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單親媽媽決定好好活下去

2021-01-13 新周刊

最近一口氣看完了《女傭的故事》,這本書帶給我的震撼和激勵都過於強烈,看完迫不及待地想分享給大家。


作者叫做史蒂芬妮·蘭德,一名貧困的單身母親。


看到書名,可別以為這是《唐頓莊園》裡的故事,她的生活沒有精緻的茶盤,也沒有漿過的筆挺制服。


在這種環境中工作?別想。


如《我在底層的生活》作者芭芭拉在序言中所說的那樣:「現實生活中,女傭的世界被汙垢和屎漬所包圍。」


開篇第一句就令人震撼:「我的女兒是在收容所學會走路的。」


27歲時,原本打算要上大學學習寫作的史蒂芬妮,發現自己懷孕,於是放棄了上大學的計劃。後來又因為受不了男友的暴力和虐待,她只得帶著9個月大的女兒躲進收容所。


在收容所住到了規定期限後,母女倆漂泊無依的生活開始了。


接下來的5年時間裡,她帶著女兒搬了10次家。


她每天一睜開眼睛,就要為了生計發愁。因為她身無分文,也沒有家人的支持,她必須想盡辦法賺錢才能保證自己和女兒活下去。


於是她幹起了保潔工作。去不同的家庭打掃衛生,跪著清潔馬桶,再髒再亂也只能忍受。


她的世界被「短缺」所統治。錢永遠不夠,有時候還會餓肚子;花生醬和拉麵常年唱主角;麥當勞是稀有的一餐。在她的世界中,沒有一樣東西能依靠——沒有錢,沒有男人,沒有住房。


作者史蒂芬妮 • 蘭德(Stephanie Land) 


你或許很難想像,史蒂芬妮為了給一歲的女兒買雙新鞋,竟然需要攢一個月的錢。


即便她每天超負荷努力工作,仍舊只能吃得起最便宜最沒營養的食物。最困難的時候,她不得不同時申請7項補助,才能勉強度日。


靠著補助和食品救濟券過活,使她非常自卑,因為社會普遍認為她們這類人骯髒墮落,竊取了美國公民辛勤上繳的稅金。


每次去超市買東西,她都會變得無比脆弱。因為社交媒體上充斥著對她們這類人的惡意,收銀員也會大聲地說:「是用你的食品救濟券支付嗎?」


史蒂芬妮 • 蘭德和她的孩子


許許多多清潔工的身體都遭受著不同程度的身體損傷,史蒂芬妮也一樣,她每天都要服用劑量大到驚人的布洛芬。


她的脊柱神經受損,導致她的右手連海綿和刷子都握不緊。


下面這段描述實在是讓人感到無比辛酸:


「為了擦洗那間淋浴間,我不得不把自己的右手攥成拳,然後用指節拼命往下按。擦洗淋浴間地面時,為了不讓手受傷,我會夾緊自己的手肘,將整個上半身的重量都施加到右手,去擦洗肥皂沫和汙垢。右手幹累了,我就用左手代替。但頭幾個月裡,每當完成一天6小時的清潔回到家後,我連餐盤都捧不住,食品袋也拎不動了。」


看到這兒的時候我不得不放下書緩一會兒。


這實在是太絕望了,一個單親媽媽,忍著身體的病痛,每天幹著最髒最累的工作,卻仍舊不能保障自己和女兒的生活,一場小病,一點小意外,都有可能讓她的生活隨時崩塌。


不只美國,我國的單親母親們也正面臨著諸多壓力,由於自身資源和社會支持的不足,她們常常無力擺脫困境,正在淪為社會的弱勢群體。


2010年,我國有2396萬戶單親家庭,其中80%為單親母親家庭。然而,與其他弱勢群體不同,單親媽媽們在社會上似乎是隱形的,我們的注意力幾乎從來不放在她們身上。


之前看《隱秘的角落》時,朱朝陽的媽媽很吸引我的注意。


她總是忙著工作,滿臉疲憊,只有在兒子考第一時才能露出笑容;她對朱朝陽父親有著濃濃的恨意,似乎永遠也無法釋懷;她勇敢去尋覓新伴侶,但卻始終心懷愧疚和羞恥......



