神經生物學有它自身的特點,那就是神經科學所要重點研究器官——腦是高等生物最複雜的,同時神經元幾乎是最難培養的細胞,所以神經生物學研究更需要一些特殊的研究方法。電生理是用電刺激的方法來研究神經迴路、神經元在特殊生理條件下的反應。膜片鉗是用於測量離子通道活動的精密檢測方法。

神經細胞、神經網絡的遺傳與發育研究,自1993年Zieglgansberger W和Tolle TR提出系統生物學方法研究神經疼痛(pain)的疾病機理以來,細胞信號傳導網絡與基因表達調控的系統生物學已經成為神經生物學研究的重要內容。

神經生物學研究的特殊方法

發展趨勢

Abbkine認為做神經細胞免疫組化的訣竅,就是神經指標抗體,比如普通的神經科學抗體,摘取其中一小部分:

NFkB p65 單克隆抗體,ABM0017

GFAP 單克隆抗體,ABM0021

β-Catenin 單克隆抗體,ABM0023

NSE 單克隆抗體,ABM0024

Vimentin 單克隆抗體,ABM0049

作為神經生物學近幾十年發展的目擊者,在細胞和分子水平的許多重大的研究成果給我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對腦的不少重要部位神經迴路信號傳遞及其化學基礎已形成相當清楚的圖景。組織培養、細胞培養,以及組織薄片方法,使人們能把複雜的神經迴路還原成簡單的單元進行分析。膜片鉗位技術和重組DNA技術等,使我們對神經信號發生、傳遞的基本單元——離子通道的結構、功能特性及運轉方式的認識完全改觀。對突觸部位發生的細胞和分子事件,如神經遞質的合成、維持、釋放,以及與相應受體的相互作用的研究進展令人矚目。對神經元、神經系統發展的細胞、分子機制的認識已大大拓展。在腦的高級功能方面,我們已經可以開始談論記憶的分子基礎。對困擾人們已久的若干神經系統疾病的基固定位已經成功,在分子水平對致病原因已進行了細緻的分析。如此等等,不勝枚舉。

對神經活動的細胞、分子機制的研究,在本質上,是一種還原論(reductionism)的分析,其合理性的基礎是:神經活動可最終歸結為細胞和分子水平所發生的事件。這樣的分析是完全必需的,並且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困於純粹的還原論分析,對於認識腦和神經系統這樣一種高度複雜的系統無疑是跛足的。這是因為,當把複雜的系統「還原」成基本的單元後,不可避免會失去許多信息,而當把基本的單元和過程組織成複雜的系統時,又必然會產生全新的工作特點。試圖從基本組分(如基因、離子通道、神經元、突觸)的性質來外推腦和神經系統的活動,有其本質上的局限性;進行這種跨越組構層次的推論,必須慎之又慎,並必然有許多保留。

正是考慮到上述這些問題,人們開始強調用整合的觀點來研究腦,並形成了神經生物學另一個重要的發展趨勢。在我來看,整合的涵義是多方面的。首先,神經活動的多側面性,要求多學科的研究途徑,關於這一點,我已在前面談到了。整合觀點的另一層更重要的涵義是,對神經系統活動的研究必須是多層次的,這是由這門學科的研究內涵所決定的。不論是感覺、運動,還是腦的高級功能,都既有整體上的表現,而其機制的分析則又肯定涉及各種層次。在低層次(細胞、分子水平)上的工作為較高的層次的觀察提供分析的基礎,而較高層次的觀察,又有助於引導低層次工作的推進方向及體現後者的功能意義。重要的是,把這多層次的信息「整合」起來,形成完整的認識。

在較高層次上的研究,包括對大群神經元組合成神經網絡的工作原理,以及對不同腦區神經元活動如何協同以實現複雜的功能的探索。新的無創傷腦成象技術(PET,fMRI等)的開發,多導程腦電圖技術的發展,以及行為與神經元活動相關研究的推進,反映了科學家在這方面作出的努力。

文章來源:每日生物評論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每日生物評論,或Bio-review

用最專業的精神,開放性的思維,與你一起探索行業走向,快速了解這個領域!

