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說常聽到美國人說「I love you(我愛你)」,覺得很浪漫,便來問:我愛你用日語怎麼說? 一般的翻譯是「愛してる」,大家在一些動漫裡面也會聽到,空耳是「阿姨洗鐵路」(發音用中文來表示)。不過小編覺得,這句話知道就可以啦,最好不要對日本人說。為什麼呢?
不要隨意對日本人說「阿姨洗鐵路」,主要有兩個原因。
美國人無論在公開場合還是在私下場合,都經常說「I loveyou」,以此表達愛意。美國學者曾經做過統計,美國電影中出現最多的一句臺詞就是「I love you」。有人甚至開玩笑說:在一個美國家庭中,如果夫妻之間每天說「I love you」少於3次,那麼他們很可能正在辦理離婚手續。
但在日本,絕對沒有這種情況。日本人是一個相當含蓄的民族,極不善於在公開場合表達愛意。假如一個人在公開場合對另一個人說「愛してる」,那麼不僅說的人會感到尷尬,聽的人也會感到尷尬。所以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很少說「愛してる」。
即使美國電影臺詞中的「I love you」,日本人也不是直接譯成「愛してる」,而是根據具體情節,譯成其他說法,比如妻子早晨送丈夫上班時說的「I love you」,通常被譯成「気をつけて(路上注意安全)」。
第二個原因是:美國人的「I love you」可以在丈夫與妻子之間、父母與子女之間、男人與女人之間雙向使用,比如媽媽可以對兒子說「I love you」,兒子也可以對媽媽說「I love you」,對說話人在身份上沒有任何限制。但日本人的「愛してる」卻有所不同,它通常只能在丈夫對妻子、父母對子女、男人對女人的私下場合,或者強者對弱者的私下場合,單向使用,反方向使用雖然也可以,但顯得很不自然(不是日本那種含蓄的感覺)。
由於日本人習慣強者對弱者表達愛意,於是在日語中有「愛妻」和「愛兒」這樣的說法,但卻沒有「愛夫」和「愛母」這樣的說法。至於「愛人」,雖然既可以表示男人,也可以表示女人,但大多數情況下是對女人的稱呼,因此一些《日英詞典》乾脆將這個詞譯成「concubine(情婦)」。
在古代日語中,並沒有「愛」、「受す」、「愛愛する」等詞。古代日本人如果想表達愛意,通常使用「かわいがる」之類的日語固有詞彙。另外據日本學者考證,日語中的「愛」字首次出現在公元8世紀初期寫成的古典名著《萬葉集》中,原文是:「誰かは子を愛せずあらめや(誰不愛自己的孩子)」。至於「愛情」、「戀愛」等詞,則是近代日本人根據英語「love」、法語「amour」等創造出來的。總之,日本人認為「愛」字並不是日語固有詞彙,古代日本人並不用它來表達愛意。
所以「愛してる」這句話,只能在比較特殊的私下場合說,比如大家認識一位日本萌妹,打算向她表白,可以說,但在其他場合不主張說,因為它不符合日本人表達情感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