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新手媽媽在照看寶寶時總會過于謹慎,目不轉睛地盯著寶寶,好像寶寶做一個多餘的動作就會傷害到自己一樣。尤其是在寶寶睡醒後,通常不給寶寶一些反應的時間就把寶寶抱起來去哄。
寶寶雖然還小,但也已經開始形成自己的意識和習慣,所以寶寶需要一些自己的獨立空間,而不是每天睜開眼都要躺在媽媽的懷抱裡,這會讓他從小就形成依賴、沒有獨立意識的性格。
寶寶醒來後,通常會出現三種情況
1)醒來後哭泣
在看到寶寶醒來後大哭時,媽媽一定要表現得從容冷靜,不能把緊張的情緒傳染給寶寶,否則會更難安靜,而且媽媽也要及時回應寶寶。
通常寶寶醒來後哭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媽媽要第一時間把寶寶抱在懷裡,輕聲安慰寶寶,陪寶寶玩耍,讓他感受到你身上的安全感。
除了缺乏安全感,寶寶大哭也可能因為寶寶有其它的生理需求。比如餵奶、換尿布等,寶寶通常表現為面部表情急切、哼哼唧唧或不斷伸出自己的小手。
2)醒來後很安靜
很多寶寶在醒來後不哭不鬧,也不亂動,就是瞪著自己的兩個大眼睛滴溜溜地觀察著周圍的一切。
出現這種情況媽媽也不需要擔心,因為這是寶寶擁有安全感的表現,同時他正在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了解這個世界。所以媽媽們千萬不要去打擾寶寶,只要看護好他的安全即可。
3)醒來後自己玩耍
有些活潑愛動的寶寶在醒來後喜歡自己玩耍,玩得不亦樂乎,這種情況說明寶寶的安全感和基本需求得到了滿足,同時也表現出了寶寶對這個世界極強的探索欲和求知慾。
如果自己家的寶寶在醒來後自己玩耍,媽媽最好不要過多幹涉,而是在旁邊靜靜地看著就好,直到寶寶表現出需要媽媽幫助的行為或舉動時,媽媽才可以過去。
孩子醒來後的哭笑,代表孩子不同的依戀類型
孩子之所以能夠在醒來後自己玩耍,不外乎兩個原因:安全和專注。而如果想要孩子維持這種安全且專注的狀態,那就要給孩子足夠多的安全感。
而給孩子安全感最好的方法,就是時刻陪在孩子身邊,當他睜開眼睛醒來就能看到我們,知道爸爸媽媽時刻陪在他身邊。除了寶寶睡醒後,平時也要給足寶寶安全感,即使醒來後看不到父母,也不會因為缺乏安全感而感到不安。
寶寶在嬰兒期時,已經有了獨立的意識和如何表達自己的需求。當他需要陪伴或者有其他需要時,通常會採用肢體動作或者「嗯」,「啊」的叫,當需求強烈時,也會用哭聲來吸引家長的注意。
而寶寶需要獨處時,要麼是安靜地躺在那觀察著這個世界,要麼坐起來去接觸周圍的事物或者玩玩具。
為什麼寶寶睡醒後玩耍時不能打擾他?
面對自然界中豐富的感覺刺激,我們的視覺、聽覺和觸覺每時每刻都在接收著外界各種各樣的信息,而通常我們只會注意到其中的一種。
這是因為我們的大腦會在接收到所有信息後,衰減其它不重要信息的作用效果,或者直接過濾掉不重要的信息。而這些所依賴的機制,則是大腦發展形成的——注意力機制。
嬰兒時期,正處於注意力機制的形成階段,尤其是當他自己玩玩具的時候,正是在形成自己的注意力,學會如何專注於一件事。當大人去打斷這一過程,會破壞寶寶注意力的形成。
【子諾寄語】
專注力不是天生的,與其在孩子長大後抱怨孩子三心二意、沒有專注力,倒不如在寶寶出生後就注重專注力的培養,讓他的人生更加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