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疫情中看「大陸配偶」在臺灣的酸甜苦辣

2020-12-22 華夏經緯網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告急。在咱們全體海內外中華兒女眾志成城的努力下,迄今為止多個省市都有好消息,但是此時仍舊不能放鬆,必須時刻嚴肅面對。

    其實,這場疫情戰役,兩岸本來可以開啟合作之窗,共同對抗疫情,可惜的是民進黨當局仍舊大打「逢陸必反」的兩岸對立牌。雖經各方努力,600多名滯留湖北的臺灣同胞眷屬已用搭臨時航班的方式返回臺灣,但這一來一往的過程中受到衝擊最多的一個群體更需要各界的關注和支持,他們就是臺灣同胞的另一半——「大陸配偶」。在這場疫情之下,他們被臺灣綠營政客、媒體和網絡輿論抹黑攻擊不僅一次。

    說到「大陸配偶」群體在臺灣的境遇,他們所碰到的酸甜苦辣兩岸同胞都一定要知道,凡是關心兩岸關係的同胞們更必須知道,以下就讓我們一同來看看這些年大陸配偶在臺灣所遇到的酸甜苦辣吧!

    首先,臺灣當局長年對大陸配偶的歧視性政策,雖然逐年放寬,但仍舊是「身份從嚴,生活從寬」,搞得裡外不是人。依照現在有的文獻資料,兩岸婚姻自1980年代末通婚至今,早期對於大陸配偶有每年都有嚴格的配額限制,探親時每半年都得出境再入境,同時尚未取得臺灣身份證件時不能合法工作,直到2009年馬英九時代進行修改規定後大陸配偶的基本權才大大獲得改善,簡言之在此之前大陸配偶在臺灣的基本權比外籍勞工都不如。但是即使修改規定後放寬了大陸配偶在臺灣的基本生活工作權利,但在身份上仍有嚴格的限制,若要取得臺灣地區身份證件最快也需六年的時間,比起其他外籍配偶的四年仍舊是慢兩年。同時在取得臺灣地區身份證件後,在參政權上除了投票權外,被選舉權和參與「公務員」的考試權等仍有極大的限制,依照臺灣法規必須再取得臺灣地區身份證後滿十年後方可行使這些權利,如此的歧視性政策最終搞得大陸配偶在臺灣裡外不是人。

    其次,臺灣社會對於大陸配偶刻板印象的「歧視性眼光」,餐廳裡的福山萵苣竟被稱為「大陸妹」就是一個最典型的實例。

    凡是在臺灣的市場買菜和餐廳用餐,有一種蔬菜就叫「大陸妹」,事實上是指福山萵苣,大陸稱之為「生菜」。為何會有帶有如此歧視性的說法?根據考據,上世紀九十年代,臺灣新聞長將「大陸妹」指稱是「非法偷渡來臺之大陸籍女子」,直到2000年後這個詞隨著閩南話的發音變成通俗的菜名,但這無疑已經造成生活在臺灣的大陸同胞的不滿和憤慨。有一個例子,臺灣有一位男孩子調侃一位大陸配偶二代女孩,稱「你就是大陸妹」,只見那位兩岸婚姻二代的小女孩眼角泛著淚光,卻無力反駁,看的是令人憤恨不平。即使現今臺灣不少人要求餐廳和菜市場不要再用「大陸妹」這個詞語稱「福山萵苣」,但筆者在小菜館吃飯和買菜時,一般臺灣民眾仍舊稱「大陸妹」,要如何改正臺灣民眾的歧視性認知真的還有段漫長的路要走。

