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文史叢刊》創刊40周年,聽聽錢理群等全國學者如何評價

2020-12-22 天眼新聞

12月18日,貴州省文史研究館《貴州文史叢刊》創刊40周年發展研討會和紀念大會在貴州師範學院舉行。錢理群、沈固朝、王金會、劉江、田文軍、王本朝、藍勇、歐陽禎人、高文強、張曉芝等省內外專家學人,以及《貴州文史叢刊》學術委員會部分委員、編輯委員會委員,《貴州文史叢刊》省內外部分作者、新老編輯,本省部分社科期刊代表等70餘人共聚一堂,回顧歷史足跡,推進期刊建設,共議核心期刊創建之道。

創刊於1980年的《貴州文史叢刊》,是改革開放以後我省率先創辦的學術期刊之一。該刊一直致力於貴州文史的發掘整理、貴州文化特點的分析研究,刊載了許多有價值的文獻與研究文章。刊名雖冠以「貴州」二字,但並非裹足一隅,所刊文章中有相當部分是全國性的學術問題。創刊40年來,《貴州文史叢刊》立足貴州本土,面向全國和世界,從文史哲、科技、教育、曆法、民俗、藝術等多學科探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先後刊發4000多篇各類文史研究論文、文獻整理成果,聯繫了海內外一大群專家學者,為研究中華尤其是貴州歷史文化以及貴州文化建設作出了應有的貢獻,在文史學界、人文社科期刊界佔有一席之地。

省委統戰部副部長、省文史研究館黨組書記、館長、《貴州文史叢刊》主編王茂愛表示,「改革開放40多年來,貴州的文化建設成就巨大。可以說,在貴州文化建設的過程中,《貴州文史叢刊》深度參與,並擔任了重要角色。」

貴州師範學院黨委書記石培新在會上表示,館校合作初衷就是挖掘傳統文化的育人可能,通過文史館的資源和平臺對貴州師範學院提供更多學習資源,將其轉化成高等教育的教育資源,融合到科學研究人才培養中。

會上,貴州省文化研究館名譽館員、《貴州文史叢刊》學術委員錢理群發言,他希望借紀念大會重新思考地方文化研究的意義和價值,希望貴州的文化能與經濟齊飛,希望貴州學人永遠心懷獨特的貴州自信。省文史館原館長、《貴州文史叢刊》原主編顧久,省文史館原副館長、《貴州文史叢刊》原主編史繼忠,以及省內外專家代表也先後做了發言。

當下,《貴州文史叢刊》是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擴展版),歷史上曾一度進入社科核心期刊行列。為助力《貴州文史叢刊》進一步成長為全國性的名刊、大刊,在當天上午舉行的《貴州文史叢刊》創刊40周年發展研討會上,該刊編輯部主任王堯禮簡要報告了該刊的發展簡史和現狀,南京大學社會科學評價中心副主任、教授沈固朝,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中心副編審、文藝學科執行主編王金會,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中心歷史學科副編審劉江先後發言,提供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貴州文史叢刊》學術委員、武漢大學教授歐陽禎人、高文強,《貴州文史叢刊》學術委員、西南大學文學院院長、教授王本朝等與會專家,以及省內外同行期刊負責人集思廣益、獻計獻策。

活動期間,省文史館編印的《四十年來文與史——<貴州文史叢刊>創刊四十周年紀念集》《<貴州文史叢刊>四十年總目》也面世首發。陳祖武、葛兆光、毛佩奇、吳光、羅時進、張新民、王本朝、何宗美等學術名家撰述學人寄語。

創刊40周年專家學者這樣說——

顧久(省文史館原館長、《貴州文史叢刊》原主編):當《貴州文史叢刊》創刊40載之際,我仍真誠希望這份已屆「不惑之年」的刊物,能成為文化老人們——特別是貴州文化老人——發表其學術意見的重要平臺;成為中青年學人——特別是探索貴州文史的中青年學人——走向學術成熟的可靠津梁;成為省內外學者——主要是貴州的或關心貴州的學者——研究文史的堅實陣地。從而,使貴州的歷史文化更豐滿動人,更能啟迪後昆。

張新民(省文史館館員、貴州大學教授):我自己既是《貴州文史叢刊》的長期撰稿人,也是忠實閱讀者,編輯部寄贈的每期刊物一到,都如同故交舊友重逢。由於有了與《貴州文史叢刊》長期交往的深刻記憶,《貴州文史叢刊》40年來不斷成長和發展所走過的道路,實際也與我個人40年來學思變化所留下的足跡同步,因而我清楚地知道幾代人為辦好該刊付出的心血,了解他們持守嚴正學術立場並持續發展的不易。可以毫不客氣地說,我也是目睹幾代人歷盡艱辛,親見他們創辦刊物之不易,了解許多重要微妙細節的歷史見證人。

