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蛋白Tox是慢性感染期間產生和維持T細胞衰竭的關鍵因子

2021-01-20 生物谷

2019年6月18日訊/

生物谷

BIOON/---細胞毒性T細胞是對病毒感染和惡性

腫瘤

產生保護性免疫反應的必需調節物,並且是免疫治療方法的關鍵靶標。然而,長期暴露於同源抗原通常會削弱T細胞的效應能力並限制它們的治療潛力。這個稱為T細胞衰竭(T-cell exhaustion)或功能障礙(T-cell dysfunction)的過程通過

表觀遺傳

強化的基因調控變化表現出來,這些變化降低細胞因子和效應分子的表達,並上調程序性細胞死亡1(PD-1)等抑制性受體的表達。到目前為止,誘導和穩定化功能障礙的T細胞(也稱為衰竭性T細胞)的表型和功能特徵的潛在分子機制仍然是不明確的。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弗賴堡大學和美國聖猶大兒童研究醫院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報導衰竭性T細胞群體的產生和維持需要胸腺細胞選擇相關高遷移率群盒蛋白(Tox)。Tox由高抗原T細胞受體刺激誘導,並且與慢性淋巴細胞性脈絡叢腦膜炎病毒(Lymphocytic choriomeningitis virus, LCMV)和人C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期間的「衰竭」表型的存在相關。相關研究結果於2019年6月17日在線發表在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TOX reinforces the

phenotype

and longevity of exhausted T cells in chronic viral infection」。

圖片來自CC0 Public Domain。

這些研究人員發現移除Tox蛋白的DNA結合結構域降低PD-1表達,增加了細胞因子產生,並且導致更具多功能性的T細胞表型。這些接受這種移除的T細胞初始時介導增強的效應功能並引起更嚴重的免疫病理學反應,但是最終它們的數量大量下降,特別是在自我更新的Tcf1陽性T細胞亞群中。

總之,這些研究人員確定Tox是在慢性感染期間T細胞功能障礙正常進展和維持衰竭性T細胞的關鍵因子,而且他們還記錄了CD8 T細胞的效應功能內在抑制和免受免疫病理學反應之間的關聯性。(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Francesca Alfei et al. TOX reinforces the phenotype and longevity of exhausted T cells in chronic viral infection. Nature, 2019, doi:10.1038/s41586-019-1326-9.

