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建偉 重慶市作家協會會員、浙江省義烏市作家協會理事。有文章散見《上海文學》《人民日報·海外版》《解放日報》等報刊。
1992年與《貴州日報》結緣,是一次偶然的機會。
那時,遠在重慶市綦江縣的表妹考上了貴陽鐵路司機學校,一次她乘火車回家,途中無意順帶了一張《貴州日報》閱讀。在我去她家玩時,所見那張《貴州日報》上,正好刊發有出色的「婁山關」文學副刊,通過閱讀,一下子就喜歡上了這張有著濃鬱地方特色的報紙。
那個時候,在報刊信息數位化還沒有正式實施的年代,想看每一期完整的《貴州日報》有點困難。無奈我就只能在偶爾空時,去當地的圖書館零星翻看一些比較喜歡的《貴州日報》副刊。
雖然那時我已在某些小報刊上發表過一些「豆腐塊」,可是作為業餘文學青年,才疏學淺,內心卻沒有膽量和勇氣向《貴州日報》投稿。
直到後來數字電子報開始網上閱讀上線,能在電腦上及時查閱《貴州日報》相關版面和最新文章,我便又瘋狂地愛上了《貴州日報》。
後來因看「婁山關」文學副刊多了,特別是每次閱讀《27°黔地標》文化周刊「詩歌專頁」上的作品,都會讓我瞬間熱血沸騰,於是,趁著休息的日子,我用心寫了一首詩歌,按照報紙上的郵箱投了出去。
在經歷了一段忐忑不安的等待之後,帶給我意外驚喜是我的詩歌《回歸》在2013年2月8日的「婁山關月」上順利發表了。心中一陣欣喜。
2015年11月21日,我的詩歌《貴陽之美》,再次出現在《27°黔地標》文化周刊的「詩歌專頁」上。這讓作為外地作者的我,再次為《貴州日報》這張充滿詩情和海納百川的博大文化胸懷而稱讚。
如今,在我的電腦裡,我珍藏著這兩期刊發我作品的《貴州日報》的版面圖,它是見證我在文學成長道路上的一位良師益友。
從20多年前的一次偶然相遇,到後來留下我在《貴州日報》文學道路上蹣跚起步、艱苦跋涉的腳印,無形成就了我如今在文學創作道路上所收穫的一些小小成績。《貴州日報》編輯老師們真誠地指導和點評,會一直銘記在我的記憶深處。
值此《貴州日報》創刊70周年之際,謹以一名普通作者和熱心讀者的崇高敬意,恭賀「貴報」越辦越好,成為廣大讀者和作者共有的心靈樂土和精神家園!
《貴州日報》創刊70周年系列活動之——我與《貴州日報》徵文」啟事(點擊查看)
文/鄭建偉
刊頭製作、相框設計/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吳浩宇
文字編輯/李纓
視覺實習編輯/楊簡
編審/李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