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歲壯小夥發燒咳嗽不當回事 9天後呼吸衰竭住進了浙二ICU

2020-12-04 浙江新聞

  流感

  得了流感不要高估自己的抵抗力

  千萬別把甲流不當回事!記者昨天從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了解到:1月下旬至今,浙醫二院急診ICU(解放路院區)接診了8例甲流重症患者,最大的89歲,最年輕的23歲;1月24日至2月13日,浙醫二院綜合ICU(濱江院區)接診了13例甲流重症患者,最大的86歲,最年輕的40歲。

  分析這21例甲流重症患者,浙醫二院急診醫學科主任張茂主任醫師、浙醫二院綜合ICU主任黃曼主任醫師說,有三個共同的特點:1.喜歡硬扛,出現症狀沒有及時到醫院就診;2.感染病毒後,沒能接受及時、有效的治療;3.關於流感的防範意識較為薄弱。

  得了流感 不要高估自己抵抗力

  38歲壯小夥發燒咳嗽不當回事

  9天後呼吸衰竭住進了ICU

  在8例甲流重症患者中,38歲的小陳(化名)讓張茂主任印象最深刻。

  「小夥子,中等身材,家住外地,在杭州工作,平時身體還可以,沒有基礎疾病。」張主任說,「那天(1月29日)他因氣急得厲害,呼吸困難急診入院。入院後,我們一查發現,他出現了嚴重的大白肺,雙肺差不多90%的面積都是白的,高燒39.5℃。結合小陳有咳嗽、喉嚨痛等流感樣症狀,我們當即考慮他可能感染了流感病毒,於是馬上將他隔離了起來,並同步採樣,上抗病毒藥物。」

  第二天一早,小陳被確診為甲流。

  詢問病史後,張主任了解到,早在9天前小陳就出現了高熱、咳嗽、渾身酸痛、乏力等症狀,但誤以為只是普通的感冒,並沒有引起重視。過去的9天,小陳的治療過程大致如下——

  1月20日-23日:小陳在家附近的藥店買了些感冒藥,每天按照說明書吃。然而,症狀並沒有改善,體溫仍在38℃左右。

  1月24日-26日:前往當地社區醫院就診,考慮到小陳高燒不退,醫生建議掛鹽水。其間,小陳的體溫下來過,但沒多久又上去了,且乏力、渾身酸痛的症狀仍存在。

  1月27日-28日:隨著病情的進一步加重,小陳在家人的建議下前往某市級醫院就診。此時,小陳的體溫又上去了,一度高達39.5℃,並開始出現胸悶、氣急,呼吸困難等症狀。

  1月29日上午:小陳被120救護車送進浙醫二院急診室。

  經過7天的全力搶救,小陳呼吸功能逐漸恢復;9天後順利脫機拔管,11天後轉到了普通病房,15天後順利出院。

  在浙醫二院的15天,小陳經歷了生死的考驗,回想起來一直心有餘悸。然而,直到小陳出院,他的家人始終不明白,為什麼感冒會這麼嚴重?

  「因為小陳患的不是普通的感冒,而是甲流。雖然,總的來說,流感以輕型病例為主,大多數患者也有自愈的可能,但這並不意味著就可以不拿流感當回事。

  「每年臨床上,因流感誘發重症肺炎、腦膜炎、心肌炎的患者並不少見。」張主任說,得了流感究竟是自愈,還是會進展為重症,甚至死亡,這取決於病毒的特點,也與患者自身的體質有關,但我們並不知道自己所感染的病毒有多少,毒力有多強,也很容易高估自己的抵抗力。此時,不要抱有僥倖心理顯得尤為重要。

  出現流感症狀千萬不要硬扛

  78歲大爺自以為「久病成良醫」

  流感住院還溜回家結果昏迷休克

  俗話說,久病成良醫,但躺在浙醫二院綜合ICU的李大爺(化名)卻吃了這個「虧」。

  「老爺子(李大爺)的經歷和《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中的嶽父很像。」黃曼主任說,李大爺,78歲,中等身材,體形偏瘦,本身「底子」(身體)就不是很好,有支氣管炎、高血壓,常年吃藥。

