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HPF1 / PARP1化學生物學的ADP核糖基化研究方法

2020-11-30 科學網

基於HPF1 / PARP1化學生物學的ADP核糖基化研究方法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4 23:42:03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衰老生物學研究所Ivan Matic課題組近日取得一項新成果。經過不懈努力,他們開發了基於HPF1 / PARP1化學生物學的ADP核糖基化(ADPr)研究工具。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2020年11月12日出版的國際學術期刊《細胞》上。

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基於Ser-ADPr writer複合物磷酸化依賴的化學酶方法,用於快速、可擴展地製備一組單一、精確修飾的肽段。將這種方法與噬菌體展示技術相結合,研究人員已經開發了針對單ADPr位點特異和廣泛特異的抗體。這些重組抗體已被多種ADP-核糖基化肽進行了選擇和表徵,並通過免疫印跡和免疫螢光測試了其檢測生理條件下ADPr的能力。

Mono-ADPr蛋白質組學和在修飾位點的多-單比較顯示DNA損傷時單ADPr廣泛存在,並說明了其對PARG和ARH3的依賴性。基於該化學生物學重組抗體平臺研製的這些抗體以及將來能產生的抗體將在闡明健康和疾病個體中ADPr信號通路方面具有廣泛的應用潛能。

據了解,在合適的位置進行ADP-核糖基化修飾是探究細胞過程中這種特殊翻譯後修飾(PTM)所需工具的基礎。

附:英文原文

Title: An HPF1/PARP1-Based Chemical Biology Strategy for Exploring ADP-Ribosylation

Author: Juan José Bonfiglio, Orsolya Leidecker, Helen Dauben, Edoardo José Longarini, Thomas Colby, Pablo San Segundo-Acosta, Kathryn A. Perez, Ivan Matic

Issue&Volume: 2020/11/12

Abstract: Strategies for installing authentic ADP-ribosylation (ADPr) at desired positions arefundamental for creating the tools needed to explore this elusive post-translationalmodification (PTM) in essential cellular processes. Here, we describe a phospho-guidedchemoenzymatic approach based on the Ser-ADPr writer complex for rapid, scalable preparationof a panel of pure, precisely modified peptides. Integrating this methodology withphage display technology, we have developed site-specific as well as broad-specificityantibodies to mono-ADPr. These recombinant antibodies have been selected and characterizedusing multiple ADP-ribosylated peptides and tested by immunoblotting and immunofluorescencefor their ability to detect physiological ADPr events. Mono-ADPr proteomics and poly-to-monocomparisons at the modification site level have revealed the prevalence of mono-ADPrupon DNA damage and illustrated its dependence on PARG and ARH3. These and futuretools created on our versatile chemical biology-recombinant antibody platform havebroad potential to elucidate ADPr signaling pathways in health and disease.