單親媽媽所要面對的,是獨自一人養育孩子的沉重經濟壓力;是無法兼顧工作與孩子的精神焦慮;是破裂的婚姻所帶來的情感困境……同時,還有對不能給孩子一個美滿家庭所帶來的愧疚和自責。


為了生存下去,有一些單親媽媽選擇了做小生意,開淘寶店,做小廣告公司,或者是做微商、賣保險。當然,也會有一部分文化程度不夠高的人,和史蒂芬妮一樣,選擇去做清潔工。


雖然史蒂芬妮做起清潔工作非常努力,但她從未覺得自己一輩子就要幹這個。她心中始終沒有放棄當初因懷孕而停止的大學夢。


她經常熬夜到凌晨一兩點鐘,學習大學課程。同時還會練習寫作。因為她始終知道上學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可以幫助她們獲得地位的事。


同時,她也一直沒有放棄過尋找新伴侶,即便常常被壞情緒和焦慮症折磨,但她一直逼自己走出去,去談戀愛,找回以前的自己。


然而現實生活中,雖然很多單親母親都渴望再婚,但最終會因為各種障礙和顧慮不得已放棄。


豆瓣上有個單親媽媽小組,其中一個精華貼,用非常肯定的語氣告訴大家:不要相信其他男人的示好,因為沒有人會真的願意接納一個離異帶孩子的女人,想追求你的男人一定是另有所圖。


在這個帖子下面,很多單親媽媽表示同意。


的確,很多單親母親都會在某種程度上把婚姻的失敗歸結為個人的失敗,從而對再婚失去信心。尤其對於那些因丈夫出軌而離異的女性,要她們走出自卑、多疑、敏感,又談何容易呢?


《女傭的故事》的副標題是:「我只想讓我女兒有個家。」


正是出於對女兒的愛,史蒂芬妮頂住了壓力,沒有崩潰。在書的最後,她終於如願以償拿到獎學金,進入大學學習,靠自己的雙手為女兒提供了穩定的生活,也實現了作家夢。


史蒂芬妮·蘭德和她的女兒


說到這,你可能想到了JK·羅琳,她同樣是個單親媽媽,離婚、失業、領政府救濟,艱難地度過了7年時光,始終沒有放棄寫作,終於一炮而紅。


她曾說過,「低谷成了我重建生活的堅實基礎」,這話也同樣適用於史蒂芬妮。


但是,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只憑自己就從低谷中走出來,有的人已經連抬頭看一眼的勇氣和力氣都沒有了。


那些千千萬萬陷在巨大沼澤中的單親媽媽,她們終日在與貧困、焦慮作鬥爭,每活一天,都要付出多於常人幾倍的力氣。


她們需要一個堅實的社會支持網絡,比如家人朋友、社工、婦聯等機構,給予她們情感、信息以及資源上的支持來度過困境;也需要整個社會從就業、教育、醫療、住房等各個層面對她們進行幫扶和救助。


史蒂芬妮的一段話非常觸動我:


「3年來,無數個黑夜裡,我埋首讀書、寫論文,應付考試。做一個卑微的女傭只是我暫時的生活。有時我含著眼淚入睡,唯一的慰藉便是我知道自己絕不會止步於此。」


其實,誰能保證自己的生活,永遠不會陷入泥沼呢?或者說,我們本就生活在泥沼之中。


史蒂芬妮的故事,也是我們所有人的故事,面對生活中的壓力和低谷,我們都應該有和她一樣堅定的內心和信念,相信一切都會變好,相信自己「絕不會止步於此。」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即可進入花城微店!


