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氧條件下T細胞衰竭的驅動因素

2021-01-07 科學網

低氧條件下T細胞衰竭的驅動因素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6 16:46:04

美國匹茲堡大學Greg M. Delgoffe研究團隊揭示在缺氧條件下持續刺激引起的線粒體應激快速驅動T細胞衰竭。2021年1月4日出版的《自然-免疫學》雜誌發表了這項成果。

當腫瘤內衰竭T細胞經歷嚴重缺氧時,他們假設代謝應激會改變其對其他信號的反應,特別是持續的抗原刺激。在體外,儘管單獨經歷連續刺激或缺氧的CD8 + T細胞分化為功能性效應物,但這種組合迅速驅動了與衰竭一致的T細胞功能障礙。連續刺激促進了Blimp-1介導的PGC-1α依賴性線粒體重編程阻遏作用,使細胞對缺氧的反應較差。線粒體功能的喪失產生了無法耐受的活性氧(ROS)水平,足以促進衰竭狀態,部分原因是通過磷酸酶抑制和隨後活化T細胞核因子的活性。減少T細胞固有的ROS和降低腫瘤缺氧限制了T細胞衰竭,與免疫療法協同作用。

因此,免疫信號和代謝信號之間存在內在聯繫:通過減輕代謝壓力,可以改變T細胞分化,從而促進更多的功能性細胞命運。

據悉,癌症和慢性感染引起T細胞衰竭,這是一種功能低下的命運,具有明顯的表觀遺傳學、轉錄組學和代謝特徵。但是,衰竭的驅動程序仍然知之甚少。

附:英文原文

Title: Mitochondrial stress induced by continuous stimulation under hypoxia rapidly drives T cell exhaustion

Author: Nicole E. Scharping, Dayana B. Rivadeneira, Ashley V. Menk, Paolo D. A. Vignali, B. Rhodes Ford, Natalie L. Rittenhouse, Ronal Peralta, Yiyang Wang, Yupeng Wang, Kristin DePeaux, Amanda C. Poholek, Greg M. Delgoffe

Issue&Volume: 2021-01-04

Abstract: Cancer and chronic infections induce T cell exhaustion, a hypofunctional fate carrying distinct epigenetic, transcriptomic and metabolic characteristics. However, drivers of exhaustion remain poorly understood. As intratumoral exhausted T cells experience severe hypoxia, we hypothesized that metabolic stress alters their responses to other signals, specifically, persistent antigenic stimulation. In vitro, although CD8+ T cells experiencing continuous stimulation or hypoxia alone differentiated into functional effectors, the combination rapidly drove T cell dysfunction consistent with exhaustion. Continuous stimulation promoted Blimp-1-mediated repression of PGC-1α-dependent mitochondrial reprogramming, rendering cells poorly responsive to hypoxia. Loss of mitochondrial function generated intolerable levels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sufficient to promote exhausted-like states, in part through phosphatase inhibition and the consequent activity of 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 cells. Reducing T cell–intrinsic ROS and lowering tumor hypoxia limited T cell exhaustion, synergizing with immunotherapy. Thus, immunologic and metabolic signaling are intrinsically linked: through mitigation of metabolic stress, T cell differentiation can be altered to promote more functional cellular fates.