DOI: 10.1016/j.cell.2020.09.055

Source: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0)31252-6

Cell:《細胞》,創刊於1974年。隸屬於細胞出版社,最新IF:36.216

相關焦點

  • JACS:南京大學張辰宇教授課題組發表微小核糖核酸化學生物學研究進展
    Soc》雜誌上在線發表了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張辰宇教授研究組的一篇研究論文,論文報導了在微小核糖核酸化學生物學研究中的重要進展。研究在通過實驗方法鑑定micrornA靶基因方面實現了重要突破,為利用化學生物學手段研究細胞內microRNA提供了新的工具及思路。李金波副研究員和2015級博士研究生黃磊為共同第一作者,張辰宇教授與張豔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
  • Science:新研究挑戰分子生物學中心法則!核糖核苷酸的整合竟促進...
    NHEJ可在整個細胞周期發生,因為這種修復模式不需要模板,僅基於DSB的結構而容易產生錯誤。哺乳動物細胞中的DSB主要通過NHEJ加以修復。圖片來自Leejunga9126/wikipedia。NHEJ涉及多蛋白複合物介導的一系列步驟,這些步驟主要包括:聯會(synapsis)、末端加工和連接。
  • 研究實現烯烴分子間不對稱溴-三氟甲氧基化反應
    ,在銀催化下首次實現了烯烴的分子間不對稱溴-三氟甲氧基化反應。 傳統的三氟甲氧基化試劑大體上可分為三種:氟氧三氟甲烷可以通過自由基過程進行三氟甲氧基化反應,但它是有毒氣體且不便於操作;三氟甲基三氟甲磺酸酯可用於三氟甲氧基化反應,但它的揮發性(沸點僅19 ℃)限制了其應用;2,4-二硝基三氟甲氧基苯反應性較差,並且反應底物範圍窄,反應條件苛刻。
  • 核糖核苷酸≠核糖+鹼基+磷酸?
    給大家介紹一些最新的能開腦洞的關於生命科學的研究成果,這裡的新也不是說昨天剛提出來的意思,內容儘可能選近10年刊登在《自然》、《科學》或《細胞》這一類頂級雜誌的文章,主題圍繞生命科學的一些本質問題,而且結論要有一點顛覆性。也算是逼自己讀這些文章的一項任務吧,通過表達能更好地理解。第一篇推薦給大家的內容很可能是有裡程碑意義的,文章的標題如下:
  • 化學交聯質譜讓結構生物學研究如虎添翼
    近幾年來,董夢秋實驗室在中國做出了多項先驅性工作,主要集中在化學交聯質譜領域。在用單顆粒冷凍電鏡技術研究結構生物學屢創佳績的當下,很多研究者都把樣品一分為二,一份做冷凍電鏡,一份做交聯質譜。那麼交聯質譜如何讓結構生物學研究如虎添翼?
  • 2020年第79卷第6期導讀—應激反應、染色體分裂、核糖體質量控制
    雖然多聚ADP核糖基轉移酶1(PARP-1)對組蛋白的ADP核糖基化反應與基因毒性應激反應有關,但其在生理過程和基因表達中的作用仍不清楚。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W.Functional Interplay between Histone H2B ADP-Ribosylation and Phosphorylation Controls Adipogenesis ,發現核NAD+合成酶NMNAT-1對組蛋白上的Glu和Asp殘基具有PARP-1催化活性,snoRNA激活的PARP-1與NMNAT1對組蛋白H2B-Glu35的生理性ADP核糖基化可抑制
  • 科學網—化學生物學助力新藥研究模式轉變
    ■本報記者 甘曉 「基於化學小分子探針的信號轉導過程研究」重大研究計劃(以下簡稱「重大計劃」)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在「十一五」期間啟動的第一個重大計劃,也是化學生物學領域第一個重大計劃。 在該重大計劃積極引導下,研究人員將小分子調控信號轉導過程基礎研究與創新藥物發現緊密銜接,在靶標藥理學功能確證中充分運用化學生物學的理念和技術,發現了若干高質量的新靶標和新穎的先導化合物。「這些舉措和成果真正推動了我國『基於化學生物學新藥研究』模式的確立和發展。」重大計劃專家組組長、中科院院士張禮和表示。
  • 核糖體保護與抗藥性
    浙江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先後在日本和英國從事博士後研究。目前任新加坡南陽理工大學(NTU)生物系長聘副教授(Tenured Associate Professor), 新加坡科技發展局細胞與分子生物學研究院 (IMCB)資深PI。
  • JMC|基於網絡的方法在藥物研發中的應用
