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時報記者 林敬)7月29日,山東曲阜的一個夏令營活動中,「女德班」再次死灰復燃,引發輿論關注。據媒體曝出的教學現場視頻顯示,多名孩子在教室觀看一段教學視頻。
視頻中一名女孩正自述個人經歷,稱自己曾「傷風敗德」、「不要臉」,「更給祖宗蒙羞」,同時稱「那些不正經的女孩」才會戴美瞳。在此夏令營的背後團體撫順市傳統文化研究會的一段宣傳紀錄片中,其會長康金勝稱要「通過羞恥恢復善良心,善良心恢復了就是好人了」。
29日下午,@曲阜發布 發出情況通報:責令相關公司立即終止該夏令營活動,並退還相關費用。對為該企業提供場所的曲阜聖城文庠院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責令停業整改。
女德班近年來屢禁不止。
2017年,遼寧撫順「女德班」事件引發網友的強烈關注。最終,當地教育部門出面要求有關機構立即關停「女德班」,並遣散學員。
2018年,原遼寧撫順「女德班」培訓學校的教員在浙江溫州,以溫州傳統文化促進會的名義舉辦親子夏令營,又繼續開班教導未成年學員。事情曝光之後,溫州當地政府責令其立即停止辦班。
「這個女德班之所以能開辦起來,與一些人內心比較懷舊的期望也有關係,比如有些家長喜歡女孩子能表現出一些傳統的觀念與行為,希望女孩子是傳統的內斂的,但如果想讓孩子變得更好,更多的應該是進行積極的健康的引導,讓孩子建立起自尊自愛的自信心,如果這些女孩子沒有很好的防禦能力,還會因此產生自責、自卑的心理。」北京回龍觀醫院精神科副主任醫師宋崇升分析認為。
「新聞中這個女德班的教育觀念與我們現代社會倫理與社會規則顯然是不相稱的,用封建思想來評判顯然是不合時宜的,從這個角度來看,這個女德班實際上更像是藉助曲阜是孔子家鄉的身份傳播偽道德的思想,想在精神上給女孩子一些限制,但更多的是打擊了這些女孩子的自信心。」
「一個完整健全的人格,要有自尊,還要有自信。大多數人是需要自信心的,只有先有了自信,才會在面對世界時,覺得我能夠、我可以,展示出一種積極的精神風貌,如果把她們這些自信心、自尊心摧毀以後,她們還能有多少自信再站到公眾面前呢,做事情時還能有多少信心去承擔呢?」,北京回龍觀醫院護士長張大偉告訴健康時報記者,「所以說,這種教育方式顯然是不妥的,這是在強行給孩子灌輸自己不夠好的心理負擔」。
「生活中即便是孩子真有一些出格的行為,也不建議家長用這種否定的方式進行說教」,張大偉舉例,比如女孩可能會因為男生給一點好處便允許他做一些行為,媽媽知道了一般會用一些很難聽的話來批評教育,實際上這只會激起孩子過分地羞愧或逆返,媽媽可以用積極地態度告訴孩子,你是有價值的,你身體的一些部位是不能隨便被別人碰的。身體的某些部分被異性隨意觸碰,這是不被尊重的表現。當孩子認識到她是有價值的,才能激起她的自尊心。
「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貫穿整個成長過程,不急於一時地說教,如果你沒有想出更好的解決辦法,可以先放一放,想好了再用恰當地方式引導」,張大偉說,總之溝通過程中,要讓孩子覺得即便做錯事也不怕,媽媽能理解,媽媽可以給我幫助。一個品質優秀,包容心強,遇事沉穩的媽媽一定會養育出有自尊,有自信,勇敢,向上的女兒」。
「的確,想培養孩子的德行,家長最好能做成榜樣,母親如果能夠賢良淑德,那麼孩子也能在母親的言行舉止中潛移默化地成為這樣的人。另外,還要與孩子建立比較良好的溝通關係,這樣家長說得話她才能聽得進去」。宋崇升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