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高層建築的興起,原本多層建築中發揮儲物功能的車棚開始慢慢被地下儲藏室替代。
不過,對於很多業主來說,地下儲藏室雖說是個聽上去不錯的儲物空間,但無法忽視的潮溼問題也讓其儲物功能變得有些雞肋了。
地下儲藏室
開闢儲物新空間
在日常生活中,不管我們如何斷舍離,也總有一堆不能丟但又不常用的雜物。如何安置這些雜物就成了一件頭疼的事。不少舟山市民都將目光投向了地下儲藏室。
市民竺女士在新城某樓盤買了一套房。竺女士買的是小戶型,面積只有90平方米左右,除去公攤面積後只剩下約70平方米,隔了兩個房間後,空間就有些緊張了,想要再攔出一個儲藏室有些困難。竺女士便買了一個地下儲藏室,由於買的房在二樓,離地下儲藏室也還算近。
丁先生家裡面積比較大,為了安置各種雜物,在家裡開闢了一個儲物間。但這個儲物間滿足不了全家的儲物需求。「因為家裡有小孩,所以類似小孩子的推車這樣的,每回搬上搬下的折騰也不現實。」在丁先生看來,有個地下儲藏室還是挺有必要的。
潮溼的地下室竟無用武之地
雖然不少家庭都希望有個儲藏室能夠收納那些無處安放的雜物,但小記走訪了幾個小區,發現許多小區的地下儲藏室還都有空置,沒賣出去。各小區的電梯裡也總是能看到售賣地下儲藏室的廣告。究其原因,潮溼問題是關鍵,導致購買的儲藏室無法發揮其用處。
朱女士在普陀醫院附近的一個樓盤新買了一套房子。考慮到家裡一大堆零零散散的東西,朱女士買房時也順便買了一個地下儲藏室。然而,自此朱女士便陷入了地下儲藏室的溼氣煩惱中。
(這是一位業主上傳的地下室牆面溼漉漉的畫面)
「開車進地下停車庫的時候,地上的積水像下過雨一樣,地下儲藏室情況還好一點,但也很潮,鋪的瓷磚上都掛著水。」在朱女士記憶中,這樣的情形在入住一年內,已發生好幾次了。
「後來物業估計來除過溼吧,好了一段時間,不過梅雨季這段時間,又開始泛潮了。」
面對地下儲藏室揮散不去的溼氣,遭殃的就是儲藏室的雜物了。朱女士說自己洗好、曬好才放在儲藏室裡的幾雙鞋子都長黴了,用來堆雜物的幾個紙箱也都沒能倖免,可把她糟心透了。「買儲藏室本來就是為了放東西的,現在地下儲藏室這麼潮溼,怎麼放東西啊?更不要說用作其他用途了。」在朱女士看來,自家地下儲藏室的潮溼問題不改善,這個儲藏室相當於白買了。
像朱女士這樣飽受困擾的業主不在少數。不過在採訪過程中,有些業主也坦言地下儲藏室潮溼問題在所難免,早就有了心理準備了。
應對地下「溼」,業主也拼了
舟山作為一座海島城市,高層住宅的地下儲藏室潮溼問題尤為嚴重。為了應對地下「溼」,島城的不少業主也都想了不少辦法,不妨看看他們的防潮經驗,跟著取取經吧。
如果你家的地下室還沒開始裝修,那就不妨多從材料和建築上做文章。
牛先生的自建別墅裡也有一個地下室。在造別墅的時候,很多人都勸他沒必要弄個地下室,潮溼的地下室反而是個負擔。
諮詢了設計師後,牛先生決定還是要造一個地下儲藏室,在造的時候花了點心思,依據地形給儲藏室開了個窗。「開窗的效果還不錯,至少比起其他沒開窗的地下室要乾燥許多,再用點防潮材料,完全不用擔心潮溼問題了。」完工後發現這個地下室比想像中乾爽實用,牛先生也捨不得作為儲藏室了,乾脆將地下室改造成一個小型的家庭影院。
如果你的家裡也是自帶地下室的自建房,不妨像牛先生一樣給自家的地下儲藏室開個窗,讓陽光和風灑進地下室。
家住臨城的劉先生住的是高層。為了自家的地下室,劉先生也是操碎了心,去了許多建材市場挑選防潮材料,還諮詢了一些經驗人士。由於遲遲找不到合適的材料,地下室也乾脆一直裸著。
去年,劉先生看到親戚家把家裡的牆面換成了塑料板後,便有些心動,年底的時候也乾脆把地下室的牆面鋪上了塑料板。
「現在看來效果還不錯,一個十平方米不到的儲藏室四周的牆都鋪上那種板,也就花了兩三千元吧。比起不發黴,還是挺值的。」
地下室已成型,只好求助除溼工具了。
如果地下室已經成型了,不方便重新改造防潮材料的話,就只好求助各類除溼工具了。
如果地下儲藏室溼度較大的話,可以選用抽風機、空調或者除溼機等機器進行室內除溼。效果要好於乾燥劑,但是經濟成本也相對較高。
如果只是在地下儲藏室放一些不太重要的雜物的話,沒必要用高大上的電器除溼,不妨在儲藏室裡多擺放一些有防潮除溼效果的小物品,比如乾燥劑、炭包等進行室內防潮,不過乾燥劑是有使用壽命的,一般需要經常更換。