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神經元蛋白極性分布機制

2020-11-26 生物谷

專題:Cell專題

中科院神經所蒲慕明和段樹民帶領的研究團隊在新一期Cell發表了有關神經元蛋白極性分布機制的最新研究論文。

神經元是一種極性細胞,以軸突的起始段為界,可分為軸突和胞體樹突兩大部分。樹突負責接收信息,軸突則負責輸出信息。這種不對稱的功能,依賴於不同功能的蛋白在軸突和樹突上的不對稱分布。神經元蛋白的極性分布如何形成以及維持,是神經生物學領域的重要問題。

來自神經所的報導稱,研究小組發現在接近胞體的軸突起始段(AIS)存在一個由肌動蛋白和Ankyrin G構成的分子篩,像濾網一樣限制了大分子蛋白在軸突和胞體之間的擴散,但允許某些依賴特定馬達蛋白轉運的膜蛋白通過。

進一步的研究發現,馬達蛋白驅動力的強弱,以及膜蛋白-馬達蛋白複合體運輸效能的高低,是膜蛋白能否通過AIS分子篩的決定條件。軸突膜蛋白轉運複合體VAMP2-KIF5的運輸效能較高,可以穿過分子篩從胞體轉運到軸突內,而樹突膜蛋白轉運複合體NR2B-KIF17和GluR2-KIF5的運輸效能較低,不能穿越這個胞漿屏障。這一新穎的機制,為研究神經元蛋白的極性分布提供了嶄新的角度,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生物谷Bioon.com)

生物谷推薦原始出處:

Cell, 05 March 2009 doi:10.1016/j.cell.2009.01.016

A Selective Filter for Cytoplasmic Transport at the Axon Initial Segment

Ai-hong Song1,Dong Wang1,Gang Chen1,Yuju Li1,Jianhong Luo2,Shumin Duan1,,andMu-ming Poo1,3,,

1 Institute of Neuroscience,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Neurobiology, Shanghai Institute for Biological Scienc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anghai 200031, China
2 Department of Neurobiology, Zhejia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Hangzhou, Zhejiang 310031, China
3 Division of Neurobiology, Department of Molecular and Cell Biology, Helen Wills Neuroscience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Berkeley, CA 94720-3200, USA

Summary

Distinct molecules are segregated into somatodendritic and axonal compartments of polarized neurons, but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development and maintenance of such segregation remain largely unclear. In cultured hippocampal neurons, we observed an ankyrin G- and F-actin-dependent structure that emerged in the cytoplasm of the axon initial segment (AIS) within 2 days after axon/dendrite differentiation, imposing a selective filter for diffusion of macromolecules and transport of vesicular carriers into the axon. Axonal entry was allowed for KIF5-driven carriers of synaptic vesicle protein VAMP2, but not for KIF17-driven carriers of dendrite-targeting NMDA receptor subunit NR2B. Comparisons of transport rates between chimeric forms of KIF17 and KIF5B, with the motor and cargo-binding domains switched, and between KIF5 loaded with VAMP2 versus GluR2 suggest that axonal entry of vesicular carriers depends on the transport efficacy of KIF-cargo complexes. This selective AIS filtering may contribute to preferential trafficking and segregation of cellular components in polarized neurons.

