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人在臺灣,臺灣人在大陸,冰火兩重天

2020-12-11 騰訊網

臺灣人在大陸如魚得水,大陸人在臺灣處境尷尬。這是現階段兩岸關係的一個特殊現象。

僅僅5年前還不是這個樣子。5年前再往前推8年,是馬英九執政時期(2008年至2016年)。那個時候的兩岸關係,不但經貿交流進展順利、兩岸籤署了20多項協議,兩岸人文交流也非常熱絡。

大陸人赴臺旅遊年年創新高,大陸媒體盛讚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對於蜂擁而來的大陸遊客,臺灣民眾偶有抱怨,但也主要集中在大陸客高門大嗓、不守秩序這些小節上,總體上,大陸遊客展現出的強大的消費能力,讓臺灣民眾尤其是旅遊業者笑逐顏開。

蔡英文執政後,兩岸人文交流開始降溫,直到今年,氣氛最冷。

目前,大陸人在臺灣主要是兩部分人,陸配和陸生。陸配是指臺灣人的大陸配偶,其中以大陸新娘為主。陸生是大陸赴臺學習的學生,都是年輕人。年初疫情爆發後,蔡英文當局在對待陸配和陸生方面的做法,讓這些大陸人寒心了。

首先是陸配不但赴臺無門,還造成骨肉分離。一家人,因為是兩岸家庭,戶口不在一個地方,有的在大陸,有的在臺灣,於是不得團圓。其次是陸生無法返臺上課,臺灣有關方面反覆阻撓,大陸這邊,國臺辦持續呼籲,對岸就是不理。這讓赴臺學習還未完成學業的陸生情何以堪。

更讓陸配和陸生難以忍受的,是臺灣民眾尤其是深綠支持者對大陸人的態度。這種態度幾乎可以用「敵視」來形容。

這種敵視帶來的後果之一,就是陸生在接受採訪時,都不願意曝光自己的名字。一位化名D的陸生在接受臺灣媒體採訪時表示:「面對那些質疑,我不在意。很多在網上批評陸生的人,可能一輩子都沒來過臺灣或沒去過大陸,但我來了,我相信我看到的、我了解到的,別人說什麼,都沒關係的,不要理會就好了,他們在網上敲碎鍵盤也不會真正傷害到什麼。」

網絡上是洶湧而來的對大陸的敵意,但在現實生活中,當兩岸的學生面對面時,敵意就少了。上述D同學就說:「我身邊的、我所有認識的臺灣同學,他們對陸生都沒有太大的歧視和偏見,不會在意你的身分,不會說因為你是陸生就不跟你來往。」這一點還是令人欣慰的。

既感受到了友好,也感受到了敵意,有的陸生撰寫的文章,題目就是「求學臺灣,半是蜜糖半是傷」。這算是真實寫照吧。

與大陸人在臺灣的遭遇和感受相比,臺灣人在大陸的境況則不一樣。

臺商是臺灣人在大陸最大的一個群體,這個群體基本上已經完全融入了大陸的社會和生活中,某種程度上可以稱得上「同呼吸、同命運」。

11月23日,大陸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標誌著扶貧工作取得決定性勝利。這個成果中,也有臺企和臺商的貢獻。根據國臺辦的介紹,臺企和臺商以直接投資、技術引進、助力就業等形式參與了各地的扶貧攻堅工作。其中的典型是位於「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的甘肅省廣河縣。在這個縣的脫貧攻堅中,臺企和臺商在產業、就業、教育、醫療衛生等方面實施了160多個扶貧項目,投入和捐贈超過6000萬元人民幣。

與耕耘大陸幾十年的臺商相比,西進登陸闖天下的臺灣學生,是一個年輕的群體。這個群體數量雖然不大,但在最近幾年爆發出了強大的能量。就在昨天(12月2日),一位年輕的臺灣學生李偉國獲得了四川省勞動模範的稱號。這個李偉國,以合伙人和總經理的身份經營著一個指導學生創業的平臺華燦工場,在北京、珠海和成都設有創業基地,先後孵化企業700餘家,其中臺企62家。這樣的成績,讓人刮目相看。

筆者在之前的評論中曾經指出,在兩岸關係中,政治對經貿交流的影響是有限的,即使綠營執政、努力阻撓,兩岸經貿交流依然會按照市場規律強勢推進。

上述情況則說明,在臺灣,政治人物雖然無法影響經貿交流,但可以深度影響民意和民心。

他們尤其善於影響年輕人。

即便是這樣,大陸學生赴臺灣求學,依然有其積極意義。

他們是兩岸關係中一股彌足珍貴的、細細的暖流。(經濟觀察報 作者 王義偉)