  半個多月前,李大爺突發咳嗽、喉嚨痛等症狀,因為老爺子身體向來不大好,家人就在第一時間帶他去當地醫院就診。入院後,結合李大爺的症狀,首診醫生建議先抽血,結果被李大爺拒絕了,他說,他自己的身體他了解,就是個感冒而已,沒必要抽血,開點感冒藥就可以了。

  吃了幾天的感冒藥,李大爺的症狀並沒有緩解,還越咳越厲害,但他仍沒有引起重視,而是根據自己的經驗去配了些中成藥。李大爺的症狀持續加重,並出現了高熱的情況。家人感覺情況不對,再次陪他去當地醫院就診,這次當地醫院建議住院治療。李大爺是個固執的人,怎麼也不肯住院,直到家人同意他晚上回家住,他才答應住院。

  讓家人意外的是,住院後李大爺的病情還在加重,體溫一直退不下來,整個人的精神狀態也越來越差,並出現了呼吸困難、胸悶、氣急等症狀。為此,家人決定轉院。

  一個星期前,李大爺轉到了浙醫二院濱江院區,黃主任清楚地記得他當時入院時的情景。

  「老爺子的情況很嚴重,人已經昏迷休克了;血壓不穩,要靠升壓藥才能維持;呼吸功能衰竭,已經上了呼吸機;C-反應蛋白質是正常人的10倍多;肺部有毛玻璃樣改變,且雙肺有瀰漫性滲出。」黃主任說,進一步詢問病史後,她發現在李大爺患病期間,他的孫子也出現了發燒咳嗽等症狀,三四天前查出甲流。雖然祖孫倆平時接觸不多,但他們祖孫三代是住在一起的。

  很可能是流感誘發的重症肺炎。確定方向後,黃主任立即對李大爺進行抗病毒治療,並進行了流感病毒檢測(咽拭子+肺泡灌洗),第二天檢查結果證實了黃主任的判斷。

  昨天,李大爺已脫離了生命危險,黃主任預計再過兩三天他就可以轉普通病房了。雖然,經過積極搶救李大爺轉危為安,但再分析他的病情,黃主任頗為感慨,她說,說實話如果他要是再晚來一兩天,很可能就沒希望了。

  流感一大特點

  有死亡的風險

  因流感死亡並不稀奇。這句看上去有些冰冷的話卻真實地道出了流感的一大特點——有死亡的風險。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的數據:在全世界範圍內,流感每年造成300萬到500萬嚴重病例,並且有291000至646000人死亡。

  病死率是衡量流感嚴重程度的指標之一。2009年流行的甲流,病死率是0.2‰,即10000人裡可能有2個死亡病例,與其他疾病相比可能並不高,再回顧1918年西班牙流感大流行期間,病死率卻達到了2%,是100倍。公眾對「流感致死」的感受並不強烈是因為流感重症的比例確實不是很高,可具體到個人那卻是百分之百,對家庭和個人都是沉重一擊。

  六個提醒

  1.流感≠普通感冒 早診早治是關鍵

  「流感和普通感冒有一個明顯的區別,流感的症狀往往是全身性的,且進展快,持續時間長。」黃曼主任說,此時,患者應及時做個病毒檢測,以便第一時間確診,而不是硬扛,尤其年老體弱本身有基礎疾病的人。

  平時身體特別好的患者也不能掉以輕心。面對流感人體有個「防禦牆」,當病毒以不可阻擋之勢聚集起來時,就會引發來自免疫系統的強烈反應。為消除威脅,免疫系統散發出大批大批的白細胞、抗體和炎性分子。T細胞會攻擊並摧毀窩藏病毒的組織,尤其會攻擊病毒經常「佔據」的呼吸道和肺。此時,若患者的免疫系統的反應太強烈,機體在摧毀病毒的時候,也會將好的組織摧毀,臨床稱之為「細胞因子風暴」,這就是為什麼那些平時挺壯的人,「中招」後,也會進展為重症的原因。

  「預防流感進展為重症的關鍵在於早診早治,這點對誰都適用。」張茂主任說。

  2.對付流感,打疫苗!打疫苗!打疫苗!

