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為是咽喉炎,還吃了那麼多消炎藥。」不久前從浙江醫院出院的68歲患者張炳坤(化名),說起自己的病情還有些懊悔。40年煙齡的他,多年前就開始咳嗽咳痰,後出現胸悶氣短,但這些都沒有引起重視。直到半個月前耐力下降而難以自理時才來就醫,最終確診為慢阻肺,而且由於誤診時間長,已經從單純的慢阻肺合併了呼吸衰竭,還有肺源性心臟病,幸好最後在接受的正規診療後出院回家。
11月18日是第19個「世界慢阻肺日」,吸菸、空氣汙染等因素引發多種肺部疾病問題,其中我國慢阻肺患者人數在9000萬至1億左右。
為助推健康浙江,倡導健康生活,11月18日,浙江醫院副院長、呼吸內科黃勍棟主任醫師帶領呼吸內科、腫瘤科、乳腺外科、放射科、心血管內科等多位專家走進隨園嘉樹老年公寓,舉行大型義診活動。
浙江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唐婷玉現場分享了開頭的這個病例,她說,慢阻肺患者知曉率很低,臨床中,尤其明顯的是患者對於慢性支氣管炎和慢阻肺的認識存在一定誤區。慢性支氣管炎,特別是菸民,經常早上起來和晚上的時候要咳嗽咳痰。慢阻肺是在咳嗽咳痰症狀之外出現持續性的氣流受限,活動後呼吸困難,可以通過肺功能檢查來確認。
慢阻肺目前病因還不是很清楚,但寒冷、乾燥、吸菸和環境汙染為導致慢阻肺的危險因素,呼吸困難、慢性咳嗽、咳痰和喘息都是慢阻肺的主要症狀,也是導致體能喪失、生活質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患者常會出現氣短、氣喘和呼吸費力等現象;早期僅在勞力時出現,之後逐漸加重,以致日常活動甚至休息時也感到氣短。
她建議如果在40歲以上,有吸菸史,有上述的症狀,一定要到醫院進行檢查,因為慢阻肺可防可治,只要在醫生指導下堅持長期規範用藥、戒菸、自我檢測定期隨訪,積極進行康復訓練,就能夠讓患者暢快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