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評論丨癌症神經生物學興起的路線圖

2020-11-09 BioArt

撰文 | Katherina


神經系統密切地對組織的發育,穩態,可塑性和再生進行著調控,而對癌細胞的生長和發病也是如此。許多研究逐步揭示了神經系統對多種正常和腫瘤組織的調控機理。因此,神經系統與癌症在系統上和局部上的交聯成為了癌症調控研究的新熱點。


不久前,史丹福大學Michelle Monje等在Cell發表評論文章Roadmap for the Emerging Field of Cancer Neuroscience,對這一領域的基本原理和亟待解決的問題做了闡述。


圖1:神經系統與癌症的相互作用


神經系統緊密控制癌症發病


神經系統就像循環系統一樣延伸到全身各處,從骨髓到唾液腺,幾乎所有的組織都受其影響。因此神經系統可以調控惡性腫瘤的起始,生長和轉移灶形成並不令人意外。神經細胞與癌細胞之間的作用機制隨組織各不相同,但一個統一的原則是,神經系統對某種癌症的作用方式與其對相應正常組織的作用方式相似。例如對於中樞神經系統(CNS),穀氨酸能神經元活性促進膠質前體細胞增殖,而穀氨酸能神經元同樣驅動著的惡性神經膠質瘤的生長。其機制涉及旁系分泌信號傳導和直接的電化學通訊。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細胞釋放的神經元活動依賴生長因子的促進了神經膠質瘤的變化。同時,惡性膠質瘤細胞間依靠間隙連接,同神經系統整合成了一個依賴電信號的交聯網絡。此外,乳腺癌細胞轉灶到腦部後也會接收神經遞質信號而被激活。


在中樞神經之外,外周神經系統散布的神經遞質和生長因子也可以在實驗條件下引發許多癌症,例如胰腺癌,胃癌,結腸癌,前列腺癌,乳腺癌,口腔癌,皮膚癌等。而神經系統的作用機制需要在具體環境下具體分析。在不同的組織中同一種神經元可能起到相反的效應。


神經系統與癌症的相互作用還可以通過其他類型的細胞來間接完成。神經系統調節血管生成可以依靠內皮細胞代謝或免疫系統功能等不同的機制。神經系統可通過這些機制,神經系統對腫瘤環境發揮著系統性的作用,因此需要來自腫瘤學,免疫學和神經科學的努力來剖析這些重要的神經-免疫-癌症間的相互作用。


癌症影響神經系統功能


癌症和神經系統的影響是雙向的,癌症可以造成神經系統的重塑和功能失調。膠質瘤分泌的信號會引發異常的突觸增生,提升神經可激活性,乃至中風。而其目的是為了促進依賴神經活性的膠質瘤生長。在外周神經系統中,癌症誘發軸突發生(Axonogenesis)進入腫瘤微環境,而其中神經密度與許多腫瘤類型的癌症侵襲力密切相關。許多癌症都可釋放神經營養帶白,如神經生長因子,以誘發軸突生長。腫瘤微環境還能促發神經前體細胞的分化和生長。此外,癌症還能侵入神經纖維,導致外周神經的重構和長期的疼痛。而這些對神經系統的影響都進一步擴大了神經系統與癌症的相互作用程度,加重了癌症的症狀。


癌症治療對神經系統的影響


傳統放療與化療對神經系統和有持續性的負面影響,通常被稱為認知功能損傷,表現為注意力、記憶力、多任務能力損傷,焦慮等。對癌症免疫治療的長期影響剛剛開始。然而人們並不清楚,癌症治療的效用中有多少是通過神經系統的病變和毒性介導的。因此有必要對相應機理進行研究來優化癌症治療的策略,減少副作用。


亟待解決的問題和跨領域合作


關於外周神經系統的基礎生物學還有很多未解之謎。關於發育和再生領域的知識同樣會對理解神經系統與癌症的相互作用大有幫助。近期快隨發展的單細胞分析和多能幹細胞模型對癌症分分型會起到重要作用,而這些都依賴更大範圍的跨領域的研究與合作。