相關焦點

  • 神經生物學發展趨勢
    作為生命科學的一個分支學科,神經生物學是比較特殊的。首先,它的研究離不開生命科學的一些基本研究材料與方法。神經生物學的材料與生物學的其它學科一樣,是動物,從低等的果蠅到高等的小鼠、人。神經生物學的研究方法同樣離不開核酸的分析與蛋白質的分析,分子生物學的PCR、免疫組化、western blot也是神經生物學的主要研究方法。但除此之外,神經生物學有它自身的特點,那就是神經科學所要重點研究器官——腦是高等生物最複雜的,同時神經元幾乎是最難培養的細胞,所以神經生物學研究更需要一些特殊的研究方法。電生理是用電刺激的方法來研究神經迴路、神經元在特殊生理條件下的反應。
  • "計算神經生物學"研究:給機器人一個"大腦"(圖)
    這項研究探究了電子信號被俘獲和重建成圖像的方式。該研究發表於美國的《神經元》(Neuron)雜誌上。  支撐這一技術的科學叫做計算神經生物學,用最簡單的話說,就是為不同的大腦功能建立不同的模型。  什麼是計算神經生物學?  「計算神經生物學是近年來迅猛發展的關於神經系統功能研究的一個新的交叉學科。
  • 神經生物學的發展趨勢!百歐博偉生物
    中國微生物菌種查詢網:作為生命科學的一個分支學科,神經生物學是比較特殊的首先,它的研究離不開生命科學的一些基本研究材料與方法。神經生物學的材料與生物學的其它學科一樣,是動物,從低等的果蠅到高等的小鼠、人。神經生物學的研究方法同樣離不開核酸的分析與蛋白質的分析,分子生物學的PCR、免疫組化、western blot也是神經生物學的主要研究方法。
  • NGS:新一代測序助力神經生物學研究
    在過去的十年中,杜克大學Nicholas Katsanis所在的實驗室已經表明,遺傳學和基因組學方法對於我們了解神經生物學非常有幫助。他在2015神經科學大會上組織了一個短期課程,以幫助研究人員更好地了解基因組學的應用。首先發言的是Shamil Sunyaev,他是哈佛大學醫學院附屬的布萊根婦女醫院遺傳學分部的一名計算基因組學研究人員。
  • 計算神經生物學:給機器一個大腦
    這項研究探究了電子信號被俘獲和重建成圖像的方式。該研究發表於美國的《神經元》(Neuron)雜誌上。支撐這一技術的科學叫做計算神經生物學,用最簡單的話說,就是為不同的大腦功能建立不同的模型。什麼是計算神經生物學?「計算神經生物學是近年來迅猛發展的關於神經系統功能研究的一個新的交叉學科。
  • 科研一對一 | 清華大學 | 神經生物學:從神經生物學的角度探討情緒與動機的神經調控機制
    從神經生物學的角度探討情緒與動機的神經調控機制
  • 【高教社隆重推出】《神經生物學原理》(中文版)
    其中,「文獻導讀」資源可使讀者深入理解相關研究過程,並訓練批判思維能力。這使本書兼具學術性與教學適用性。 本書特色本書共13章,每章重點闡釋一個研究專題,深度挖掘現代神經生物學重要課題,展現研究前沿。第13章「神經科學研究方法」對神經生物學重要的實驗方法進行綜述,介紹了研究神經通路功能時所運用到的一些最新技術本書全彩色印刷,為讀者提供經典實驗描述、原始論文的數據圖表、參考文獻等豐富的學習資源。
  • 神經生物學處於生命科學發展前沿的重要地位
    所以,神經生物學和發育生物學成為整個生命科學的發展前沿。這已是許多科學家的共識神經生物學在自然科學和社會生活中的地位人類之所以能成為地球上一切資源的主宰,能創造出文學、藝術和音樂的不朽之作不是因為人類擁有最發達的筋骨,而是因為人類擁有最發達的腦。我們還不知道有什麼物質結構比人腦更複雜;至於腦的潛在能力有多大,到目前為止還不清楚。
  • Nature | 「糖癮」的神經生物學基礎
    研究人員利用c-Fos免疫組化和fibre photometry 發現了一個只對糖(而不對代糖)有反應的大腦區域。藉助於史丹福大學駱利群課題組研製的TRAP2小鼠系統而有針對性地在『糖神經元』表達TetTox( tetanus toxin light chain),發現當抑制該腦區域裡對糖有反應的神經細胞時,小鼠不再對糖產生渴求與偏愛。
  • 楊競課題組:神經元軸突退行性病變的最新研究方法及領域前沿進展
    北京大學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楊競研究員在近期出版的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 和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al Neuroscience分別撰寫著作章節,論述神經元軸突退行性病變的最新研究方法及領域前沿進展
  • 哈工大神經生物學實驗室招聘生物技術員兼行政助理