來源:臺海網

相關焦點

  • 臺海觀瀾|臺灣人在大陸,大陸人在臺灣,冷熱兩重天
    王義偉/文 臺灣人在大陸如魚得水,大陸人在臺灣處境尷尬。這是現階段兩岸關係的一個特殊現象。僅僅5年前還不是這個樣子。5年前再往前推8年,是馬英九執政時期(2008年至2016年)。大陸人赴臺旅遊年年創新高,大陸媒體盛讚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對於蜂擁而來的大陸遊客,臺灣民眾偶有抱怨,但也主要集中在大陸客高門大嗓、不守秩序這些小節上,總體上,大陸遊客展現出的強大的消費能力,讓臺灣民眾尤其是旅遊業者笑逐顏開。蔡英文執政後,兩岸人文交流開始降溫,直到今年,氣氛最冷。
  • 臺獨女嫁給大陸男,我所接觸到的那些臺灣人
    最近和美國斯坦佛大學一位華裔教授聊天,他說這些年一個很明顯的現象是,大陸學生越來越多,臺灣學生越來越少。這可能和臺灣這些年經濟不景氣有關。臺灣主要的電子代工行業,大多搬到了中國大陸,出現空心化。這一點和日本很像,日本經濟下滑,海外留學生也少了。作為「泱泱大國」出來的人,我們有的時候難以理解臺灣人敏感的小心靈。有一次和臺灣同學在美國吃飯,點菜下去很久還沒上。
  • 臺灣人眼中的大陸人
    作為大陸人來到臺灣,處於臺灣人的包圍之中,不像在美國,美國人一眼就可以看出你是中國人。在臺灣,同是中國人,如果我不說來自大陸,他們也很難看出。即便你不會講臺語也無所謂,因為在臺灣通行「國語」,尤其是外省人都講「國語」,我也算是「外省人」嘛。
  • 大陸人在臺灣:臺灣學生對大陸的好奇
    臺灣《旺報》19日刊載了到臺灣求學的交換生張曼玲的文章,作者從接觸到的臺灣學生看到,他們對大陸充滿著好奇,有的同學甚至對大陸電視劇和綜藝節目達到了痴迷的程度。  文章摘編如下:  臺灣從外表上看,臺灣學生蠻「潮」的。女生大部分帶著精緻的妝容上課,甚至有同學將頭髮染成紫色,學生穿衣風格是日、韓、歐美風兼有。
  • 冷門競技選手處境難 臺灣運動員境遇冰火兩重天
    同樣是體育選手,為何會遭遇完全不一樣的「冰火兩重天」?臺灣的體育職業選手生存狀況又是如何?  體壇明星大多海外成名  「林來瘋」林書豪、「高球皇后」曾雅妮、「網球王子」盧彥勳……臺灣體壇,似乎從來就不缺乏星光熠熠的巨星。但「牆外開花牆裡香」,這些「臺灣之光」們,幾乎無一例外,都是從海外「紅」回臺灣。
  • 臺灣人看大陸 大陸人看臺灣:兩岸徵文選粹5
    大陸媳婦看臺灣/ 張蓓蕾一語驚醒夢中人 / 馬琴琴職場臺灣人君子劍溫柔咒 /陸路【臺灣人看大陸】臺企臺幹優勢正在消失 / Hippo鋼琴演奏家之怒 / 曾泰元三訪朱自清〈背影〉月臺 / 曾泰元不自亂陣腳但也不能混下去 /DARK我的中國想像 / 蔡瑀婷這就是小劉教會我樂觀生活
  • 臺灣人看大陸 大陸人看臺灣:兩岸徵文選粹4
    【推薦序】【大陸人看臺灣】臺灣人的寧靜是一把利刃——王塞壬有意義的他者——賈葭臺灣一泡尿 激起大陸千層浪——黎勇我體會到的「臺灣意識」——郟星星崇高和悲劇總是相互關聯 ——穆建新臺灣到底有多好?沒有她 就沒有我的今天 ——宋印偉【臺灣人看大陸】我是誰?
  • 大陸人臺灣旅遊買了個甜筒,臺灣大媽感嘆:大陸人真有錢!
    本文由華子愛旅遊啊獨家發布,歡迎大家翻閱往期文章~大陸人臺灣旅遊買了個甜筒,臺灣大媽感嘆:大陸人真有錢!臺灣還是有著非常豐富的旅遊景點的,也是被我國稱為「寶島」的臺灣,但是前幾年的茶葉蛋事件,相信大家還是銘記於心的,所以導致了臺灣的朋友對大陸人有的很多的誤解,一些臺灣人他們覺得中國大陸人窮到連茶葉蛋都吃不起。
  • 大陸赴臺研修學者:大陸人不配批評臺灣人?
    我出生在大陸偏僻貧窮的西南一隅,上世紀八十年代時,兩岸離散親屬終於可以相互見面,當時我還小,依稀記得凡是有臺胞的家庭,總會時不時地收到來自臺灣的錢物饋贈,所以在我的記憶中,臺灣人比大陸人有錢,他們過著富足而奢侈的生活,我對臺灣人的這種印象一直持續到2000年以後。有時候想想,在臺灣人的眼中,大陸人是不是就是貧窮落後的代名詞呢!
