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決策判斷的神經生物學基礎

2020-12-04 BioArt生物藝術

撰文 | 十一月

責編 | 兮

當面對不確定性時,任何能夠進行統計計算的生物都會獲得適應性優勢。一般我們會用置信度(Confidence)來評估所做的選擇正確的概率。對一個選擇其置信度的準確估計可以為生物行為帶來益處,比如面對危險時是應該決定戰鬥還是選擇逃跑,比如進入咖啡店選擇哪一種飲料或者如何管理股票投資等等。作為人類,我們一直在評估自己對感知、記憶和決策的信心,這是一種被稱為元認知(Metacognition)的自我監控和反思過程的一部分,是非常個人化和主觀的。因此,置信度判斷(Confidence judgments)被認為是元認知的一個核心方面同時該行為的實現可能也需要高級靈長類特有的神經結構的配合【1】。儘管許多生物利用概率計算來指導行為,但是目前關於參與其中的神經生物學結構還不太清楚。

近日,美國冷泉港實驗室Adam Kepecs研究組在Cell發文題為Behavior- and Modality-General Representation of Confidence in Orbitofrontal Cortex發現在嚙齒類動物中的眶額葉皮層(Orbital frontal cortex)神經元信號決定正確概率判斷的感覺模式,以支持動物的元認知能力。

那麼,置信度判斷所需要的神經生物學基礎需要具有什麼樣的特質呢?首先,神經活動需要反映置信度的計算,比如說能夠反映一個行為或者命題正確的統計概率。其次,神經活動應該在基於置信度的基礎上與最終的行為決定相關聯。但是神經活動與置信度再到引導行為的發生這兩個標準其實僅僅是基於計算的考慮,但是元認知能力的實現還需要別的因素。元認知能力實現的前提是一個抽象且集中的置信度判斷,也就是說對於不同的信息來源和不同類型感覺器官的參與引導出的行為是需要廣泛化的

因此,作者們希望建立測試眶額葉皮層中與決策置信度相關的單個神經元活動的行為人物模型,因為眶額葉皮層區域是基於價值進行決策的關鍵區域。該模型需要滿足的條件是:1)正確概率的統計計算;2)置信度導向選擇的預測;3)信息源之間的獨立性;4)對多個置信度導向行為的廣泛化。基於以上四個標準,作者們開發了一項行為任務,在該任務中,可以通過測量基於兩種感覺模式的決策選擇和置信度報告來評估眶額葉皮層中單個神經元的神經編碼特點(圖1)。

圖1 行為置信度任務模擬圖

作者們通過訓練大鼠執行聽覺和嗅覺的決策,並促使它們按照決策置信度的比例投入決策時間。在做出決策之後,老鼠通過投入時間來獲得不確定的、延遲的獎勵,從而提供決策後置信度的報告(圖1)【1】。作者們發現這項任務設計可以確保同時獲得兩種感覺器官的二元決策,並連續測量單個實驗中決策後的時間投入。

進一步地,作者們希望確認單個神經元的活動是否是由統計決策置信度的計算決定的。作者們使用定製的32或64通道的四極管微驅動器從6隻大鼠中眶額葉皮層記錄了1,211個分離良好的單神經元的活動。作者們發現簡單正確選擇的神經元活動最高,平均置信度最高,反之亦然。另外,單個眶額葉皮層的神經元編碼決策的實現在兩種感官中均廣泛存在。而且,眶額葉皮層的神經元活性可以用於預測不同感官之間置信度指導的時間投入以及選擇更新(Choice updating)。

總的來說,Kepecs研究組的工作發現大鼠眶額葉皮層神經元活動與跨感官的決策置信度之間的相關性,從而支持嚙齒類動物的元認知能力。大鼠在嗅覺和聽覺的決策中的時間投入反映了大鼠的置信度判斷。而眶額葉皮層神經元編碼的置信度計算的能力在不同的感官決策中是廣泛存在的。人們所做的每一個決定都伴隨著對於該行為引發結果的預測和判斷,這種感覺也會影響之後的行為。當對於行為背後的回報更加確認時,人們將會傾向於投入更多的時間、精力或金錢。而該工作揭開了決策判斷過程中參與置信度計算以及元認知能力的實現的神經生物學結構基礎。