DOI: 10.1038/s41590-020-00834-9

Sourc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0-020-00834-9

相關焦點

  • 瑞金新技術(七)| 胸部電阻抗層析成像技術指導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
    瑞金新技術(七)| 胸部電阻抗層析成像技術指導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呼吸支持策略 2020-11-17 20: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J Mol Cell Biol:徐鷹等發現低氧可以驅動癌症生長
    過去的研究將細胞內低氧水平看作癌症發展的促進因素之一,但並不是腫瘤生長的驅動因素。徐教授說,隨機的基因突變單獨無法解釋全球癌症的高發病率。他又說,將數學和計算機知識應用於生物學而形成的生物信息學使研究人員可以從一種新的角度看待癌症。基因突變可能使癌細胞在競爭中優於健康細胞,但這樣的話新生癌細胞生長的模式就不需要癌變前兆的出現,如原癌基因突增等常見的不良變化。
  • 關於呼吸衰竭的診斷,這些細節你都注意到了麼?
    呼吸衰竭是指各種原因引起肺通氣和(或)換氣功能嚴重障礙,使靜息狀態下亦不能維持足夠的氣體交換,導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進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變和相應臨床表現的症候群。其中對於呼吸衰竭的診斷我們要留意的是:1)患者處於海平面;2)患者在靜息狀態下;3)呼吸空氣的條件下。
  • 中國科學家揭示調節T細胞衰竭的關鍵激酶
    內源性或轉移的細胞毒性T細胞是抗腫瘤免疫的基本介質,持續的抗原暴露會使T細胞逐漸變成衰竭狀態。了解如何防止T細胞衰竭,從而擴展其功能是目前免疫腫瘤學中最緊迫的問題之一。
  • 原來T細胞會「衰老」 中國科學家揭示調節T細胞衰竭的關鍵激酶
    內源性或轉移的細胞毒性T細胞是抗腫瘤免疫的基本介質,持續的抗原暴露會使T細胞逐漸變成衰竭狀態。了解如何防止T細胞衰竭,從而擴展其功能是目前免疫腫瘤學中最緊迫的問題之一。造血祖細胞激酶1(HPK1)是一種免疫抑制調節激酶,也是一種T細胞受體(TCR)的負調節因子,會破壞TCR信號複合體的穩定性。
  • 原來T細胞也會「衰老」,中國科學家揭示調節T細胞衰竭的關鍵激酶
    現通過進一步檢測MAP4K1與腫瘤浸潤性T細胞中的其他抑制性受體的相關性發現,不同癌症患者的MAP4K1與T細胞衰竭信號(CD3E、TIGIT、PDCD1、CTLA4、HAVCR2和LAG3)呈正相關,而檢測患者腫瘤標本中抑制受體和HPK1的蛋白表達時也發現衰竭T細胞中HPK1表達上調。
  • 我國高原藥學領域專家破解高原低氧特徵用藥難題
    高原低氧致高原人群藥代動力學特徵不同,如何匹配高原低氧特徵用藥是國際藥學界一直以來的一項重大攻關難題。「我們採用高效液相色譜(HPLC)技術,測定不同時間段血藥濃度,開展高原低氧條件下磺胺甲噁唑、二甲雙胍和對乙醯氨基酚的藥代動力學研究以及高原地區漢族和藏族體內利多卡因的藥代動力學研究。研究表明,高原低氧環境中,磺胺甲噁唑、二甲雙胍、對乙醯氨基酚和利多卡因的代謝減慢。」
  • 黃波團隊發現IL-2促進T細胞衰竭
    儘管已鑑定出幾種調節T細胞衰竭的轉錄因子,但尚不清楚觸發CD8 + T細胞進入衰竭狀態的分子機制。該分子途徑不僅存在於小鼠腫瘤模型中,而且還存在於患有癌症的人中,從而將IL-2鑑定為T細胞衰竭的新型誘導劑。
  • 低氧敏感性酪氨酸激酶抑制劑生物學研究
    本期與您分享的是:低氧敏感性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克唑替尼前藥的開發和生物學研究酪氨酸激酶抑制劑作為抗癌藥物取得巨大成功,但其副作用嚴重,目前仍是亟待解決的問題。為了克服這個缺點,第一個利用低氧環境激活製備出臨床批准的ALK和c-MET2抑制劑克唑替尼2-硝基咪唑基前體藥。克唑替尼的2-氨基吡啶官能團(對靶激酶的結合必不可少)被認為是前藥衍生化的理想位點。
  • 氧分壓、血氧飽和度與低氧血症,這篇文章就夠了!
