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新療法 Tissue-agnostic 癌症藥物的興起

2021-01-11 中國生物技術信息網

自 1940 年代,臨床醫學開始以化學療法治療癌症,藥物的癌症適應症一直是以癌症發生器官或組織種類來區分,例如未經治療的胰臟癌、經 sorafenib 治療過後的肝細胞癌等。即便後來有生物標記參與,仍不脫離以癌症發生器官或組織種類來區分的本質,例如 HER2 陽性表現乳癌、RAS 基因突變大腸直腸癌等。

Tissue-agnostic(組織未定性)癌症藥物是指不以癌症發生器官或組織類別為適應症範圍界定的藥物。Keytruda 的 MSI-H/dMMR 實體腫瘤適應症在 2017 年 5 月 23 日被美國 FDA 核准,成為首款上市的「組織未定性癌症藥物」。自 Keytruda 被 US FDA 核准該適應症以來,「組織未定性癌症藥物」開始受到多方討論,Loxo Oncology 所開發的 larotrectinib(標的為 TRK fusions),有機會成為第二款獲準的「組織未定性癌症藥物」。

觀察 Keytruda 的 MSI-H/dMMR 實體腫瘤的適應症能夠獲得加速核准,建立在幾件事上。首先,MSI-H/dMMR 的腫瘤具有共通的病理特徵,例如較多的 T 細胞浸潤(T cell infiltration)、較高 PD-L1 的表現量,這些和 PD-1 拮抗劑的治療成效相關聯。此外,Keytruda 亦已被證實可透過癌細胞基因錯誤配對修復(mismatch-repair)的狀態來預測臨床效益(Dung et al., 2016)。Keytruda 在該適應症的 sBLA 數據是來自 5 個臨床試驗,包含有 149 名受測者病患涵蓋超過 15 種不同器官 / 組織的 MSI-H/dMMR 的癌症,基於反應率(整體 ORR:39.6%、大腸直腸癌 ORR:36%、非大腸直腸癌 ORR:46%)、78% 受測者的持續反應時間大於等於 6 個月而獲準。

「組織未定性癌症藥物」的發展,分子生物學扮演著關鍵性的角色,美國 FDA 對 Keytruda 的核准也傳遞出一項訊息,適應症的核駁亦可以癌症基因表現做為範圍的區分。除了 PD-1 / PD-L1 抑制劑藥物之外,Loxo Oncology 所開發的 TRK 抑制劑 larotrectinib 也被視為下一款「組織未定性癌症藥物」,其可抑制 TRK fusions,以阻斷因 TRK 和其他基因融合而導致失控的細胞周期,已開發至臨床二期與滾動式新藥查驗登記送件,其他「組織未定性癌症藥物」如下表所示。

全球 Tissue-agnostic 藥品

TrendFroce 生技產業研究副理劉適寧指出,發展「組織未定性癌症藥物」除了鎖定可在多種不同癌症皆有異常表現的基因之外,要決定該分子作用標的是否適宜,則要從科學與臨床角度來思考是否適當,例如 BRAF 突變,可能就不是「組織未定性癌症藥物」適宜的標的,BRAF 抑制劑雖然在黑色素瘤有不錯效果,但在大腸直腸癌的效果就差強人意。換言之,「組織未定性癌症藥物」的發展,可能要建立在該藥物與作用標的組合能在不同癌症種類皆可有不錯的療效,且不用太複雜的臨床試驗設計即可證實,還要考慮在不同癌種間是否存在不同抗性等問題。另外,在試驗中,各種癌症病患需要收到多少樣本數亦是需要思考的課題。

「組織未定性癌症藥物」開發另一個議題為伴隨式診斷(companion diagnostic)的開發,需要考量到不同部位腫瘤的異質性與腫瘤周圍包覆基質組織的差異,如何收集與處理這些來自不同部位的腫瘤,另外受惠於次世代定序(NGS)技術的進展與成本降低,NGS 已成為開發伴隨式診斷很有潛力的工具。