  省疾控中心監測顯示: 2018年1月29日至2月4日(第5周),浙江16家流感監測哨點醫院共報告流感樣病例15342例,流感樣病例報告呈下降趨勢。從流行的流感毒株型別上看,目前優勢毒株已從1月初的乙型流感(Yamagata系)轉換為甲型H1N1流感。

  省疾控中心強調,不論是成人還是兒童,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的最有效措施。推薦每年9至11月份由公民自費並自願進行流感疫苗接種。

  《加拿大約克郡教育局致家長信》中也強調,疫苗在健康人群(包含成人和兒童)中的預防率可達70%-90%;6個月以上的所有人群最好都能每年接種流感疫苗,錯過流感季也可以注射。

  3.外出回家洗手洗臉換衣服

  正確洗手是預防疾病傳播的最有效方式,以下5種情況時要洗手:準備食物和吃東西前;從公共環境回家後;和生病的人有互動後;上廁所後;咳嗽、打噴嚏和擤鼻子後。每次洗手都要遵循6步洗手法,每次洗手時間要持續15秒以上;還有一個小建議:如果家裡有病人,建議洗手後用一次性紙巾代替毛巾來擦乾手,如果使用毛巾,每天都要清洗替換3-4次。

  外出回家最好也能洗洗臉,換換衣服。

  4.一旦出現感冒症狀,戴上口罩馬上去醫院。在家也建議戴口罩,勤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5.不要頻繁轉院,以免治療中斷或感染耐藥菌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呼吸科主任陳志敏教授說,對流感病人來說,頻繁轉院可能會影響疾病的診斷,耽誤時間,錯過早期幹預的時機。此外,轉院途中也會讓患者更勞累,從而加速疾病的進展。

  無論是成人還是孩子,出現感冒發燒症狀後,如果懷疑有感染流感的可能,首先要做的是明確診斷,一旦確診是流感,48小時內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抗病毒藥物,可以減輕症狀,縮短病程。

  及時確診是流感,在症狀穩定、用藥後病情得以控制的情況下,在普通的醫院治療就可以。但一旦發現病情有快速加重的趨勢,或患者有嚴重的基礎疾病,比如先天性心臟病的患兒、心臟功能不好的人群,感染流感病毒後,則應該考慮得更全面些,最好到搶救能力較強的大醫院治療。

  6.一旦證實是流感,一定要休息好,最好與家人隔離

  陳志敏教授說,通常6個月前的小寶寶與外界接觸的機會少,流感病毒往往是通過家人的接觸傳染引起的,因此要提醒有小寶寶的家庭:(1)家中成人感染流感時,應避免近距離接觸兒童。(2)家有兩個及以上的孩子,如果有一個感染流感時,應儘可能有相對固定的1名家庭成員照顧患兒並注意加強個人防護。近距離接觸患者時,應戴口罩;其他家庭成員應儘量減少與流感患兒的接觸機會。

  