    其三,「語言隔閡」和「文化差異」是大陸配偶如何真正融入臺灣社會的一大關鍵,臺灣社會該用更多的愛與包容支持大陸配偶,因為大陸配偶始終是我們的一家人。

    語言是人際關係溝通的橋梁,若是日常生活中無法使用共同的語言進行交流,在情感、觀念表示上就會面臨極大的阻礙,語言在文化的內涵上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大陸配偶雖然與臺灣民眾都講臺灣普通話,但除非本身來自操閩南話和客家話之大陸各省市地區大陸配偶,在使用方言上卻沒和臺灣本地民眾交流融入,使得許多大陸配偶在一般日常生活中造成生活上的不便,也無法運用熟練的方言拉近彼此間的距離,以致於無法融入臺灣家庭朋友的生活圈之中,最終造成語言上的隔閡而自我孤立。

    此外,文化是一個人類生活的共同體,在每個社群裡的結構裡也有所不同。文化差異從學界的分析主要在於因種族(族群)因素和地理因素。大陸配偶與臺灣民眾都同屬中華民族,但因兩岸分隔70 載,存在制度、社會、文化等等的差異性,加上大陸地大物博,96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從東北到西南到內陸到沿海,每個省市間的文化差異性都非常的大,兩岸同胞間雖操著同樣的語言和相近的文化,但在一些文化生活、習慣觀念上仍有部分差距。大陸配偶來到臺灣後,因為文化差異造成對於事物的認知與臺灣有所不同,無法真正適應和融入臺灣社會。所以臺灣的社會該用更多的愛與包容支持大陸配偶,因為大陸配偶始終是我們的一家人。

    總之,看了大陸配偶在臺灣30多年來的酸甜苦辣和遭遇到的問題,特別是在這次疫情之下又無端被抹黑攻擊,此刻更需要更多的兩岸同胞一同支持我們大陸配偶。特別是島內的臺灣同胞,更該向惡意攻擊抹黑大陸配偶群體的無良政客媒體輿論說不,唯有如此才能消彌對於大陸配偶的各種歧視。因為大陸配偶是我們臺灣同胞的另一半,更是我們兩岸一家親身體力行的親歷者與實踐者。(瀋陽臺商投資企業協會副秘書長 羅鼎鈞)

 