相關焦點

  • 買買買時大腦是如何決策的?神經生物學基礎比預想得更複雜
    倫敦大學學院研究團隊最近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研究稱,購物選擇背後的神經生物學基礎比過去預想得更加複雜。買這個還是買那個,大腦前額葉皮質發揮關鍵作用買買買,看似一個簡單的行為,殊不知,在決定買這個而不是那個的過程中,大腦神經活動可能比預想得更加複雜。
  • Cell:揭示動物瞬間作出決策的神經基礎!大腦中的位置細胞實時地在...
    2020年2月8日訊/生物谷BIOON/---生存通常取決於動物在一瞬間做出決策的能力,這些決策依賴於對許多種未來的選擇方案的設想:如果一隻動物被飢餓的捕食者追趕,它是否會向左拐安全回家還是向右拐引領著捕食者遠離它的家人?當兩條路徑在黃色的樹林中分開時,哪條路會讓它安全去吃食物,哪條路讓它成為捕食者的盤中餐?
  • Cell評論丨癌症神經生物學興起的路線圖
    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細胞釋放的神經元活動依賴生長因子的促進了神經膠質瘤的變化。同時,惡性膠質瘤細胞間依靠間隙連接,同神經系統整合成了一個依賴電信號的交聯網絡。此外,乳腺癌細胞轉灶到腦部後也會接收神經遞質信號而被激活。
  • 經濟行為的生物學基礎:大腦如何感知價值與回報
    除了對人的有關神經活動予以具體研究外,為了定義與記錄經濟行為的生物學基礎的追求,他們選擇了人類的一個非常聰明卻又遙遠的表親:普通獼猴,進行了具體地深入研究。普通獼猴(學名:Macaca mulatta),也稱恆河猴,是猴科動物中最為有名的一種猴。普通獼猴的平均壽命約為25年。普通獼猴是常用於科學試驗的重要品種。
  • 靈魂出竅的神經生物學基礎!
    這種靈魂出竅的神經生物學基礎並不清楚,在《自然》雜誌上Vesuna等描述了這種狀態的基礎,認為是一種特定大腦皮層產生的大腦節律。我們姑且將這個節律稱為靈魂節律。這一發現可能對人們認識大腦功能,進一步理解意識神經基礎,都將具有深遠意義。作者首先使用一種名為寬場鈣成像技術記錄了小鼠大腦內的神經元活動。
  • Nature | 「糖癮」的神經生物學基礎
    (gut-brain axis) 發揮作用,並激發對糖的攝取,而代糖卻無法激活對糖分子特異性識別的腸道大腦神經途徑。為了更深入地解剖糖信號的根源,研究人員利用了兩種示蹤技術,包括將pseudotyped recombinant rabies virus (EnvA-RABV) 注入大腦和將逆行運輸性cholera toxin subunit B 蛋白結合螢光團(CTB-conjugated fluorescent dye)注入小腸的相關方式,以及針對迷走神經的神經元施行了在體鈣成像的方式,發現這些『糖神經元』從迷走神經以及小腸接收信號
  • 神經生物學發展趨勢
    作為生命科學的一個分支學科,神經生物學是比較特殊的。首先,它的研究離不開生命科學的一些基本研究材料與方法。神經生物學的材料與生物學的其它學科一樣,是動物,從低等的果蠅到高等的小鼠、人。神經生物學的研究方法同樣離不開核酸的分析與蛋白質的分析,分子生物學的PCR、免疫組化、western blot也是神經生物學的主要研究方法。但除此之外,神經生物學有它自身的特點,那就是神經科學所要重點研究器官——腦是高等生物最複雜的,同時神經元幾乎是最難培養的細胞,所以神經生物學研究更需要一些特殊的研究方法。電生理是用電刺激的方法來研究神經迴路、神經元在特殊生理條件下的反應。
  • 計算神經生物學:給機器一個大腦
    支撐這一技術的科學叫做計算神經生物學,用最簡單的話說,就是為不同的大腦功能建立不同的模型。什麼是計算神經生物學?「計算神經生物學是近年來迅猛發展的關於神經系統功能研究的一個新的交叉學科。它吸收了數學、物理學等基礎理論,以及信息科學等相關領域的研究理論和方法來研究神經科學所關心的大腦工作原理。」
  • 感覺刺激分類提高決策準確性的神經基礎| 腦科學頂刊導讀83期
    頂刊導讀目錄   1,視頻遊戲過程中的計算成像顯示了皮層和皮層下情感網絡的動態同步  2,人類內側顳葉的單細胞神經元活動和決策自信度相關  3,感覺刺激分類提高決策準確性的神經基礎  4,感覺決策過程中的皮質狀態波動
  • 神經生物學研究的特殊方法
    作為生命科學的一個分支學科,神經生物學是比較特殊的。首先,它的研究離不開生命科學的一些基本研究材料與方法。神經生物學的材料與生物學的其它學科一樣,是動物,從低等的果蠅到高等的小鼠、人。神經生物學的研究方法同樣離不開核酸的分析與蛋白質的分析,分子生物學的PCR、免疫組化、western blot也是神經生物學的主要研究方法。
