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Mol Cell Biol:徐鷹等發現低氧可以驅動癌症生長

2020-11-28 生物谷

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分子細胞生物學報》)2012年第3期「複雜疾病的系統生物學研究」專輯中發表了一篇美國喬治亞大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系徐鷹教授關於「Hypoxia and miscoupling between reduced energy efficiency and signaling to cell proliferation drive cancer to grow increasingly faster」 的論文,報導了細胞內低氧引起能量效率與控制細胞增殖的關係的失調,從而促進腫瘤的快速生長。這一假設與傳統認為的「基因突變導致腫瘤生長」觀點有著很大的區別。此文在線出版後,立即受到包括ScienceDaily在內的國際媒體廣泛關注。

過去的研究將細胞內低氧水平看作癌症發展的促進因素之一,但並不是腫瘤生長的驅動因素。徐教授說,隨機的基因突變單獨無法解釋全球癌症的高發病率。他又說,將數學和計算機知識應用於生物學而形成的生物信息學使研究人員可以從一種新的角度看待癌症。基因突變可能使癌細胞在競爭中優於健康細胞,但這樣的話新生癌細胞生長的模式就不需要癌變前兆的出現,如原癌基因突增等常見的不良變化。「癌症治療藥物力求達到根源——在分子水平上——一個特定的突變,但往往不能根治,」徐教授說:「所以我們想基因突變可能並不是癌症的主要驅動因素。」的確,徐教授的分析發現,長期的細胞內缺氧可能是癌生長的一個關鍵驅動因素。

目前大多數的癌症研究希望通過藥物對抗與某種特定癌症相關的基因突變,進而達到治療癌症的目的。徐教授課題組從Stanford Microarray Database資料庫下載了7種癌症(乳腺癌、腎癌、肝癌、肺癌、卵巢癌、胰腺癌及胃癌)的相關數據,通過一款軟體程序分析這7種癌症中異常的基因表達模式。他們以基因HIF1A作為一個細胞氧含量的標記物,所有被實驗的7種癌細胞中,HIF1A水平都有顯著的升高,這表明這些癌細胞中氧含量顯著的降低。

細胞內氧含量降低,導致氧化磷酸化反應的中斷,而氧化磷酸化反應是細胞將食物轉化為能量的一種高效途徑。隨著氧含量的降低,細胞切換到糖酵解途徑生產能量單位,即ATP,這是一種效率非常低的能量獲取方式,所以為了存活癌細胞必須努力得到更多的食物,尤其是葡萄糖。當氧含量水平下降到極限時,血管新生——即生成新血管的過程——啟動了。新生血管提供新鮮的氧氣,提高細胞內和腫瘤的氧含量水平,並延緩癌細胞的生長,但這都是暫時的。

「得到更多的食物後,癌細胞就會生長;這就會導致整個腫瘤實體增長而更加缺氧。反過來,能量轉換效率將更加低下,從而使細胞更加飢餓,促使細胞從血液循環中獲得更多的食物,形成一個惡性循環。這或許是腫瘤形成的一個關鍵驅動因素,」徐說。這個全新的癌細胞生長模式可能用於解釋為什麼很多腫瘤很快(3-6個月以內)產生耐藥性。他強調了未來非常有必要通過大量的癌症實驗研究來論證這一新模式。如果這一模式得以成立,研究人員的首要任務是探索防止細胞內低氧的辦法,從而使腫瘤治療的手段發生巨大改變。(生物谷Bioon.com)

Hypoxia and miscoupling between reduced energy efficiency and signaling to cell proliferation drive cancer to grow increasingly faster

Juan Cui1,†, Xizeng Mao1,†, Victor Olman1, P. J. Hastings2 and Ying Xu1,3,*

The question we address here is what drives cancer to grow in an accelerated fashion as it evolves. Various proposals have been made regarding the possible drivers of cancer growth such as driver mutations and autonomous growth signaling. While these are clearly relevant, they rely too much on specific types of genomic mutations or molecular abnormalities by chance across different cancer types, which makes the probability for cancer to occur/progres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what we have witnessed about the current cancer occurrence rates worldwide, hence making them less probable to be the ultimate drivers of cancer growth (Loeb, 1998). We present here a model for the (accelerated) growth of a cancer based on the discovered gene-expression patterns derived from genome-scale transcriptomic data of seven solid carcinoma types, namely breast, kidney, liver, lung, ovary, pancreatic, and stomach cancers. Our data analysis clearly indicates that as a cancer advances, (i) its percentage of cells in the G0 phase of the cell cycle tends to become increasingly lower, indicating accelerated cell proliferation; (ii) when the hypoxia level goes up, the activity level of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as the main energy (ATP) producer goes down and that of glycolysis goes up, which triggers cancer cells to accelerate the uptake of glucose from the blood circulation to make up for the lost efficiency in energy production, needed for them to stay viable; (iii) this switch in energy metabolisms leads to accelerated cell proliferation and further increased hypoxia, forming a vicious cycle of (accelerated) growth of cancer; (iv) this cycle breaks down when the new angiogenesis takes place triggered by the high hypoxia level, which decreases the hypoxia level and switches back to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as the main energy producer and continues until the cells become too hypoxic again; and (v) the cellular hypoxia …