相關焦點

  • 神經元蛋白極性分布的新穎機制
    神經元細胞形狀獨特,胞體上伸出數量不等的樹突和一條細長(從幾十微米到約1米)的軸突,樹突與軸突分別負責信息的接收和輸出。以軸突的起始段為界,具有不同功能的蛋白在軸突和胞體樹突上的不對稱分布決定了神經元功能的實現。
  • 神經所成年新生神經元的樹突極性發育機制研究獲進展
    該工作通過在體定點注射逆轉錄病毒操作,螢光標記成年小鼠海馬齒狀回區域的新生顆粒細胞,以及雙向改變標記神經元中蛋白激酶LKB1的表達水平等手段,研究了神經元的形態建成機制,揭示了神經元極性發育的分子與細胞機制。
  • Cell Reports:研究揭示組蛋白伴侶調控神經幹細胞機制
    正常胚胎大腦皮層發育對於維持皮層功能十分關鍵,全面深入了解胚胎大腦皮層發育機理及調控機制具有重要意義。胚胎大腦皮層發育過程受到細胞內外多種信號分子的精準調控,以保證大腦正常發育的時序性。表觀遺傳調控是皮層發育過程中的關鍵調控因素。
  • Cell丨解析CD19 CAR-T細胞療法產生神經毒性的機制
    接受CD19 CAR-T 治療的病人神經毒性表現為水腫,多灶性出血以及腦血管的損壞,有研究對出現致命性的神經毒性病人神經病理分析發現,CAR T細胞可遷移浸潤至腦中【2】。但是,靶向CD19的免疫治療產生神經毒性的機制卻還沒有被研究清楚。一個可能的機制就是腦中非B細胞上CD19的表達導致CAR T細胞的脫靶。但是人腦中是否存在一群CD19表達的細胞還有待研究和驗證。近日,來自美國史丹福大學的Ansuman T. Satpathy團隊和賓夕法尼亞大學的Avery D.
  • Cell重磅-VR技術助力揭示'快樂源泉'多巴胺的神經機制
    多巴胺神經通路因此,探究多巴胺在複雜環境中的信號傳遞機制及有效的行為範式誘導其釋放,對揭示多巴胺的生理機制和意義有重要作用。來自美國哈佛大學分子與細胞生物學系腦科學中心的Naoshige Uchida研究團隊利用虛擬實境、光纖成像、電生理記錄、光遺傳學等技術手段,探究了小鼠在複雜環境下多巴胺信號時相性活動的神經機制,並與2020年11月27在頂級期刊《Cell》上在線發表了題為''A Unified Framework for Dopamine Signals across Timescales
  • 中國科大等在神經細胞極性維持的分子結構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
    ,從而維持神經細胞極性的分子機制,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在線發表題為Mechanistic insights into the interactions of dynein regulator Ndel1 with neuronal ankyrins and implications
  • 中國科大在神經細胞極性維持的分子結構機制研究中取得新進展2020...
    ,從而維持神經細胞極性的分子機制,在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在線發表題為「Mechanistic insights into the interactions of dynein regulator Ndel1 with neuronal ankyrins and implications in polarity maintenance
  • 氧化代謝驅動神經幹細胞永生化機制
    氧化代謝驅動神經幹細胞永生化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12 22:19:20 奧地利科學院(IMBA)分子生物技術研究所Juergen A.
  • DIX結構域聚合驅動植物細胞極性複合物的組裝
    DIX結構域聚合驅動植物細胞極性複合物的組裝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12 17:46:02 DIX結構域聚合驅動植物細胞極性複合物的組裝,這一成果由荷蘭瓦格寧根大學Dolf
  • Developmental Cell:蛋白間相互作用與細胞極化研究
    2008年2月的《發育細胞》(Developmental Cell)封面,展示了一個過量表達極性蛋白Par6而形成密集神經突觸的海馬神經元的擬色螢光圖像,Par6可以和RhoA蛋白作用而影響樹突棘的形成。該期雜誌同時有三篇論文報導了Par複合體和Rho家族成員在細胞極性形成過程中的交互作用。
  • Cell:挑戰教科書!揭示大腦中的多巴胺釋放機制
    儘管科學家們已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但對健康的多巴胺細胞釋放這種神經遞質的機制知之甚少,這一差距限制了科學家們開發治療一系列多巴胺相關疾病的方法的能力。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首次鑑定出大腦中負責精確分泌多巴胺的分子機制。
