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不平凡的一年。
疫情爆發,託福雅思SAT接連取消,心心念的夏校「不見蹤影」,美國大學陸續宣布停止線下授課,改為網課,川普為了總統大選么蛾子不斷,越來越多的留學生選擇了gap...
在這樣的焦慮時刻,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如約而至。
北京時間9月2日晚7點,2021年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重磅發布!
今年是該排名推出的第17個年頭,本次排名涵蓋了93個國家和地區共計1527所高校,比2020年的1397所增加了9%,是迄今為止涵蓋大學數量最多的一次。
主頁君第一時間為大家帶來此次排名的具體情況!
擠進Top10的有...
此次排名中,英國牛津大學連續五年位居榜首!
斯坦福、哈佛、加州理工、麻省理工分別位列第2、3、4、5;
劍橋大學從2019年的第2、2020年的第3,滑落到了2021年的第6名;
加州伯克利、耶魯大學、普利斯頓、芝加哥分別位列第7、8、9、10;
總體數量來看,前十名中共有8所美國大學,遠多於英國,所以美國在整體上還是佔據絕對優勢。
中國高校哪家強?
而中國方面,毫無疑問,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傲視亞洲群雄。
排名上來看,清華大學首次擠進Top20。
除此之外,北京大學(第23位)、復旦大學(並列第70位)、浙江大學(並列第94位)和上海交通大學(第100位)的排名均較去年有所提升。
這使得中國大陸今年擁有自排名創立以來破紀錄數量的高校進入前100名(6所),比2020年世界大學排名在該段的高校數量翻了一番。
對比QS、US News、ARWU
泰晤士的排名規則有何不同
眾所周知,全球四大高校排行榜分別是:QS世界大學排名、US News世界大學排名、THE世界大學排名、ARWU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不同排名的指標,即排名依據自然不同。
今年6月,QS率先發布了2021年世界大學排名,MIT連續九年保持在霸主地位,排名世界前三的大學仍然位於美國:史丹福大學和哈佛大學分列2、3位;加州理工排在第4,芝加哥是第9名。
而牛津大學位列第5,劍橋大學和帝國理工以及倫敦大學學院分別排在了第7、第8和第10的位置,也就是說Top10中,英國大學有4所,美國大學有5所,還有一所是位列第6的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
QS排名的參考指標主要是以下6項:
(1)學術聲譽40%:基於超過94000名學者的調查問卷反饋;(2)僱主聲譽10%:根據超過44000名僱主關於大學與畢業生就業水平的調查答覆;(3)單位教員論文引文數20%:衡量學術研究的影響力,通過五年內大學研究論文的引用總數除以大學的教師數量得出;(4)師生比例20%:代表教學規模,將學生人數除以教職員工人數得出,可以用來參考各個大學的班級規模;(5)國際教師比例5%:QS的兩個國際化指標之一,它衡量的是大學中非本國教師的比例;(6)國際學生比例5%:QS的兩個國際化指標中的第二個指標,它衡量的是大學中非本國學生的比例,這也可以表明大學吸引世界各地人才的能力。除此之外,上個月15號,軟科也正式發布了「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其中哈佛大學仍然穩坐頭把交椅,連續第18年蟬聯全球第一,僅次於哈佛大學的史丹福大學,繼續保持全球第二名。
而名列第三的則是劍橋大學,MIT、伯克利、普林斯頓分別位列四、五、六席位。哥倫比亞大學和加州理工學院依次位列全球第七和第八。
牛津大學相較去年下降了兩名,暫居全球第九,而芝加哥大學則保持第十名不變。
Top10中,有2所英國名校,剩下的8所全部都是美國大學。
而軟科的排名依據中的6項指標全部都與學術相關,具體包括:
獲諾貝爾獎和菲爾茲獎的校友和教師數、高被引科學家數、在《自然》(Nature)和《科學》(Science)上發表的論文數、被科學引文索引(SCIE)和社會科學引文索引(SSCI)收錄的論文數、師均學術表現等。
至於US News的世界大學排名,按照往年,估計得等到10月份了。
US News的世界排名依據
而本排名是由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簡稱THE)發布的世界大學排名,績效指標分為5個方面:
教學(學習環境);研究(數量、收入和聲譽);引文(研究影響力);國際展望(員工、學生和研究);行業收入(知識轉移)。
教學(學習環境):30%
聲譽調查:15%
師生比:4.5%
授予博士學位數量與授予學士學位數量的比例:2.25%
授予博士學位數量與教職員數量的比例:6%
大學總收入:2.25%
研究(規模、收入和聲譽):30%
聲譽調查:18%
研究收入:6%
研究生產力:6%
引文(研究影響力):30%
國際展望(員工、學生、研究):7.5%
國際學生比例:2.5%
國際員工比例:2.5%
國際合著:2.5%
行業收入(知識轉移):2.5%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前200的排名榜單吧!
2021年THE
世界大學排名Top200
文章來源:北美學霸君等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