  • 腦科學日報:口渴的神經生物學基礎;接觸過鉛的成人戒酒更難
    接下來,通過生物化學和神經生物學等實驗,作者對這個重要的NAD+別構調節位點進行了驗證,同時揭示了其對於Sarm1蛋白NAD+水解活性以及軸突退行的關鍵抑制作用。 3,Nature | 不同渴感的神經生物學基礎 來源:BioArt
  • 科學網—心理與行為的生物學基礎及環境影響因素
    心理學研究心理和行為的生物學基礎、發生發展規律以及與環境的交互作用,兼具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雙重屬性。心理學各分支在不斷交叉融合和催生新興學科,對其他學科的發展以及為社會乃至全球性問題的解決發揮著獨特作用。「心理行為的生物學基礎及環境影響因素」作為始終貫穿學科發展和應用的核心問題,在當前社會發展關鍵期值得進行系統的、深入的探討。
  • "計算神經生物學"研究:給機器人一個"大腦"(圖)
    支撐這一技術的科學叫做計算神經生物學,用最簡單的話說,就是為不同的大腦功能建立不同的模型。  什麼是計算神經生物學?  「計算神經生物學是近年來迅猛發展的關於神經系統功能研究的一個新的交叉學科。它吸收了數學、物理學等基礎理論,以及信息科學等相關領域的研究理論和方法來研究神經科學所關心的大腦工作原理。」
  • 語言類型影響決策判斷
    作為跨文化交流中最為基礎的工具,外語不僅為人類經濟、政治、文化的交流與發展提供了可能,還潛在地影響甚至改變著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決策與判斷:小到海外商品購買,大到國際風險投資,甚至是日常道德倫理判斷。面臨與天橋困境類似的情形時,為救五個人而犧牲一個人合乎道德嗎?經驗告訴我們,只要明白問題的意思,無論選擇是什麼,都不會受到描述問題的語言類型(母語/外語)影響。
  • 科研一對一 | 清華大學 | 神經生物學:從神經生物學的角度探討情緒與動機的神經調控機制
    從神經生物學的角度探討情緒與動機的神經調控機制
  • Cell:重大突破!首次構建出人類大腦皮層神經發生的基因調控圖譜
    2018年1月14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首次構建出人類神經發生(neurogenesis)的基因調控圖譜,其中在神經發生中,神經幹細胞轉化為腦細胞並且大腦皮層在尺寸上擴大。他們鑑定出調控我們的大腦生長並且在某些情形下為在生命後期出現的幾種大腦疾病奠定基礎的因子。
  • Cell:神經元蛋白極性分布機制
    專題:Cell專題中科院神經所蒲慕明和段樹民帶領的研究團隊在新一期Cell發表了有關神經元蛋白極性分布機制的最新研究論文。神經元是一種極性細胞,以軸突的起始段為界,可分為軸突和胞體樹突兩大部分。樹突負責接收信息,軸突則負責輸出信息。
  • Nature Neurosci:記憶重現的神經生物學基礎「思維導圖解析」
    儘管科學家對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有了很多進展,但是一直對神經生物學基礎了解甚少。記憶重現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涉及到印記的重喚醒。該綜述解釋印記與線索(環境的或者人工的)之間的交互來實現記憶的重現。同樣也提出了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 神經生物學的發展趨勢!百歐博偉生物
    神經生物學的材料與生物學的其它學科一樣,是動物,從低等的果蠅到高等的小鼠、人。神經生物學的研究方法同樣離不開核酸的分析與蛋白質的分析,分子生物學的PCR、免疫組化、western blot也是神經生物學的主要研究方法。
  • Cell:首次繪製出果蠅全腦神經圖譜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為了使得對行為的神經元基礎的研究更容易控制,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珍妮莉亞研究園區神經生物學家Kristin Branson和她的同事們構建出一個大型的全腦神經圖譜資料庫。這些全腦神經圖譜揭示了激活成年果蠅中的一部分神經元的行為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