  • Cell評論丨癌症神經生物學興起的路線圖
    神經細胞與癌細胞之間的作用機制隨組織各不相同,但一個統一的原則是,神經系統對某種癌症的作用方式與其對相應正常組織的作用方式相似。其機制涉及旁系分泌信號傳導和直接的電化學通訊。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細胞釋放的神經元活動依賴生長因子的促進了神經膠質瘤的變化。同時,惡性膠質瘤細胞間依靠間隙連接,同神經系統整合成了一個依賴電信號的交聯網絡。此外,乳腺癌細胞轉灶到腦部後也會接收神經遞質信號而被激活。
  • Cell Stem Cell | 蘇大張文勝組揭示小鼠胚胎幹細胞三胚層分化調控機制
    該研究結果揭示了小鼠胚胎幹細胞ESC分化期間特定BAF和PRC2亞基的不同機製作用。在小鼠中,BAF45a對維持造血幹細胞和神經祖細胞的自我更新至關重要,並被BAF45b / c取代為神經祖細胞分化,而BAF45c對心臟和肌肉發育至關重要。 BAF45d,也稱為Dpf2,是唯一普遍表達的BAF45亞基,並且到目前為止,已經涉及從髓樣細胞中剝奪白細胞介素後的程序性細胞死亡反應。
  • Cell:長期存在的細胞發育難題終破解!揭示神經嵴細胞在胚胎發育...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維吉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描述了他們發現的一個過程:神經系統的胚胎細胞---神經嵴細胞(neural crest cell)---在斑馬魚發育的較早階段執行死細胞清除任務。圖片來自Cell, 2019, doi:10.1016/j.cell.2019.08.001。通過對活斑馬魚胚胎進行成像,這些研究人員能夠觀察到遷移性的神經嵴細胞以一種非常類似巨噬細胞的方式發揮功能。
  • Cell:學習要趁早!研究揭示「老了學不動了」的神經環路機制
    來源:神經周刊該研究揭示了「老了學不動了,不想動了」的神經環路機制:老年小鼠紋狀體特定的亞區核小體的興奮性輸入減少激活或抑制核小體神經元活性後小鼠動機學習行為的變化同時,與年輕小鼠相比,它們的核小體神經元活性下降,而基質神經元活性並未發生變化。此外,在亨廷頓氏病(HD)的小鼠模型中發現了類似的學習動機減弱。
  • 科學家揭開神經細胞極性維持機理面紗
    電有正負極,磁有南北極,細胞也具有極性特質。自然界中,有不少可直接感知的細胞極性現象,例如渦蟲的切斷體進行再生時,從朝向原來頭部的斷面上再生出頭部,從朝向原來尾部的斷面上再生出尾部。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王朝教授課題組揭示了維持神經細胞極性的分子機理,相關成果在線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神經系統是人體中最重要的功能調控系統。作為神經系統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神經細胞是一類高度極化的細胞。典型的神經細胞由接收信號的樹突、胞體和傳遞信號的軸突組成。
  • Cell Stem Cell:成體神經幹細胞小生境的構造
    圖片提供:Kenneth Xavier Probst)成體神經幹細胞是非常重要的一類細胞,它們保持著基本上皮特性,對於這類細胞的研究能大大改變我們對於成體神經原性小生境(niche)的認識。在2008年9月11日出版的《細胞—幹細胞》(Cell Stem Cell)上,來自美國和西班牙的科學家發表文章稱,他們發現大腦的成體神經幹細胞生境存在一種獨特的「紙風車型」結構。
  • 於翔研究組揭示DHA促進大腦神經發育機制
    5月19日,Cell Reports 期刊在線發表了題為《類視黃醇X受體α調節DHA依賴的樹突棘發育和功能性突觸形成的在體機制》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於翔研究組完成。
  • Cell:重大突破!首次構建出人類大腦皮層神經發生的基因調控圖譜
    2018年1月14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首次構建出人類神經發生(neurogenesis)的基因調控圖譜,其中在神經發生中,神經幹細胞轉化為腦細胞並且大腦皮層在尺寸上擴大。他們鑑定出調控我們的大腦生長並且在某些情形下為在生命後期出現的幾種大腦疾病奠定基礎的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