    基於網絡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影響了尋找新療法的方式。將網絡理論應用於藥物發現的方法有很多,在藥物化學/藥物設計領域中,使用基於網絡的方法的主要方向是靶標識別(target identification)和藥物重利用(drug repurposing),進一步的應用還有化學空間的分析和藥物不良反應或毒性的預測。
  • 神經生物學研究的特殊方法
    作為生命科學的一個分支學科,神經生物學是比較特殊的。首先,它的研究離不開生命科學的一些基本研究材料與方法。神經生物學的材料與生物學的其它學科一樣,是動物,從低等的果蠅到高等的小鼠、人。神經生物學的研究方法同樣離不開核酸的分析與蛋白質的分析,分子生物學的PCR、免疫組化、western blot也是神經生物學的主要研究方法。
  • 一種基於深度學習的低成本細胞生物學研究方法
    在本文中,我們提出了一種靈活且低廉的方法來解決生物學問題,該方法非常適合業餘科學家。我們充分利用了低成本的圖像設備(FoldScope顯微鏡)、公共圖像數據(Kaggle 資料庫)和免費的數據分析工具(Kaggle Kernels)。
  • 核糖月色,如此唯美的生物學散文
    今晚在細胞核裡坐著乘涼,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核糖,在這線粒體傳來的月光裡,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細胞外血管裡葡萄糖們的歡笑,已經聽不見了;丙酮酸在線粒體裡製造著ATP,迷迷糊糊地放出二氧化碳。我悄悄地披了polyA,帶上門出去。    沿著核糖,是一條曲折的細胞骨架。這是一條幽僻的穿梭通道;白天也少大分子走,夜晚更加寂寞。
  • 知名專家在線 蛋白質組學研究技術與方法進展網絡會議即將召開
    為幫助從事相關研究的用戶學習蛋白質組學研究技術及方法,儀器信息網將於2020年6月18日舉辦「蛋白質組學研究技術與方法進展」主題網絡研討會,會議將邀請多位業內專家做精彩報告,為廣大用戶搭建一個即時、高效的交流和學習的平臺。點下以下圖片即可報名參會!
  • Cpf1-crRNA成為DNA-free基因編輯的稱手工具
    由於在目標位置的選擇、外源DNA的引入、操作的便利性等方面具有優勢
  • 基於生物學功能探討獨腳金內酯類似物的相關研究
    但植物中獨腳金內酯含量極低,收集寄主植物根系分泌的生產方法不適宜於獨腳金內酯的批量生產。此外,由於獨腳金內酯的結構和立體化學結構複雜,其人工合成也正在經受挑戰。因此高效低成本的獨腳金內酯類似物成為研究的熱門。基於刺激根寄生植物種子萌發的生物學特性,獨腳金內酯具有作為除草劑的農業應用潛力。寄生植物種子受到獨腳金內酯刺激,萌發後若找不到寄主根,就只能存活很短時間。
  • 基於微生物種群生物學定義的反向生態學方法
    基於微生物種群生物學定義的反向生態學方法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8/9 15:04:49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artin F.
  • 核糖(ribose)與脫氧核糖參與的生化過程
    戊糖中最重要的就是核糖與脫氧核糖,因為他們是RNA和DNA的組成成分,所以任何生物都不能離開他們生存。D-核糖1891年由德國化學家埃米爾·費歇爾(Emil Fischer)首次報導。核糖與脫氧核糖的呋喃糖形式核糖的各種磷酸化衍生物在代謝中起重要作用。
  • 來魯華-裴劍鋒團隊在JACS上發文綜述系統生物學對基於結構的藥物...
    2014/12/22 信息來源: 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 北京大學定量生物學中心利用在系統生物學和藥物設計研究上的學科優勢,在國際上較早開展了系統生物學與藥物設計的交叉合作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前沿研究成果
  • 挑戰早期生命分子基於RNA假說地球首批生命形式或由RNA-DNA混合產生
    原標題:挑戰早期生命分子基於RNA假說地球首批生命形式或由RNA-DNA混合產生近日,美國斯克裡普斯研究所科學家在化學研究領域核心期刊《德國應用化學》上發表論文稱,一種名為苯基磷二醯胺(DAP)的簡單化合物在生命出現之前可能就已存在於地球上,它可以通過化學手段將名為脫氧核苷酸的微小DNA結構單元編織在一起,形成原始的DNA鏈。
  • 脫氧核糖的內涵意思 脫氧核糖這梗什麼意思你造嗎?
    脫氧核糖的內涵意思 脫氧核糖這梗什麼意思你造嗎?時間:2019-06-25 13:06   來源:愛秀美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脫氧核糖的內涵意思 脫氧核糖這梗什麼意思你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