原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0.03.034


製版人:琪醬

相關焦點

  • 往日頭條丨美國「先進細胞製造技術路線圖」的啟示
    2016年6月13日,美國國家細胞製造協會(NCMC)在白宮機構峰會上公布《面向2025年大規模、低成本、可複製、高質量的先進細胞製造技術路線圖》(以下簡稱「先進細胞製造技術路線圖」),提出美國在未來十年內發展細胞製造技術的目標和行動路線。該路線圖內容和重要啟示值得關注。
  • Cell:幹細胞分裂確實會增加癌症風險
    論文共同通信作者、劍橋大學英國癌症研究中心主任Richard Gilbertson說,「一種觀點在科學界流行了好幾年---一些人說癌症是『壞運氣』,這是因為幹細胞中的突變是偶然產生的,然而其他人聲稱環境致癌物在癌症產生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這種不一致性主要來自於使用不同的數學模型來研究現存的人類癌症和幹細胞數據,因此很難梳理出單個因素的影響。
  • Cell:線蟲中全腦神經元鑑定的多色圖譜
    1、Cell:線蟲中全腦神經元鑑定的多色圖譜2020年12月29日,來自美國哥倫比亞大學Eviatar Yemini等研究人員在期刊《細胞》上發表了題為「NeuroPAL: A Multicolor Atlas for Whole-Brain Neuronal Identification in C. elegans.」的研究論文,繪製出線蟲中全腦神經元鑑定的多色圖譜
  • Cell年度巨獻——2020年閃閃發光的醫學評論和研究|抗生素|研究|...
    但一如既往的,涉及廣泛主題的有影響力的科學文章仍然在發光,包括在自閉症神經生物學、癌症免疫療法、應激生物學和染色質組織方面的發現,以及應用於繪製多種人類腫瘤類型圖譜、利用單細胞轉錄組學和人工智慧>的最先進技術發現新抗生素的獨特生物學方法。
  • Cell|決策判斷的神經生物學基礎
    因此,置信度判斷(Confidence judgments)被認為是元認知的一個核心方面同時該行為的實現可能也需要高級靈長類特有的神經結構的配合【1】。儘管許多生物利用概率計算來指導行為,但是目前關於參與其中的神經生物學結構還不太清楚。
  • 癌症新療法 Tissue-agnostic 癌症藥物的興起
    自 1940 年代,臨床醫學開始以化學療法治療癌症,藥物的癌症適應症一直是以癌症發生器官或組織種類來區分,例如未經治療的胰臟癌、經 sorafenib 治療過後的肝細胞癌等。即便後來有生物標記參與,仍不脫離以癌症發生器官或組織種類來區分的本質,例如 HER2 陽性表現乳癌、RAS 基因突變大腸直腸癌等。Tissue-agnostic(組織未定性)癌症藥物是指不以癌症發生器官或組織類別為適應症範圍界定的藥物。
  • 神經生物學發展趨勢
    作為生命科學的一個分支學科,神經生物學是比較特殊的。首先,它的研究離不開生命科學的一些基本研究材料與方法。神經生物學的材料與生物學的其它學科一樣,是動物,從低等的果蠅到高等的小鼠、人。神經生物學的研究方法同樣離不開核酸的分析與蛋白質的分析,分子生物學的PCR、免疫組化、western blot也是神經生物學的主要研究方法。但除此之外,神經生物學有它自身的特點,那就是神經科學所要重點研究器官——腦是高等生物最複雜的,同時神經元幾乎是最難培養的細胞,所以神經生物學研究更需要一些特殊的研究方法。電生理是用電刺激的方法來研究神經迴路、神經元在特殊生理條件下的反應。
  • 每周一庫 | Cell Press
    Cancer Cell:2002年創刊,出版該領域各個方面的研究論文,包括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以及臨床腫瘤學等。此外,還刊登專家對癌症研究、診斷和治療方面研究成果的分析和評論。Cell Chemical BiologyCell Host & Microbe:2007年3月創刊。致力於發病機理、微生物學、治療學、疫苗培養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 神經生物學研究的特殊方法
    作為生命科學的一個分支學科,神經生物學是比較特殊的。首先,它的研究離不開生命科學的一些基本研究材料與方法。神經生物學的材料與生物學的其它學科一樣,是動物,從低等的果蠅到高等的小鼠、人。神經生物學的研究方法同樣離不開核酸的分析與蛋白質的分析,分子生物學的PCR、免疫組化、western blot也是神經生物學的主要研究方法。
  • 哈佛研究者證實,針灸可通過特定神經減輕炎症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丨學術頭條,排版丨趙辰霞,編審丨王新凱根據中美神經科學家在小鼠身上進行的一項新研究表明,通過針灸用小電流刺激神經系統,可以有效減輕全身炎症。作為一名研究疼痛基本機制的神經生物學家,Qiufu Ma 多年來一直對針灸的生物學很感興趣。2014 年,一篇關於針灸實驗的論文引起了他的興趣。該論文表明,在小鼠身上使用針灸可以通過刺激迷走神經-腎上腺軸(迷走神經將信號傳遞到腎上腺的信號傳導途徑)來觸發腎上腺釋放多巴胺,從而減輕全身炎症。