    哈爾濱工業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神經生物學實驗室(PI: Hans Bueler教授),招聘生物技術員兼行政助理(男女不限)  A.實驗室及教授信息:  Laboratory/PI: http://myweb.hit.edu.cn/_s152/95/4a/c7586a169290/page.psp  Publications
  • 撫摸的神經生物學(新知)
    原標題:撫摸的神經生物學(新知)   俗話說「手心手背都是肉」,這種說法的流行乃因我們知識有限。   手掌、手背有何區別?為什麼可以通過撫摸安慰人和動物?   長期以來,科學界研究軀體感覺限於痛、溫、壓/觸,近十年則研究了癢。   最近對觸覺的研究也逐漸明確。
  • 研究人員發現了調節神經發生的特定環狀RNA
    美國治療服務機構和生元國際了解到,在篩選神經元分化過程的功能影響時,丹麥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特殊的環狀RNA circZNF827,它令人驚訝地「踩下了神經發生的剎車」。這個結果提供了一個有趣的例子,circRNA和它的宿主編碼的蛋白產物共同進化,調節彼此的功能,直接影響神經發生的基本過程。正確的時間和神經元分化的精細控制對神經系統功能的發展至關重要。
  • 復旦大學發現小鼠黑暗暴露誘發覺醒的神經生物學機制—新聞—科學網
    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黃志力課題組研究發現,上丘γ-氨基丁酸能神經元聯合腹側被蓋區多巴胺能神經元介導了小鼠急性黑暗暴露誘發覺醒效應的神經生物學機制,為臨床治療異常光照引起睡眠紊亂相關疾病提供新思路
  • 神經生物學期末信息匯總
    2017-2018學年第一學期神經生物學期末考試複習題
  • 生物學研究的終極目的是什麼?
    20世紀50年代,分子生物學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進展,這和信息科學的誕生在時間上如此巧合,信息科學中使用的一些術語,如程序、編碼等,後來都在遺傳學中利用上了。當前人們似乎認為分子生物學已經到了「最後開花結果」的階段了。
  • 基於HPF1 / PARP1化學生物學的ADP核糖基化研究方法
    基於HPF1 / PARP1化學生物學的ADP核糖基化研究方法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4 23:42:03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衰老生物學研究所Ivan Matic課題組近日取得一項新成果
  • Current Biology |雌性果蠅拒絕交配的神經生物學機制
    雌蠅接受交配行為(VPO)的神經環路機制已經被首次詳細地闡述了(詳見BioArt報導:Nature | 汪菲/王開宇等揭示昆蟲產卵的神經生物學機制),那麼雌蠅究竟通過怎樣的神經環路機制來控制產卵器伸出這一拒絕交配的行為呢?
  • 復旦大學醫學神經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2020年科研成果彙編
    01邵志勇課題組發現CDC42和IQGAP響應膠質細胞促突觸發育信號的通路  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院/醫學神經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邵志勇課題組在膠質細胞調控突觸發育機制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02邵志勇課題組發現 「肌肉-表皮-膠質」信號軸調控突觸空間特異性  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院/醫學神經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邵志勇課題組在調控突觸空間特異性信號通路機制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 神經生物學教授說,「不開心就要多吃飯」
    這是《分子神經生物學》的課堂,這張自畫像是課程主講老師赫榮喬做自我介紹的一頁PPT。赫榮喬,中國科學院大學博士生導師、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員,這張自畫像是他眼中的自己,那麼,學生眼中他是什麼樣呢?一撇可愛的小鬍子,幾乎滿頭銀髮,牛仔褲配運動鞋,和藹的笑容,是「赫老師」的標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