相關焦點

  • 《女傭的故事》:單親媽媽的成長之路
    朋友是單親家庭出身,他的爸爸媽媽在結婚當天就因為婚禮的問題而大吵一架,各不相讓。或許此時就為這段婚姻埋下了悲劇的伏筆。果然,婚後,這個家庭充滿了爭吵與謾罵。在朋友的弟弟出生後,這對疲憊的男女再也吵不動了,分居,離婚。朋友的媽媽獨自帶著朋友和弟弟生活。雖然朋友在訴說那段經歷的時候雲淡風輕,但是一個單親媽媽帶著兩個孩子獨自生活,這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
  • 單親媽媽:我一個人帶著孩子過日子,雖然很難,但堅持不再婚
    什麼是單親媽媽?單親媽媽有兩種含義! 媽媽是這個世界上最辛苦的一種人,比媽媽更辛苦的,無疑就是單親媽媽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一個人過日子,怎麼著都行,哪怕今天一天只吃一頓飯也不覺得什麼,但是單親媽媽帶著孩子的,能只顧自己不顧孩子嗎?
  • 單親媽媽:我一個人帶著孩子過日子,雖然很難,但堅持不再婚
    單親媽媽有兩種含義!第一種是沒有結過婚,但卻因為意外,有了自己的孩子,比如,未婚先孕,沒有把孩子流掉,未婚帶著孩子叫單親媽媽,還是有一種是已經結過婚,也有了子女,但卻因為不可抗拒的因素,比如丈夫意外去世,兩個人離婚,這樣的已婚帶孩子的也叫單親媽媽。
  • 單親媽媽再婚的可能性大麼?
    單親媽媽首先,了解一下單親媽媽的慘況一 經濟基礎動搖兩個人養家與一個人養家之前是令人豔羨的幸福名太,現在是疲於奔命的單親媽媽。這並非勢利,而是在中國這種社會制度下人們的正常判斷。泥沙俱下,俯拾都無能為力。
  • 單親爸爸、單親媽媽、偽單親媽媽們,我們一起加油!
    在某乎上有很多單親媽媽、偽單親的媽媽會發布自己要怎麼和孩子解釋離婚、解釋和孩子爸分開的問題,而回答者都是差不多支持將這個問題展開來和孩子講解,因為孩子畢竟是很強大的,並不是你覺得那麼弱小的心理。熊貓媽很支持這樣開明的媽媽,不管是家裡發生什麼事,其實蹲下來和孩子一起解釋、面對,是最好的。
  • 單親母親該怎麼做呢?
    很久以來社會上對「單親家庭」的關注,只關注「單親家庭」孩子的教育問題,而作為單親媽媽的問題卻往往被忽略了。當愛成為往事,婚姻走向破裂,單親媽媽所承受的感情和心理創傷是難以想像的。面對年幼的孩子和空蕩蕩的房了,許多女性又會陷入新的情感折磨中。
  • 相親一個30離異單親媽媽,說完她的家產後,我決定娶她
    小兵是一個退伍的軍人,退伍後對部隊安置的工作不喜歡便自己出來找工作,但是由於技能有限,學歷有限,一直也沒找到一個好工作,28歲了,談過幾次戀愛,但也都無疾而終,小兵也倒本分,隊伍補貼的錢一直沒有亂花,攢著買房子,這幾天,有人給他介紹對象,一個離異的單親媽媽,小兵本來不考慮離異的,但是經不住家人的勸說
  • 10年單親媽媽:選擇到最後,再婚我只剩下一個條件
    特別是對一個人帶著孩子的單親媽媽來說,想再次走進婚姻,其實需要衡量太多東西,來自青島的於女士,是一位有著10年單親經歷的媽媽,用她的話說「其實單親媽媽要求挺簡單的,時間越久,條件越少,就像我一樣,現在對於再婚的要求,我只有一個……」10年前,於女士和剛剛發跡的老公離婚了,一窮二白的時候兩個人感覺尚好,如今生活剛剛好轉,男人卻背叛了婚姻,背叛了她,一氣之下,於女士抱著剛滿三歲半的兒子
  • 不能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加倍補償成溺愛,單親媽媽們該何去何從
    「不能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沒能給孩子一個好爸爸」,是很多單親媽媽的一塊心病。根據婦聯的一項統計,我國單親媽媽群體已超過2400萬人,全國離婚家庭中每6個有子女的離異家庭,5個家庭的孩子由母親撫養。單親媽媽們獨自撫養孩子,必然面臨很多難題,父性之愛缺乏的孩子能否心理健康成長?
  • 花季少年王子亮:「我要堅強地活下去」
    記者龔婷  15歲的王子亮原本是一個普通的農村少年,雖然從小在單親家庭長大,和媽媽相依為命,但有外公外婆和媽媽的疼愛,生活中也不乏幸福與快樂。他的家庭雖然經濟略顯拮据,但充滿希望。然而,自從今年4月他被確診為患有軟骨母細胞性骨肉瘤後,他的世界變成了一片灰色,他唯一的渴望就是能夠好好活下去。
  • 「為了養活孩子,我一天打四份工」:單親媽媽到底有多無助?