  • Cell|胃腸胰神經內分泌的腫瘤類器官生物庫
    相較於直接進行臨床試驗,類器官的興起給了科學家以及醫生更多的空間去篩選藥物,成為了各個實驗室爭相應用的一個重要工具。首先,作者們對這些所有的GEP-NEN的類器官進行了神經內分泌相關細胞標記物的檢測,發現這些GEP-NEN來源的類器官都可以穩定的維持它們的遺傳背景以及神經內分泌的表型。另外,通過對這些病人來源的類器官中細胞的分裂增殖狀態進行分析,作者們確認GEP-NEN類器官能夠很好地概括原始的神經內分泌腫瘤的生物學和病理學方面的特徵。
  • 從單細胞到生命體:生物發育過程中的基因組「路線圖」
    最近,來自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研究者們系統地研究了發育中的斑馬魚和非洲爪蟾的胚胎中每個細胞,以繪製發育路線圖,從而揭秘單細胞如何發育成生物體。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科學》雜誌4月26日的最新期刊上。  「可以預見,任何涉及基因表達隨時間改變的複雜生物過程都可以用這一方法來研究,不僅僅是胚胎發育,還有癌變過程和腦的神經退行」,Schier繼續說道。
  • J Mol Cell Biol:徐鷹等發現低氧可以驅動癌症生長
    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分子細胞生物學報》)2012年第3期「複雜疾病的系統生物學研究」專輯中發表了一篇美國喬治亞大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系徐鷹教授關於「Hypoxia and miscoupling between reduced energy efficiency and signaling to
  • Cell:在腫瘤發生過程中,氧化代謝促進神經幹細胞永生化
    2020年9月21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世界範圍內,癌症是第二大死亡原因---僅2018年就奪走了約960萬人的生命,佔死亡人數的六分之一。癌症的產生是非常複雜的,是由各種因素相互作用控制的---最近,人們清楚地認識到,大多數的人類癌症,如宮頸癌、胃腸癌和乳腺癌等,都是源於成體幹細胞失去調節。
  • Cell Stem Cell |單細胞譜系追蹤解析造血幹細胞命運與轉錄組特徵
    在癌症領域,譜系追蹤揭示了腫瘤細胞的起源和克隆演化,提供了靶向腫瘤幹細胞的新型腫瘤治療策略。但由於傳統的譜系追蹤工具缺乏足夠高的解析度,解析譜系組成複雜且高度動態的複雜系統(如血液與免疫系統)仍有很大挑戰。
  • 年度總結|2016最好的4篇Cell綜述(從400多篇文章遴選出來)
    在這篇評論中,Doudna等人討論了最近在理解Cas蛋白質多樣性方面的進展及響應外源核酸的機制;這些系統是如何在大量的生物體中,被用於精確的基因組操作。>Coussens:癌症免疫學的基礎抗原特異性T細胞可以控制癌症,如臨床上通過免疫治療如過繼性T細胞轉移和檢查點阻斷所揭示的一樣。 宿主免疫系統因此是一個強大的工具,如果更好地利用,可以顯著提高細胞毒性療法的功效,並改善癌症患者的結果。 然而,要實現這一願景,必須解決一些研究前沿問題。 這些包括制定中和腫瘤促進炎症問題,擴大T細胞庫(通過接種疫苗)的策略,闡明免疫細胞組織腫瘤微環境調節T細胞活性的機制。
  • Cancer Cell:腫瘤幹細胞為根治癌症帶來了新的曙光
    癌症是以細胞異常增殖及轉移為特點的一大類疾病。2000年全球新發癌症病例約1000萬人,死亡620萬人;預計2020年癌症新發病例將達到1500萬人,死亡1000萬人。《中國癌症預防與控制規劃綱要2004-2010》指出:癌症正在成為21世紀人類的第一殺手。癌症研究已被列為《國家中長期科學與技術發展規劃綱要》中需要重點解決的重大疾病之一。
  • Cell 子刊:內因還是外因主導癌症發生?
    他們認為大多數癌症出現都可以通過這些具有組織特異性的腫瘤幹細胞在不同器官組織的分裂增殖速率來解釋。這篇報導首次在組織水平上明確解釋了腫瘤幹細胞的數量和癌症發生的關係。而且還發現腫瘤幹細胞分裂增殖的數量和每個人一生中患癌症風險呈正相關。最後研究者認為2/3的癌症發生是由於內部因素(比如說基因隨機突變)所造成的,而外部環境因素(比如說致癌物等)所佔比例不到1/3。
  • Science:生物學與物理學的結合幫助揭示癌症的本質
    2020年11月1日訊/生物谷BIOON/---在《科學》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評論中,哈佛大學醫學院Hadi T. Nia博士和Lance L. Munn博士描述了影響癌細胞和腫瘤的四種不同的癌症物理特徵以及微環境特徵,有助於腫瘤生長和對強效抗癌藥物的耐藥性的發展。一種廣泛接受的癌症模型認為,正常細胞會由於基因突變或環境侵害而變得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