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氯化鉀
本文為作者授權醫脈通發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呼吸衰竭是指各種原因引起肺通氣和(或)換氣功能嚴重障礙,使靜息狀態下亦不能維持足夠的氣體交換,導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進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變和相應臨床表現的症候群。
其中對於呼吸衰竭的診斷我們要留意的是:1)患者處於海平面;2)患者在靜息狀態下;3)呼吸空氣的條件下。原因在於高原地勢氧氣是比較稀薄的(濃度低於海平面的21%),所以在高原地勢氧分壓可低於海平面。當患者處於煩躁或者應激狀態的時候,氧耗明顯增加亦不能使用該診斷標準。
在臨床上很多醫學生比較容易忽略的一個點就是,使用這個診斷標準患者必須在吸空氣的狀態下,但臨床上通常進行血氣分析的時候患者已經在吸氧的狀態,這時候我們看到血氣分析的結果氧分壓可能是大於60mmHg,甚至正常的。但這個時候是否可斷定患者不存在呼吸衰竭呢?答案是不能的。這時候我們要利用氧合指數這個概念。
氧合指數:PaO2/FiO2。我們可以進行計算當吸空氣的情況下,FiO2為21%,呼吸衰竭診斷標準為PaO2<60mmHg,PaO2/FiO2=60/21=285.7mmHg,就是說當患者在吸氧時,通過氧合指數的計算<285.7mmHg可認為存在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中常見病因有氣道阻塞性病變,其中有一個就是氣道分泌物的阻塞。這常見於老年呼吸疾病的患者,特別在重症監護室中常可出現患者痰堵導致肺通氣不足,氧合指數明顯下降等,但如果進行及時吸痰排痰後,患者氧化可明顯好轉,氧分壓甚至可達到正常水平,這一過性的通氣功能障礙是否能診斷為呼吸衰竭呢?
下面有一個相關的病例:患者為83歲的老年男性,因帕金森病累及口咽部肌肉導致患者吞咽以及排痰能力減弱,患者出現肺部炎症存在明顯痰鳴音,但患者肺部感染症狀不嚴重,感染指標升高不明顯。治療過程中患者出現氣促、呼吸困難、氧飽和度下降等情況,當時查血氣結果如下:
根據患者病史,患者肺部感染情況並不嚴重,出現這種情況原因多為痰堵所致,予以拍背並且輔助排痰後,患者氣促症狀以及呼吸困難症狀明顯緩解,氧飽和度上升至97~99%。經治療後複查血氣結果為:
我們可以看到當出現痰堵的情況時,患者吸氧狀態下PaO2為41mmHg,氧合指數為41/0.41=100mmHg,經輔助排痰後,患者症狀明顯緩解,氧飽和度上升,動脈血氣氧分壓141mmHg,氧合指數為141/0.41=343.9mmHg。那我們是否可進行呼吸衰竭的診斷呢?
我們看回到呼吸衰竭的定義,病因導致的低氧伴(不伴)高碳酸血症所引起的生理功能的變化。肺部的生理功能包括:肺通氣、氣體交換、氣體運輸以及內呼吸。上呼吸道梗阻是呼吸衰竭的誘導因素之一,痰堵導致通氣功能障礙,機體氧合能力下降這已經是引起肺生理功能的變化(可能是短時間的),而且吸痰排痰是一個治療的手段,經治療後氣道堵塞緩解了,氧合改善了,這就是一個治療後的狀態,在治療前也是符合呼吸衰竭的診斷的。當然這只是本人的見解,歡迎指出糾錯。
參考:
[1]內科學教材第九版
[2]呼吸病學第二版
[3]呼吸衰竭_殷凱生主編2011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