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1+1丨披著「國學」外衣死灰復燃 「女德班」為何屢禁難止?
2014年,「女德班」教現代女性打不還手、罵不還口。
2017年,「女德班」宣揚女子點外賣、不刷碗就是不守「婦道」。
2018年,「女德班」鼓吹女性換男友會爛手腳。
如今,這些教學內容低俗、違反科學、歪曲事實的「女德班」,又披著「國學」的外衣出現在了公眾的視野中。
7月29日,在山東曲阜的一個夏令營活動中,一名女孩演講自稱「天天一副賤像傷風敗德」「戴美瞳的都是不正經的女孩」引發了輿論的關注。據調查,該組織曾多次被查,但沒多久又死灰復燃……
「女德班」為何層出不窮?它抓住了家長的哪些教育誤區?今晚(7月30日)的《新聞1+1》欄目中,白巖松連線多位教育界人士,解構屢禁不止的「女德班」。
1「女德班」:打著中國文化反中國文化
「當然這不是國學」節目中,白巖松連線了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的教授蒙曼。在她看來,凡是中國傳統留下來的學問都可以叫做國學,但作為中國傳統文化,它包羅萬象,會包含一些不得體的東西,甚至是今天看來已經不需要繼承、也不應該繼承的東西。
而這些所謂的「國學班」「女德班」恰恰把那些糟粕繼承下來了,讓人們已經遺忘很久的東西又沉渣泛起。在蒙曼看來,這些「女德班」是打著中國文化(的旗號)反中國文化,「反的是優秀的中國文化」。
2
引入「黑名單制」是否可行?
如何防範「女德班」遊擊戰?
在節目中,白巖松提出,對於杜絕「女德班」現象是否需要引入「黑名單制」?而對於建立「黑名單制」後應該如何防範「女德班」死灰復燃呢?
教育學者熊丙奇認為,建立「黑名單制」是必要的。他表示,對進行反科學的培訓機構,一旦有類似「女德班」的情況發生,就應把它作為終生汙點,趕出培訓界,禁止再進入培訓界。
而對於建立「黑名單制」存在的困難,熊丙奇認為主要在於沒有信息聯網。他表示,現在往往是各個地方自己在對培訓機構進行處理,在當地會建立起「黑名單」,但是沒有全國聯網的平臺。因此我們應該把這種違規的機構及和控制人信息進行全國聯網,讓個體監管部門都能夠查閱,並讓家長知曉。實行這一制度,應該由市場監管部門和教育部門共同負責,應該建立一個違規辦學機構的查詢平臺。
與此同時,還應提醒和改變家長群體對於子女教育急於求成的誤區。
3
家庭教育「急功近利」
「女德班」有機可乘
熊丙奇介紹,有些機構沒有資質(地下經營),但家長也會選擇,導致監管沒辦法使力。有的家長在這些培訓面前,是迷其心智,失去常識的,甚至有人說「交智商稅」,根本原因在於孩子家長存在焦慮攀比的心態。
他認為,在對子女的培養教育方面,這些家長的家庭教育理念本身就存在急功近利的問題。比如,有的孩子存在不懂得感恩、沒有責任心、沉迷遊戲等問題,家長不會想到自身的問題,而希望通過一個機構快速解決這些問題,這就為各種反科學的培訓機構提供了生存空間。
熊丙奇強調,關注孩子的一個成長,父母必須要去陪伴孩子、與孩子共同生活,培養孩子健康的、積極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念。他認為,真正有效的家庭教育,是對孩子進行生活、心靈、生存等多方面的教育,「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做人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