來源:海峽之聲

相關焦點

  • 大陸配偶:嫁到臺灣,我有些後悔
    大陸配偶抗議待遇差別原標題:大陸配偶:嫁到臺灣,我有些後悔【本文採訪:王曉笛 鍾曉雯,主人公為化名。】「嫁過來後有些後悔」,橙子對我說,「除了當富太的,大陸女孩九成後悔嫁過去的。」這個26歲的女孩,一張娃娃臉,帶著些俏皮。和出生不久的女兒在一起,看上去像一位細心的姐姐。除了是一位年輕的媽媽,她還有一個特別的身份。陸配。不久前,大陸配偶集體抗議申領臺灣身份證的時間過長。我因此再次聯繫了橙子,這一回距離我們上回談到臺灣已經相隔了兩年。
  • 臺灣當局研擬再次大幅度限縮大陸配偶入臺人數
    臺灣當局研擬再次大幅度限縮大陸配偶入臺人數
  • 臺灣就業保險規定大修正 大陸配偶列入參保範圍
    臺灣就業保險規定大修正 大陸配偶列入參保範圍 2009年04月01日 10:21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民進黨「籠絡」大陸配偶為哪般
    2018年臺灣縣市選舉日益臨近,民進黨的選舉動作也越來越多。在固守本土票源之餘,民進黨注意到日漸龐大的外來配偶群體,尤其是語言相通、文化隔閡少、參與政治熱情高的大陸配偶,開始打起了她們的主意,用各種小動作吸引她們手中的選票。
  • 兩岸關係更緊張,大陸配偶嘆:臺灣社會把人變得比病毒可怕
    新冠病毒疫情讓兩岸關係更趨緊張,防疫扯上政治口水,看在陸配眼裡更不是滋味。由大陸配偶組成的屏東市彼岸花關懷協會核心成員接受採訪時,憂心防疫碰上政治操作,把大陸人汙名化得比病毒更可怕,散播仇恨會讓日子更加難過。
  • 臺胞來稿:大陸配偶又無端中槍
    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提出了「未納健保(醫保)懷孕之『新移民』應納保」(當中包含了「懷孕大陸配偶」)的政見後,隨即在網絡社交媒體平臺上就出現抹黑大陸配偶的造謠海報,聳動的標題稱「未來醫院產檢排不到,奶粉也買不到」,直接汙名化大陸配偶並且無限上綱醜化大陸。如此假新聞謠言在網上瘋狂轉傳,試想作為臺灣媳婦的大陸同胞看到如此信息會作何感想,真的是非常地讓人心痛和遺憾,只會讓人覺得「臺灣最醜陋的風景就是人」。
  • 臺灣24日起開放持團聚證大陸配偶申請入臺,僅佔實際人數約三分之一
    臺灣24日起開放持團聚證大陸配偶申請入臺,僅佔實際人數約三分之一
  • 民進黨刻意操作,以防治疫情藉口來切割臺灣與大陸
    由於民進黨主政者刻意的操作,包括以防治疫情來切割臺灣與大陸,對大陸臺商、陸配子女的不公平對待等,已使兩岸關係更加疏離、不穩。文章指出,民進黨掌握政權後,首要的目標為凸顯所謂「臺灣主權」,儘管國際政治的現實,綠營無法一步到位,完成其所謂的「正名建國」,但入主領導人之位者不管是陳水扁也好,還是蔡英文也罷,莫不想盡辦法拉開臺灣與大陸的距離,而且越遠越好。
  • 大陸配偶為愛奔臺 嘆無身份證寸步難行
    原標題:大陸配偶為愛奔臺 嘆無身份證寸步難行另一位大陸配偶湯恆,則永遠記得20年前,她初到臺灣時舉目無親的慘狀。   李小紅原本經營電子商務,為了跟老公廝守,不遠千裡來到臺灣,去年喜得一子。長得非常可愛的邱小弟弟,在母親持麥克風發言時,少小不知愁滋味,一直攬著電線把玩。李小紅說,至今無法跟老公一起到島外旅遊,只因她沒有身份證,兩人難以一起辦理籤證。
  • 大陸配偶在臺就業正常化 明年可在臺考保姆證照
    大陸配偶在臺就業正常化 明年可在臺考保姆證照 2014年07月29日 11:48:30  來源:福建日報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當局「勞委會」宣布自明年1月1
  • 滯留大陸的「小明」父母盼望臺灣儘快解禁
    人民網臺北6月17日電 (記者孫立極、陳曉星)臺北正午豔陽下,一群「小明」的父母舉著「一家人團聚」等標語牌到臺灣疫情指揮中心表達訴求,盼望臺灣當局儘快開放「小明」,即尚未加入臺籍的陸配子女入臺。由於臺陸委會以小明故事舉例,尚未取得臺灣身份證的陸配子女被稱為小明。新冠疫情以來,臺灣當局允許長期居留的大陸配偶入境,卻禁止持有長期居留證的陸配子女入臺。4個多月來,有人預估,大約有400多位小明被迫與父母分離滯留大陸。
  • 大陸人在臺灣,臺灣人在大陸,冰火兩重天