相關焦點

  • J Cell Biol:驅動癌症轉移的新機制
    2015年3月5日 訊 /生物谷BIOON/ --根據蒙特婁神經學研究所和麥吉爾大學研究員完成的一項新的研究發現:一種在人類細胞中普遍存在的蛋白質可能是一個重要開關到目前為止,這一重要的發現在很大程度上被忽略。這一蛋白質作用的發現,顯著擴展了我們對上皮癌如乳腺癌和肺癌的認識。 該研究發現了DENND2B蛋白質的功能。在兒童發育過程中,DENND2B可能對細胞的正常遷移有作用。在成人中,細胞遷移大大降低,但在癌症的情況下,發生了不必要的細胞遷移,能促進腫瘤細胞轉移到新部位。
  • 低氧條件下T細胞衰竭的驅動因素
    低氧條件下T細胞衰竭的驅動因素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6 16:46:04 美國匹茲堡大學Greg M. Delgoffe研究團隊揭示在缺氧條件下持續刺激引起的線粒體應激快速驅動T細胞衰竭。
  • Cell:鑑定出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的驅動基因
    圖片來自Cell, doi:10.1016/j.cell.2017.09.027。2017年10月9日/生物谷BIOON/---淋巴瘤是一種最為常見的血癌,但是對這種疾病的診斷卻掩蓋了它的極為多樣化的且鮮為人知的遺傳基礎,這阻礙了對它的成功治療。
  • 精華盤點:說說氧氣與癌症之間的關聯
    揭示氧氣抑制癌症免疫療法機制doi:10.1016/j.cell.2016.07.032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和國家過敏症與傳染病研究所(NIAID)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在小鼠肺內,鑑定出一種抗癌免疫反應受到抑制的機制,其中肺部是很多癌症的一種常見的轉移位點。通過基因或藥物手段抑制免疫細胞的這種氧氣檢測能力就會阻止肺轉移。
  • J Am Chem Soc.:科學家開發出抑制癌細胞在缺氧情況下生長的藥物
    2013年7月29日 訊 /生物谷BIOON/ --最新發表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的文章稱,科學家發現一種能夠防止癌細胞在缺氧情況下生長的分子,有望能夠開發出新的治療癌症療法
  • Mol. Cell. Biol.:改變癌細胞形狀讓癌細胞「止步」
    科學家稱他們已經發現很多的藥物(有些已經在臨床上使用治療其他疾病)能夠改變癌細胞的形狀。該文章的通訊作者Panos Z. Anastasiadis博士稱,癌細胞擴散是癌症致死的重要原因,所以阻斷癌細胞擴散就能挽救更多的生命。該研究採用了乳腺癌和腦癌(膠質母細胞瘤)為模型,這兩種癌症一旦擴散就是致死的。科學家發現Syx蛋白是決定癌細胞遷移的關鍵蛋白。
  • Cell Stem Cell:促進結腸癌生長的重要癌症幹細胞群體
    結腸癌是加拿大癌症相關死亡的第二號殺手,據估計2015年將有25,100名加拿大人患上結腸癌,佔所有新發癌症病例的13%。 在該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在結腸癌中發現了一群新的癌症幹細胞,這群細胞具有壽命長以及放射性抵抗的特性。更為重要的是,他們還發現這些幹細胞能夠形成結腸癌腫瘤進而維持腫瘤生長。
  • Cell Chem Biol:新型高通量篩選平臺或能幫助尋找更多癌症免疫療法...
    圖片來源:theconversation.com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 Chemical Bi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埃默裡大學醫學院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目前在臨床中使用的一類名為IAP拮抗劑的藥物或能促進機體抵禦癌細胞的免疫活性;儘管目前FDA已經批准檢查點抑制劑用於治療多種癌症,但仍有很多患者並沒有因此而獲益,而尋找能夠「鬆開」其它免疫反應的藥物或許就能提高這些患者的抗癌效率,尤其是檢查點抑制劑都無法有效治療的癌症患者。
  • Cell評論丨癌症神經生物學興起的路線圖
    因此神經系統可以調控惡性腫瘤的起始,生長和轉移灶形成並不令人意外。神經細胞與癌細胞之間的作用機制隨組織各不相同,但一個統一的原則是,神經系統對某種癌症的作用方式與其對相應正常組織的作用方式相似。例如對於中樞神經系統(CNS),穀氨酸能神經元活性促進膠質前體細胞增殖,而穀氨酸能神經元同樣驅動著的惡性神經膠質瘤的生長。
  • 「Cell」重磅!哈佛醫學院發現,肥胖會抑制免疫細胞,加速腫瘤生長
    多年以來,科學家已經確定,肥胖導致的代謝變化和慢性炎症等會驅動腫瘤生長,但肥胖與癌症之間的相互作用關係仍然難以捉摸。更重要的是,研究團隊發現了一個名為PHD3的蛋白,PHD3蛋白能夠抑制過度脂肪代謝,過表達PHD3蛋白能夠有效逆轉高脂飲食對腫瘤免疫細胞的抑制,有望成為治療癌症的新靶點。
