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寶寶知道 真圓
寶寶腸脹氣可不只是「屁大點事」,教你幾招
寶寶明明吃飽了,不拉不尿,卻莫名其妙的哭鬧,身體還扭來就去,小臉有時候還憋通紅,有時候身體用力還會翹起雙腿,難道是生病不舒服了?初為人母,總會對寶寶的一點小表現緊張不已。
如果你家寶寶也有上面的表現,那他多半是腸脹氣引起腸絞痛。(腸脹氣≈腸絞痛,下文可能不做統一)
這種感覺就像大人偶爾會覺得肚子「串氣」,有一股氣體在腸中間遊走,頂著不舒服,嚴重還會很刺痛。如果最後能夠以放屁的形式將氣體排出,就緩解了。所以有粗放型育兒的媽媽會覺得這就是「屁大的事」,等等就會好。但是,腸脹氣會造成寶寶不適,家長們是可以找到針對原因,並採取措施,幫助寶寶緩解不適的。
首先聲明:一定要排除寶寶有其他明確的疾病導致的不適。
什麼是腸脹氣?怎樣快速分辨腸絞痛?
嬰兒胃腸發育不成熟,造成嬰兒各階段腸道蠕動不協調,引起腸道脹氣——肚子咕嚕咕嚕響,排氣多,放屁多,並頻繁出現不明原因的哭鬧,醫學上將這種現象稱為嬰兒腸絞痛。
新生兒腸絞痛的特點為間歇性哭鬧,這種情形與腸套疊很類似。不同的是腸絞痛的新生兒,不會嘔吐也不會解出含有血絲的粘液便(腸套疊則會出現)。 新生兒腸絞痛的症狀,常見的病症是突發性尖叫,有時會呈現聲嘶力竭的大哭,甚至哭到臉紅脖子粗,有些新生兒還會有頭部搖晃、全身拱直、呼吸略顯急促的現象;同時腹部往往會有些鼓脹、兩手掌會握拳、兩腳則會甚至或彎曲等。
營養充足的健康嬰兒可能從從出生後2~3周即開始出現,3~4月後逐漸改善(有的會更晚)。我們可以理解為,嬰兒腸絞痛不是需要特別緊張的病症,而是屬於嬰兒發育中的問題,但是有一些原因會使寶寶的脹氣頻發或者較為嚴重。家長可以針對原因,對症解決,減緩不適。
當寶寶脹氣絞痛時,我們應該怎麼辦?
1、按摩法:當寶寶已經脹氣了,這個時候需要給寶寶按摩小肚子,用手掌揉寶寶的肚子,需要隔一層衣服,我們的手掌有溫度,加上和衣服的摩擦,溫度會比較高,這樣會很容易排出寶寶體內空氣。
2、撫觸被動操:將寶寶雙腿彎曲,輕輕向腹部推,反覆多次,視寶寶配合程度。如果不能腦補畫面,媽媽可以參考網上有專門的視頻。
以上兩種方法都是從物理角度幫助寶寶增加腸胃蠕動,趕出氣體,緩解不適。
3、服用西甲矽油
如果寶寶腸絞痛頻繁並且不適非常嚴重,可以考慮服用西甲矽油。這是很多專業兒科醫生推薦的非處方藥物,它的作用原理是在腸道起到潤滑作用,將腸道內小氣泡聚集成大氣泡,藉助腸胃蠕動,通過放屁排出體外。所以服用西甲矽油後,會大量放屁。很多媽媽擔心會有副作用。這點小編不是專業醫生,不做分析和建議。但是諮詢專業醫生給出的解釋是:西甲矽油用在脹氣和絞痛明顯得到寶寶,有比較明顯的緩解作用。不嚴重的話,不建議服用。臨床案例並未顯示服用西甲矽油的孩子有營養素吸收障礙或者發育遲緩等問題。
腸脹氣常見原因有哪些?怎樣對症採取措施?接下來我們一一對應來說:
原因一:嬰兒倡導本身發育不完善,進食過快,或者隨著食量增長,腸胃負擔增加,蠕動緩慢導致脹氣;
解決辦法:為寶寶餵奶時,單次餵奶不要過多,要循序漸進。寶寶生長發育快,對於奶需求也快。如果是純母乳的寶寶,可少量多次。對於吃奶粉的寶寶,要注意控制增加奶量要循序漸進。
原因二:母親食用不易消化食物,母乳會增加寶寶脹氣機率
解決辦法:媽媽在寶寶腸胃敏感的哺乳期,要注意飲食健康。儘量少吃不容易消化的食物,比如糯米,豆類及豆製品,地瓜等。
原因三:寶寶進食快,吞進較多空氣,而沒有排出
解決辦法:對於吃母乳的寶寶,儘量讓寶寶把整個乳暈都含進去,這樣能減少吸入空氣;吃奶粉的寶寶,奶瓶的奶嘴要適合月份,不要太大或太小,還有一些特殊防吞空氣的奶瓶。總之儘量減少寶寶吞進過多空氣。
吃完奶需要拍嗝。(具體辦法:豎抱寶寶,注意一隻手防護好後背和脖子,另一隻空心狀舞起來,輕拍寶寶後背,儘量拍到寶寶打嗝為止,這樣是幫助寶寶排出吃奶時吸進去的空氣。)
原因四:乳糖不耐受導致寶寶無法消化分解乳糖,乳糖不消化增加脹氣。
判斷是否乳糖不耐受,醫院可以進行大便化驗。一般情況下,媽媽可以通過寶寶吃奶後的表現判斷:如果無特別導致腹瀉的原因,寶寶經常在吃奶後半小時至數小時發生腹瀉,改用無乳糖奶粉腹瀉消失,則基本可以判斷是乳糖不耐受。這種情況下,無論是母乳還是奶粉,都含有大量乳糖,寶寶分解有困難,就會加重腸脹氣。那就需要服用乳糖酶幫助分解乳糖,減緩脹氣。
總之,腸脹氣,腸絞痛雖然不是大病,但是凡是造成寶寶不適感的,都是成長路上的小怪獸,媽媽們還是要多學幾招,誰叫我們那麼愛寶寶呢!
文章來自寶寶知道,更多孕產育兒精彩內容,請下載「寶寶知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