《貴州文史叢刊》自創辦以來,國內著名大家如譚其驤、陳子展、羅章龍、蕭乾、趙景深、張畢來等,都先後賜稿揭載於該刊,日本學者岡田武彥、原田鍾成、湯本國穗等,也都有重要文章刊發於《貴州文史叢刊》。

繼忠(省文史館原副館長、《貴州文史叢刊》原主編):顧紹炯、覃雨甘把他們多年的研究寫成文章在《貴州文史叢刊》發表,著名學者傅振倫、蕭乾、張朋園、張畢來、謝孝思等也給《貴州文史叢刊》賜稿。據統計,1980年至2000年,《貴州文史叢刊》共發表2400多篇文章,其中有146篇文章為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轉載。《貴州文史叢刊》推動了貴州文史研究,活躍了貴州學術空氣,而且成就了一批專家學者。

編者是溝通作者、讀者的重要紐帶,對文章作較大修改一定要與作者商量,出刊後要多聽取讀者的意見,使作者、編者和讀者形成一個「朋友圈」。陳福桐老先生身邊就有許多作者,在他的啟發下,黃萬機潛心「沙灘文化「,張新民努力鑽研方志學;龎思純原先是位中學教師,在他的啟發下走上文史研究的路,著有「六千舉人、七百進士」的專著。

黃萬機(省文史館館員、省社科院研究員):記得有位南京大學文科碩士生剛畢業,準備報考該校博士生,寫了一篇論文寄來,希望《貴州文史叢刊》採用,我看後覺得質量還行,推薦編輯部並及時發表。因這篇文章的發表,該生不經過考試,直接保送為南京大學文科博士生。畢業後回黔在某大學任教,現已評為教授,擔任某學院領導職務。

張祥光(省文史館館員、貴州師範大學教授):40年來,《貴州文史叢刊》登載學術文章數千篇,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貴州地域文化,作出了突出貢獻。我對該刊有深厚的感情。

2005年,受《貴州文史叢刊》編輯部之聘,我成為不佔編制的編輯。《貴州文史叢刊》在早幾年已聘黃萬機先生為不佔編制的編輯,我是此類編輯的又一人,從此我與該刊的關係又進一步。編輯部分配我看歷史類來稿,每周開一次審稿討論會。10多年來,審改用稿數百篇,不少文章為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資料所複印。見到我編審的稿子刊登後得到學界肯定,甚為欣慰。

林建曾(省文史館館員):《貴州文史叢刊》不僅幫助貴州學人刊發論文,還進一步啟發貴州學者的思路,多次組織學術研討會,如紀念鄭(珍)莫(友芝)黎(庶昌)研討會、丁寶楨研討會都開得很成功,既宣傳了貴州,也充分展示了貴州學人的實力。

也正是此類學術會的召開,促使一批貴州學人脫穎而出,貴州本地的學術隊伍從此形成並且不斷發展壯大,在國內亦形成一定的影響,而《貴州文史叢刊》也已經成為貴州人文社科的一塊重要陣地。

譚佛佑(省文史館館員):學術叢刊四十年,黔中學術繡華箋。金聲勁奏鉤玄調,玉振平和提要篇。館宿精書青汗紀,鴻儒翰墨藝英研。春秋一統三才合,寶典勳輝椽筆端。

龎思純(省文史館館員):回顧往事,我感慨不已。在我奮鬥的40餘年間,其中的甘苦難以言表。然而毋庸諱言,我從迷茫到治學,從挫折到有所建樹,無不與貴州省文史研究館及《貴州文史叢刊》有著密切的關係。可以說,《貴州文史叢刊》是我治學之始,是我研究貴州歷史文化的開端。我之所以有今天的成績,無不得益於恩師陳福桐的教誨和文史館學術氛圍的薰陶。如今我韶華已逝,老景己降,但銳氣不減,壯懷激烈。我將一如既往,為弘揚貴州歷史文化而傾盡心力。