相關焦點

  • 感冒三四天,5歲娃進了ICU並且腦壞死!警惕這4大奪命併發症
    但最近,一個5歲的小孩在一次「感冒」後,卻進了ICU!這是怎麼回事?住院後小莉反覆發燒,最高時燒到了40℃以上,而且她的意識越來越差,最後進入昏迷狀態,媽媽怎麼叫她都沒有反應了。Day 3發燒第三天,小莉轉院到了深圳市兒童醫院,住進了重症監護病房(PICU)。
  • 「咳嗽咳痰」當咽炎,68歲「老煙槍」到醫院時已呼吸衰竭……
    呼吸內科黃勍棟,放射科馮越義診中胸外科陳小烽義診中把這個病當咽喉炎到醫院時已經呼吸衰竭一直以為是咽喉炎,還吃了那麼多消炎藥。」不久前從浙江醫院出院的68歲張大爺(化名)說起自己的病情還有些懊悔。40年煙齡的他,多年前就開始咳嗽咳痰,隨後也出現胸悶氣短的情況,但這些都沒有讓他重視。直到半個月前耐力下降而難以自理時才來就醫,最終確診為慢阻肺。但由於誤診時間長,張大爺已經從單純的慢阻肺合併了呼吸衰竭,還有肺源性心臟病,萬幸的是,接受正規診療後,就出院回家了。
  • ...全身10個臟器功能衰竭,入住ICU70天後奇蹟般轉危為安
    我經常做夢夢到自己躺在病床上,睜開眼,發現這就是現實,這樣的日子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望到頭……」回憶起在ICU裡為數不多意識清醒的時光,28歲的吳越(化名)神情略帶恍惚,直到抬起頭看到陪伴在床前的父母,才仿佛被拉回現實,臉上終於露出了笑容。
  • 6歲男童一直發燒咳嗽不止,醫生從他肺部取出一棵「人參」
    近日,江蘇省連雲港市 6 歲男孩童童(化名)因為一直發燒,咳嗽不止,被家人帶到連雲港婦幼保健院兒童哮喘科。醫生經診斷,孩子患上了塑型性支氣管炎,經纖維支氣管鏡術灌洗,醫生從孩子肺部取出一段條索狀分泌物,放入生理鹽水中展開,就像一顆小人參,這也是導致孩子久治不愈的元兇。經過處理,孩子的病情逐步緩解。
  • 宿遷老人患「鸚鵡熱」 呼吸衰竭差點上了ECMO
    突然發熱、咳嗽,迅速發展成重症肺炎,在醫院重症監護室治療了大半個月,其間一度呼吸衰竭,生命垂危……幸運的是,在江蘇省中醫院急診科醫護人員的精心救治下,終於康復出院。年過八旬的李大爺怎麼也想不到,自己在鬼門關上轉了一圈,驚心動魄的背後,竟然與鳥類親密接觸有關。
  • 六旬老人中暑致六器官衰竭 緊急住進ICU
    躺在醫院ICU病床上的這位病人名叫彭玉英,今年65歲。省直中醫院內科ICU主任彭祝軍:「六器官衰竭,一般來說五個器官衰竭,救治機率就很低了。」肺部感染,高燒燒到40度一直降不下來,內部器官功能紊亂,面對這樣棘手的病情,省直中醫院內科ICU制定了一套救治方案。爭分奪秒的搶救,讓昏迷了三天的彭玉英終於睜開了眼睛。目前她的生命體徵基本平穩,只有腎功能和腸胃功能暫時還在恢復中。
  • 吃小龍蝦後住進ICU,橫紋肌溶解是怎麼回事?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吳敏霞的老公叫張效誠,張效誠獨自吃了3斤小龍蝦,然後身體出現乏力和發燒症狀,在排除了感染新冠病毒的情況下後來去醫院檢查得知肌酸激酶飆升,得知是發生了一種叫「橫紋肌溶解症」的疾病,結果直接住進ICU。因為病情相對嚴重,吳敏霞作為患者家屬還為此籤署了病危通知書。 什麼是橫紋肌溶解?
  • 深圳女子家中養鸚鵡,患上「鸚鵡熱」住進ICU險喪命
    南都訊 記者李榕 深圳一女子出國旅行回來竟然由120直接送到了醫院,一度病情危重住進了ICU。原來,她患上了罕見的「鸚鵡熱」,好在中山大學附屬第八醫院(以下簡稱中大八院)準確判斷,及時救治才逐漸穩定。
  • 當心引發呼吸衰竭
    當心引發呼吸衰竭 「易呼益吸·關注呼吸健康」大型普查活動幫你揪病根   59歲的葉先生5月初突然出現咳嗽咳痰的症狀,之後自己買了點兒藥吃吃停停,咳嗽咳痰也時好時壞。
  • 5歲女童"發燒"三天住進ICU:腦壞死 連爸媽都認不出
    感冒本來不是什麼非常嚴重的疾病但最近,一個5歲的小孩在一次「感冒」後,卻進了ICU這是怎麼回事?5歲娃「發燒」三天進了ICU上了呼吸機Day 1從幼兒園回來後,5歲的小莉(化名)老說冷,加了衣服也不管用。
  • 小夥飯後不適莫名鎘中毒 昏迷不醒多器官出現衰竭
    一頓普通的自助餐後,廣州小夥麥峻彬從最初的胃脹到一周後覺得氣喘不已,送院後便昏迷不醒,至今仍在省中醫ICU搶救,生命垂危。診斷書顯示,阿彬被明確診斷為:鎘及其化合物毒性效應及中毒性休克症候群等,多器官出現衰竭。  據醫生介紹,懷疑重金屬鎘是通過食道進入體內,一般而言,「食用」這麼大量的重金屬鎘非常罕見。