相關焦點

  • Nature:揭示蛋白TOX是腫瘤特異性T細胞分化的關鍵調節因子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威爾-康奈爾醫學院研究生院和範德堡大學醫學中心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鑑定出作為一種核因子,胸腺細胞選擇相關高遷移率群盒蛋白(Tox)是腫瘤特異性T細胞分化的關鍵調節因子。
  • 科學家揭示慢性感染過程中早期前體T細胞的功能
    科學家揭示慢性感染過程中早期前體T細胞的功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25 14:39:22 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Axel Kallies和Daniel T.
  • 《Nature》報導T細胞功能調控的關鍵轉錄因子
    T細胞是適應性免疫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 它們在病菌感染中被功能活化, 參與宿主防禦, 但是遇到自身抗原或者在慢性感染和腫瘤微環境中本研究通過轉錄組及表觀組學手段,發現功能缺陷的T細胞 [Dysfunctional T cell], 包括免疫耐受T細胞 [Tolerant T cell] 和慢性感染和腫瘤微環境導致的耗竭T細胞 [Exhausted T cell], 都特異性穩定高表達轉錄因子NR4A1。NR4A1對於自身免疫疾病和腫瘤免疫都起著關鍵負調控作用。
  • T免疫細胞衰竭會引起腫瘤細胞逃逸
    慢性感染或癌症的一個關鍵特徵是T細胞持續接觸抗原,高抗原負載和長時間的抗原暴露都會導致更嚴重的T細胞衰竭。在急性感染過程中,TGF-β作為效應功能的負調節因子,通過抑制T-bet上調促凋亡因子Bim。在慢性病毒感染期間,TGF-β的表達和/或下遊SMAD2激活是Tex細胞的特徵。
  • Nature Immunology | 重大進展!黃波團隊發現IL-2促進T細胞衰竭
    儘管已鑑定出幾種調節T細胞衰竭的轉錄因子,但尚不清楚觸發CD8 + T細胞進入衰竭狀態的分子機制。5-HTP隨後激活了AhR核易位,導致抑制性受體的協同上調以及細胞因子和效應分子的產生的下調,從而使T細胞在腫瘤微環境中功能失調。該分子途徑不僅存在於小鼠腫瘤模型中,而且還存在於患有癌症的人中,從而將IL-2鑑定為T細胞衰竭的新型誘導劑。
  • 今日《自然》子刊:科學家破譯慢性B肝病毒感染的關鍵因素,離治癒...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科學家鑑定出一組蛋白質,破譯了病毒生命周期中的一個關鍵問題,為治療慢性HBV感染提供了新的方向。 第一種B肝疫苗在20世紀80年代問世,今天的孩子們在出生時,大多會接種疫苗來避免HBV感染。儘管疫苗可以有效地預防新的感染,然而對於已存在的慢性感染,疫苗的幫助有限。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估計,全球目前至少有2.57億人為HBV攜帶者,在東南亞地區疾病負擔尤其嚴重。
  • Nature子刊:這個轉錄因子可維持T細胞「殺手」特性
    這類藥物可以用來治療自身免疫疾病或者類似愛滋病的病毒感染。在抵抗感染和疾病的戰鬥中,T淋巴細胞是人體的第一道防線。T淋巴細胞不但能夠找到和殺死受到感染的細胞,還能夠製造抗體,自動消滅癌細胞,並且記住人體幾十年前遇到過的病菌。然而,這些T細胞有時會成為入侵者的圍攻目標。當自免疫疾病或病毒感染攻擊人體時,它們通過殺死T細胞,擾亂它們的功能或者導致T細胞種類的不平衡來促進自身的發展。
  • 中國科學家揭示調節T細胞衰竭的關鍵激酶
    內源性或轉移的細胞毒性T細胞是抗腫瘤免疫的基本介質,持續的抗原暴露會使T細胞逐漸變成衰竭狀態。了解如何防止T細胞衰竭,從而擴展其功能是目前免疫腫瘤學中最緊迫的問題之一。
  • 原來T細胞會「衰老」 中國科學家揭示調節T細胞衰竭的關鍵激酶
    內源性或轉移的細胞毒性T細胞是抗腫瘤免疫的基本介質,持續的抗原暴露會使T細胞逐漸變成衰竭狀態。了解如何防止T細胞衰竭,從而擴展其功能是目前免疫腫瘤學中最緊迫的問題之一。造血祖細胞激酶1(HPK1)是一種免疫抑制調節激酶,也是一種T細胞受體(TCR)的負調節因子,會破壞TCR信號複合體的穩定性。
  • 原來T細胞也會「衰老」,中國科學家揭示調節T細胞衰竭的關鍵激酶
    現通過進一步檢測MAP4K1與腫瘤浸潤性T細胞中的其他抑制性受體的相關性發現,不同癌症患者的MAP4K1與T細胞衰竭信號(CD3E、TIGIT、PDCD1、CTLA4、HAVCR2和LAG3)呈正相關,而檢測患者腫瘤標本中抑制受體和HPK1的蛋白表達時也發現衰竭T細胞中HPK1表達上調。
  • 低氧條件下T細胞衰竭的驅動因素