相關焦點

  • 新標記物有望預測 癌症免疫療法有效性
    抗癌療法面臨的問題是沒有一種藥物適合所有患者,大多數藥物對某些人效果很好,但對其他患有相同類型癌症的患者卻幾乎無作用。比如近年來,人們用稱為檢查點抑制劑(checkpoint inhibitors)的免疫療法藥物成功治療了一定比例的黑素瘤患者,該藥物通過消除妨礙人體自身免疫系統並阻止其攻擊癌症的內部「障礙」產生療效。不幸的是,對於某些患者,該藥物仍然無效。
  • 放射核種藥物:一種可能更安全的癌症療法
    癌症標靶藥物與免疫療法都是癌症治療生力軍,已成功延長許多癌症病患的生命。然而科學家並不以此自滿,還在持續開發不同類型的抗癌新藥,「放射核種藥物」(radiopharmaceutical)正是另一種值得期待的新穎藥物。 傳統放射線治療的缺點 放射線用於治療癌症已超過百年(注1),時至今日仍有約半數癌症病患在治療某階段會接受放射線治療。
  • 癌症中最常見的畸變帶來療法新希望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表觀遺傳學效應在一些癌症的發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不少研究實驗室以及醫藥公司都在競相開發表觀遺傳癌症藥物,治療某些常規性化療、放療難以奏效的癌症類型。
  • Cancer Letters:抗瘧藥物氯奎寧或能讓癌症療法變得更加有效
    2018年7月13日 訊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ancer Letter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威爾康乃爾醫學院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如果聯合使用的話,一種現有的瘧疾藥物或能改善穀氨醯胺酶抑制劑抗癌療法的作用效果。
  • 科學家如何利用聯合療法來有效治療多種癌症?
    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想要開發出新型療法治療多種類型癌症,而在治療癌症的道路上,研究者們常常會將不同療法進行結合使用來治療癌症,最終也取得了不錯的療效;本文中小編就對近期相關重磅級研究進行了整理,讓我們一起看看科學家們如何利用新型聯合療法來成功治療癌症。
  • 科學家宣布「新療法」在一年內徹底治癒癌症,是真相還是偽科學?
    2019年,以色列一家生物科技公司AEBi就放話稱,一年內即將推出可以徹底治癒癌症的「全能療法」。 AEBi將這種療法名為MuTaTo,它含有一種專門殺死癌症的毒素,殺死癌細胞的同時還不會影響正常細胞。
  • 科學家或已找到新癌症療法,病灶消失,很少副作用
    癌症是很多人的「噩夢」,每年因癌症而死亡的人不計其數,據國家癌症中心的統計數據,中國每年的惡性腫瘤新發病例數達到380.4萬例,平均每天約10400人被診斷為癌症。據美國《科技日報》報導,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歐文分校瑞士洛桑大學醫院的研究人員表示,或許找到可以無副作用治療癌症的新療法。
  • 科學家找到新癌症療法,病灶消失,不產生副作用
    癌症是很多人的「噩夢」,每年因癌症而死亡的人不計其數,據國家癌症中心的統計數據,中國每年的惡性腫瘤新發病例數達到380.4萬例,平均每天約10400人被診斷為癌症。據美國《科技日報》報導,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歐文分校瑞士洛桑大學醫院的研究人員表示,或許找到可以無副作用治療癌症的新療法。
  • 癌症靶向療法研發與交易「前浪」未息,「後浪」又襲
    但是事實並非如此,大大小小的製藥公司仍在繼續尋找癌症的分子驅動因素,並開發相應藥物來阻止這些因素。總體來說,3種類型的藥物主導了靶向癌症藥物管線。FDA局長Scott Gottlieb博士聲明,這些指南是為了給開發者提供支持新技術的新工具。
  • Nature重磅:口服甘露糖或是癌症新療法!
    單獨或結合化療藥物口服甘露糖,就可以對腫瘤產生明顯的抑制效果。這是最近發表於《Nature》雜誌上的一項最新抗腫瘤研究。論文主要作者、英國癌症研究中心的 Kevin Ryan教授說道。那麼是否腫瘤對所有的糖類都高度需求呢,研究人員用同位素標記了不同種類的糖,包括甘露糖、半乳糖、果糖、葡萄糖等,以檢測它們對不同腫瘤細胞株生長的影響。研結果發現,大多數糖類是腫瘤細胞生長的能源,而甘露糖卻能顯著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
  • 癌症免疫療法是否能夠消除早期癌症