    在血氣分析結果中除酸鹼度外,常看到的指標可能就是氧分壓與血氧飽和度,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下氧分壓、氧飽和度以及低氧血症。什麼是氧分壓與血氧飽和度?若存在呼吸衰竭而導致氧分壓降低,可明顯影響機體氧合以及組織氧的攝取。 低氧血症該如何解決正常情況,在海平面呼吸空氣時, 動脈氧分壓應為 80 至 100 mmHg而血氧飽和度則應大於94%。當動脈氧分壓或者血氧飽和度低於上述範圍時,就是低氧血症。當然,臨床上還可以使用氧合指數(PaO2/FiO2)來診斷低氧血症。
  • 當心引發呼吸衰竭
    當心引發呼吸衰竭 「易呼益吸·關注呼吸健康」大型普查活動幫你揪病根   59歲的葉先生5月初突然出現咳嗽咳痰的症狀,之後自己買了點兒藥吃吃停停,咳嗽咳痰也時好時壞。
  • 中山大學肖仕課題組發文綜述總結脂質調控植物低氧應答的研究進展
    水淹導致的低氧脅迫對植物生長發育、分布和產量等影響極大。為適應低氧環境,植物進化出一系列形態和生理生化等方面的策略,重編程細胞代謝和信號網絡,以逃避或延長植物在低氧脅迫下的生存。已有研究揭示,植物細胞通過類泛素化N-末端蛋白降解機制,調控膜脂錨定的乙烯轉錄因子ERF-VII家族的穩定性,來實現對低氧脅迫的感知和信號轉導,表明膜脂分子在這一過程中起重要作用,但其作用機制一直不明確。
  • Nature細胞利用活性氧ROS適應低氧的分子機制
    此外,在低氧時,OXPHOS利用氧氣產生活性氧,從而驅動細胞適應,這種現象發生的確切機制仍不清楚。Ca2+是最著名的充當第二信使的離子,但Na+的作用僅僅是充當膜電位的介質。這裡我們發現Na+作為第二信使,通過調節線粒體內膜的流動性來調節OXPHOS功能和活性氧的產生。
  • 述評丨Th17輔助T細胞和調節T細胞(Tregs)可能共同參與克羅恩病發病機制
    免疫細胞在炎症過程中的趨化性,主要受兩方面因素控制:整合素α4β7控制T細胞向腸黏膜的遷移和「歸巢」過程,整合素α4β7及其配體(MAdCAM1)之間的相互作用,有助於T細胞滲透到局部腸道組織中,引起腸道炎症。
  • Science:低氧環境可緩解致死性線粒體疾病
    對線粒體功能障礙的細胞來說,低氧環境可能會更適宜它們生存和維持「正常」工作。目前這一實驗結果僅來自體外細胞實驗,斑馬魚和小鼠模型實驗。從實驗結果來看,對一些罕見但致命的疾病來說,低氧治療可能會提供一些幫助。首先,科研工作者使用一種常用的CRISPR DNA編輯技術,在細胞中把在線粒體疾病中出現變化的18,000個基因敲除掉。
  • Cell|表觀基因組的代謝調控驅動致死性小兒室管膜瘤
    >2020年5月22日,來自加拿大患病兒童醫院的Kulandaimanuvel Antony Michealraj等在Cell上發表了題為「Metabolic Regulation of the Epigenome Drives Lethal Infantile Ependymoma」的研究文章,該研究通過對PFA型室管膜瘤的組織及原代細胞進行代謝組學及表觀組學等相關研究,揭示了PFA型室管膜瘤在低氧條件下能夠保持生長
  • 宏觀因素驅動 股指迎來春天
    來源:期貨日報去年年底,三大股指估值處於極低位置時,我們提出從我國股市的內生條件和外部環境看,2019年上半年是一個關鍵時點,一看宏觀基本面是否繼續下行,二看M1、M2或者政策變化,三看美國股市的調整狀態以及加息情況。
  • 低氧/厭氧產品應用案例——腫瘤免疫治療
    在常氧(21%O2)和低氧(1%O2)條件下培養突變型和對照型CTL 細胞(圖F),當CD8+T 細胞分化為效應細胞時,缺乏HIF-1a 的CD8+T 細胞,表現出糖酵解代謝相關基因的表達受損(圖G)。
  • Nature:蛋白Tox是慢性感染期間產生和維持T細胞衰竭的關鍵因子
    這個稱為T細胞衰竭(T-cell exhaustion)或功能障礙(T-cell dysfunction)的過程通過表觀遺傳強化的基因調控變化表現出來,這些變化降低細胞因子和效應分子的表達,並上調程序性細胞死亡1(PD-1)等抑制性受體的表達。到目前為止,誘導和穩定化功能障礙的T細胞(也稱為衰竭性T細胞)的表型和功能特徵的潛在分子機制仍然是不明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