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分壓、血氧飽和度與低氧血症,這篇文章就夠了!

2020-11-23 醫脈通

作者丨氯化鉀  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本文為作者授權醫脈通發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血氣分析是觀察患者呼吸氧合的重要方法。在血氣分析結果中除酸鹼度外,常看到的指標可能就是氧分壓與血氧飽和度,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下氧分壓、氧飽和度以及低氧血症。


什麼是氧分壓與血氧飽和度?

圖1 圖解動脈氧分壓

(來源:圖解血氣分析)


 我們呼吸時,空氣的總壓力與大氣壓相等,大約為760mmHg,其中氧在空氣中佔21%,所以大氣中氧分壓大約為150mmHg([大氣壓-飽和水蒸氣壓]✖0.21),如上圖所示氧氣經過呼吸道、肺泡、進入血管再到達組織細胞中是一個壓強逐漸遞減的過程,平時我們檢測的動脈血氣分析中氧分壓的範圍大約為80-100mmHg. 從中我們可以知道,氧分壓就是溶解於血液中的氧所產生的張力,主要取決於吸入氣體的氧分壓和肺的外呼吸功能.。

圖2 血氧飽和度圖解

(來源:圖解血氣分析)


 溶解在血液中的氧氣,需要運輸到組織細胞供其使用,就必須坐上血紅蛋白這艘小船,1g/dl的血紅蛋白,大約可運載大約1.34ml的氧。在血氣中檢測的血氧飽和度就是血液中血紅蛋白與氧的結合率,以百分比表示。正常值為95-98%


氧分壓與血氧飽和度的關係


圖3 氧解離曲線

(來源:呼吸病學 第二版)


 氧解離曲線可以從中解釋氧分壓與血氧飽和度的關係.當血液流經氧分壓高的肺部,血紅蛋白即可與氧結合,血液流經氧分壓較低的組織,與血紅蛋白結合的氧解離供氧。動脈血氧分壓為100mmHg時,氧飽和度大約為97.5% 在氧解離曲線中我們可以看到當氧分壓在60-100mmHg時,氧解離曲線比較平緩地上升,所以在這個區間中氧飽和度變化不大,血液中仍可以攜帶足夠的氧,不至於導致組織缺氧。當氧分壓低於60mmHg時,氧解離曲線比較陡直,氧解離更容易,能更好地釋放氧氣至組織中,這是正常的生理功能。若存在呼吸衰竭而導致氧分壓降低,可明顯影響機體氧合以及組織氧的攝取。 低氧血症該如何解決


正常情況,在海平面呼吸空氣時, 動脈氧分壓應為 80 至 100 mmHg而血氧飽和度則應大於94%。當動脈氧分壓或者血氧飽和度低於上述範圍時,就是低氧血症。當然,臨床上還可以使用氧合指數(PaO2/FiO2)來診斷低氧血症。


表1是常見發生原因、影響及解決辦法,表2為低氧血症常見分類


表1 常見原因、影響及解決辦法


表2 低氧血症分類


對於亞急性以及持續低氧血症的情況,機體可通過自身調節進行適應,例如高海拔地區的居民,可通過增加肺泡通氣量、心輸出量、紅細胞質量來增加機體對氧的輸送。 急性嚴重的低氧血症可導致細胞缺氧、器官功能障礙甚至死亡。在糾正低氧血症時,應根據個體化精確地控制合適的氧合指標,避免氧分壓以及氧飽和度出現明顯的波動。常見的設定目標為動脈氧分壓大於60mmHg 


 圖4 精確控制動脈氧合概念的示意圖(1) 

(來源:Oxygen Therapy in Critical Illness: Precise Control of Arterial Oxygenation and Permissive Hypoxemia )


那麼,吸氧越高越好嗎?答案是否定的 相信大家都知道有氧中毒這一回事,當吸氧濃度大於60%時就可能出現氧中毒的情況。有研究發現,氧濃度過高可導致肺組織的損傷出現類似ARDS的變化,而且損傷程度與吸氧濃度以及持續時間有關 


