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是很多人的「噩夢」,每年因癌症而死亡的人不計其數,據國家癌症中心的統計數據,中國每年的惡性腫瘤新發病例數達到380.4萬例,平均每天約10400人被診斷為癌症。
據美國《科技日報》報導,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歐文分校瑞士洛桑大學醫院的研究人員表示,或許找到可以無副作用治療癌症的新療法。
放射腫瘤學教授查爾斯·利莫利和輻射腫瘤學副教授瑪麗-凱薩琳·弗策寧,通過利用超高劑量的放射治療手段,成功消除了小鼠的腦腫瘤,而這种放療成功避免了通常顱腦照射會引起的主要副作用,並將此研究成果發表在了美國的《臨床癌症研究》雙月刊上面。
這種新療法被稱為「閃光放射療法」,和作用原理與傳統放療類似,但會對劑量進行細分,研究人員認為,這種療法對大多數癌症都有效果,正在進行下一步的臨床試驗。
放療和化療都是癌症的主要治療手段,放療是通過高能射線對腫瘤靶區域進行照射,對腫瘤進行殺滅。放療的副作用一般和放療的部位有關,如:頭頸部腫瘤會出現放射性口腔黏膜炎,胸部腫瘤會出現放射性肺炎等。
而化療是通過靜脈或口服殺滅腫瘤細胞的化學藥物,一般作用是為了控制腫瘤的增長,而藥物一旦進入人體,一般會遍布全身,所以化療屬於全身治療,會產生乏力、噁心嘔吐、脫髮等副作用。
一般醫院會根據患者自身的情況,對於不同的腫瘤採取不同的放化療組合方式,不過有患者一提起放化療就非常恐懼擔心:放療會讓死神來得更快嗎?
今年18歲的癌症女孩曹依婷(化名)患脂肪肉瘤,2018年底,依婷的脖頸兩側突然開始變得腫脹伴隨疼痛,本以為是甲狀腺相關疾病,做了穿刺後卻發現是脂肪肉瘤。
脂肪肉瘤是源於脂肪組織的惡性腫瘤,它的患病率非常低,全球至今沒有特效藥。
從16歲開始,家人就帶著她四處求醫。她自己非常樂觀,大大小小加起來經歷了25次放化療,然而不斷手術切除和放化療,換來的是反覆腫瘤轉移。
3次切除手術、31次放療、8次化療,這復發的腫瘤好似命運在和這個女孩開玩笑。最終依婷放棄了治療,籤下了器官捐贈,在18歲的年紀去往天堂。
在目前,放療仍然是惡性腫瘤重要的治療方法,約70%的癌症病人在治療過程中需要用放射治療,約40%的癌症可以用放療來根治,放療依然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雖然放療確實會對身體照射部分造成副作用,但它也是治療癌症較為有效的方法,隨著我國醫療技術的發展,放療病人承受的痛苦也將越來越減少。
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進步,我國近年來的放療技術已經越來越精準化,放療的技術經歷「傳統-精確-精準」的階段,各類醫療器械也更新換代,現在的技術不僅能做到最大程度減少毒副反應,還可以最大限度保留腫瘤周圍的組織。
所以患者要對生存抱有希望,如果出現較為痛苦的反應,可以採取相應的措施減輕痛苦。
1、口腔黏膜疼痛
對於一些放療造成的痛苦,如口腔黏膜的潰瘍疼痛,我們可以在治療前先清潔牙齒,放療後採取鹽水漱口,避免進食辛辣油膩的食物,採用流食等方式減輕痛苦。
2、皮膚反應
在放療期間,有可能會出現皮膚灼燒感、脫毛、發癢、疼痛等皮膚出現反應,需要小心對待放療部位的皮膚,避免用手抓撓,保持皮膚的清潔乾燥,不要暴曬,可以穿棉質類的衣服減輕摩擦,不要用燙水,讓其較快癒合。
許多癌症有治療方法,現代醫學也在飛速進步,患者們在對待癌症時也要放鬆心態,儘量做到配合醫生,堅持下去。
參考資料:
[1]《國家癌症中心副主任石遠凱:癌症成制約健康主要因素》.健康時報.2020-10-21
[2]Pierre Montay-Gruel, Munjal M Acharya, Partrik Gonçalves Jorge, Benoit Petit, Ioannis G Petridis, Philippe Fuchs, Ron Leavitt, Kristoffer Petersson, Maude Gondre, Jonathan Ollivier, Raphael Moeckli, François Bochud, Claude Bailat, Jean Bourhis, Jean-François Germond, Charles L Limoli, Marie-Catherine Vozenin. Hypo-fractionated FLASH-RT a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against glioblastoma that reduces neurocognitive side effects in mice.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2020; clincanres.0894.2020
[3]《美媒:腫瘤學家找到可無副作用治療癌症的新療法》.科學日報.2020-10-27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