文、圖/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趙相康 實習生 曹芳芳

文字編輯/陸青劍

視覺編輯/趙相康

編審/李纓

相關焦點

  • 《貴州文史叢刊》創刊四十周年系列活動舉辦
    12月18日,貴州省文史研究館在貴州師範學院舉行《貴州文史叢刊》創刊四十周年發展研討會和紀念大會。錢理群、沈固朝、王金會、劉江、田文軍、王本朝、藍勇、歐陽禎人、高文強、張曉芝等省內外專家學人,以及《叢刊》學術委員會部分委員、編輯委員會委員,《叢刊》省內外部分作者、新老編輯,本省部分社科期刊代表等70餘人共聚一堂,回顧歷史情懷,推進期刊建設,共議核心期刊創建之道。
  • 探索館校合作新模式 打造貴州文化好品牌
    12月18日,隨著貴州師範學院印山書院及貴州省文史館「山骨講堂」揭牌儀式舉行,貴州地方歷史文化研究中心掛牌儀式暨《安順城記》首發式舉行,乃至《貴州文史叢刊》創刊四十周年發展研討會、紀念大會舉行,館校雙方朝著「共同組建一批高水平研究團隊、共同打造一批高層次研究平臺、共同承擔一批貴州文化建設研究項目、共同產出一批高質量文史研究成果」的方向邁進紮實一步。
  • 楊牧之:相知未變初衷——慶祝《文史知識》創刊四十周年
    >《文史知識》有編委的襄助之功,有作者的寫作之功,有編輯的策劃、組稿之功,有讀者的扶持鼓勵之功,更有中華書局領導的支持、投入和魄力……時代在前進,刊物在前進,在慶祝刊物創刊四十周年之際,我特別祝願每一位《文史知識》的編輯在繁重的工作之中大步前進。
  • 《父母必讀》創刊40周年 專家再談家庭教育
    「樹文明家風 育時代新人」《父母必讀》雜誌創刊40周年主題活動在北京出版集團舉行 高凱 攝中新網北京12月12日電 (記者 高凱)中國創刊最早、影響力廣泛的家庭教育期刊《父母必讀》11日舉行創刊40周年慶祝活動,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專家孫雲曉
  • 《教育研究》雜誌創刊40周年座談會舉行
    本報訊(記者 董魯皖龍)《教育研究》雜誌創刊40周年座談暨新時代教育科學理論體系建設研討會12月24日在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舉行。40年來,《教育研究》發表了近萬篇高質量的學術論文,已成為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理論的重要陣地、引領教育科學繁榮發展的學術高地、助推教育學者專業成長的共同園地。
  • 「樹文明家風 育時代新人」——《父母必讀》雜誌創刊40周年主題...
    12月11日,「樹文明家風 育時代新人」《父母必讀》雜誌創刊40周年主題活動在北京出版集團12層報告廳隆重舉行。他談到,《父母必讀》匯集著一批又一批專家學者的真知灼見,凝聚著一代又一代辦刊人的智慧與付出。在長期實踐探索中積累的光榮傳統、優良作風和寶貴經驗,是我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面對新時代、新使命、新作為,希望《父母必讀》以紀念創刊40周年為契機,堅持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融媒體平臺建設,促進優質內容的多元化傳播,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曲柄睿:臺灣大學歷史學系上古史選題分析 ——以博、碩士論文、《文史叢刊》及《史原》為切入點
    臺灣大學歷史學系上古史選題分析——以博、碩士論文、《文史叢刊》及《史原》為切入點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學術傳統悠久、氛圍濃厚、人才輩出。該系的博、碩士論文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臺灣地區學者的研究傾向,向來為大陸學者所關注。
  • 《父母必讀》雜誌紀念創刊40周年
    本報電 (記者張鵬禹)12月11日,「樹文明家風育時代新人」《父母必讀》雜誌創刊40周年主題活動在北京出版集團舉行。當天,0—12歲兒童成長與家庭教育知識服務產品——育朵App正式上線。《父母必讀》雜誌創刊於1980年,是改革開放後創辦的第一本家庭教育雜誌。雜誌自創刊之日起,就致力於將健康、快樂、幸福,有著良好道德感與價值觀的孩子帶入成人社會,至今出版超過500期,匯集各領域專家學者近千人,發表過的文章萬餘篇,多次榮獲「國家期刊獎」。現已逐步建立起家庭教育的支持體系,形成集期刊、圖書、新媒體矩陣、品牌活動、養育研究等為一體的融媒體傳播平臺。
  • 《父母必讀》創刊40周年:用高質量內容支持千萬家庭健康養育
    人民網北京12月12日電 (記者鮑聰穎)12月11日,「樹文明家風 育時代新人」《父母必讀》雜誌創刊40周年主題活動在北京出版集團舉行。1980年春天,《父母必讀》雜誌創刊,這是新中國第一本家庭教育刊物,也是第一本面向家庭介紹母嬰健康知識和家庭教育理念的科普雜誌。創刊號甫一出版,首印10萬冊,加印26萬冊,受到全國家長的青睞,並逐漸成為北京出版集團旗下的知名品牌期刊。
  • 貴州省文史研究館與貴州師範學院籤訂戰略合作...
