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吳朝香 通訊員 吳玲瓏 曹露婷
11月18日是第19個「世界慢阻肺日」,今年「世界慢阻肺日」的主題是「改善慢阻肺生活,無論何人與何地」。吸菸、空氣汙染等因素引發多種肺部疾病問題,其中我國慢阻肺患者人數在9000萬~1億左右,肺部結節患者人數為1億2千萬左右。
為助推健康浙江,倡導健康生活,幫助大家提高對慢阻肺及肺結節等肺部疾病的認識,今天下午,浙江醫院副院長、呼吸內科黃勍棟主任醫師帶領呼吸內科、腫瘤科、乳腺外科、放射科、心血管內科、胸外科、風溼免疫科、耳鼻咽喉科、健康管理中心等多位浙江醫院專家走進隨園嘉樹老年公寓,舉行大型義診活動。
黃勍棟在致辭中表示,在我國,40歲以上人群中慢阻肺患病率已達13.7%,患者就醫明確診斷前知曉自己患此病的比例僅為2.6%,慢阻肺患者第一次住院後3.6年內的死亡率高達50%。作為一種發病率高、隱蔽性強、病死率高的疾病,早診斷早發現早治療是關鍵。浙江醫院66年來持續守護著大眾健康,兩年前跨入兩院區時代,醫院也以嶄新的活力「為大眾健康全力以赴」。今後,浙江醫院專家將更多地走出醫院,走進社區、學校、養老院等,回報廣大群眾對醫院的厚愛和支持,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助力健康浙江建設。
黃勍棟致辭
肺結節聯合門診專家出手
「醫生來到我眼前」
「太方便了,本來我還在等我女兒有空帶我上醫院,這下醫生來到我眼前了!」 78歲的陳阿姨(化名)拿出今年、去年的胸部CT,黃勍棟、放射科副主任馮越主任醫師、胸外科副主任陳小烽副主任醫師現場聯合坐診,給她吃了顆「定心丸」:微小結節基本無變化,建議定期複查。
陳阿姨去年第一次查出肺結節,聽說嚴重了就是肺癌,著實被嚇得不輕,幾天幾夜沒睡好覺,相信很多患者在第一次拿到肺結節的診斷時也是如此寢食難安。「肺結節不糾結,」黃勍棟說,「發現肺結節後,建議專科就診,根據結節大小、密度、隨訪變化來確定進一步診治方案,最好在同一家醫院檢查以便於影像資料動態對比。」
黃勍棟《肺結節 要糾結?》
浙江醫院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出「肺結節聯合門診」,這種高效、優質的「一站式」診療服務,不僅免去了患者在多個科室間來回奔波、反覆排隊候診而耗費的大量精力和財力,更重要的是多學科專家討論後提供了最優診療方案,還可以根據患者有無其他伴隨疾病等情況,邀請其他專科醫生共同會診。「在醫院進行診治的患者,還可以享受到浙江省抗癌協會授牌的首家省級醫院肺癌診療一體化中心(iLCC)的全程貼心醫療服務。」黃勍棟說。
「世界慢阻肺日」,也來談談肺結節與慢阻肺之間的關係。黃勍棟表示,正常來講,肺結節與慢阻肺沒有必然聯繫,但是患有慢阻肺的患者出現肺結節,診治方案更應關注肺功能的狀態,強調慢阻肺的規範治療。對症養肺,自由呼吸,大家一定要重視自己的肺部健康。
呼吸內科黃勍棟,放射科馮越義診中
胸外科陳小烽義診中
把這個病當咽喉炎
到醫院時已經呼吸衰竭
一直以為是咽喉炎,還吃了那麼多消炎藥。」不久前從浙江醫院出院的68歲張大爺(化名)說起自己的病情還有些懊悔。40年煙齡的他,多年前就開始咳嗽咳痰,隨後也出現胸悶氣短的情況,但這些都沒有讓他重視。直到半個月前耐力下降而難以自理時才來就醫,最終確診為慢阻肺。但由於誤診時間長,張大爺已經從單純的慢阻肺合併了呼吸衰竭,還有肺源性心臟病,萬幸的是,接受正規診療後,就出院回家了。
浙江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主持工作)唐婷玉主任醫師現場分享了這個病例,她說,慢阻肺患者知曉率很低,臨床中,尤其明顯的是患者對於慢性支氣管炎和慢阻肺的認識存在一定誤區。慢性支氣管炎,特別是菸民,經常早上起來和晚上的時候要咳嗽咳痰。慢阻肺是在咳嗽咳痰症狀之外出現持續性的氣流受限,活動後呼吸困難,可以通過肺功能檢查來確認。
唐婷玉《讓我們一起認識慢阻肺》
慢阻肺目前病因還不是很清楚,但寒冷、乾燥、吸菸和環境汙染為導致慢阻肺的危險因素,呼吸困難、慢性咳嗽、咳痰和喘息都是慢阻肺的主要症狀,也是導致體能喪失,生活質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患者常會出現氣短、氣喘和呼吸費力等現象;早期僅在勞力時出現,之後逐漸加重,以致日常活動甚至休息時也感到氣短。
她建議,40歲以上有吸菸史的人群,如有上述的症狀,應當到醫院進行檢查。慢阻肺可防可治,只要在醫生指導下堅持長期規範用藥、戒菸、自我檢測定期隨訪,積極進行康復訓練,就能夠讓患者暢快呼吸。
呼吸內科唐婷玉義診中
「阿姨,您用最大力度吹氣」
便民服務深受好評
「阿姨,您用最大力度吹氣,然後再用最大力度吸氣。」義診現場,醫護人員們忙著給大爺大媽們進行肺功能測試。「您這個肺功能有些下降,您看這數值,您平時上樓肯定會有喘氣困難的現象,咱們得幹預一下了,要不然以後這種現象會越來越明顯。」
血壓檢測
超聲檢查
肺功能檢查
此外,黃勍棟、唐婷玉、浙江醫院呼吸內科(三墩院區)護士長王豔紅分別為老人們帶來《肺結節 要糾結?》《讓我們一起認識慢阻肺》《新冠疫情下的自我防護》的科普講座。活動還為老人們提供免費測血糖、免費測血壓、肺功能檢查、可攜式乳腺超聲等服務,獲得現場一致好評。
王豔紅《新冠疫情下的自我防護》
相關連結
一般來講,30歲以上人群肺功能將會逐步下降,而吸菸人群引發慢阻肺的機率大大超過普通人群,男女患病比例接近2:1,因此控煙是預防慢阻肺的重要手段。
此外,秋冬季節天氣驟變,溫差較大,極容易引致慢阻肺患者的病情加重,針對免疫力低下的老年群體,接種相關流感,肺炎疫苗,有助於提高免疫力,一定程度上預防慢阻肺的發生及發展。
除了專科醫生應當加強對慢阻肺的診斷,做好宣傳工作外,患者自身應當提高對慢阻肺的重視程度,積極配合醫生進行藥物治療,呼吸操訓練等,有效延緩肺功能的持續下降。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