    一個母親劉某偷食物,被抓個正著。 原來她是一個單親媽媽,以保潔打短工為生,收入不穩定。 離異多年,有一個女兒。 女兒成績很好,破舊的出租屋裡貼滿裡獎狀。
  • 一個優質的「單親媽媽」,遠勝過一個沒有質量的「完整家庭」
    爸爸的家和媽媽的家不再是同一個家,我們該怎樣讓孩子更幸福、更健康地成長。離婚了,你仍然可以是好媽媽、好爸爸一位單親媽媽這樣講述了她的故事:最近,我3歲的兒子和朋友的女兒一起在公園裡玩堆沙堡,玩著玩著兩人打起來了。其實小傢伙們隔三差五就會鬧矛盾,基本上都是他搶了她的畫片,她想奪回來等諸如此類的事情。
  • 單親媽媽三年,說說我遇到的心塞事
    離婚時我一無所有,除了一個4歲的女兒。當時所有人都勸我「別要孩子,帶個孩子,又沒有房子,你以後怎麼過?」可我捨不得。孩子都是母親身上掉下來的肉,天生的母性告訴我「寧肯不再婚,也要帶著孩子好好過。」可是現實卻總是打臉。
  • 為什麼城市裡到處可見的單親媽媽,在農村卻很少見?
    在一線城市,城市的基礎建設和教育醫療條件都相當不錯,人們的受教育程度以及見識都遠比農村人高很多,很大程度上,見識決定了命運。誰說女子不如男農村人觀念相對保守封建,總覺得單親媽媽是一件丟人現眼的事情,所以在農村即便有單親媽媽,也會很快被周圍的環境給整垮掉,沒有收入來源,在父母家裡又像一個怪人,被村裡人經常說三道四
  • 單親家庭對你造成什麼傷害?
    之前寫的單親媽媽、偽單親媽媽的文章,還是有不少人在閱讀,謝謝你們。但是也覺得有點心酸,因為各種原因造成的單親媽媽和偽單親媽媽的數量應該比想像中多,並還在增加中。那種被欺負的滋味,恐怕只有是單親家庭出身的子女才能體會。如果媽媽選擇了離婚自己帶著孩子生活,那最好是做好去承受各種意外事件的心理。因為生活從來不會因為你是個帶著孩子的媽媽就會對你善待,可能會惡意地多次對你開玩笑,並且在現實生活中不見得有人會同情你。之前在刷某乎的時候,看到有人寫了一位單親媽媽的事件,我到現在都不能忘記。
  • 單親媽媽該不該生下孩子?不知道這點的,腸子悔青
    單親媽媽該不該生下孩子?不知道這點的,腸子悔青。如果單親媽媽個性獨立,工資又多,家裡父母有能力支持,這樣的話是可以考慮生下孩子的。如果單親媽媽本身是菟絲花,自己都無法養活自己,更沒有外力可以依靠的話,那建議不要生了。單親媽媽很辛苦,這不是簡單的生不生問題。
  • 「單親家庭的孩子不行」,說這話的人,被這位單親媽媽刷新了認知
    在部分人的觀念裡,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是存在缺陷的,甚至認為「單親家庭的孩子不行,不健康」。然而說這話的人,卻被下面這位單親媽媽刷新了認知。「孩子,你屬於你自己」在節目《少年說》中,一位初三男生上臺演講,他是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父母很早以前就離婚了,而他由媽媽撫養。
  • 《麥路人》單親媽媽苦難當頭,難以掙脫
    她是一個單親媽媽,她自己帶著孩子,還要給婆婆還債。她沒有太大的能力,唯一能做的工作就是一些賣力活,為了還債,她白天晚上不休息地工作。儘管如此,欠下的債務還是多得讓她力不從心,剛還完這個,奶奶就欠下另外一個在步步緊逼之中,她甚至走投無路地選擇了出賣自己,而這樣的日子,不知何時是個頭。電影《麥路人》的英文片名 I’m living it,其實套用的是麥當勞的宣傳語,I『m loving it。非常的貼合電影所講的這群以快餐店為家的流浪的人的故事。
  • 關於單親媽媽的心酸句子 致敬每個單親媽媽,你們真的辛苦了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關於單親媽媽的心酸句子 致敬每個單親媽媽,你們真的辛苦了 近年來,個性籤名成為了很多人展現自我的平臺。設置一個與眾不同的個性籤名,能夠為我們加分不少。當我們心情開心的時候,可以設置一些開心的句子當做籤名。
  • 單親媽媽開賭場 14歲兒子求情促檢察官建議判緩刑
    單親媽媽開賭場被抓 14歲兒子寫給檢察官一封信  崇義檢方從關愛未成年人成長出發 批准取保候審助母子團聚文/圖 姚衛東 林霖 全媒體記者葉偉中國江西網訊 「我是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從出生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