圖5 精確控制動脈氧合概念的示意圖(2)

(來源:Oxygen Therapy in Critical Illness: Precise Control of Arterial Oxygenation and Permissive Hypoxemia )


為了避免高氧濃度治療造成的肺組織損傷,有人提出允許性低氧血症的治療方法。從圖5我們可以看到左側將供氧的治療目標範圍(細虛線之間的區域)向左移動,患者可通過增加自身對低氧血症的適應程度,避免進行高氧血症或導致高氧血症的幹預措施,減少對患者的傷害。


參考文獻:

[1]賀正一、劉正奎編譯, 圖解血氣分析, 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

[2]Daniel Stuart Martin, BSc,Oxygen Therapy in Critical Illness: Precise Control of Arterial Oxygenation and Permissive Hypoxemia[J]Critical Care Medicine.2013 Feb;41(2).423-432

[3]鍾南山、劉又寧,呼吸病學,第二版,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年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血氧飽和度的監測的原理及影響因素知多少?
    血氧飽和度的概念血氧飽和度是血液中被氧結合的氧合血紅蛋白的容量,佔全部可結合的血紅蛋白容量的百分比。其監測的意義是對肺的氧合和血紅蛋白的攜氧能力進行評估,是呼吸循環的重要生理參數。目前所使用的的血氧傳感器按外形分為指套型、耳垂型、包裹型、粘附型。按用途分成人型、兒童型及嬰兒型。血氧飽和度測定原理血氧飽和度測定原理是利用血紅蛋白吸收光譜的特徵。發光二極體發射兩種特定波長的光,選擇性地被氧合血紅蛋白和去氧血紅蛋白吸收。
  • 心電監護中血氧飽和度(SPO2)不準確?原來不能全信
    監測原理 脈搏氧飽和度監測儀(pulse oximeter, PO)用於監測脈搏血氧飽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 SpO2),在一般情況下,是一種能較好反映動脈血氧飽和度(arterial blood saturation , SaO2)的連續無創監測方法。
  • ...蟾酥注射液|世衛組織|氧合指數|NCP|新冠|臨床|血氧|-健康界
    納入標準如下:① 符合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診療方案或可疑感染》第五版中疑似或確診病例標準;② 符合以下重型\危重型病例診斷標準之一:平靜狀態下呼吸頻率≥30次/分;靜息非吸氧狀態下指脈氧飽和度≤93%;氧合指數(動脈血氣分析氧分壓/吸氧濃度,PO2/FiO2)≤300mmHg;達到呼吸衰竭標準
  • 哪些人群更需要測血氧飽和度?
    什麼是血氧飽和度? 血氧飽和度是血液中被氧結合的氧合血紅蛋白的容量佔全部可結合的血紅蛋白(容量的百分比,即血液中血氧的濃度,它是呼吸循環的重要生理參數。簡單來說,就是血液中血氧的濃度。 血氧飽和度的測量方法有哪些呢?
  • 抗擊疫情新武器——三氧療法增加血氧飽和度,提高機體免疫力
    三氧從本世紀初引入中國之後,被廣泛用於臨床多種疾病的治療,在感染性疾病、缺血缺氧性疾病、炎性疾病等的治療中取得了顯著的療效。三氧自體血療法是三氧療法中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治療方法,主要的治療原理包括:提高血氧飽和度、提高機體免疫力、抗炎、抗氧化等作用。針對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三氧可能成為一種新的有效治療手段。