    6 月 23 日,貴州省文史研究館與貴州師範學院籤訂戰略合作協議。協議雙方秉持開門辦館、開放辦學的理念,共同探索館校合作新模式,深入挖掘貴州歷史文化、民族民間文化的自信基因,打造貴州文化品牌,為貴州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發揮智庫作用。
  • 《中華女子學院學報》創刊20周年
    我國第一家以研究和探索婦女問題為主的綜合性學術刊物《中華女子學院學報》創刊20周年座談會近日召開,國內相關學術研究機構和期刊界的專家學者,以及《中華女子學院學報》歷屆編委會成員出席了會議。
  • 國際惟一滿通古斯語研究期刊《滿語研究》創刊20周年
    東北網1月15日電(記者高長利)15日,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省社科聯等國內學術界、期刊界的專家學者120餘人聚集哈爾濱,慶祝黑龍江大學《滿語研究》創刊二十周年。  《滿語研究》創刊於1985年,是國內外唯一的一部滿通古斯語言研究的學術刊物,在國內外學術界享有盛譽。
  • 序跋 《武漢大學圖書館藏稀見方志叢刊、珍本古籍叢刊》總序
    2009年,武漢大學圖書館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自2007年「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啟動以來,古籍保護和整理工作日益受到重視,各類成果紛紛湧現,武漢大學圖書館在這方面雖早有謀劃,但與有些院校相比,古籍文獻資源整理出版工作有些滯後。
  • 《長江文藝》創刊七十周年 書寫新中國文學華章
    日前,在湖北省圖書館,《長江文藝》舉辦了創刊七十周年作品賞讀會,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宣傳部長王豔玲,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魯迅文學院常務副院長邱華棟,中國期刊協會副會長李軍,以及來自全國的各地的嘉賓六百多人歡聚一堂,共同見證這本期刊七十年的光輝歲月,重溫新中國文學進程中,《長江文藝》對中國文壇做出的重要貢獻。
  • 《南方都市報》《華商報》等總編輯祝賀《南國都市報》創刊20周年
    《南方都市報》祝賀《南國都市報》創刊20周年,也祝願《南國都市報》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越辦越好!《南方都市報》總編輯戎明昌《都市快報》副總編輯王晨鬱:《都市快報》祝《南國都市報》繼續勇立潮頭、乘風破浪,在新時代展現新風採。《都市快報》副總編輯王晨鬱《華商報》總編輯楊君:20歲,人生正風華;20歲,立業敢有為。
  • 錢理群:當代青年不要由龍種變成跳蚤
    最近,著名學者錢理群在三聯韜奮書店舉行的「錢理群作品精編系列」見面上如是說。  「錢理群作品精編系列」將由三聯出版社出版,擬分11冊,分為專著和文集兩種。系列整合收錄了作者主要的學術專著和隨筆,它既是對錢理群學術思想的階段性總結,也試圖呈現出一代知識分子的心路歷程。目前,已出版4種包括《心靈的探尋》、《周作人論》、《世紀心路——現代作家篇》、《精神夢鄉——北大與學者篇》。
  • 這本雜誌創辦40年,匯集千名專家學者文章,教育三代人
    1980年,《父母必讀》雜誌誕生於改革大潮初湧的年代,到今年已經走過了整整40年。昨天,在雜誌創刊40周年主題活動上,新老讀者、作者相聚一堂,分享與《父母必讀》之間難忘的故事,也對當下家庭教育的熱點話題進行了探討。
  • 《課程·教材·教法》紀念創刊30周年
    10月29日~30日,人民教育出版社與中國教育學會在京聯合舉辦《課程 教材 教法》創刊30周年紀念會暨新世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與發展論壇。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國務院原副總理李嵐清為《課程 教材 教法》創刊30周年題詞:「探究教人之方,深研育人之道,為振興 中華培養更多優秀人才,功莫大焉。」
  • 鄭建偉:貴報深情,永駐心田|創刊70年·我與《貴州日報》徵文
    1992年與《貴州日報》結緣,是一次偶然的機會。那時,遠在重慶市綦江縣的表妹考上了貴陽鐵路司機學校,一次她乘火車回家,途中無意順帶了一張《貴州日報》閱讀。在我去她家玩時,所見那張《貴州日報》上,正好刊發有出色的「婁山關」文學副刊,通過閱讀,一下子就喜歡上了這張有著濃鬱地方特色的報紙。
  • 《今日中國》創刊60周年
    由宋慶齡創刊的《今日中國》雜誌,迎來60周年慶典。今天(2月10日),由中國外文局主辦的《今日中國》雜誌創刊60周年紀念招待會,在北京隆重舉行。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韓啟德、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主任趙啟正等出席招待會。韓啟德題詞:「傳播優秀華夏文明 展示今日中國文化」;中央對外宣傳辦公室、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主任王晨題詞:「六十華誕 再創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