  • 科學家確定新冠症狀出現順序:發燒咳嗽肌痛最早 有胃腸道症狀病情...
    發燒和咳嗽經常與各種呼吸系統疾病有關,包括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和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SARS)。但COVID-19發生的時間和上、下消化道的症狀將二者區分開來。「上消化道(如噁心/嘔吐)似乎在到達下消化道之前就受到了影響(例如:與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和非典(SARS)的情況相反。」科學家們寫道。
  • 誤以為咽喉炎 「老煙槍」呼吸衰竭
    不久前從浙江醫院出院的68歲患者張炳坤(化名),說起自己的病情還有些懊悔。40年煙齡的他,多年前就開始咳嗽咳痰,後出現胸悶氣短,但這些都沒有引起重視。直到半個月前耐力下降而難以自理時才來就醫,最終確診為慢阻肺,而且由於誤診時間長,已經從單純的慢阻肺合併了呼吸衰竭,還有肺源性心臟病,幸好最後在接受的正規診療後出院回家。
  • 男子器官衰竭住進ICU,罪魁禍首就是這道"家常菜"!
    就在前不久,「三甲傳真」剛剛分享了一個7歲小女孩一家人(媽媽、弟弟、小女孩)因食用泡發過久的黑木耳,致使全家中毒、多器官衰竭而引發大搶救的病例,
  • 爬山6小時,一22歲男子昏迷進了ICU!這病救治不及時或致死
    趕緊來看看到底怎麼回事!深圳一小夥大熱天爬山6小時最後二十米突然暈倒22歲的小劉(化名)是廣西桂林人,今年大學畢業,7月初剛剛入職深圳一家公司。最近,小劉和新認識的小夥伴組團去爬山徒步,考慮到活動時間長、天氣熱,事先還特意做了準備,買了登山杖、遮陽帽,出發前帶足了水。小夥子年輕力壯,之前在老家也爬過山,對這次徒步充滿了信心。
  • 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親身經歷,不僅肺一個器官衰竭!
    約翰是一名68歲的退休老人,生活在美國[1]。 2020年3月26日,他由於咳嗽和呼吸困難去醫院就診,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顯示為陽性,他當時呼吸衰竭已經嚴重到一定程度,不得不用上呼吸機。
  • 5歲兒子發燒38℃就暈厥?耳溫槍測體溫險出大事
    38.5℃,是孩子發燒的一個臨界點。低於這個體溫,一般物理降溫就行;但高於這個數字,就要適當用一些退燒藥了。  不過如果用耳溫槍來測溫的話,或許你會面臨一個比較尷尬的局面——耳溫槍測出的溫度可能不準。
  • 男子發燒休克,被送進ICU!只因吃飯時沒注意這個
    福建廈門一男子突發寒戰、發燒被緊急送往ICU進行治療而幕後真兇竟然只是……日前記者在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了解到這段時間他們接連救治了好幾例魚刺導致的重症病例最後都是靠全麻手術幾經周折才取出肇事元兇被魚刺卡住,大多數人都不以為意然而,如果處理不當也可能成為致命的兇器!
  • 研究:IL-6可準確預測新冠患者呼吸衰竭 重症「過線」後風險增加22倍!
    研究:IL-6可準確預測新冠患者呼吸衰竭 重症「過線」後風險增加22倍!雖然大多數患者僅出現輕度症狀,但相當一部分患者隨著缺氧的增加而發展為嚴重的疾病,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大量患有嚴重疾病的患者,已經把重症監護能力推向了前所未有的水平。由於病程多變,且缺乏可靠的惡化預測因素,確定可預測呼吸衰竭高風險和需要機械通氣的患者的變量就顯得尤為關鍵。
  • 千萬別不當回事
    手指被蝦刺到 9天後險些喪命上個月月底,廈門64歲的吳大伯在家裡清洗明蝦時,右手大拇指不小心被蝦尾刺到。吳大伯說,當時沒有流血,甚至沒有強烈的疼痛感 …所以就沒當回事,隨後就繼續做飯了。可沒想到幾天後,被刺的大拇指卻開始紅腫化膿, 吳大伯這才擔心有問題。他來到一家私人診所就診,醫生告訴他沒有大礙,當場做了包紮,還開了新癀片,一餐吃三個。回到家後,吳大伯就開始發燒,整個人昏昏沉沉 ,連續幾天都處於昏睡狀態,不僅如此,還出現畏寒、食欲不振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