    在過去的十年中,靶向治療的突破性進展——藥物靶向攻擊腫瘤生長的特定分子——已經實現了幫助癌症病人延長壽命,諸如黑色素瘤、肺癌、乳腺癌以及其他癌症的患者。「我們正在嘗試創造更多的成功,比如運用免疫療法,」 Hacohen醫生說道。但是單獨一個靶向藥物往往不夠。單獨的免疫治療藥物、或者免疫治療藥物的聯合使用、或者與靶向治療結合,或許這才是答案。癌症治療的投資基金總是有用的。
  • 雷說新藥專欄|下一代癌症靶向藥物的縱覽與展望
    ,這些療法在過去和現在為治療癌症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其經常存在不夠精準,存在「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情況。相對於癌症傳統三大療法,靶向藥物具有針對性強、副作用小的優勢,符合「精準醫療」的理念,已經成為癌症治療的主流方法。2017年FDA批准的14種抗癌新藥全部屬於靶向藥物。
  • Science TM:癌症的放射性療法放射量多少合適?
    專題:Science系列如今,一個新的數學公式可比舊的方法更為精確地計算給癌症病人的輻射劑量,並能夠幫助臨床醫生提高放療的品質。 在所有的癌症病患中,有超過一半的人會接受放射治療,即應用高能X射線使腫瘤縮小,並中止癌細胞的生長。 如今的放射療法是一種精確而且強有力的工具,它能夠照射到小範圍之上,同時又可將周邊細胞的附帶損傷降至最低。
  • 科學家開發出有望治療多種類型癌症的靶向性療法:α射線飛彈療法
    一種癌症特異性的L型胺基酸轉運蛋白(LAT1)在癌症組織中往往會高度表達,抑制LAT1的功能或會產生抗腫瘤的效應,但目前研究人員在開發靶向作用LAT1的放射性核素療法(radionuclide therapy)上進展非常有限。
  • 禁食療法或可有效改善癌症的治療
    神經細胞瘤是一種常見的兒童癌症,2008年研究者對患神經細胞瘤的小鼠進行研究,在給予小鼠大劑量的化療藥物之前,研究者僅讓小鼠喝了兩天水,相比正常餵養的小鼠而言,這些小鼠就表現無副作用或低副作用的狀況;在另一項研究中,研究者發現,相比對照而言,未進行餵食的小鼠機體中的腫瘤細胞能夠被高效地清除。
  • 2020年即將上市6大抗癌藥物,四類癌症迎來新療法
    在人類與癌症的鬥爭中,藥物治療是一個很重要的措施,有效的抗癌藥物,可以幫助患者獲得治癒的機會和更長的生存時間。目前全球各國已批准上市的抗癌藥物大約有130~150種。剛剛邁入嶄新的2020年,美國FDA發布的好消息不斷,對於抗癌新藥的優先審批指定呈現出了井噴狀態,僅2月就有六款藥物獲得優先審批的指定,這是前所未有的。
  • 一種用於器官組織疤痕的藥物或有望改善癌症免疫療法的成功率!
    GKT137831 (Setanaxib)的藥物或能打破促進腫瘤對免疫療法藥物耐藥的「屏障」,藥物GKT137831目前正在進行臨床試驗用於治療器官纖維化;免疫療法的原理就是利用機體自身免疫系統的能力來抵禦癌症,其成功與否依賴於殺傷性淋巴細胞是否會滲透入腫瘤來抵禦癌變細胞;然而很多患者並沒有反應,通常是因為殺傷性淋巴細胞會被腫瘤的邊緣所阻擋,從而就會抑制淋巴細胞對腫瘤的攻擊;本文研究中,研究人員揭示了這一現象背後的原因
  • 聚焦癌症治療!幹細胞為全球患者帶來更多可能
    因此,間充質幹細胞作為抗癌藥物的載體用於癌症的治療也日趨成為研究的熱點。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科研人員利用間充質幹細胞向小鼠體內輸送抗癌藥物,減少了藥物對非腫瘤組織的損害。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科學轉化醫學》雜誌上[4]。
  • Immunol:癌症療法同樣適用於治療COVID19
    根據義大利和澳大利亞科學家進行的一項新研究,β受體阻滯劑可能被用於治療COVID-19。南澳大利亞大學癌症研究人員Nirmal Robinson博士與那不勒斯的一個團隊合作,已在動物模型中發現證據表明,β-受體阻滯劑Propranolol有助於抑制肺癌的擴散,後者炎症特徵與COVID-19非常相似。科學家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介紹了他們的發現,呼籲進行臨床試驗以支持他們的研究。
  • 2019年度巨獻:癌症免疫療法重磅級研究成果!
    ,比如PD-1,PD-1能被癌症免疫療法藥物靶向作用,比如派姆單抗和納武單抗等,其能促進CD8 T細胞重新獲能攻擊並殺滅感染的細胞和癌症。目前這些藥物已經被FDA批准用來治療多種類型癌症,然而有些腫瘤並不會對其產生反應,對耗盡的CD8 T細胞進行研究或能幫助理解如何利用自身的免疫系統來抵禦癌症或慢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