    臺灣人在大陸如魚得水,大陸人在臺灣處境尷尬。這是現階段兩岸關係的一個特殊現象。 大陸人赴臺旅遊年年創新高,大陸媒體盛讚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對於蜂擁而來的大陸遊客,臺灣民眾偶有抱怨,但也主要集中在大陸客高門大嗓、不守秩序這些小節上,總體上,大陸遊客展現出的強大的消費能力,讓臺灣民眾尤其是旅遊業者笑逐顏開。 蔡英文執政後,兩岸人文交流開始降溫,直到今年,氣氛最冷。
  • 馬英九時代高官:大陸配偶沒用健保多少錢,民進黨小裡小氣
    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截至3月8日,臺灣已累計45例確診病例,其中包括一起醫院集體性感染案例。楊志良臺當局前「衛生署長」楊志良昨日接受導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已經成為全球的「敵人」,各地都要認真面對,臺灣形勢同樣嚴峻,「社區感染」不可避免,臺當局應把防控工作做細做實
  • 臺灣健保納保對象調整 大陸配偶抱怨:感覺被針對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讓在臺陸配眷屬是否可享有臺灣健保議題,掀起討論。臺灣新移民發展交流協會理事長梁金妮表示,健保調整應秉持公正、客觀原則,但在民進黨當局的引導下,健保議題似乎對陸配具有針對性,連帶引起部分臺胞對陸配的誤解、對立,增加在陸配的生活壓力,呼籲蔡當局應創造社會和諧,而非反其道而行。
  • 「臺灣米好吃,大陸市場夠大」
    中國銀行臺北分行成為首家在臺灣設立經營性分支機構的大陸商業銀行,業務以企業金融為主。 新華社記者 侯東濤 攝綜合新華社北京6月27日電 國務院臺辦發言人範麗青27日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答問時表示,大陸進口臺灣大米的洽商工作已經展開。她還用閩南話告訴臺灣農民朋友:「臺灣米好吃,大陸市場夠大,我們來共同想辦法,讓臺灣米在大陸好賣,讓臺灣農民賺到錢。」
  • 臺灣腸病毒疫情進入高峰期 與大陸疫情無關聯
    中國臺灣網5月6日消息臺灣今年的腸病毒疫情正步入高峰,重症病例本周再添4例,累計64人之中已有2人死亡。同期間大陸也傳出疫情,臺當局衛生部門分析,在臺灣流行的病毒主要為腸病毒71型的B5亞型,在大陸為C4亞型,就病毒基因演化來看,兩岸近來的疫情應無關聯。
  • 臺灣配偶陳曉文在大陸的那些「第一」
    在大陸17年,陳曉文是蘇州市第一批從事美容行業的臺灣青年,參加了海峽兩岸婚姻家庭協會主辦的首次海峽兩岸新人集體頒證儀式,在江蘇省第一批領取臺灣居民居住證……見證了眾多兩岸交流的「第一」。對在臺北長大的陳曉文來說,蘇州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我的奶奶和爺爺都是蘇州人,從小就聽他們用吳儂軟語說起蘇州的各種故事。爺爺1986年過世時一直帶著留在蘇州的親人照片。
  • 大陸配偶在臺可考保母技能證 明年起正式生效
    華夏經緯網11月28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勞委會」日前正式公告修改保母證照檢定資格,明定大陸配偶取得長期居留、或依親居留都可參加,修正案自明年1月1日起生效,自此大陸配偶在臺參加技能檢定沒有任何限制。
  • 臺海觀瀾|臺灣人在大陸,大陸人在臺灣,冷熱兩重天
    王義偉/文 臺灣人在大陸如魚得水,大陸人在臺灣處境尷尬。這是現階段兩岸關係的一個特殊現象。僅僅5年前還不是這個樣子。5年前再往前推8年,是馬英九執政時期(2008年至2016年)。大陸人赴臺旅遊年年創新高,大陸媒體盛讚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對於蜂擁而來的大陸遊客,臺灣民眾偶有抱怨,但也主要集中在大陸客高門大嗓、不守秩序這些小節上,總體上,大陸遊客展現出的強大的消費能力,讓臺灣民眾尤其是旅遊業者笑逐顏開。蔡英文執政後,兩岸人文交流開始降溫,直到今年,氣氛最冷。
  • 大陸配偶帶20塊錢豬肉乾入臺 被罰20萬元新臺幣
    陸配帶20塊錢豬肉乾入臺,被罰20萬) 今天,一位大陸配偶帶價值20元人民幣豬肉乾去臺灣省,就被臺當局罰了20萬新臺幣(約合人民幣4.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