  • 血氧飽和度極低卻無呼吸困難?「隱性缺氧」或不知不覺致新冠患者死亡
    血氧飽和度極低卻無呼吸困難?他們的肺顯然不能有效地為血液充氧,但這些病人很機警,感覺也相對較好,儘管醫生們還在爭論是否要把呼吸管插到喉嚨裡給他們插管。這種被稱為「隱性缺氧」的表現讓人擔心的是,病人到醫院時身體狀況比他們意識到的還要糟糕。但根據紐約時報急診科醫生理察·萊維坦(Richard Levitan)的一篇專欄文章,或許有一種方法可以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
  • 蘋果手錶新增血氧飽和度檢測,什麼是血氧檢測?哪些人需要檢測?
    昨天的蘋果發布會再出黑科技,新款Apple Watch新增血氧飽和度檢測,這意味著代表人體供氧能力指標的血氧飽和度通過小小的手錶就可以實現檢測,這一新的亮點引起了廣泛關注。血氧飽和度檢測至關重要然而並非所有血紅蛋白都能與氧氣順利結合,總有一些血紅蛋白因為各種原因不能攜帶到氧氣,而血氧飽和度就是衡量攜帶到氧氣的血紅蛋白比例,換句話說,它就是衡量血紅蛋白的攜氧能力。
  • 腦氧飽和度監測
    腦氧飽和度監測可及時發現患者有無腦缺氧,指導預防及減少腦組織缺血/缺氧損傷,在早產兒和新生兒中可指導吸氧時間及濃度,避免吸氧過多造成的損傷。 常用腦氧飽和度監測: 頸靜脈球部氧飽和度(jugularvenous oxygen saturation,SvjO2)監測 腦組織氧分壓(brain tissueoxygen tension,PtiO2)監測 近紅外光譜(
  • 生理第三講:氧解離曲線!
    Hb與O2結合的特徵:★迅速而可逆:不需酶催化 受氧分壓調節★是氧合而非氧化★1分子Hb結合4個O2 血氧含量:在100ml血液中,Hb實際結合的O2量稱為Hb氧含量(血氧含量)。血氧飽和度:Hb氧含量與氧容量的百分比稱為Hb氧飽和度(血氧飽和度)。
  • 什麼是氧感知通路?這篇文章幫你看懂今年的諾獎成果
    1938 年,Corneille Heymans 獲得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就是獎勵他發現了頸動脈體和主動脈體感知血氧水平並通過神經中樞調節呼吸頻率的作用。 HIF:進入視野 除了頸動脈體可以應對低氧水平(低氧)進行快速調節外,還有其他一些基本的生理適應性。
  • 在不同海拔人群環境氧分壓適應中均起著重要作用
    在這些生存環境中,環境氧分壓的適應是非常重要的自然選擇壓力。因此,低氧適應是當前生物進化研究領域的熱點之一。近期的全基因組掃描發現,缺氧誘導因子通路上的EGLN1基因多態性與高原世居藏族和安第斯山脈人群的低氧適應密切相關。但這是極端低氧環境中人群的適應情況,中低海拔中常氧及輕度缺氧人群對環境氧分壓變化是否存在適應性進化並不清楚,不同海拔人群對環境氧分壓適應機制的異同更屬未知。
  • 線粒體氧分壓監測:即將到來
    線粒體氧分壓(mitoPO2)作為一種臨床監測技術來評估線粒體水平的氧轉運和氧利用信息。本文將概述該技術的基本原理,總結其進展,並詳述在線粒體水平上測氧原理。最新研究:mitoPO2可以通過原卟啉IX-三重態壽命技術(PpIX-TSLT)來測量。經過臨床前動物模型的驗證和使用,這項技術最近以臨床監測系統的形式在市場上銷售。
  • 術後28小時,患者突發呼吸困難,氧和低至46%?主任教你診斷妙招
    52020-09-2617時30分術後28小時,患者突發胸悶、氣喘,發作前有飲水少許嗆咳並翻身史。予心電監護示指氧飽和度46%,予鼻導管吸氧後升至70%,予改面罩吸氧後升至86%,心率由103次/分漸升至130次/分左右,BP 131/54mmHg。聽雙肺呼吸音粗,未聞及明顯乾濕囉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