    低氧條件下T細胞衰竭的驅動因素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6 16:46:04 美國匹茲堡大學Greg M. Delgoffe研究團隊揭示在缺氧條件下持續刺激引起的線粒體應激快速驅動T細胞衰竭。
  • Cell論文詳解在SARS-CoV-2感染和細胞因子休克症候群中,TNF-α和...
    COVID-19、細胞因子和炎症細胞死亡COVID-19是由SARS-CoV-2冠狀病毒引起的。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這種病毒感染已造成120多萬人死亡,另有數百萬人患病。這種病毒感染的特點是血液中多種細胞因子水平升高。這些小分子蛋白主要由免疫細胞分泌,以確保產生限制這種病毒的快速反應。一些細胞因子也會引發炎症。
  • Nature:揭示兒茶酚胺在免疫治療過程中引發細胞因子風暴機制
    但是,這類免疫療法的一個普遍問題是發生了嚴重的炎症反應,即細胞因子風暴(cytokine storm)。在細胞因子風暴中,稱為細胞因子的蛋白的水平異常高。這會導致發燒,低血壓,心臟問題,並在某些情況下導致器官衰竭和死亡。因此,人們非常有興趣了解細胞因子風暴形成的內在機制,以便開發阻止它的方法,同時不會改變抗癌治療的療效。
  • Nature:神經元如何維持它們的細胞身份?答案在Myt1l蛋白
    2017年4月8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神經元極力地抑制與非神經元細胞(皮膚細胞、心臟細胞、肺細胞、軟骨細胞和肝細胞)類型相關的基因表達來維持它們的細胞身份。
  • B肝先天性開發新藥和一系列研發靶點
    在2021年前,科學家還發現涉及銜接蛋白、蛋白激酶(ERK、JNK、p38)、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和PI-3激酶的重要信號,再加上各種TFs,如幹擾素調節因子3、5或7(IRF3、5或7))、核因子κB(NF-κB)和活化蛋白1(AP-1),它們都在介導過程中,起主要作用病原體相關的配體和TLRs結合反應。
  • Nature:幹細胞關鍵蛋白Nanog作用新解
    University of Edinburgh生命科學學院,幹細胞研究院,劍橋大學威爾卡姆幹細胞研究信託中心(Wellcome Trust Centre for Stem Cell Research)等處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長期以來被認為是維持胚胎幹細胞多潛能(pluripotency)和促進分化的必要因子:Nanog蛋白實際上也許並沒有這麼重要,這一幹細胞調控因子的作用轉變給幹細胞研究領域提出了新的觀點
  • 《自然》:科學家找到了維持造血幹細胞的關鍵因子
    研究小組鑑定出了人類血液幹細胞的關鍵調節因子,激活後可以顯著提升血液幹細胞在體外的自我更新能力。可移植的血液幹細胞增多,意味著白血病等血液癌症、諸多遺傳性血液疾病的治療有望在將來得到極大改善。血液幹細胞,也叫造血幹細胞。
  • 外周T細胞耐受:T細胞生命旅程中的檢查點
    靜止也是一個活躍的過程,它將T細胞維持在細胞周期的G0期,維持較小的細胞大小,確保較低的細胞代謝,並阻止效應器功能的發展。靜止在克隆選擇中起著關鍵作用,確保結合特定抗原的大部分細胞受到抑制,並限制克隆向高親和力克隆的擴展。  許多參與T細胞靜止的分子效應器已經被鑑定出來,它們控制著一系列不同的生物途徑。
  • Nature又放毒了,記憶T細胞居然起源於效應T細胞(2篇Nature重磅推出)
    通過利用長壽命記憶T細胞「記住」以前遇到的特定微生物並對病原體重新暴露產生快速反應的能力,疫苗接種大大減少了傳染病的死亡。了解如何建立和維持免疫記憶可以為改進疫苗的設計提供參考。 Akondy等【1】和Youngblood等【2】揭示了產生記憶T細胞的細胞群,以及記憶T細胞群如何演化。幼稚T細胞是那些以前沒有對病原體作出反應的細胞。當它們識別出病原體時,它們迅速分裂並表達分子。這些反應細胞被稱為效應T細胞(更具體地說,是一種稱為細胞毒性T細胞的效應細胞),它們可以遷移到炎症組織並殺死感染的細胞【3】。
  • Nat Immunol:在慢性病毒感染期間,殺傷性T細胞引發惡病質產生
    為了了解感染如何促進惡病質產生,這些研究人員研究了一種業已確定的病毒感染模型:感染淋巴細胞脈絡叢腦膜炎病毒(lymphocytic choriomeningitis virus, LCMV)的小鼠,這種病毒是一種齧齒動物傳播的病原體,也可以感染人類。他們觀察到,在接觸這種病毒後的一周內,這些小鼠便表現出人類惡病質患者的症狀:它們移動得更少,體重減輕了20%,部分肌肉和脂肪組織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