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這個標題的時候,在腦海裡會不自主的顯現出很多來自農村人年輕人的形象,他們穿著樸素,省吃儉用,每天在忙忙碌碌的工作,到月底收穫的只是一點微薄的收入。
讓他們忍受不了的不是辛苦和加班,而是看不清楚自己是誰,自己的職業和未來的發展方向。曾經有個和我一樣來自農村的年輕人和我說過這樣一句經典的話,如果說貧窮是所學校,我們家已經世襲校長几代人啦……聽完這句話後,自己心裡感到一種莫名的觸動。在平窮的學校裡我們永遠也學不到富有的知識。
在當今高樓林立的大都市中,有一個特殊的群體,因為吃住都非常簡陋,所以,一些文人墨客給他們起了個文藝範兒的名字,叫做蝸居
一族,還有的叫做蟻族。不管哪個叫法,都在講述一個這個群體的特徵,即他們之中的大部分人來自農村,因為考上了大學,所以懷揣
著父母的祈盼和自己的夢想,來到了大城市,想通過自己的奮鬥開創一番事業。但是,受客觀因素的影響,和很多城裡的同齡人相比,
他們可以不能輕而易舉的得到穩定的工作、房子、車子。他們在羨慕別人的同時,很想用實力來證明自己。當遭遇挫折的時候,在內心
深處會抱怨社會不公,甚至很多人自卑情緒濃重,埋怨父母不能給他們創造好的起點和物質基礎。現在有社會上有很多在自卑與自負的
兩個極端之間徘徊的年輕人。
也許在很多人內心深處,一直在想幾個問題,自己作為一個城市的外來人,是不是就這麼卑微的生存下去?將來是回老家發展,還是在
城市裡繼續蝸居下去,這確實是個問題。曾經的理想是不是真的被冰封住了呢?農村出身的年輕人的發展為什麼這麼難呢?
也有很多人通過自己的努力,雖然也嘗試過,但是,最終因為面試環節被刷下來。
也有人因為自己有點虛榮心的因素,又容易盲目樂觀,總覺得自己可以取得很大的成績,導致總想標新立異,用特立獨行來標榜自己。曾經創業,但是因為各種不足,以失敗而告終。
所以他們不得不面對自己的職業困惑。我有一個朋友就是,自己一個人在城市打拼,他說「父母現在都在家務農,弟弟妹妹都還在上學
所以,這幾年我的一切全部靠自己。工作四年多了,但還是一事無成。考慮到贍養父母、買房子等現實問題,這期間為了更快的積累財
富,也和朋友一起創業,但是,因為前期準備不足,加上自己本身本身有點高估了自己的實力,後面最終以失敗告終。不僅沒有賺到錢
,還賠了不少。現在事後想想,覺得自己很失敗,積壓在內心的自卑總是揮之不去。因此,想要發展只能完全靠自己。」
其實每一張臉孔都是心靈的鏡子。身為農村背景的年輕人,如果總是給自己消極的心理暗示,社會是不公平的,生活是痛苦的,工作是無奈的,發展是無望的,久而久之,無奈和痛苦就會寫上你的臉,發展更是無望。
因此,不能僅僅想著你要成為誰或者埋怨誰,更應該抽空想想你是誰。因為你越想成為誰,不僅成不了,反而最終連你是誰都不清楚,那才是最可悲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