  • 臺灣人看大陸:臺灣女生大陸趕考記
    立下志願 追逐夢想在臺灣長大的徐子芸對大陸並不陌生。因為母親是重慶人,她常在假期回山城探親。在桃園念高中時,從小學習美術的徐子芸得知有學長考入北京的中央美術學院,由此點燃「登陸」求學夢想,並得到了父母的支持。
  • 大陸人在臺灣:大陸口音帶來的福利
    大陸人在臺灣:大陸口音帶來的福利 >   中新網10月25日電 臺灣《旺報》刊登了江蘇無錫作者七七的文章,在文章中作者與讀者分享了大陸口音在臺灣帶來的有意思的故事。
  • 臺灣人看大陸:大陸寺廟收費多
    臺灣人看大陸:大陸寺廟收費多 2011年07月08日 10:48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臺灣人看大陸:大陸用語比臺灣更為簡單明了
    臺灣《旺報》「臺灣人看大陸」欄目刊登讀者文章,比較兩岸用語差異,全文如下:兩岸雖然同文,但在許多用字遣詞上早已大不相同。想當初在接觸大陸信息時,花了好一段時間才漸漸弄清楚彼此的慣用語有何不同。我發現有些大陸用語其實還比臺灣用語更能直接表達要闡述的意思,若非旁人聽不懂,否則我已經習慣在言談、書寫中使用這些詞句。
  • 大陸交換生:臺灣人怎樣才會喜歡大陸?
    臺灣是一個神奇的存在。在我還小的時候,不斷撥動著電視遙控器,有可能一個頻道正在播放著嚴懲「臺獨」分子的警告,但相鄰的頻道卻在熱播《流星花園》或者臺灣的綜藝節目。就如臺灣現在一邊播放著大陸當紅的《爸爸去哪兒》、《我是歌手》,一邊反服貿、警惕大陸一樣。然而,即使在那樣的環境中,我仍然希望有朝一日去看一下臺灣。
  • 那些漂流在大陸的臺灣人
    「是這樣的,我是她哥,臨時必須跟她進學校取個東西,很快就出來,我是臺灣人,不是什麼恐怖份子,您就方便一下臺灣同胞嘛……」這傢伙還真把臺胞證帶身上,好說歹說說動對方了,進入學校以後得意地說「臺灣身份在這兒挺好用的。」 我不知該說什麼,那時我對大陸人對臺灣的天然好感(甚至過度熱情)其實有些尷尬,因為我知道我的同胞多數不喜歡大陸人。
  • 大陸人在臺灣:「陸二代」的濃濃鄉愁
    中國臺灣網4月17日消息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由於歷史的原因,多少年來,兩岸血脈相連但親情分離。現在的臺灣,有著這樣一個群體:父輩從大陸而來,自己出生於島內,但又對大陸充滿著故鄉般的思念。
  • 當越來越多的臺灣人想來大陸
    當越來越多的臺灣人想來大陸 2019年03月13日 08:45:00來源:中國臺灣網 她認為臺灣教育人才到大陸就業的前景也是很好的,兩岸教育領域的合作前景非常廣闊。  確實,兩岸交流已經越來越緊密,兩岸合作也越來越廣泛,同胞親情也自然越來越深厚。這幾年越來越多的臺灣民眾來到大陸發展,也早已不是新聞。
  • 到底在臺灣人眼中,大陸人是怎麼樣?一起聽聽臺灣人的評價
    臺灣相信大家都比較熟悉,對於他們一部分來說,總是會對大陸產生一定的偏見,這些偏見就曾為了一種刻板印象,讓他們深信不疑。那麼,到底在臺灣人眼中,大陸人是怎麼樣的呢?一起聽聽臺灣人的評價。
  • 臺灣人在大陸:臺灣人根本沒有什麼好優越的
    中新網12月17日電 臺灣《旺報》17日刊載文章《第一份工作在大陸 不全然是好事》,文章作者是一名曾在大陸航空公司工作的臺籍空乘人員,她回憶了曾與她共事的另一位臺籍空乘捏造學歷、專注人際而非做事等行為,寫道「從她身上我看到了一些現象,其實,臺灣人根本沒有什麼好優越的,如果沒有經過良好的教育跟環境,其實臺灣人跟大陸人根本沒有任何差異。」
  • 臺灣學生看大陸:與大陸人第一次近距離接觸
    臺灣學生看大陸:與大陸人第一次近距離接觸 原標題:   中新網8月23日電 臺灣《旺報》23日刊出臺灣學生文章稱,開學前的最後假期,作者即將和社團同學們一起組團參加由民間的兩岸交流相關協會所舉辦的大陸參訪團,希望這趟人生中第一次踏上大陸土地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