  • Cell|表觀基因組的代謝調控驅動致死性小兒室管膜瘤
    >2020年5月22日,來自加拿大患病兒童醫院的Kulandaimanuvel Antony Michealraj等在Cell上發表了題為「Metabolic Regulation of the Epigenome Drives Lethal Infantile Ependymoma」的研究文章,該研究通過對PFA型室管膜瘤的組織及原代細胞進行代謝組學及表觀組學等相關研究,揭示了PFA型室管膜瘤在低氧條件下能夠保持生長
  • Cell:突破性成果!科學家開發出能有效發現癌症藥物的新方法
    2017年10月4日 訊 /生物谷BIOON/ --最近,一項刊登在國際著名雜誌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開發出了一種新型策略或有望幫助發現新型的抗癌療法。研究人員利用這種新策略就能夠尋找到對非小細胞肺癌(NSCLCs)生長非常重要的蛋白小型分子抑制劑,非小細胞肺癌在所有肺癌中佔到了85%的比例,而且其對於藥物療法並不敏感。
  • Cell:揭示小膠質細胞促進大腦中的癌細胞生長機制
    圖片來自Cell, 2020, doi:10.1016/j.cell.2020.09.064。在這項新的研究中,這些作者發現一類對免疫力很重要的細胞,即髓系細胞(myeloid cell,也譯為髓樣細胞),可以抑制免疫反應---這有可能讓乳腺癌細胞轉移到大腦中並在那裡形成繼發性腫瘤細胞。
  • Cell Reports:腫瘤復發關鍵蛋白,就是它!
    調節細胞對低氧條件的反應的經典因子是低氧誘導因子1(HIF-1)。環壞死地區是缺乏HIF-1活性的,不過他們仍有一小部分HIF靶基因表達。研究人員使得HIGD1A在腫瘤中過度表達,結果發現腫瘤出現明顯的生長抑制。但腫瘤細胞的總體存活率卻顯著增強,這些作用同樣在缺乏HIF-1蛋白的小鼠體內出現。為了洞悉背後的機制,研究人員試圖尋找HIGD1A和其他線粒體蛋白質之間的相互作用。他們發現,HIGD1A與負責氧利用和ROS生成的電子運輸通路的成分有相互作用。
  • Cancer Letters:中山大學學者發現治療肝細胞癌的潛在靶點
    本文亮點:低氧環境抑制肝細胞癌(HCC)細胞內YTHDF2表達YTHDF2抑制HCC細胞增殖,生長並誘導細胞凋亡
  • J Cell Sci:雷帕黴素靶蛋白在癌症及再生醫學中的重要作用
    TOR蛋白的基因(Credit: Image courtesy of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Merced)近日,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研究者表示,眾所周知,扁蟲有再生細胞的能力可以為我們治療癌症以及再生醫學如何更好地對疾病打靶提供很多理論依據,刊登在雜誌Journal of Cell Science上的文章中,研究者指出了一種在人類和其它哺乳動物中所發現的一種由雷帕黴素靶蛋白質
  • Cell子刊:缺氧竟是導致癌症轉移的元兇!「加氧治療」或是癌症治療...
    因此,採用促血管生成治療方案可以有效預防循環腫瘤細胞(CTCs)團簇的產生,從而抑制腫瘤轉移。值得注意的是,該研究還發現靶向抑制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可以導致原發性腫瘤的收縮,但與此同時,它也增加了腫瘤內的缺氧環境,誘發更多的循環腫瘤細胞(CTCs)團簇脫落和轉移形成。相反,促血管生成治療將增加原發腫瘤的大小,但它也顯著抑制了循環腫瘤細胞(CTCs)團簇的形成和轉移。
  • Cell:重磅!揭示氧氣抑制癌症免疫療法機制
    論文共同通信作者之一是來自NCI癌症研究中心的Nicholas Restifo博士。癌症轉移是大多數癌症死亡的原因。長期以來,人們猜測這種癌症轉移過程需要擴散性的癌細胞與它們擴散到的細胞環境之間的合作。這種細胞環境的一種關鍵組分是局部的免疫系統,該系統能夠起著抵抗侵襲性癌細胞的作用。
  • Cancer Letters:中山大學學者發現治療肝細胞癌的潛在靶點
    2018年11月14日 訊 /生物谷BIOON/ --本文亮點:低氧環境抑制肝細胞癌(HCC)細胞內YTHDF2表達YTHDF2抑制HCC細胞增殖,生長並誘導細胞凋亡YTHDF2抑制HCC細胞的ERK/MEK信號途徑YTHDF2能夠識別EGFR mRNA 3『UTR的m6A修飾作為m6A結合蛋白發揮作用
  • 2019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調控低氧誘導因子有望治癒癌症
    在過去30年的時間裡,科學家們一直致力於理解人體內氧氣的供給平衡是如何實現的,血細胞中的紅細胞如何將氧氣輸送到人體各個部分很快被發現。缺氧的關鍵生理反應是促紅細胞生成素(EPO)在腎臟中的生成提升,這會促進紅細胞的生成。然而這一過程是如何發生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